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慧读书院 2014-10-28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1957年,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李政道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连年战火,使李政道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从前方到后方,辗转不定,因此,没有取得中学和大学的文凭。后来因为这一点,差点无法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

1946年,李政道初到芝加哥大学时,由于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照理是不能进研究生院的。但芝加哥大学颇为特殊,只要学生通读过哈特金校长指定的几十部西方文化的古今名著,并通过相关考试,没有本科学历也可以读研究生。据李政道回忆,他当时连这些书名和作者几乎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的了解了,“我向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解释:我对东方文化的名著,孔子、孟子、老子等的学说尚有些造诣,而这些东方文化名著与哈特金校长指定的书文化水平相当。他们信了,觉得也有其道理,就让我先进芝大的研究生院试读。”不久,李政道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正式研究生。1948年,李政道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物理学大师费米,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的发明者。

李政道十分喜欢读书,他读的书很杂。他在谈及自己读书与成长的体会时曾说:“看书不要限于科技书,还可以看文艺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等,这样有好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杂得很,什么书都看。”他还说:“对于自己研究的那一门一时入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其他事情一概无知,是不可能把本门学科钻研到底的,因为好多东西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启发的。”

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有人曾提出让他介绍一下自己所读的书目,按一般人的理解,这位物理学家一定把物理学方面的书籍一览无遗了,但是,他却回答说:“物理学方面的书我看得很少,杂七杂八的书看得多一些。”有一次他回国讲学,就从老庄哲学一路讲来,直讲到现代物理,可见他文化底蕴的深厚。

1993年,李政道先生在北京“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进行了演讲,在他的精彩演讲当中,他说,“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诚然,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殊途同归,但只有大师,才能站在顶峰上,领略到科学与艺术交汇所产生的奇妙景观。

可以说在李政道进入物理学的殿堂前,中国文化背景非常厚重,只知孔、孟、老、庄,不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他以后的科学发现和探索中,中国文化和民族智慧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西方的研究者曾惊叹李政道、杨振宁“思维是何等的漂亮”,其中就有着某种暗示:西方文化独自摧毁不了一座自己的神殿。在中华民族智慧和西方知识体系之间,李政道怎样取得平衡和突破,是一个应该引起文化学界和科学界同时关注的命题。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