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贴近生活
2014-10-28 | 阅:  转:  |  分享 
  
贴近生活,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或实践活动,让数学与生活联袂,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一、联系生活找数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朴素的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撷取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生活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等。又如教学《估算》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你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一个苹果大约重(?)克?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二、加强实践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估算》这节课,我就设计了“今天我当家”这节活动课,让学生以小松鼠的身份去解决生活中的三个实际问题:逛公园,吃饭,为妈妈买生日礼物。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都积极去做,经过探究,得出很多种方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效用。再如在教学《位置》时,可以提出:“同学们,想想看,如果你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走会相撞吗?”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的情景思考,而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学生开始争执不休,此时我说:“不如来看看生活中我们是怎样上下楼梯的。”我安排两个小组同学现场模拟上下楼梯,都靠右同时走几遍,其他同学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与数学是密切联系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生活融乳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材,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六一”节举行活动开支的估计以及学校各年班男女学生人数的调查统计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作文、数学竞赛设置“三至六年级六个班各四名学生参加比赛,以及有两位监考老师”的场景,请学生根据这个场景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四、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引着学生,扶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我就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分类》之后,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分类方法,回家把自己家中的东西进行分类摆放,把在家的分类情况再带到课间和学生互相交流。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开展模拟购物活动,把买来的东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边议论自己买的东西,边算一算自己花的钱数,自主与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极高,学生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⑴铅笔和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⑵笔记本比铅笔贵多少钱?⑶每个玩具飞机6元钱,给售货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经过讨论均有较满意地解答,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能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发展数学。????总之,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献花(0)
+1
(本文系天空的蓝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