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孩子移出自己的怀抱

 一朵宝贝 2014-10-28

     曾看到一则国外的新闻,一位母亲,怕孩子长大后离开自己,就虚构了一种病,谎称孩子不能行走。医生找不到病因,自然无法医治。孩子也信以为真,从三岁起就坐上轮椅,一直坐了五年,直到八岁,还不会走路,连他自己都深信,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行走了。

    脚是长在孩子身上的,能不能行走他自己应该知道。但当他最信赖的人——母亲,不断地暗示他,“你有病,你不能走路”,他就真的不能走了。

    很多母亲虽然不会像这个母亲一样,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将孩子留在身边,但那种怕孩子长大后离开自己的心态是相同的,于是他们会用更为隐性的方法,以听上去更为合理的借口,将孩子的独立能力弱化,以达到留在身边的目的。

    所幸,那个孩子终于被解救,交由福利机构抚养,很快他就能完全正常地走路了。他母亲被判4年监禁,永远不得从事与儿童有关的工作。

    在一般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实际上是一种三角关系,父母对儿女的争夺从来不会停止。

    作为父母,总是在内心窃喜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有时甚至与伴侣争夺孩子的感情,但实际上,却是用爱将孩子囚禁起来,让他不能充分地成长。父母的爱就像一个花盆,对一株幼苗来说,精心呵护是必要的,但当幼苗已经长大,还种在这个盆子里,就是一种禁锢,甚至是摧残了。

    孩子如果一直过分依恋母亲,父亲的作用就会淡化,成年以后,其他女性也会处于他母亲的阴影中,他的世界将是狭隘的、残缺的、畸形的。过分依恋父亲也同样如此。孩子大了,要把孩子移出自己的怀抱,做父母的都应有这样的胸怀。

    单亲家长很容易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而且把孩子当作多个角色,又是子女,又是伴侣,又是朋友,将他作为自己全部的寄托,孩子便必须承受你的各种情绪,这对孩子会构成巨大的压力。

    过度的关注也是一种压力。我们成人也有经验,如果你感觉到有人一直在注视你,你一定会很不自在。假如孩子也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注视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你的视线,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哪怕一言不发,你也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让他无法忽略。那么,他就会像一棵小草生活在大树底下,被巨大的树荫所笼罩,不可避免地羸弱。

    父母要和孩子保持距离,给他(她)一个独立的空间,过度的呵护,过度的亲密并不利于孩子成长。要知道,他(她)终究会长大的,总有一天,他会是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是他(她)的孩子的父母。孩子不可能永远依偎在你的羽下,更不可能永远只属于你。

    心灵强大,首先来自心灵自由,而自由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心灵的空间往往与现实的空间有关。父母若有宽阔的胸襟,能接纳多样性的事物,就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不局限于狭隘的思想观念中。作为父母,无论你有多么爱孩子,你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有自己的空间,他才能够自我觉醒,独立成长。

    这一点,不仅对孩子,对夫妻、朋友、同事、邻里之间,都是适用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且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但丁说:“当一代兴盛时,另一代就衰微。”其实用不着但丁说,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轮到自己头上,就有点接受不了。我们要作好准备,退出舞台的中心,要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再低一些,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下一代,也让他们在心态上更健康,更自由。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与孩子一起炼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