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政模式——“天地革而四时成”

 tjhx0526 2014-10-28
       
图:力推“新政”的宋仁宗赵祯


解读:改 革,是历史的必然。“五经”之《易经》中的第49卦即为“革卦”,古人释注中有句话叫“天地革而四时成”,揭示出改革的重要性及其规律。从先秦到清末,在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改革曾有近百起。这种国家治理手段,被史学家称为“新政模式”。

北宋是中国古代推行新政模式最为积极的一个朝代,尤其是十一世纪中叶后,改革成了主旋律,宋仁宗赵祯推行的“庆历新政”即出现在这一时期。

庆历新政推行前,北宋已是内外危机四伏,冗兵、冗官、冗费这“三冗”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完全陷入了“积贫积弱”的怪圈。社 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富者有弥望之田,穷者无卓锥之地。”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对西夏战争惨败,直接促使皇 帝赵祯“欲更天下弊事”。此时,范中淹、欧阳修等改 革派已有共识,形成了以范中淹为首的“改  革 集 团”。

 

庆历三年九月,赵祯特开天章阁,召见范仲淹、富弼,当场赐给纸笔,要求他们针对当前急务当场呈奏。范、富二人随即提出了一揽子改 革计划,范仲淹的《十事疏》,便是这轮改 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主张。

赵祯接受了这些改 革建议,渐次实施,颁行全国,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此揭开了后来包括王安石变法在内的北宋系列 改革序幕。遗憾的是,一年多后新政便搞不下去了。

庆历新政的失败,与赵祯“宽仁少断”,保 守 派势力强大有直接关系,但与仓促上马、预热不够、力度过猛也有很大的关系。开始时范仲淹便说,积重难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如果宋仁宗不急于求成,“摸着石头过河”,尤其在进入涉及利 益 集 团的“深水区”,改 革若能稳一点,或许就另外的结果。

尽管如此,历史仍给在位长达42年的赵祯以高度评价,治国模式被誉为“仁宗盛治”,有人甚至认为其超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