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公害双孢蘑菇的生产技术规程

 老刻刀 2014-10-28

无公害双孢蘑菇的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的定义、生产基地条件、品种选用、栽培季节、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适用于西平县的无公害棚栽双孢蘑菇的生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程的条款。   

GB 5750.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规范

DB41/T464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简称蘑菇。录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纲,蘑菇属。

3.2  无公害双孢蘑菇

指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限量标准以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本标准按NY5095无公害食品。

4    生产基地条件

4.1  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所用水应符合GB5750.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2  基地地势良好,土质肥沃、原材料丰富,排灌良好。

4.3  基地禁止与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相靠近,保证不受污染源浸害。周围3㎞以内没有污染企业。

4.4  防止因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    品种选用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6    栽培季节

4月上中旬生产一级种;5月上中旬生产二级种;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生产三级种;(8-9)月播种,冬春季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各级菌种生产应严格执行DB41/T464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7    栽培管理措施

7.1  栽培设施

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培、小拱棚栽培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

7.2  培养基质要求

牛粪和麦秸栽培蘑菇以干牛粪为好。选通风向阳的空地晒牛粪,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自然晒干成牛粪饼。注意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若翻动,晒干后将成粉状而不利储存。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存放,并密封储存于室内,以防返潮霉变。搭建菇棚所需的毛竹、农膜、铁丝、草帘及所选用其它栽培基质应符合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规范。

7.3  菇棚建造

菇棚的大小依生产规模而定,棚向以东西方向为宜,墙高100cm,并向地下深挖(80100cm。棚架上覆盖薄膜,膜上加盖麦秸或玉米秸等以免阳光直射。棚室一端留通风口,一端留门,两走道上方每隔(33.5m设一排气孔。棚内用木棍或竹片搭(34)层床架,每层床架间距50cm。菇床共设3排,两侧床宽为100cm,中间床宽200cm,两边各留50cm宽的走道。

7.4  栽培料配方

配方一:每100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鲜干麦秸(12501500kg、干牛粪(4006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5kg、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25kg
    
配方二
:栽培111m2双孢蘑菇需稻麦草2000kg,干牛粪或鸡粪800kg,豆饼100kg,尿素3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50kg,轻质碳酸钙25kg,石膏50kg,蘑菇健壮增产素5kg

配方三:麦草或稻草1000kg,粪(鸡粪和猪粪)1000kg,过磷酸钙(2025kg,石膏粉(1520kg,生石灰20kg,尿素10kg,草木灰20kg。(适合小拱棚栽培)

7.5  建堆发酵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34)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

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应用后发酵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还省工省时,降低成本。

7.6  播种及管理

7.6.1  播种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厚3cm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厚(1520cm。再按每1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g加甲醛20ml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超过30℃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7.6.2  覆土

播种后15天,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再用5%。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 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湿透,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cm。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最适温度为16℃左右。可用晒干的菜园土如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覆土分为2次,第一次在播种后,立即覆一层薄土,第二次一般在播种后7天左右,大土田覆5.5cm,壤土田覆4.5cm,沙土田覆4.0cm。覆土粗细要均匀,有利于蘑菇出菇整齐,高产优质。覆土的酸碱度以PH70为合适

7.6.3  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316)℃,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喷好结菇水和出菇水,结菇水在菌丝生长至土层的2/3以上、4/5以下时喷;发现粗细土层上有米粒大小的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冬季气温低,不宜过量喷水,一般在晴天中、下午气温较高时喷施。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8    病虫害的防治

 8.1  防治原则

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以选抗病品种为主,合理控制田间生态环境,在蘑菇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不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8.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房使用前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做到勤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控制病虫害传播蔓延,发现局部发病要及时药剂控制或隔离、挖除。

8.3  物理防治

用防虫网罩护;黄板诱杀菌蝇、菌蚊;糖醋液诱杀螨虫、蛞蝓;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和双翅目成虫等。

8.4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如用苦楝叶煮汁喷施菇场,烟叶熏蒸或其浸出液喷施防除生育期菌蝇、菌蚊。

8.5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应按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执行。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菇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9    采收

9.1  当菇盖(24cm采收,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填平,并喷施 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9.2  采收方法

从菇体下方托着菌盖,手指捏着菌柄基部,整丛摘下,轻拿轻放,切去菌柄基部黄色部分,分级装框上市或加工。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的规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