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海文化网

 chenaiping1965 2014-10-28

    (七)

     清代台州各县修的县志有二十多部,其中临海七部,仅存([康熙]临海县志》和《[咸丰]临海志稿》(残)两部。
     《[康熙]临海县志》,洪若皋纂,创于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十八年(1679)在杭州付梓,刻未及半,为知府鲍复泰“借抄”而停,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台海道郑端的支持下,才得刻成。
     这部志一共十五卷.分八门: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杂事志、艺文志,下分六十七目。临海县志向无艺文,洪氏用了四卷篇幅收录,不少资料可以考文证史。但他着重的还是人物,他在自序中一开头就说:“志者,乡评之书也。”他的人物志也是四卷.加上选举志就是六卷。明代以后,府县志已大都倾向于“表彰先达”,对人物、艺文赋予了最大的注意。他的修志凡例十三条,就有九条论人物传的设置、分目以及分目的标准、收录的范围等。细到如何称谓都要讨论一番,有浓厚的讲学家气味。他对自己所撰的人物传也津津乐道,他是继《嘉靖志》而作的,他说:“按旧列传二百三十二人,兹新续九十六人;补旧志遗落二十九人;旧传简略与人不称,改新传一十八人;共三百七十五人,实手辑一百四十三传。虽惭拙笔,实系苦心。”
     对洪志的评价,叶书《志原》云:“当兵乱、迁遣之后,文献凋丧,若皋订坠拾遗,为功不浅,然疏缺之弊,间亦有之。”这个意见比较中肯。对于他的“疏缺”,与叶书同时的黄瑞(1837-1888)曾作有《康熙临海志补遗》、《康熙临海志校勘记》各一卷进行订补。但《[民国]台州府志》卷六十九艺文略却说它“舛谬不一而足”及“借才异地”,这只是一种苛论。
     《[咸丰]临海志稿》,程霖纂,咸丰十年创修,陈叶埙、洪瞻台(1795-?)二人采访。稿未成而程卒,遗稿后归洪锡彝家。民国二十年(1931),项士元“寒石草堂”从洪家购得三册。现临海市博物馆尚存一册。
     至于失去的临海县志中,有二部值得一提。一是《[嘉庆]临海续志稿》,此书为洪蒙煊(1766-1824)郭协寅、沈河斗同撰,修于嘉庆初年(1796),历时三年,可见用力之多。在此之前,秦锡淳(1710-1786)曾撰过《乾隆临海县志稿》十二卷,梓未及半,因创修者知县许巽行罢去,稿即藏洪处,因而洪等撰写时资料比较丰富。同时,他们的态度也严谨。黄瑞云:“所引诸书,并录原文,标其名目。”叶书云:“近事未有记载者,则列其案牍,无案牍则注‘新增’二字以别之。间附案语。参互考订。论者谓远轶前志。”此书咸丰末年(1861)毁于火,但舆地、建置、职官、经籍、金石等稿当时还保存下来。现已不见。
     另一部是叶书(1847-?)纂、杨晨(1845-1922)参修的《光绪临海县志》,计三十二卷。始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迄于十九年(1903)。据叶氏自言,此书之成颇得力于黄瑞。黄氏曾与修同治志,因主笔政者采取剪辑方法,将各家遗书分散割裂,杂揉成书,黄知其不行,便另行采辑。他除撰成《康熙志补遗.校勘》外,又成(光绪临海志拟稿》、《临海古迹记》、《临海著录考》等书,这些都供叶氏取资。叶氏以后又“走甬、逾申、过禾、泛姚江、溯剡水,三年之中,四五往返,故家载籍,耆旧遗闻,广搜饫聆,以资考订。”中间复得杨晨为序凡例,杨氏并将自己“浏览抄录之本”供叶采择,所以这部书的资料价值是比较高的。书共分十四门:舆图、沿革表、疆域志、建置志、田赋表、学校志、兵防志、祀事志、官师表,选举表、人物传、大事记、古迹记、艺文志。书成未刊,稿原分藏叶书、何奏簧家。其后何奏簧等纂《民国临海县志》,十之八九即据此稿(据项士元《台州经籍志》评论)。其原书或已拆毁。
     清代黄岩县志存者四部。一是《[康熙壬戌]黄岩县志》,八卷。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张思齐始修,潘文韬等纂,现尚存原刊本四至八卷三册。
  二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知县刘宽在前书基础上续修,由平遇总纂的《[康熙己卯]黄岩志》,稿大部出潘最(1621-1701后)之手。书分八门:舆地、建置、版籍、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子目五十六。从其后五卷分门看,全同张修。王佩文在《[光绪]黄岩县志》序中评其“繁复丛冗,不足依据”,且遗落文献。其他“更可知矣”!把历史遗产说得如此一文不值,这种态度是偏颇的。
     三是《[乾隆]黄岩县志》十二卷,王恺修、李汪度总裁,阮培元等纂。此志基本上按《康熙志》的格局,亦分八门;子目七十八,稍多于(康熙志》。所增的是版籍门增盐法,职官门增巡检,营制下又附海防、汛地。选举门则增寿官等。其寿官一目,《光绪志》笑它“可以不必”。周煌序此书云:“为类七十八,其六十则仍旧志而正讹补缺者也。其十八则皆其论文考献、博稽典故而别增附载者也。”
     四是《[光绪]黄岩县志》。此书为王棻初纂,成于同治九年(1870)。光绪元年(1875),王应聘赴青田修志,知县郑锡滓邀王棻之友王咏霓(1839-1916)续修。全书四十卷,“为门十二,为目八十七”。另辅《黄岩集》三十二卷。二年(]876)书成,三年(]887)刻于杭州。书成后,王棻从青田返回,对刊本甚有不满,又为《校议》二卷,补刻于书后。
     王棻为清代台州正统学者之后殿,其才识为一时台州修志者之冠。因此这部光绪《黄岩志》是颇为可观的。他看出后代方志重心转向了人物,其原因是“舆地版籍莫可损益,惟人物、艺文与时俱积,不可以不记,志之必待重修者,盖为此也。”但他自己却不以此为满足,他认为志书为一邦文献所系,必须传信,因此,把注意力扩大到征文考献中来。他说:“吾黄旧志,凡沿革、山川、古迹。风土俱未详审,而文献所系,放失尤甚。今之所纂,壹以征文考献为重,凡旧志所未详者。皆加厘订,不敢因陋就简。以贻苟且之讥。盖其体虽稍异于古人地志之书。其用实足以系一邦文献之大。……固非苟焉钞撮旧闻而已也。”(《[光绪]黄岩县志.叙录》)这就使这部书超过了其前的台州各地方志。例如他志沿革,附著王咏霓《秦闽中郡非台州辨》(按:此题目不确当,其意是台州在秦不属闽中郡。——引者)、《汉东瓯立国考》、《章安非故冶辨》、《汉会稽都尉分部考》、《汉永宁非黄岩辨》、《六朝章安非临海辨》,可见其考虑问题的深;叙地理则用齐召南(1703-1768)著《水道提纲》、李诚(1778-1844)著《万山纲目》之法,又可见其斟酌体例之善。总之,凡有成篇,必重新用力。称得上是一部学人之志。
     但是这书也还是存在某些不足的。譬如,他的乡土观念很重,所以在论沿革的时候,力辩黄岩立县为继章安。以明黄岩发展之早。而没有看到章安、临海等分县时.基本上是纵线划分,当时的黄岩,西部属临海,东部属章安。以后黄岩立县。和临海是横线划分,大体上照顾到分水岭这一地形自然特点.因此就章安与临海划分就是临、黄分治之始的说法,是无谓的。其它某些提法也徒增界域之见。
     这里附带说一说在《光绪志》之前的《[咸丰]黄岩县志》”。此书原为姜文衡(1789一一1868)纂,成于咸丰十年(]860)。因“览者以为未备”,咸丰十一年(1861),知县曾元澄属卢锡畴(1821-1862)重加“搜葺”,由王棻执笔。当年冬,太平军人台,志中止。同治七年(1868),王棻复“总其事”,至九年脱稿。这就是这部《光绪志》的原稿。因此在《光绪志》之前是有《咸丰志》的。《台州经籍志》、《[民国]台州府志。艺文略》均载此目。《光绪志》采姜稿时也注明“姜志稿”,可在艺文志中却略而不提。前人修志,往往修一志毁一志,姜志可能也逃不脱这一命运。
     天台县清志二部,均存。还有一部《天台治略》,前人也列入方志。实为不类,今不论。现存二部天台志,一是《[康熙]天台县志),十五卷,分舆地、建置、秩官、版籍、祀典、选举、人物、方外、艺文、杂志十门,七十二目。《[民国]台州府志.艺文略》云:“大抵因《万历志》之旧而增续之,然不免滥采诸家谱牒。”此书先创于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赵廷锡修,执笔者为袁日华(1622-1685)。据潘璋后序,是有成书的。后因耿精忠之变搁置。署县事李德耀等续修时却说辑而未成。李所续书成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时执笔者有陈之益、许君征、朱溥、许琦等,可志上却不列他们的名字。李志梓未及半。黄执中来任知县,黄只动了一点小手术,就署上“李德耀、黄执中纂修”,于次年(1684)版行。对此书议者颇多,当时已有“陈、许家谱”之讥。利用修志,为祖先涂脂抹粉,是许多旧方志家的通病。此书还有胡编乱扯之病。如人物传,有名、字分载的,移兄作弟的。擅改科目的。添加事行的。从齐召南起就不断有人抉摘。张廷琛(1854-1911)称其“浅陋谬误,不堪胜纠。”张氏“举其大者”二十条加以辨正,附见褚传诰《天台县志稿》卷三十八杂记中。据《台州经籍志》云,张另有本书墨笔批注本,藏浙江省图书馆。
     二是褚传诰《天台县志稿》。此书发端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金文田、朱国华、齐毓川、褚传诰等四人同纂,不二年局罢,任事者四散。光绪二十六年(1900),金文田将其所辑人物传汇为《天台耆旧传》四卷,分高士、循吏、儒林、文苑、孝友、忠义、卓行、方技八目,用聚珍板印行。民国初、二年(1912-1913),知事池文藻、金城等相继计议复修,由褚传诰总纂,许琼英、张郁明、许翌尧等分纂,又因故停止。民国四年(1915),褚传诰乃取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来各稿,独力自修,经过十八个月的检校整理,于民国五年(1918)完成,并写刻油印行世。
     这部志共三十八卷,其凡例系与项士元往返商酌决定,略采王舟瑶修《[光绪]台州府志稿》六体并用之例,分图、星野表、沿革表、疆域表、职官表、选举表、前事表、舆地略、经政略、风土略,氏族略、金石略、经籍略、名宦录、人物传、列女传、方外传、丛谈等计十八门。五十目。其氏族略一门为台州首创。又改田赋、版籍等名为经政略也有新意。其选举、乡都、田赋等目为许琼英、许翌尧原纂,碑碣、冢墓等目大略均仍旧志,其它各目亦有采用友朋旧稿的。这些褚氏都分别在序言、凡例、小序中予以说明。除此以外,则应是褚氏自己所斟酌损益了。
     褚氏自称此书为初稿,我们看到一本盖有“九云(褚号)所纂”印章的印本上确也不时有所补充,但都是补缺性质。项士元评为“较康熙志远胜”。这书的资料比较丰富。但褚氏修志的时代刚经历了一场辛亥革命,而他的思想状况则处在“欲新难新”的矛盾中,因此在书中除偶然看到他用“满清”二字指斥旧政权外,其他方面仍充满着尊王伐叛、纲常名分之语。如《列女传.节妇》中有一则云:“孙氏,清·潘汝梅妻。汝梅好吟咏,将死,口占示内云:‘结褵五载亦前因,泡影风花悟此身,我有一言卿记取,他时郑重膝前人。’孙得诗大恸。截发自誓。汝梅卒,停其棺于堂,寝食与之偕。”搜辑这种资料,是荒谬的。又褚氏的好名思想也很严重,修志凡例规定记事至宣统(1911)止,而他把自己民国以后的著作或作序的书都收录进来。乡土观念则使他对张廷琛等批评《康熙志》的意见也持否定态度。例如有一个许德著,《康熙志》说他是宝枯丙辰(1526)进士。反--对过贾似道,经齐召南等从《宝佑丙辰登科录》等书考证。证明二事均不存在,但他却照样纪录。其它漫收并蓄、多多益善之处还有。这使本书失去了不少光彩。
     清代仙居县志共三部,除《同治志》未刊,稿存北京图书馆外,其馀康熙、光绪二志均在。《康熙志》三十卷,知县郑禄勋修,邑人张明焜、张徽谟纂。始创于康熙十二年(1673),十三年耿精忠之变,稿被毁,至十七年(1678)再成。书成后,同时人朱之鹏(元冲)曾作《山人问答》一卷以讥,据云有“假甲第”、“假官爵”、“假诗文”诸目。咸丰、同治间王魏胜(1801-1881,字杏村,仙居人)编《安洲诗录),也指摘张明焜等恣意增削,大改原本之旧。据我们看。这书确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好改正,例如录诗词,“其有失韵脱格者,稍为推敲更定;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也。”作列传。想“上追龙门”(均凡例语)。这些想法都很可笑,所以《[民国]台州府志.艺文略》也说它“多浮词”。二是好坐实。旧志疑似之词,他们都要一一据以为真。如山川门葛仙井条,《万历志》云“相传葛玄炼丹于此”,而此志则说“后汉葛玄所凿”。又《万历志》不载七井起源。而此志则说“宋朱文公所凿”,等等。除缺点之外,则此志优点也是颇多的。他们修志时,还有应世虞等的《崇祯志》参考,其户口、田赋等志均比《万历志》为详,应当是有依据的。山川载也有实地依据。特别列“法度”一目,是台州其它方志所不见的,有很高文献价值。内记坊役、里役、粮长、条鞭、审丁、则壤等项的沿革历史。宛然像一幅幅明清二代的社会画。如“则壤”条云:

     仙有官田、寺田、民田三等,腴瘠轻重原殊;就民田论,亦有上、中、下三则。先是明万历年间丈量,寺僧倡为官、寺、民田一则之说,吴公时来起而争之;乡官田稍腴.亦倡为民田一则之说.齐民群起而争之。僧与乡官争则乡官胜,寺田仍旧。民与乡官争。则亦乡官胜。至今民田一则,不以上、中、下分科,亦仙之一大患也。

     吴时来在《康熙志》中是入《名贤列传》的人物,而在“则壤”中却指名记他的劣迹,这在史志中是少见的。在“里役”条,此书又记:

     顺治十七年(1660),令康明远[将]绝户钱粮捺现里赔破,或株连亲戚。时太守郭曰燧阴险横暴,比周扇虐,民不堪命,悉转死他乡。

     郭曰燧就是制造顺治十八年(1661)两庠退学案的祸首。郑禄勋初任仙居知县是康熙三年(1664),距郭任知府极近,志中能这样说,是很不简单的。我们估计这些都是郑氏的手笔。他还在“文苑”中立“申详”一目,篇幅达全书十分之一,连篇累牍地收录了反映康熙间仙居及周围地方军事、政治、社会情况的申文,虽也为表达他自己力支残局、维系民生的用心,但也讲了不少真话,如说到耿精忠之变时,他如实地说出清军屠城、社会残破的情况,未作讳饰之词。这些资料都是可贵的。
     《[光绪]仙居县志》二十四卷,王棻、李仲昭同编,主要是王棻手笔。修于光绪十八年(1892),历时七月完成。此志依王氏《黄岩志》例,分十一门,诗文别为《仙居集》。王氏自序云:“县志之书,实具国史之体,与家谱绝不相同。万历、康熙二志及同治稿条分件系,非不灿然详明,然而或失之陋,或失之诬者,则以未考历代之史,而惟据诸家之谱也。今所纂辑,一以正史为主,辅以赤城新旧二志暨通志、府志,参考赤城前后二集以及名人之别集,乡献之遗书,金石之著录,而谱师之说概从略焉。”王氏修志,讲究传信,态度认真,如取于旧志的。凡有误字,均亲笔一一校正;所附诗文,也尽量补注出处。考订作者。但有时也要改字,从存真上看,是不妥的。
     清代的太平志共四部,现存三部。《[康熙]太平县志》,知县曹文珽修,邑人林槐纂,康熙二十二年(1683),成书。据曹文珽序,康熙十三年(1674),前县令郭治等已修将成书,因耿精忠之变散亡大半。此本是继郭志而修的。书共八卷,分舆地、建置,田赋、职官、选举、人物、祠祀、杂志八门,六十六目,有传本。
     《[嘉庆]太平县志》十八卷,知县庆霖修,戚学标纂。戚字翰劳,号鹤泉,生平著作甚富,是太平著名学者。他还关心地方掌故,除《台州外书》、《风雅遗闻》等外,又编有《三台诗录》等。以学者而修志,故一向受人重视。《府志。艺文略》说他“学博文赡,于旧志多所补正。”书分舆地、建置、赋役、学校、祠祀、军政、庶政、职官、选举、人物、古迹、艺文、杂志等十三门,六十五目。其庶政、艺文等门,沿革、营制、海防、书目诸目均为新增。嘉庆十六年(1811)刊行,光绪二十年(1894)重梓。
    但此志虽尽人说好。其最大贡献似乎还是在考人征文上。作者自序也是以此自许的。如说,“不见《宝佑丙辰同年录》,不知文天祥榜有吾乡郑居智、陈绍南、毛铸三进士也;不见周公谨《癸辛杂识》,不知陷王惟忠者别一陈大方,非大闾陈正也;郑元佑《白云漫士志》未见,则陶(木旁厦)之本陶(木旁厦),为九成远祖,地以人名者,莫得而详矣;杨循吉《七人联句记》未见,则赵宽之与徐宽,字、号同,址、贯全别者,因而混收矣。”不过,即使如此,仍有可议,《府志.艺文略》就说他“亦不免务于夸多,滥采谱家说”。王棻在撰《[光绪]太平续志》时,也随事拈出其不足,如说他叙山原本叶(良佩)志,而于滨海诸山则略举其名,不复叙焉”;记田赋则按旧籍,不采当时《赋役全书》;立书目一目,本戚氏“当日所尤留意者。而所遗尤多”,且不录序跋,“无以考见述作之大凡”,等等。王氏在《续志》中还专立“辨误”一目,以辨戚志之讹。内容达七十五条。但王氏也有误辨的。如戚志人物门有徐宽,记他“由海宁军籍登成化十七年进士”,王氏辨云:“徐宽当为海宁人。虽先世由太平迁,不得混收也。”谁对呢?王舟瑶据《太学进士题名碑》载:“徐宽,海宁所军籍,太平人。”证明其非误收。此处戚氏本不错。王氏误辨的原因,则如洪颐煊在《台州札记·序》中所指,戚氏(洪氏未明指)染有明人习气。“引书好改头换面如自己出”,使人无所依据,这也是一个学风问题。
     王棻的《[光绪]太平续志》,系续戚志而作。他又编《方城遗献后集》,以续李成经的《方城遗献》与二志相辅。他一贯重视文献。他说:“邑之所重在文献,而文不足则献亦何自而传?”所以他撰《黄岩志》则纂《黄岩集》,撰《仙居志》则纂《仙居集》,撰《太平续志》则纂《方城遗献后集》。《太平续志》与戚志一样,亦十八卷。王氏修志凡例云:“台州六邑志书以戚氏《[嘉庆]太平志》为最善。此次重修.其凡例均依前志,略有变改,复增考异、补遗、附录诸目。或以正旧志之失,或以拾前志之遗。”所以卷数虽同,而分门立目则不尽相对照,大抵有缺则补,有遗则加,有事则续,有见则辨。两书相较.戚志以人物胜,王续则以文献胜。但王续八十年间,收“贞烈节孝”列女至近千名之多,篇幅占八分之一,亦是迂腐可厌的。
     王棻续志之前,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吴俊聘邑人叶蒸云(1813-?)、陈澧等修过同治志,是否成书,在王志中没有反映。但王志在人物、寇变等门中是采及“叶志稿”、“陈志稿”的.可能当时修志者各自撰稿,尚未汇总。王志所引还有“柯稿”、“金稿”等目,则可能是王志分纂者柯作楫、金均两人之稿。(金亦与修《同治志》)各局所采的资料,王氏也分别注明。这里见出他的人我之分。
     清代玉环志二部。玉环建县虽在民国元年(]912),但在清·雍正六年(1728)经浙江巡抚李卫奏准“展复”,设立玉环厅.即已成为独立的行政单位。雍正十年(1732),第一任玉环厅同知张坦熊即将玉环展复经过及其历史、地理、人物、典则等情况纂成《[雍正]玉环厅志》四卷,以见“初开新疆景象”。这是玉环的第一部方志。它基本上是同玉环作为建置单位一起诞生的。在这一点上,这部志有它不同寻常的价值。因为玉环厅的主要部分玉环岛孤悬海中,明初因倭寇扰乱,汤和巡视,移其民内陆,弃而不守,并刻石云:“居者死耕者断足。”清.顺治间,清廷慑于郑成功的威胁,复在宁波、台州、温州及福建沿海内撤三十里,直至郑克塽投降,始渐复界。《[雍正]玉环厅志》纪录了玉环的这一特殊历史过程,就使我们看见清廷如何在这一具体背景下建立起统治秩序的情况。这一情况还可能具有某种典型意义。 
     《[光绪]玉环厅志》十四卷,卷首一卷,杜冠英创修,胥寿荣续成。总纂是吕鸿焘。始修于光绪四年(1878),五年(1879)告成,七年(1881)付梓。书分舆地志、建置志、版籍志、风俗志、水利志、祠祀志、学校志、军政志、职官志、人物志、选举志、列女志、艺文志、杂记志等十四门,九十目。大要详于舆地、沿革,重视军政、水利设施,记及地形、潮候、风信等,都有可观。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收录于丁伋先生《堆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