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叶

 黄山市龙行天下 2014-10-27
【别名】

黄桑,家桑,铁扇子,荆桑。

桑叶桑叶


【来源产地】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南方育蚕区产量较大,如安徽、浙江、江苏、四川、湖南等地。野生与栽培均有。

【采收炮制】

多在霜降后9~10月采收,晒干,生用或制用。炮制时拣去杂质,搓碎,簸皮梗,筛去泥屑。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作用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语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菊饮。

2、肺热燥咳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痰少,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症因脉治》清燥救肺汤;若用于肝火灼肺,木火刑金,干咳少谈,咳则胁痛,甚则咳血,或痰中夹有血丝者,可配桑白皮丹皮地骨皮川贝等同用,如《重订通俗伤寒论》桑丹泻白汤;若证属痰火郁肺或阴虚肺热咳嗽,以及肺结核咳嗽者,可配儿茶硼砂、苏子、甘草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安肺宁嗽丸。

3、喉痧,咽喉红肿,牙痛

本品轻清性寒,长于疏散风热,故可用于风热犯肺之喉痧,咽喉肿痛及风热上扰之风火牙痛。常配防风淡豆豉牛蒡子桔梗前胡等用于治疗喉痧,如《喉科家训》桑防白膏汤;或可用单味桑叶10~15g煎服,用治咽喉肿痛,风火牙痛。

4、目赤肿痛,风眼下泪

本品苦寒,兼入肝经,苦寒能清泄肝火,疏风散热而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之天行赤眼,目赤肿痛,目涩眩赤,双目痛痒,羞明流泪,或风热上攻之目赤头痛证,可用本品单味滚水冲泡,晾温洗眼,如《养素园传信方》所载;或与菊花共用研末为丸,白开水送服,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明目延龄丸;另《濒湖集简方》记载:用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温洗,或入芒硝同用,治疗风邪壅滞,气机失调之风眼下泪证。

5、肝阳眩晕,眼目昏花

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6、出血证

本品甘寒,尚可凉血止血,故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衄血之证,可单用,如《圣济总录》独圣散,或配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本品若配其他止血药同用,可用于金疮出血。

7、自汗、盗汗证

本品甘寒益阴,可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证,常配黄芪、麦冬、五味子同用,益气养阴,敛汗固表,用于大病之后,或体虚气阴不足,遍体出汗淋漓者,如《辨证录》敛汗汤。

8、风痧

本品质轻上浮,功可升散,其性质苦寒,尚可清热,故可用于风热侵袭卫表,热盛不解而致的高热口渴,心烦不宁,风痧不透,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痒密集,小便黄少等症,可配菊花、薄荷、牛蒡子等辛凉透疹之品,还需配伍赤芍藏红花等凉血解毒之品同用,如《中医儿科学》透疹凉解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