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拔的不是我

 联合参谋学院 2014-10-27

当资历与能力都可无挑剔的时候,却偏偏遇上了“得不到提拔”的瓶颈。是尴尬?是无奈?是迷茫?是沮丧?是不平?

记者 张藜藜

一般而言,在一个团队里,上司更多偏向于提拔得力的下属,同样,能力出众的下属也顺理成章地拥有更多被提拔的机会。

能者多劳,这是个在大多数时候都适用的规律。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能力出众的下属,并未在现实职场中得到上司的赏识,甚至,这些“能人”还不如那些看似逊色于他们的后来者。

当资历与能力都可无挑剔的时候,为什么,却偏偏遇上了“得不到提拔”的瓶颈?

“他人际关系不好,有时太较真”

【结论】 只工作不合作的“能人”难以被提拔

“你问的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为什么呢?按照我这些年来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很大一部分都非常有个性。”程路是一家老牌外贸公司的行政专员,在公司干了有七八个年头了,对于能力强的人却得不到提拔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她认为,能人都有特别的个性,这种个性往往与才华成正相关。但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会让他有立足之地,但也会成为他升迁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单位有个老资格的业务员,干了有八年多了,工作很出色。跟供应商和客户沟通起来都非常有经验,别人说不行的事,他行。”程路说,这些年,眼看着其他业务员都一步步升上去了,可只有他,还在一线岗位原地踏步。

什么原因呢?“他事情干得不错,但他没法跟人合作”,程路说,有一次,公司安排他带另一个新进的业务员一起联络一批货物供应商,“新业务员几次被他当众训得面红耳赤,有一次都要哭出来了”。程路说,新人进来不熟悉业务是正常的,而他那么大发雷霆实在没有必要。“还有一次开会,我们头儿让他接替一个生病的同事,去接一个玩具的订单。本来嘛,头儿是看重他,觉得只有他可以临时顶上。可他就是不肯接,散会后还在办公室气呼呼地发了一上午的牢骚……”

“说白了,在公司上班,做事是一方面,做人也是一方面”,程路说,他们公司是私人老板,有时候,“人治”比“制度治”的成分更大,很多时候,就是老板一句话的事儿。“可他那么不给老板面子,老板还能提拔他吗?另外,就算老板想提拔他,下面的人也有意见,因为他脾气太大,业务上看谁都觉得差劲,他就是个孤胆英雄,同事都怕跟在他手下干活没饭吃,相反还要每天挨骂呢!”

程路最后深有感触地说,她做行政这么多年,发现一些有才能的人并不能得到提拔,“因为缺乏团队精神。他们能够管好自己门前的一亩三分地,但没有办法带领一个团队,他们是只工作不合作的一群人,上面也不敢把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重任交给他们,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提拔的机会。”

“她是一说话就脸红的业务标兵”

【结论】 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你问我‘有能力却得不到提拔’是吧?那得看这个‘能力’是什么能力了。”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做人力资源的张瑾说,他们公司研发部有个女研究员,姓曹,“她小我两岁,就称她小曹吧!”据说,小曹是个业务标兵,但一说话就脸红。

小曹五年前从中国科技大学读完研究生,通过一系列笔试、面试应聘到这家高新企业研发部工作。“她刚进来的时候,我也已经在公司,对她的简历印象很深刻”,张瑾说,毕业于中科大自动化专业的她,专业和外语成绩都非常出色,在同一批进研发部的人里面,她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在度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小曹的能力逐步显现出来。“小曹人很内敛,没有一些年轻人身上的那种浮躁,性格很内敛,为人也很真诚”,张瑾说,研发岗位很需要这样的人,一心向学,专心致志。在经过了几轮新产品市场论证和新技术发展规划策略的论证后,公司上下都蛮看好这个中科大高才生的。“还是在2007年吧,我们领导就说了,小曹是当技术总监的料,以后要带领研发技术部这个团队的。”

但是,四年过去了,小曹现在成为研发技术部总监了吗?没有。

张瑾说,研发技术部总监职位已另有其人,并且也是和小曹当年一起进公司的。“小曹是个典型的业务型能人,提到业务,她样样拿得出”,张瑾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为公司新产品的前期论证、开发、技术方案的探索和制定出了很多力,“说实话,要是没有她,我们公司研发部的实力将大大下滑。”

但这样一个业务能力出众的小曹,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职位的升迁呢?

“用一句俗语来说吧,她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张瑾说,因为领导很赏识她的业务能力和为人,这些年来,给她制造了不少机会。“新课题布置给她,让她带领大家一起做。但最后往往是,她的那份做得很好,其他同事的却迟迟不能交差……还有几次,让她在论证研讨会上发言,她一说话就脸红,观点和理由都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太懂,跟平日里用纯粹用文字和报告表达观点的她来比,完全两个人!”

张瑾说,小曹的勤勉踏实,领导都看在眼里,年终奖她往往是最高的一个,而且她年年都是我们企业的杰出员工,“但提拔不是单纯选业务标兵,管理能力很重要,所以,小曹只能失去了一次次的提拔机会。”

“他是个只做不说、默默无闻的‘幕后能人’”

【结论】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会被人发现

“做我们这一行的,从设计到施工,什么环节都不能忽视。设计得再好,施工上的一个小瑕疵可能就让你功亏一篑。所以,设计师不仅要交出让客户满意的图纸,还要在施工队施工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经常去工地看看,及时指出缺点,返工……”李毅是杭州一家知名装修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说起这个话题,他立马想到了他的另一个同事:老魏。

“老魏今年40岁,从东阳老家到杭州来做家装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李毅说,如今,老魏是他们公司的品牌总监,“但在这之前,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期。”为什么呢?李毅说,老魏这个人,从设计到施工,样样精通,“但是只做不说,自己苦得要死,就是一声不响”。

本来嘛,“光说不练”是个贬义词。当今职场,上司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一批人:说得多,做得少。嘴巴上一套一套,执行起来却迟迟不见动静。而老魏恰恰相反,“能做到九分的事,他嘴巴上只讲七分。能干到七分的事,他说起来就是对半开了。他做出来的永远比说的要好,好出一大截。”

“有件事,那会儿老魏还不是我们的领导。说是有个客户,要求12月装修队进场,春节前要收工。这个,几乎不太可能实现,但老魏也不推托,他应了人家,带着施工队紧锣密鼓地干。大雨天他也去,完了人家贴墙纸的没贴好,根本不关他的事,他也起早摸黑帮人家返工,重新贴。最后,总算在春节前收工了,客户满意得不得了。苦不苦?特别苦,没人像他那么卖命干,但在老板那里,他一个字不提。”李毅说,直到两年后,那家客户又找到他们公司,直接点明要老魏再帮忙装修一个楼层的办公室,“我们老板这下才知道,这份大单来得不容易啊!”

当然,老板后来对默默无闻的老魏大加赏识。“老魏提拔得算很晚的,跟他一拨进公司的人,早已经当了经理了。但老魏现在坐着公司里仅次于老板的职位,他还和从前一样,很少说,总是在做事情,做得井井有条。”李毅说,在职场上,他相信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佚名:

除了工作能力,还要有领导能力

曾经我也是满腹牢骚。当时我的业绩非常出色,可领导却提拔了另一位根本不如我的同事,当时真把我气坏了,一怒之下提出辞职。领导在挽留我时,说了一番话,让我心服口服。

领导说,我的工作能力确实比那位同事强,但我平时都只顾自己做事,不太注重与同事间的沟通,缺乏一种把所有同事团结在一起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平心而论,这真是事实,我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但缺乏领导力,真不会管理人。同事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经常有矛盾,要我把这些人管得服服帖帖,真是够呛。

绿森林:

谁说你的“工作能力强”?

得看这“工作能力强”的标签是谁给贴的——是自己以为能力强,还是得到领导同事认可的能力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我身边有个这样的同事,她一直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很强,经常感叹怀才不遇。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说她,她能力强什么呀,她能做的事情,哪一样我们不能做?大家只不过分工不同而已。她那样也能提拔的话,谁都可以当领导了。

还是先好好审视一下,是不是在自说自话,放大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说不定在领导的眼中,你目前的职位就最体现你的能力。

当然,如果说领导或同事一致认可你的工作能力,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怎么争取都没用,就是不提拔你,那索性辞职算了,咱有能力咱怕啥,换家单位获提拔!

SANDY:

能力再强,也不能忽视和领导的沟通

能不能得到提拔,和领导很有关系,领导说你行那么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那么行也不行,赶快好好去和领导沟通一下,领导要综合平衡,在同等能力条件下,一般会先考虑那些表现得更积极主动,或者说权力欲更迫切的人。想想吧,假设有另一个和你一样能力很强的人,若不提拔他,就要罢工,而你却只会闷声不响地埋头把事情做好,让领导很省心,不提拔你也不会造反,干吗还要提拔你嘛。

透明的空气:

忠诚,也是获得提拔的重要因素

要看这个下属对我是否忠诚,我能否掌控他。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能够辅佐我,对我有帮助的助手,当我认为这个下属会对我忠诚,自然会提拔他,为他创造更好的工作平台,他做出成绩,自然对我也有利。而那种野心勃勃,仗着自己能力强,意图把我赶下台的下属,得,哪凉快就让他在哪待着去吧。

纤手如兰:

提拔不应由分管领导说了算

单位是不是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呢?比如建立相关激励、提拔的机制,对于工作能力强的人才有一套标准的考核晋升方法,避免那种单一的,凭某个直接分管领导喜好、由个人说了算的提拔方式。

另外,单位不妨直接要求那些身在领导岗位的人,把培养、提拔下属作为一项必须的工作任务来完成,一来是为下属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下属有期盼,二来也是鞭策领导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己,以免被优秀的下属超越。

你的能力与组织需要的能力匹配吗?

Q:很多能力强的人,在职场上却得不到提拔,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A: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找清楚背后的原因才是关键。职场“能人”得不到提拔,一般有四个原因:一是他所具备的“能力”与组织需要的“能力”不匹配或自认为“有能力”;二是糟糕的人际关系处理妨碍了晋升;三是“只做不说”,默默无闻的“能人”被组织发现需要时间;四是个别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所限。

Q:是否能为广大读者具体阐述一下这四方面原因?

A:我们要坚信两个前提,那就是:坚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领导的识人能力;坚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是想把合适的人放在合式的岗位上。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认为,以上四点原因中,前三点较为常见,第四点比较个别。第一个原因提醒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能力,是公认的还是仅仅是我们自己所“自认为”的,这个很重要,再就是,我这个能力与组织需要的、岗位需要的能力是否匹配。第二点原因不言自明,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是要能够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肯定不行。第三点,有的人能够埋头实干,但很少展示成果。可能一个成果是他用千辛万苦的努力换来的,他却不展示出来,这其实也是一种沟通能力的欠缺。至于第四点,极个别的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存在自身的缺陷。比如:一些职位长期被关系户占用,或者论资排辈,给年轻人的机会相对少很多。

Q:职场“能人”如何应对这一尴尬处境?

A:认清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我们必须学会了解组织的需求。比如,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我身上是否具备这些特质?我的才能是公认的才能吗?我的才能与组织需要的才能匹配吗?这就是认清自我。

除此之外,要学会让自己沉下心来,适应不同领导的管理风格和用人方法。领导其实并没有恶意,领导也是想用能人,只要能力匹配,能够创造业绩,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提拔。

适当的时候要学会跟领导沟通,适时展现工作成果,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企业用人制度很死,用人方面关系户问题突出,那么,走为上策。

Q:城市周刊

A:浙江传化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助理沈月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