分享

【新提醒】行者老师讲中医第58讲《伤寒脉法十72

 inr的收藏室 2014-10-27

行者老师讲中医第五十八讲《伤寒脉法十72-83完》20130810

   
现在开始讲

脉法七十二。“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这个上回讲过了,既然讲了,就再讲讲吧。“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讲的主要是由阳入阴,阳气盛了才能敛于阴。这个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季节,固定的病症情况下的一种论述,不是说泛泛讲的,是有所指的,古人讲条文全是有所指的。知道它有所指,找到它所指的这个象,那就知道了。下不至关,寸为阳,阳盛了能下来;下不至关,这就是阳气亢于上,阳浮欲脱的象,所以说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由阴出阳,上不至关,阴气不足以生阳,阴不足。什么叫阴呢?收敛之象,敛足了才能发,收敛不足,就没有蓄那么多势,势弱,所以弹也弹不起来。我们就应该这样来看。“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这里面呢,要根据具体的病症情况来看。

脉法七十三。“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看《神农本草经》里讲,很多药都治咳逆上气,像干姜五味,这是最常用的治咳逆上气的,还有很多风药,辛温药,都有这方面的作用。“咳逆上气”,肺是宣极而后降,宣降,其实主要用是敛,体为阳而用为阴,咳逆上气,其用就受阻了。“其脉散者”,脉散,肺主气,本身阳就不足以下敛,跟那条“下不至关”一样,有相通之处。“其脉散者”,脉散,形不能聚,一身之气靠金气来收敛,金不能收,则形无以护持,我们周身分形、气,要靠气来护持,要靠气来敛降。

同学:有时候金不能收,人容易瘦。

行者:会出现这种消证。阳明亢于上,阳明少阳火急亢于上,不能下,不能敛,所以出现阳证。“形损故也”,这是一种讲法,讲的是肺气不能敛降,阳气壅在上,慢慢导致的形气消损,壮火食气的现象。但是在临床之中,喘证病人,喘得厉害,元气亏虚的话,也会出现脉散,不治,收不回来了,大而散,肺应该是短涩,短而涩,没有收象,没有一点点阴的感觉。至于说临床上多年喘症,最后脉浮大而散死的,那都是胖子,一身的阴质化不掉,阳气运化不了,所以形损只说明一种情况。古人本来就吃得少,都吃粮食,劳作又厉害,气就旺。现在人气本来就很弱,一身的阴质,所以说两种病最终的状况不一样,不能用这个来套。

同学:脉散者死,是不是说这个人肺金之气已经很弱,即便用一些敛降肺气的药,他也没有什么,根本没兵可以调动的。

行者:咳逆上气,一身之气,左升右降,右边肺胃之气足了要敛降,它不能降,不能降它也不至于咳逆上气;既然咳逆上气,就有逆气,逆气哪来的呢?震动之象一般都是木气,木气来克伐它,而金气又涣散了。这个时候你去疏乙木吗?不能用,你越疏乙木金气越散;但你不疏乙木的话,甲木还得上逆,因为木气被郁遏住了。怎么办?

同学:舒肝,降右路。

行者:泻肝,把它先泻下去,最主要的先保存实力,中气足了以后再升达。所以说苦寒该用还得用点儿,但是在不损中气的情况下,衡量中气,如果中气很弱了,只能稍稍来一点儿,小量用药。

同学:这里说的伤寒?

行者:对啊,伤寒,伤及太阳寒水之经了,太阳寒水之经由厥阴出太阳,出不来了,被压住了。

我们人一生秉生生不已之气,这是我们的本气,王气,它是最强大的,所以金克不了木,都是木克金,是吧,一病都是木克金,主要是木气有后盾,因为人得不断地在生生不已地活着,心思、情感、欲望、业识之流得要奔发流淌,这就是它的动力,本原,它本自就驾驭着这股木气,所以木气是最旺的,秉生气。和风生万物,一受寒了,一伤寒,外感六淫,不论你怎么感,生气皆会受遏;但是在身体受遏的基础上,有不同的现象、表现,你要权衡一下。你看现在,每个人都温阳,温阳都舒服,每个人都升肝气,升完肝气,暂时感觉到都挺畅快,不分表里先后,那治不了病。

同学:伤寒的话,救肺金,泻肝气,泻肝气的话就开不了表。

行者:不开表。不是泻肝气,是柔肝气,是收一下,安藏住。其实这个时候显示的是木气有余了,木气为啥有余,是木气相对于金气有余了,就是说这一盘棋,相对于金气有余了,这一元真气就流动不了了,它再能干也得先压制一下。

脉法七十四。“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脉病人不病,《难经》里也讲过。这个脉病不是简单的脉病,搭个脉,元气已经亏乏虚竭了,但人还挺精神的,还日常运作一点都不耽误,该干啥干啥。这是什么现象呢?一身之元气亢奋张于外,内在的五脏精气已经耗竭了。这要找,可能就只能找那些公司的常期劳作的老总们,可能有行尸的,外在该谈生意该干啥还干着,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好像是一种惯性带着他去干,这种人内心已经慢慢失去感知能力了,脏精亏乏,脏精亏了,人的感知能力,情感这方面就会逐渐丧失。

“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卒眩仆,本来就是一种头重脚轻,阳浮在外,出现眩仆,少阳之火动摇于上,很不奇怪。“卒眩仆,不识人”,过去讲入脏则死,入腑则不识人,这还是阳热之气上扰导致的这种昏乱。“短命则死”,每个人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先天秉赋,秉赋强了,还能再缓过来。

同学:眩仆,这个仆我感觉下面还有失根之象。

行者:晕倒有几种,一种是脏精不能外济,突然浑不知人了;还有一种是浮阳根本敛降不下来,上扰神明,这是头晕,头眩,脑子产生浑沌,扰动之象,混乱。脏精不能上济,一下人的血上不来了,血压肯定特低;而这种就是血压比较高。为啥血压比较高呢?一身之精气都主要化为六精之气,壅在外面。第一种愈后好一些,这种的愈后差一些。古人不一样,古人每天呆在山里头,事儿也少,这两种都差不多,每天晕仆完了醒过来,静养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人病脉不病”,人病是什么?种种不舒服,没精神,乏力,六精之气就亏少,感觉干啥事儿都不行。但是脉呢,五脏内在的精气还能鼓荡。就像有些人一辈子活得很蔫儿,今天有病,明天有病,好像活不到老,其实越到老活得越精神,到老了以后脏腑精气慢慢开发出来了。人就是这个过程,年轻的时候脏腑精气都在内脏,奇经八脉慢慢地沉敛在骨髓里,慢慢年纪大了,经脉,肌肤,皮毛。黄帝内经里讲了:男子四八,筋骨隆盛,那时候元气就跑到筋骨肌肉里了,筋脉肌肉里了。

同学:这个时候是不是一身的状态达到一个最隆盛的状态,气血化生比较丰富,肌肉充盈。

行者:那不是,那是发而不能收,筋骨隆盛,筋骨往外,肌肉,逐渐元气耗散。你看道家,真正清心寡欲修道,一个一个都瘦,当然跟吃得少也有关系,但是他们每天的精气是往内敛的,所以说人壮实了不一定身体好。你看那些健美运动员,他老练,全身的精气就往肌肉上走,看着块儿挺大。我见过很多健美的,练习健身的,胆儿挺小的,人特别壮实,一个胳膊看着有别人三个那么粗,特别宽,当时感觉,这太壮实了,但是看着那眼睛就挺胆小谦和的。这个身体和胆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像要离,战国时的要离,那是最典型的例子,要离就是很瘦弱,但是天下第一勇士胆子都不如他大,他胆子最大,做事最果决的。天下第一勇士过来,给他两句话就气死了。

“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这是我们的解释。上一条,“名曰行尸,以无王气”,王气是什么?气沉丹田,证明他气没根了,元气离散无根。古人喜欢用一些词,叫王气,应该是气不能王,气不能得令,不能主持一身。“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这也不叫内虚,你看咱们刚讲的,这应该叫内弱,内虚该空了。“以无谷神”,一身脏腑之精气,那就是元火,五脏六腑之元在哪儿?《难经》里说了,五脏六腑之元,名曰肾间动气,肾间动气是什么?壬水啊,所以有九宫八卦不离壬。

至于说坎中一点真阳,离中一点真阴,这只是说法,其实我觉得这样说很没必要。首先坎离画卦吧,因为它是三爻画卦,它一立就是三才,它不是一立阴阳,没那么简单。你说坎中一点真阳,坎中还一点真阴呢。画卦是这样,初爻是内爻,最内一爻,你非得把内爻,外爻都变成外,中间变成中,所以离中一点真阴,坎中一点真阳,这个说法看着让人看了觉得那么牵强。上大学时候我看着,哪有真阴啊,你要说少阴,少阳,按照四象画卦,这能看得出来,外为阳,内为阴。不这样平面画卦,按圈儿画。坎中一点真阴,《钟吕传道集》中也这么说,坎中一点真阳,由此一点真阳,才能有一点真阴,它是真阴的源泉。真正一点真阳是什么?是肝,震卦,里面是一点真阳,群阴之中压着一点阳气。那一点阴气在哪?一点阴气在肺,兑卦,兑卦一阴生。随便说一说,但是我们主要还是了解阴阳升降的关系。

“以无谷神,虽困无苦”。“谷神不死”,是为天地根,“是为玄牝”。这个时候讲的是五脏六腑的元气、根气,他是什么?是肾间的肾气弱,无以温煦脾土,所以显示了化谷的能力,各方面都弱。“以无谷神”,不是无胃气则死吗?

同学:是说他肾气已经亏了,是吗?

行者:肾气弱,封藏有余,发动不足,一身的元气还处于偏于收敛的状态。像那些人一般都特别懒,没劲,但脑子挺聪明,想什么事情也想得快,但就是不想动弹,老有病。为什么聪明呢?精足啊,只要是感兴趣,想做的事儿,都做的很好,但是做着做着就没精神了。

脉法七十五。“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其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其愈也。”


病人腹痛,今脉反浮大,这就是危症啊,你考虑腹中是不是下血了,亡血以后脉浮大,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脉浮大的意思是这个脉不沉迟。腹痛,腹为阴,群阴之地,太阴少阴,两侧厥阴,群阴之地脉应该是纠结在里面,凝聚在里面,今脉不凝聚在里面,感觉是里面腹痛,而气已经散了,这已经有向愈之征了。他如果还抟结在里面,就还是病。应该这么理解,不能理解“今脉浮大,知其愈”。这种病找个脉浮大的,马上你想想这是不是有问题了,脉症不符,要么危症,要么是没啥病,正常现象。


“病人苦发热,身体疼”,这种“脉沉迟”挺多的,阴证发热,临床上这也挺多的。阴证发热,三阴证,外感发热,现代很多人一感冒,脉都是沉迟,沉弱。


同学:麻黄附子细辛汤,发热脉沉。


行者:这时候就得看了,几种情况。第一个,就像吃了很多药有排病反应一样,向愈之征的脉象往往不复杂,没打开呢,郁在里面,也往往没有那么数,因为它也没有数急展开,所以刚开始有点发热,但是脉可能还是偏沉,也不数。根据脉,脉是反映五脏六腑阳气出入的,这是没有假的。症状是指的病人外在的一个感受,气血抟结的一个情况。症状是定向的,脉是内在的,属阴。


这几条我们感受一下就行了,知其大象。“苦发热,身体疼”,这是表象,因为邪在表,脉当浮大,应外;这个时候,脉如果没有那么浮大,身体没有应乎外在的现象,这可能是元气充沛,往外发,是自身的一个调整。小孩生长热,大人身体调整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发热,我们就要根据脉象来看他是否有外邪,有外邪肯定浮大,不浮大就紧、弦、急,被压住了,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抵抗。


同学:这个腹痛,这里讲脉当沉细,小建中可用吗?。

行者:小建中腹痛,是弦,弦而少胃气。


同学:偏于左手吗?


行者:偏于右手,因为是木急已经犯土了,(不然)木再急也不用小建中,既然它太强就得把它泻一泻。其实有时候小建中可以不必用桂枝,芍药甘草党参大枣饴糖,该建中建中。本来这个病人精气就亏的话,就不能用桂枝。那点桂枝也挺厉害的,或者桂枝你可以再用小点,但是前提是木气确实很盛,木气确实是有余了,从脉象中看出来没有和缓之象,和缓之象全被急数之象掩盖住了,替代住了。这时候要想和缓,和缓是什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以泻之,辛以补之。在临床之中,肾精、内在精气亏乏,肾气亏乏,你就不必用桂枝,因为你建完中了,建中的目的是养肾,养肾精,这时候再用桂枝发,就入不敷出了。如果肾精足着呢,那就不用问,本身是乙木不得升导致的,而不是肺胃精气虚损,不得敛的。有很多病人是水不涵木,木气张,木气过张了以后,张在外又不得发,其实可以直接收。


脉法七十六。“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退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多了一个来字。


同学:以前医生都是到病人家里去出诊,病人家属第一天请,第二天才到。


行者:第一个离得近,病人家请云,就是隔壁邻居,师到;这个是明日师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这隔了一天了。“假令脉为和”,这是什么?已经汗出身凉。“病人向壁卧”,能向壁卧的这阳气已经收了,此为热退,这肯定退了。“假令脉不和”,病人还担心自己没好,“处言已愈”。大家想想这个脉不和到底是怎么不和?能向壁卧了,证明三阳气已经敛了,不向上烦躁,心内不烦了,阳气归于下了,能往下走。脉和应该是脉沉,接着前一条应该说是脉沉迟,沉弱这就算脉和了。脉还没和,证明还有点脉浮,可能已经出完汗了,元气欲收未收,已经想收了。“明日师到”,可能也来得早了一点,凌晨烧刚退下来。一般发烧都是晨起汗出烧退,入夜加重,主要是乙木要升达。


脉法七十七。“假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太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这是传授一点经验。“脉之咽唾者”,这是这里的关键,其他都不关键。很多人知道大夫来了都不想起,这多得很。“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那是过去医疗资源少,大夫来了就特别盼,终于盼到救星了。现在医疗资源有的人很多,估计又是一个小大夫来查房。现在诈病的人少,过去有装病的人,现在估计就小孩有时候装病,大人懒得装病,一去医院一整套化验单,而且西医你病不病直接做化验。总之过去就要检查抽血什么的,想的就挺烦的,算了。


脉法七十八。“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这个也是说法。“师持脉,病人欠者”,过去病人对大夫都是比较尊重的,大夫十里八村跑过来,过去很多大夫都上门服务,病人在家里躺着,“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伸懒腰,感觉到无聊,这个欠不是打哈欠,是伸懒腰。我们是这样的,有事情做的时候,肝木容易疏达,因为这火有地儿放,很多人没事做的时候,哎呀,耳鸣、心慌;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一做,啥病都没了。你就知道,他一没事做的时候,火发不出去,乙木就郁遏住了,少阳相火就上来了,心慌、乏力、难受,这是属于那种平时肝气就相对有余,金气又虚又控制不住的。“师持脉,病人欠者”,来了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坐这儿感觉有点郁闷,还无事可做,就打打哈欠,伸个懒腰。电视上老是这样,这个镜头好像很常见。


“脉之呻者,病也”。脉之为什么呻呢?很多人有病,不一定呻吟,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脉之呻者”,这不是撒娇。搭脉的时候,病人看病的时候,还是有种肝木受遏的现象,肝木受遏,郁气不容易疏达。很多人都这样,为什么呻吟呢,我哼哼两声感觉舒服,疼得轻点。


同学:我有个抑郁病的病人,就是一搭脉就哼哼,不搭脉还好点。


行者:一搭脉他更压抑了,必须呻吟两下。这个是典型出来,一人有病,一人无病,有病就欠,无病就呻。有病为什么呻呢,本来不得呻,压住了,欲呻。这个就没有什么病,没有什么压抑,气息缓散不收。


“言迟者,风也”。言迟就是说话困难,语言蹇涩。“言迟者,风也”,我们大家体会一下字面后面仲景描述的这个象。言迟,风也,大家知道,风性动摇,浮散,动摇。言迟是什么?我们临床中遇见说话困难的,言语表达困难的。言语表达困难有几种,第一种,发音不正确,老是说不清楚,言语不清;还有说话一个字一个字蹦,老是连不起来。这两种情况。有一种病人就是,说话老是舌头不清楚,中风过后的一些人说话也是,言语不清,吐字不清。还有一些人呢,吐字挺清的,一个字一个字蹦,连不成串。来分析分析这个大象。中风那个就是元气虚损,虚损以后一身精气不能上奉,所以言语说话都不听使唤,想说也说不明白,发音都是怪音,这是心气不足,肝气不能上济,要治还要从左路升达。看那个地黄饮子,阴亏症,完全从左路来的,二地、巴戟天、附子,然后就是养精血上奉,这是它的一个主要路数。我们正常人,有人说话就很流畅,很流利,有人说话就是慢,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咱先抛开原文,分析一下这个象,网上同学也可以随便谈谈,有什么想法。“言迟者,风也”,这是原文,但是我们现在讲的就是说话慢。


同学:言迟者,木火之力比较弱,说话快的人一般木火比较盛一些。


行者:木火弱说话不一定慢,跟木火没关系。很多老年人木火已经非常微弱了,整天唠叨,不停地说。


同学:口吃的病人算不算?有些人想的太多了,会想到他之前说的话有没有问题。


行者:口吃的病人有时候是习惯。


同学:有些人脑子没有那么快地去反应。


行者:言迟者,风也。言为心声,言迟呢,表达不是太通畅,心气没有开达。心气开达就不需要肝木了,念文章一样随便聊,只要别人需要他聊,他就条件反射,就跟着说呗,肝木旺那是他自己想说。这里是迟不是弱,言弱,肝木弱,虽然说话很多,但是语调声微,叫做“虚则郑声”,现在很多流行歌曲都是“虚则郑声”,不好好唱歌,哼哼唧唧的,肝木没那么强,反而硬吊着精神,所以里面显得不足。


同学:还真遇见过言迟者,不是病人,是身边的人,不只言迟,包括动作也是很慢。


行者:那不叫慢,那叫缓和。迟吧,如果是病,叫滞。


同学:迟,说话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行者:言为心声,心神开达你才能说得出来。


同学:咱们来模仿一下他那种讲话。


同学:一个字一个字使劲,一个字一个字蹦,都是使劲憋出来的,感觉他都说不出来。


行者:对。


同学:我有一个同事,她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就是这么一种性格,如果她没想好怎么说,就跟没听见一样,不吭气,她要是想好了,过一会跟你说一句。这也叫言迟吧?


行者:也是一种言迟吧。“言迟者,风也”,是因为风木急,风木不能和升,有瘀积之象,所以过犹不及,出现言语表达不畅。


同学:言迟是口吃吗?


行者:这个不是口吃。口吃是老想说,老想表达。


同学:它表达的时候不是有一种迟缓的象在?


同学:是有的时候说得利索,有的时候不是。


同学:他一紧张就说不利索了。


行者:所以从这看,“言迟者,风也”,是厥阴肝木欲升不得升,表现出风象。我们这样理解古人是从这个角度来表达。


同学:我感觉震卦升起来就变成巽卦了。


同学:我感觉结巴的人越到场合下,越到该讲话的时候越紧张。


同学:这说明你紧张,木气瘀滞了。


同学:上面心气就更弱了。震卦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你一紧张的话,相当于把上面两个阴爻加重了。


行者:你又搞这个!自己老建立一些虚幻的东西,搞游戏。(众笑)只有实相,就要用心来体会到。学医是学什么?虚静为宝,“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把内心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每天都化掉,一点都没有,然后才能应象自在,象一出来一应,出来了。要不然的话,你自己心里有象,有东西,外来的东西来了以后对接呀,对接不好了那就出现障碍。

同学:我平时紧张有二种状态,一个是说话说不利索,想表达表达不清楚;还有一个就是一个想说的时候就紧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后面这种也算言迟吧?就是那种很着急,想讲讲不出来。

行者:那你太着急了,这一着急把肺魄都给逆上去了,这下记不住了;气沉丹田怎么都忘不掉。过去人讲的,你要上去演讲,我不知道,我什么都忘了;记住,什么都不要想,气沉丹田上去,只要一站在台上,全都有了。你老是还想我记不住了,越乱了。气一放下来,就容易降,该升就升了,慢慢讲讲,就全记起来了。这叫“言迟者,风也”。

“摇头言者,里痛也”。摇头言者挺多的,摇头言者精气亏虚,一说话,开口神气散了。我遇见挺多的,长期劳累,刚三十岁多点,长期劳心劳力,元气就把持不住,一说话都这样(头摇)。他不说话,头就摇得慢一些。“摇头言者,里痛也”,里痛是什么?里痛是阴经之气逆在阴,阴气上逆,瘀在里面,阳气欲回不得回,阴气要逆在上面。这个摇头言者,我们临床再观察观察。

同学:摇头言者,我理解还是木气不达的一个象。

行者:肯定是木气不达啊,里痛已经是木气不达了,本来是忍着疼的,一说话就把持不住了,就是风象,这是字面上解释的,我们在临床上多找些病例再观察观察。

“行迟者,表强也”,行迟,就是走路不利,肌肉筋骨不能舒达。表强,表气实不得舒达,桂枝汤证也专门治这个。“坐而伏者,短气也”,这不用问,没劲人人坐哪儿都想趴着,趴着不行躺着。“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脉法七十九。“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人病恐怖者”,恐怖是什么?

同学:寒气呈现在下。

行者:恐则气下。寒气,哪来的寒气?没有外邪,没有外寒。

同学:肾气盛。

行者:肾气盛,这肾气能盛吗?这肾气快泄了,再下一条就该拉肚子了,二便失禁,肾气该不守了。“人病恐怖者”,恐怖是什么?我们感到外来的东西呀,我们人由阴出阳,阳气要升达,这个时候碰到恐怖的事情就吓着了,要躲,要藏,吓着了,阳气长不起来了。像过去,人一害怕了会出现什么情况?脑子不听使唤了,手脚不听使唤了。很多人一出现大吓,马上该干啥不知道了,想着走啊,赶快走,脚也很僵硬,这是手足不能受血,肝木之气都被压回去了。

“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循丝怎么会累累然,这是什么词?如循丝,第一点讲如丝,这是脉弱,脉有点虚弱,细弱;第二,累累然,这里讲累累然,就是重按还有,沉郁在下。“其面白脱色也”,这不用讲了,人一被吓,这心肝血供不上来,这脸就白了。这不是属金色,因为血上不去,脸自然就白了。真正的金色是是什么?金色外华,那是白而有光泽,那是肺气盛。过去说面如冠玉,讲到诸葛亮一出场,就讲面白如玉,没有讲透红,还有过去的老武打小说里。现在武侠小说一般都主张晦涩、低调、小混混,主角一般都是这种,无敌小混混。

脉法八十。“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人愧者,其脉何类”?惭愧就心虚呀,本来还挺有理的,要找谁算一帐,结果在自己这儿,心气一下就弱了,肝气也弱了,肝气没有完全弱,被压回去了。“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过去叫汗颜,这说明外在的东西还不足以使他畏惧,只是觉得自己的这股肝火一出门以后发现走错了,走得不对路,赶快缩回来,反省反省,对吧。这个肝木郁遏的力量还挺厉害的,不仅肝木郁遏,肺金也不收。肺气一般能够收下来的人,都是很自信很有谱,收不下来的,就浮躁些。惭愧的人,肝木郁遏,肺气想收也收不住,不知道哪个是对的,自己的标准暂时消失了。肝主仁,肺主义,他是肺气收敛的力量就不足了。“面乍白乍赤”,我们可以理解理解,过去仁义礼智信配五脏,然后大家去感觉,感受感受。

脉法八十一。“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人不饮,这讲的是人不喝水,想喝不给他喝,没得喝,不是讲的不想喝水。这大夏天一天不喝水,光出汗不喝水,脱水了。“脉自涩,唇口干燥也”,这没啥讲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这是一身气血的化源,这时候说如果水少的话,营卫之行也会出现滞涩,就不那么荣畅。涩是什么?气多血少。什么叫唇口干燥?为什么唇口干燥?有些人光口渴,有些人唇干,嘴唇老裂皮。

同学:脾精在上不足。

行者:我两顿饭不喝水,出去跑一跑,就脾精不足了?然后,喝点水脾精就足了?

同学:上有燥气。

行者:这个要搞清楚。你看在临床上有人口渴;有人嘴唇老掉皮,问他口渴不渴,还行,不太渴;有人唇口干燥,掉皮,干,不想喝水。在临床上都会碰到这种病人的,这回搞明白了,下回碰到了就可以直接开方。如果临床遇见,但平时没想好,你现想估计没有时间。

同学:还是脾气不能输转津液,肺金化燥。

行者:首先,三阳之气上逆,关乎太阳,太阳精气不化,恶寒发热;阳明会有燥热,少阳口渴,这二阳上逆,都会引起口干口燥。但会不会是嘴唇皲裂呢?临床上很多口渴的人都没有;但临床上也有口渴的人嘴唇干裂。单独嘴唇干裂掉皮的人有,这是单独一类病,跟二阳上逆还不一样,你要是上来就清解少阳阳明,不管用。他这是什么?就像你说的,这是脾胃的津液不得敷布,脾者在唇,它的津液不能敷布。津液为什么不能输布?一个原因是人不饮,脾胃无精气可以敷布;还有一个原因是长期脾胃弱,脾胃中精气不足,他也口燥,肝木郁遏,劳心,肝火扰动脾精,这时候得泻肝火了。这时候临床上治疗,我治过这些病人,临床上治得要润脾胃,例如麦冬什么的,在不郁遏脾胃阳气的基础上,要润一下,麦冬和干姜可以并用。脾湿就要化寒,往往脾湿和脾燥往往是并行的;湿是什么,邪气不化,湿气不得运化,燥是什么,津气不得敷布,他就燥,所以叫内湿外燥。

同学:这一条还是中停的水气已经不足,不饮不代表他不渴。

行者:对,这是中焦脾胃蒸动的能力不足了,能力不足了,你喝水也不一定管用;你脉已经涩了,已经无力了,你必须让中焦阴阳自和,胃气蒸动。你喝水还得喝温水,最好喝粥,给两碗凉水下去,喝完更渴。

同学:多饮点水。

行者:以水少少与之。口特别渴的人开始得一点一点的喝,一次喝太多就化不掉了。

同学:这是脾精不能上唇口,还有阳明燥气在上。

行者:这点往往要注意到,就是内湿外燥,脾胃还是有湿的。嘴唇干裂发红,嘴唇干,你一看,得养脾,要滋阴,你要忽略了里面的湿,脾胃阳不足不能运化。当然了,它是不润,它显示出来津气不能敷布,津亏的一面。大家回去再把黄元御再看一看,两个对照一下,可能看起来更全面一些。黄元御就讲了一下气机上下升降,大家可能感觉不深。

脉法八十二。“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这个以前讲过一次。你讲一下,伏气讲的是什么?首先,取类比象。六经之气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一息不运则生机全无,一息不转则神机化灭,这个所谓元气的周流是不能一息停止的。这里还有伏气,伏者,伏藏的意思,伏藏的意思是什么,当发而不能发,当收而不能收。一气周流是这样,不光是指当发不发,五行之气,升降浮沉,运化一身,春天当发不能发,不能尽发,有的气就留止了,也不叫留止,它的势就蓄起来了,没有尽展,没有尽开,下一步就会产生变故了。夏天不能尽开,也是留止,秋天不能尽合,也是伏气,留止之气。所以第一条,“伏气之病,以意候之”,既然是伏气,就是有一部分多余的能量郁在这儿了,没有发散开,憋这儿了。肺气欲收不能收,上焦就会燥热,会壅在上,逆在上;但它还想收,大势还要往下收。什么时候伏气外发呢?正好等它相克的时候,本来就没有收下来,等到相克的时候就外发了。

“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春气不生,夏为寒变,夏气不长,秋为痎疟,秋气不收,冬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痿厥。痿厥是什么?精气无以舒达。所以你看,仲景说,“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四季之气,一身之气,有伏气的话,还有,肝脉会不会有伏气,情绪上,工作环境上,各种都会导致有伏气。这是根上,是宿疾,病根,这叫伏气,还没致病呢。致病的那种病根是五脏的精气受到了虚损,病还会从这儿走。

“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若果从伏气看,还有脉微弱,就是说六经之气很弱,苗芽状态,有点像冬天的脉象,含藏得很紧,一点不活跃;这个时候,微弱之脉是冬春之象,春天也是早春。“当喉中痛似伤”,它这里肯定是有季节的,季节是什么?当发不能发,气收住了,显示出来的是收气含藏太过,这个时候一身的元气处于收藏之势,到春天发的时候只发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还藏着。藏着是为什么?藏就意味着孕育着要生发,一交木火的时候,木火之力要升达的时候,木气反而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肺胃就不能收敛了,左路升达不了嘛,右路就敛不下来。

“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这就讲到少阴病,喉痛。“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厥阴病,喉痹,下利,是非常常见的。但厥阴病的脉象是什么?弦,紧,沉,对吧,这里讲的是脉微弱,脉微弱证明它没有那么强的乙木郁迫的力量,在下肾水不能化,在上心君不能显,表现的是上为喉痛,下焦寒气不化。

脉法八十三。“脉有灾怪,何谓也?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易,是名灾怪。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此灾怪耳。”

我们对病人以前服用的方子都要有个大概了解。有的病人是元气微弱,元气微弱的话,用药则药气不能敷布,因为元气无以使药气;要有充足的胃气才能使寒热温凉敷布开,如果没有的话,脾胃之气有可能把它拉肚子泻下去了。再一种呢脾胃连运转往下泻的能力都没有,瘀在内,这时候你用点药,用点小药,调动调动脾胃之气他就大吐大泻。这在临床上也有,这种病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病人看着显得就比较重一些。你想想他有几种情况,第一元气弱,脾胃中焦不能运化,肯定不想吃饭,乏力没劲,来的时候不是躺着就是抬着;再一个,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了;再一个,脾胃有寒瘀不能运化,这个时候病人元气不能使,饮食都不用问了。肯定是以前有其他病,一直以来身体偏于虚弱,这时候突然感冒了,或得了一个其他病,腹中阳气微弱,一吃寒凉药,或者吃一些壅滞的药,把脾胃阳气壅滞住了;这个还不是壅滞住了,把脾胃阳气压住了。也还不是那种滋腻的什么的,滋腻的药困住了还……;肯定是一些有发散的,有泻下的开泻的药,开泻的药服下去了,开泻药服下去以后,脾胃就这点元气,一下子被耗散掉了,所以运化不动。不怕吃纯寒凉药纯滋阴药,纯寒凉纯滋阴药就把火伏住了,不太苦寒的,小寒的,滋阴的,护阳气的,阳气护住了以后,病人中焦胃气还得以运化,病人这时候还能显出来胃疼啊,拉肚子啊,因为元气郁迫起来了。因为就是有些药辛散,比如说胃中寒用上100多克附子、干姜,吃完还更凉。但是他用点附子干姜,如果再用点其他苦泻辛散的药吃进去,一时元气不能开散,就瘀存在里面;一吃完药,大吐大汗大下,全出来了。临床上有见到的,元气本来就不足,不足但他还没有虚散,这是个前提,然后给个开麻黄石膏什么的一块吃进去,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感觉到板滞不通,一点动静都没有;稍微来点理中汤一化,这一下,拉肚子啊凉啊全出来了,麻黄这些药存在里面的全都发作了。

同学:这算伏气吗?

行者:这算灾怪。

同学:会不会是这种情况:他吃那个寒凉滋腻的药把脾胃困住了,然后脾胃不降,这是吃药以后的情况;然后吃了解太阳表寒的桂枝麻黄,吃下去这些药脾胃瘀困,无法枢转,想升又升不上去,助长了少阳火,然后就上吐下泻。

行者:我在临床上遇到的案例,都是稍稍给以温化脾胃的药。你一看,这个证虽然是太阳表证,但里面太虚寒了,中间阳气无以聚,你就稍微给他温化一下,结果温化一下动静太大,根本不是你想象的。这种病人你要照样给他麻黄汤桂枝汤估计还没动静。我们一身之气,麻黄桂枝附子它没啥用,它就是跟元气相应和了以后,调动元气它才有用,才能发挥作用。它如果进去以后跟元气不相应,比如说寒在阴分寒在血分,给那么多姜桂附吃进去不管用,口燥渴了,感觉里面血还寒。驱邪的药就跟邪气有相应,鼓动正气的药就要跟正气相应,但是不管是祛邪还是扶正,总归元气得要充足一些。

以前在临床上,他们给一个比较胖的中焦湿热,胆结石的病人用药,30克木香,30克大黄,30克芒硝,吃完了以后病人说:两天了,还没拉,光是肚子稍微有点疼。这证明什么?本来里面火苗就不大,这一下子狂风骤雨过去,本来一看里面湿热滞气,木香30克行气,这还没吹呢,就感觉风就动不了了。

黄元御解释的,“脉证无差,而吐利忽作,诚为怪异。大抵药经人手,容有别缘”。他这个考虑得都比较那什么,可能当时是太医,太医里面这事儿多一些。

同学:像医院里面有药抓多了,抓少了,抓错了的都有。

同学:砒霜。

行者:砒霜那是阳精大毒,一吃进去脏精之气就不守了,还不是胃的问题,他胃里有精气没精气,他一下就耗竭了。

素体脾胃就寒湿,阳气就微弱不行,吃了这么多药以后就走不动了,这药里头必有寒凉药,一下把脾阳还压住了,寒凉滋腻各种药全堆在那儿,行不开;你给他吹点和风,就算七八日腐秽当去,但是这一下病人大吐大泻,泻完又受不了,更加虚弱。所以临床上有时候一定要把别人的方子看仔细点。这类病人的脉象呢,关脉肯定是沉滞,脉象就像仲景说的,“邪不空见,中必有奸”,有什么病,现什么脉。药气瘀滞在里面脉肯定是无神、壅滞,没有和缓之力,有和缓之力,药气就不会瘀滞在那儿。但是也不会太强,肯定是板滞在那,你感觉这胃脉怎么活泛不起来呢,整个都寒瘀在那儿。因为我们六经之气倒底显示的还是流动之气,肯定是很微弱,既然有邪气壅阻,他脉形上肯定有变化,这时候用药就小心,你给多少药把他这些寒气要化开,一点一点来。像这种就得在临床上有经验,提前要预测预料一下,给病人说一下,要不然病人不理解。他那个气瘀滞在那儿,元气微弱,他还能说话,还觉得还行,把气全憋着,觉得气还足,你一旦给他打通了,他一点精神都没有,有虚脱之势;你要是不给他打通,他越来越重,弄到最后就越来越不好治了。

行,今天就讲到这儿,有什么问题问一下。脉法今天就讲完了。讲完了以后暑假就告一段落,等到天凉的时候再开始讲,十一以后。

同学:尺脉上不至关,至在脉象上的感觉是,他关脉不好摸还是?

行者:对呀。

同学:关脉陷下吗?

行者:不是陷下,是弱。就跟江河之水一样,上游看着水不少嘛,到下游就是点滴而行,就是涓涓细流。他不是没有,他还有,他要是没有马上就不行了。

同学:有个落差?

行者:对,很大落差,不是不是,有这落差就奔流而下了;不是,是有反差。有反差是因为他阳位本来就虚,浮大,无力,重按无根,这他才收不下来。尺脉上不至关,那也是沉弱啊,沉弱无神,上不至关。你不能说沉而有力,久按愈强,那该战汗了,该自愈了。伤寒多少日,然后是六脉皆至,伤寒六日七,一阳来复之机。

其他人还有什么问题?

同学:一到下午口苦,是肺胃气不降吗?我觉得应该是,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理解。

同学:口苦肯定是少阳逆上,下午是木火升达无力以后少阳上逆。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同学:如果是治疗呢?

同学:疏肝加降少阳。

行者:你讲的那个太杂。口苦呢,口中诸味皆属于脾;口苦呢,是火气逆于脾土了,你知道肯定有湿,伤寒论虽然有口苦证,中焦肯定有湿。口中几味肯定跟脾湿都有关系,脾的湿气不能藏。口苦呢,一般是右路逆上来的,一般都是少阳相火逆上,显示有余之象,右路有余之象。早上属于阳气正旺的时候,有人早上起来口苦,那你就知道他是阳旺,得阳则兴。下午属于肺胃要敛降的一个过程,肺胃要敛降,三阳之气暂时会盛一下,如果欲敛降不得敛降就口苦。这就需要敛降胆胃之气。你看胆胃之气是怎么不降,首先胆气上逆了你得降胆气,泻胆气。乙木是不是不升呢,看一看,甲木既然上逆肯定乙木也不升,乙木不升呢你看肺金是不是不足,有时候是因为肺金不足他才上逆的,肺金如果足他就收下来了。有的是乙木郁遏导致的,一个正虚一个邪实。所以你自己看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本质是口苦,胆火逆上,脾气不收了。

同学:有没有说是这种情况,这人本来就精不足,所以他才气不旺不行,阳不能下阴。

行者:你看你问的问题,就显示你的思维比较混乱一些。一个精气不足的人,首先收敛就不足,他收敛不足的话做事就没有决断力,因为乙木就没有根,他肯定是非常浮躁,东一个意见西一个意见,前一个目标刚说完,大家刚理解,他立马又改成另外一个目标。

同学:您刚才讲有的人情况,肝气不能疏达,所以胆火上逆。

行者: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意思后面表达你对这个象没有理解。有时候肺气弱的人,会浮躁一点,有时候谈不上急。

同学:跟肺气没关系。

行者:你的前提是肺气不足的人。

同学:我的前提是肝气容易瘀滞,胆火上逆。我再讲一个,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人本身精不足,水不足,木气就容易瘀滞,也容易胆火上逆。

行者:会口苦吗?

同学:水不足的人容易口苦。

行者:不一定,不容易口苦。你讲这种人是精不足的,精不足是五脏之精都不足,脾胃精也不足,脾胃想作湿都少,脾胃湿气都不足。

同学:我为什么讲这个,是因为我最近有个体会,我想给大家说一下。端午节之后我去找了叶大夫,叶大夫说我不是气不足,气不足不能敛,不能光收,而是精不足,然后就给我养阴,开的是安神补心加安胃舒加安神补脑,后来我吃了一段时间,他叫我吃点素,早点睡觉,大概半个月时间,变化非常大,脸也胖了,手也白胖了,体重呢少了二公斤吧,我也不知道少哪里去了,大概是排宿便了。就是明显觉得中气足了。然后过了半个月去看,他说气稍微能收一点了,上焦的虚火下来以后,中焦的气足就足一点,中焦气足了以后身体就要往外发呀,但要发呢水还是不足,这时候就要荣疏肝木,开了逍遥丸加上安胃舒再加上……,吃了一段时间以后,整个这段吃下来以后,我的体会是明显觉得心念足了,也不烦躁也没那虚火。感觉我以前就是虚火,就是精虚,然后就体会到有时候肝郁吧,就是水不足,它的力量不足,不能往外发。上周末到他那儿跟诊了一下,看看他开方的路数。照我看,开方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柴胡桂枝鳖甲汤证,他说是那些相火,有些人体之气不得往外开。基本上五六十个病人,有五、六个吧,都相对不足,桂枝干姜附都不能大用,病人的中土也全部都是湿气。病人反应也很好,怎么说呢,这也是一个法。

行者:那是因为你很久没看过我开的方子,你拿我两年前的方子跟叶大夫比,你不知道叶大夫在我一年多前换方子的时候也跟我一块换的,你要看他两年前的方子还不是这样。

同学:我没有资格跟大家讨论医理,只是把我自己看到的和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右路不收的话精就会不足。

同学:他和我解释的是,只有身体寒湿特别重的人,寒邪特别重的人才用姜桂附,基本上能不用尽量不用,意思是用最少的精气消耗把病人的气机给调正,把右路降下来以后,少火风气会有力而升。

行者:你觉得呢?

同学:我没有感觉啊,我说过我没有资格来讨论医理。

行者:那你说这些没有意义。你必须要做一个自己有主见的人,你没有主见你来传话,这不需要。我们这里是讲堂。

同学:我不是传话,因为我自己有体会。

行者:你要讲就讲你的体会。你既然都体会出来了,你还要:我不知道,我没资格?

同学:我只是说讲医理我没资格。

行者:怎么没资格,你听我讲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资格。

同学:有体会就讲体会。

同学:他的路数用到我的身上,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同学:你的体会肯定是,他用收右路的方式,感觉也不错。

同学;他用收右路的方式以后,我觉得虚火下来以后自然心念就足了,因为我没有辟谷啊,然后我的脸胖了,手明显地白胖了,人也胖了,体重掉了两公斤,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反正觉得没瘦。他给我讲,换方后讲为什么要换逍遥丸,是因为右边的气机收下来以后左边就要升,可是升的力量不够,这时候容易出现肝郁,肝郁以后相火容易上逆,所以要用逍遥丸把这个火收下来。

行者:这个都无所谓,你到临床上看看方子就知道了。这个理大家都是知道的,不是所谓精不足了容易肝郁,而是肺胃元气本身就收敛不住,收敛不住就显得肝强了,就是说人会比较躁一些,压不住;但是还得疏,因为你肝气憋着一口气呢(同学插话:不疏也没得收),所以是边疏边收,以收为主以疏为辅,都是这样的。总归呢,你往这儿一坐这架式,还是有点急,可能这有的是天生的,但我认为药只能改变一部分,但是药能改变的这部分还没改变得了,左路还没有升达开,一直挺急的。左路为什么不能升呢?右路不收,右路一收了左路必升;右路收完了左路还不能升,下焦下元无力。怎么可能不升呢,那时候肯定是每天挺精神挺活泼,憋一口劲。

你看临床上治那些自闭症小孩,那些小孩都特别弱吧,一收下来以后慢慢就想跟人说话了,想闹腾了,想较劲了,想方设法地调皮捣蛋了,这人就活跃了。我讲的这个跟你讲的是一个道理。姜桂附当用则用,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至于说在给你调方制方的过程中,还没达到调和的状态,给你一直是单纯的右路补养元气,没有像咱们现在用方,直接柴胡桂枝鳖甲汤去桂枝,去桂枝加附子、补骨脂、益智仁,全用温药,她脉象没有弦急也没动风,顶多泻泻肝,先把肝气给柔缓住,白芍多点,桂枝少点,这就行了。医法上是这样,但是用方上我也是最近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慢慢圆融上的。

同学: 收右路和病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和工作性质都有关系。

行者:收右路是一个普遍性的,现代人生活都浮躁。但是具体怎么收,必须根据病人的脉象。像她的脉象,右寸脉不浮,关脉弦,用的什么?柴胡桂枝鳖甲汤,衬托的是小建中那个路数,小小给点桂枝,然后麦芽糖什么的。至于方子,我和叶大夫其实路数大家都是一样的,从来看病基本上相似,只是在每个病人的理解上有差别。临证之中就是这样,你有时候能理解到位,有时候理解不到位,有的病你状态好能理解到位,状态不好理解就比较差。上午病人好点,下午也好点,最后几个差点,感觉状态差点。最后都不能用感觉,都是用经验,已经成熟的经验。就像我讲课告诉你们的,平常已经想到的,整理过的,已经知道的,那就行;平常如果没知道的,就现想现感受,我这人喜欢现想现感受,许多东西从来不总结,所以上午有时候能现想现感受,下午就差一些,到最后几个病人就不行了。

同学:黄元御就是把各个症状都总结的比较多一些。

行者:这是需要经验的,需要多学,慢慢就总结好了。

同学:我遇到一个病人,我觉得麻烦。这个病人是女性,今年51岁,身体特别地消瘦,六部脉基本是……,既是覆脉,又是溢脉,而且覆脉和溢脉从力量上来讲相差不大。上次我问了老师覆脉和溢脉的问题,差不多,当然左手覆脉特别严重,六部脉都弦,但是弦象当中感觉……。这个人现在这个天气穿的长裤长袜,怕风,身上还出汗,流汗特别多,还有食欲没有前些年好,吃多一点就觉得胀,早上一睁眼就觉得没力气,一直到下午感觉才好点,全身疼痛,觉得全身的骨节都疼痛,都不是疼得最离谱的。感觉她中土运化不了,降降少阳火呢,感觉好一点,但老是全身疼痛,就觉着权衡不了。升一下吧,又开始潮热,升的力量少点呢,潮热就没有了,但是疼痛厉害。

行者:怎么治?

同学:现在基本是给她温升左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行者:温升左路建中土。你来讲讲。

同学:右路什么脉?

行者:右路是溢脉。

同学:她最早找我的时候口苦口干,现在不口苦口干了,但是溢脉始终没有改变。

行者:溢脉是很难改变的,你要改变溢脉的话你得按照一年两年来说话。我给一个病人治了两年,溢脉就弱了,不太浮了,没力量了。你像溢脉是什么?溢脉就相当于我们全身的血液呀,毛细血管都外张着(同学插话:到了头回不来),他既然已经形成一种外张之势了,他外边就有那么大的容量,你里边得要需要多少精气把它吸回来,对吧。他是气已经在外面张起来了,这时候你要把它收回来就不是气的问题,而是脉形脉道的问题,叫它改变过来,这个就慢。你要光是气顶在上面了,寸脉旺,那就几天的问题。

同学:给人总体感觉是金水不收,所以下元不足,下元不足,木火升达无力,但她还有点劳张。

同学:其实从大象上我认为她仍然是不升。

行者:对,肯定不升。我讲一讲,这跟你的病例有类似之处,

同学:肯定不升的,但她得先收,像我这样,降右路加实脾。

同学:她得升着降,光降的话左路升不上去。

同学:不见得,她精血虚的话,必须先降下来。

同学:精血不足需要金水下敛。

同学:可以加柴胡、白芍,然后龙骨、牡蛎这些。

同学:她用多了柴胡就觉得更没有力气,更加觉得不舒服。她很弱,一般三四点起来大便,就睡不着了。

同学:她这种五更泻,最伤中气。

行者:这还不是五更泻。首先讲一下覆脉。覆脉的病人吧,都精亏,木气升不上去就子盗母气,老横亘在底下了。肾脉应该是什么?水脉呀,应该沉石,藏里面。它这个木气急数在下,捣乱,哪儿藏啊?所以呢,要叫木升上去,必须有水。木升于水而长于土,他既然是覆脉,证明他木气本身就不弱,弱的只是土跟水。水土不足,条件不足,它长不到上边,只能郁到底下捣乱。如果他是虚的话那就一点事没有,只是个寒证。所以呢,这个病人一定得泻肝。

同学:她从早上起来,一直到下午才觉得缓过那个劲儿来,一直到晚上才觉得有点精神,就证明她元气还是很亏的。

行者:是亏,你听我给你讲啊。元气亏在哪儿?亏在右路不收,一身的精血就敛藏不住。你每天再省吃俭用,你没收入啊。右路还是那样,斡旋中土,参芪补气,降逆,右路给他收敛就行了。像这类病人要治的话,就得加熟地,归芍。

同学:加熟地也是暂时代替下肾水?

行者:熟地,归芍在于泻肝。

同学:熟地也是泻肝?

行者:对,只要是阴的。她是木强嘛,你就给她阴药,叫她缓和一下,藏一下,润木熄风。你要是怕中焦寒凉,那中焦就是干姜、白术;茯苓都不用,茯苓可能会渗泻阳气;然后适当用点炒白芍,根据他中土的虚弱程度用炒白芍。主要把肝风治住,肝气就一点一点长起来了。现在等于是脾肾的阳气起不来,受到肝气的压制起不来,咱现在最终要把肝气扶植起来,是脾肾的阳气要起来;把肝气泻了,是要叫脾肾的阳气恢复,恢复一下整体就起来了。

同学:一周全都有问题,从哪儿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行者:这个突破口就是肺不能逆,不能虚散,元气一定要有来源。左路是生机之源,但也是逆乱之源,这个要把持好。目的最终都是叫它升起来。像这个病人就是说又损又劳,又损又劳,先从劳入手,不管是先劳后损还是先损后劳,都得从劳入手。为什么?因为乙木是王气,我们一身的王气,这个王气是不会夭折的,它要夭折就全完蛋。前提是什么她还有元寿,是吧,她没有元寿你治也没用啊。她还有元寿,你就给她敛,你就给她创造条件,她自然就活过来了,要不然她一直活得很挣扎。

同学:用了白芍这点乙木(的力量)也没少,只是暂时被压制。

行者:你用那点白芍,你得看参芪干姜的力量能把中土屯住,白术啊什么,煮药的时间也要长点,叫药味致中和,党参黄芪都有药气,煮时间长点就好一些。左路你看有郁结没有,肝脉有结,柴胡鳖甲照用。柴胡散气厉害,你要知道,但是柴胡(虽然)散气厉害,你得知道有多少参芪,有多少首乌,有这些在,它反而能够行滞。

这都是实践上的临床问题。组方思路就是这个,你要是把这个病治了,高血压,糖尿病这一类病都不成问题了。为什么呢?我们一身用药考虑到的是阴阳,是外在的十二经络之气,它的本钱是什么,本钱是五脏六腑的精血。精血我们也不能补,只能耗散,用药也是在这儿耗散,用药也是流通十二经精气。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把这个耗散的途径堵上,才能用药,要不然越用越耗。像你那个病人,舒点肝木吧,你用得合适,她挺精神,挺好,她就好一阵,因为你还在耗散,无源之水嘛,用点少点。只有把右路给他收紧了。所以很多病,虚损,还是建议大家看慎斋的,治大病久病都得从这个来。这位同学的中土还不足,建议吃小建中。其实你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就是她现在老是不知道自己该找谁看。慢慢搞明白道理就行了。

同学:主要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以前总心境澎湃,现在我心境柔和了。

行者:柔和一点了,应该是。

同学:我自己感觉有一点很明显。我以前三点到五点之间一般要醒一次,醒过来之后就觉得内心躁扰,很难再入睡了,如果想办法睡着,睡着了肯定是做了个梦。

行者:这都怨我,以前没给她治好。

同学:到叶大夫那儿看了之后呢,我半夜有时候会醒,有时候不醒,醒了之后内心也不会躁扰,还是比较柔和。

行者:她两年前找我,还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路子呢,每个人都是少不了给桂枝,即使不用桂枝也感觉非常舍不得。

同学:别的不说,这点我感觉变化很大,就是心念。

行者:你的中土之气还不足。

同学:我中土肯定不足,一直都不足,我找你看那么长时间还不足。

行者:你这么长时间也没找我看了,主要是。你要是这一两年找我看,估计就行了。

同学:我今年没找你看嘛?

行者:没有啊,今年你就打七回来问我要了一个方子,给了你一个六君子,是吧?

同学:你给我的是二陈理中。

行者:六君肉桂。

同学:然后你让我喝那个药酒。

行者:看病你得看病的时候正规找我来搭脉,平常的时候我都感觉状态都不好。而且打完七以后脑子都空静着呢,突然蹦出一个找我看病,当时我说我给你开个方吧。而且当时你太急了,当时听你说话,感觉你这种状态需要改变一下。

同学:我喝了那个药没感觉,当时觉得中焦的气足了点,药效过了以后天没用。后来叶大夫说我不是气不足,是精不足。

行者:是有精不足。不是精不足,是肝太旺,老在那里克伐。

同学:精不足和肝太旺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精不足容易显得肝旺。

行者:你知道精不足什么表现吗?

同学:精不足啊,我自己本身就精不足,精不足就撑不住。比如我喝当归四逆理中那个药酒,吃了以后,一照镜子,白里透红,走一路,到单位一坐下来,脸就不对了。

行者:是肝木太旺,显得精不足,这叫作精不足者气必亢。没有到达那个地步呢,是要以柔肝为主。如果是真正精不足的话,应该是六味加减为主来治疗的。而你现在呢,经过了一轮滋阴的,滋阴药用完了吧,现在还有什么不足?

同学:现在还是精不足啊,哪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尤其现在夏天气都张在外面。我还是觉得右路收得不好。

行者:是因为肝气还没有柔缓下来。

同学:我自己理解就是精不足,因为我也没把脉,医理我也讲不好,但我的体会就是我心念比以前好。

行者:是啊,水多了以后能把肝木更好地含藏一些了,但是肝木还没有柔住,中土之气没有起来。中土之气起来以后你就柔和了。

同学:现在中气已经比原来强了,我没有辟谷什么的,也感觉现在脾胃有力了。

行者:肾精足了一些。

同学:就是我心念改变比较大,然后脾胃也比以前强一些。

行者:是。以前呢,大家学黄元御的时候容易有这个误区,得疏肝,但精不足的病人身上老疏肝的话会导致木气亢盛,这时候呢,把疏肝药去掉就行了,元气内收就行了。跟她还不一样,她是土虚,有点建中汤证。建中汤证,木气太旺,克伐脾土,由于木气太旺,水也涵不住,水也受其子盗母气,肾水经常受其克伐。木气太旺了,桂枝都不用,建中汤直接给白芍就行了,白芍再加上点温阳补肾的,化气的。

理论就是这样的,保持五脏六腑的精气充沛,乙木才能升达起来,这是根儿。另外的根就是中土,中土足了才能收。如果中土不足的话,过一段时间化源又不开了。中土是什么?冲和之气,冲和则没有阴质,所以中土的作用还是行、运为主。我以前也是,一看,精呀,精要含藏,党参黄芪,哪个都是走气,走开行的,你要是静得话,就只有白术了,白术还好点,但是白术入阴分动的话更伤精,真正精不足的还不用它。它是运,走阴分,动阴分的。相反,参芪呢,是只在气分,只在气分往里收,然后呢,中土得运,阴质化开以后,整个元气的潮海就收敛了,就行了,不在乎它温气行气。你看黄芪,黄芪力量也挺开散的,黄芪气雄啊,属温阳药;人参,人参一吃完了肺气马上也敷布了。

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同学:溢脉的和药,肺金那边的药除了参芪以外还有什么?

行者:有烦躁,有浮躁的可以加牡蛎镇一下,汗多了,煅牡蛎,收一下。左路尺脉弦细动摇,风象明显的,直接用山茱萸酸敛,直接泻它;熟地还是养它,水中养木,山茱萸就是酸收,是属于脉细,弦细有点动摇的现象,风象。生熟地养阴,脉不那么细,但是弦紧,尤其是那种覆脉,阴分结聚起来了,最适合熟地,治疗癥瘕积聚,折跌绝筋伤中,把阴分的郁阻化开,流动开。熟地既然给水,在阴分流通。

行,没问题今天就讲到这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