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0届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测试题7
2014-10-29 | 阅:  转:  |  分享 
  
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七)



61.(08广东中山22题)将两块大小一样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斜边

AB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与BD相交于点E,连结CD.

(1)填空:如图9,AC=,BD=;四边形ABCD是梯形.

(2)请写出图9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

(3)如图10,若以AB所在直线为轴,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ΔABD不动,将ΔABC向轴的正方向平移到ΔFGH的位置,FH与BD相交于点P,设AF=t,ΔFBP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值范围.















(08广东中山22题解析)解:(1),,…………………………1分

等腰;…………………………2分

(2)共有9对相似三角形.(写对3-5对得1分,写对6-8对得2分,写对9对得3分)

①△DCE、△ABE与△ACD或△BDC两两相似,分别是:△DCE∽△ABE,△DCE∽△ACD,△DCE∽△BDC,△ABE∽△ACD,△ABE∽△BDC;(有5对)

②△ABD∽△EAD,△ABD∽△EBC;(有2对)

③△BAC∽△EAD,△BAC∽△EBC;(有2对)

所以,一共有9对相似三角形.…………………………………………5分





(3)由题意知,FP∥AE,

∴∠1=∠PFB,

又∵∠1=∠2=30°,

∴∠PFB=∠2=30°,

∴FP=BP.…………………………6分

过点P作PK⊥FB于点K,则.

∵AF=t,AB=8,

∴FB=8-t,.

在Rt△BPK中,.……………………7分

∴△FBP的面积,

∴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或.…………………………………8分

t的取值范围为:.…………………………………………………………9分







62.(08河北省卷26题)如图15,在中,,,,分别是的中点.点从点出发沿折线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作射线,交折线于点.点同时出发,当点绕行一周回到点时停止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设点运动的时间是秒().

(1)两点间的距离是;

(2)射线能否把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运动到折线上,且点又恰好落在射线上时,求的值;

(4)连结,当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08河北省卷26题解析)解:(1)25.

(2)能.

如图5,连结,过点作于点,

由四边形为矩形,可知过的中点时,

把矩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注:可利用全等三角形借助割补法或用中心对称等方法说明),

此时.由,,得.

故.

(3)①当点在上时,如图6.

,,

由,得.



②当点在上时,如图7.

已知,从而,

由,,得.

解得.

(4)如图8,;如图9,.

















(注:判断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当时,点下行,点上行,可知其中存在的时刻,如图8;此后,点继续上行到点时,,而点却在下行到点再沿上行,发现点在上运动时不存在;当时,点均在上,也不存在;由于点比点先到达点并继续沿下行,所以在中存在的时刻,如图9;当时,点均在上,不存在)













63.(08湖北十堰25题)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一个交点为A(-1,0),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⑴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及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⑵当点C在以AB为直径的⊙P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⑶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使得以点M和⑵中抛物线上的三点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8湖北十堰25题解析)解:⑴对称轴是直线:,点B的坐标是(3,0).……2分

说明:每写对1个给1分,“直线”两字没写不扣分.

⑵如图,连接PC,∵点A、B的坐标分别是A(-1,0)、B(3,0),

∴AB=4.∴

在Rt△POC中,∵OP=PA-OA=2-1=1,



∴b=………………………………3分

当时,

∴………………………………4分

∴………………5分

⑶存在.……………………………6分

理由:如图,连接AC、BC.设点M的坐标为.

①当以AC或BC为对角线时,点M在x轴上方,此时CM∥AB,且CM=AB.

由⑵知,AB=4,∴|x|=4,.

∴x=±4.∴点M的坐标为.…9分

说明:少求一个点的坐标扣1分.



②当以AB为对角线时,点M在x轴下方.

过M作MN⊥AB于N,则∠MNB=∠AOC=90°.

∵四边形AMBC是平行四边形,∴AC=MB,且AC∥MB.

∴∠CAO=∠MBN.∴△AOC≌△BNM.∴BN=AO=1,MN=CO=.

∵OB=3,∴0N=3-1=2.

∴点M的坐标为.……………………………12分



说明:求点M的坐标时,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或用先求直线解析式,

然后求交点M的坐标的方法均可,请参照给分.

综上所述,坐标平面内存在点,使得以点A、B、C、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坐标为.



说明:①综上所述不写不扣分;②如果开头“存在”二字没写,但最后解答全部正确,不扣分。

































64(08湖南株洲23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的图象为.

(1)平移抛物线,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但不过点B,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一个解析式(任写一个即可).

(2)平移抛物线,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B两点,记抛物线为,如图(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顶点C的坐标.

(3)设P为y轴上一点,且,求点P的坐标.

(4)请在图(2)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Q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8湖南株洲23题解析)

(1)等(满足条件即可)……1分

(2)设的解析式为,联立方程组,

解得:,则的解析式为,……3分

点C的坐标为()……4分

(3)如答图23-1,过点A、B、C三点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

得:.……5分

延长BA交y轴于点G,直线AB的解析式为,则点G的坐标为(0,),设点P的坐标为(0,)

①当点P位于点G的下方时,,连结AP、BP,则,又,得,点P的坐标为(0,).……6分

②当点P位于点G的上方时,,同理,点P的坐标为(0,).

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为(0,)或(0,)……7分

(4)作图痕迹如答图23-2所示.

由图可知,满足条件的点有、、、,共4个可能的位置.……10分









































65(08四川达州23题)如图,将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为坐标原点,点的坐标为,.

(1)若的外接圆与轴交于点,求点坐标.

(2)若点的坐标为,试猜想过的直线与的外接圆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

(3)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且顶点在圆上,

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08四川达州23题解析)解:(1)连结AD,则∠ADO=∠B=600

在Rt△ADO中,∠ADO=600

所以OD=OA÷=3÷=

所以D点的坐标是(0,)

(2)猜想是CD与圆相切

∵∠AOD是直角,所以AD是圆的直径

又∵Tan∠CDO=CO/OD=1/=,∠CDO=300

∴∠CDA=∠CDO+∠ADO=Rt∠即CD⊥AD

∴CD切外接圆于点D

(3)依题意可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α(x-0)(x-3)

由此得顶点坐标的横坐标为:x==;

即顶点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作OA的垂直平分线EF,则得∠EFA=∠B=300

得到EF=EA=可得一个顶点坐标为(,)

同理可得另一个顶点坐标为(,)

分别将两顶点代入y=α(x-0)(x-3)可解得α的值分别为,

则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x-3)或y=x(x-3)



66(08安徽芜湖24题)如图,已知,,现以A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9:4,将OB向右侧放大,B点的对应点为C.

求C点坐标及直线BC的解析式;

一抛物线经过B、C两点,且顶点落在x轴正半轴上,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现将直线BC绕B点旋转与抛物线相交与另一点P,请找出抛物线上所有满足到直线AB距离为的点P.

解:















(08安徽芜湖24题解析)解:(1)

过C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D,由位似图形性质可知:

△ABO∽△ACD,∴.

由已知,可知:.

∴.∴C点坐标为. 2分

直线BC的解析是为:

化简得: 3分

(2)设抛物线解析式为,由题意得:,

解得:

∴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或.

又∵的顶点在x轴负半轴上,不合题意,故舍去.

∴满足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5分

(准确画出函数图象) 7分

(3)将直线BC绕B点旋转与抛物线相交与另一点P,设P到直线AB的距离为h,

故P点应在与直线AB平行,且相距的上下两条平行直线和上. 8分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两条平行直线与y轴的交点到直线BC的距离也为.

如图,设与y轴交于E点,过E作EF⊥BC于F点,

在Rt△BEF中,,

∴.∴可以求得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 10分

同理可求得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 11分

∴两直线解析式;.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⑴;⑵

∴解得:;;;

∴满足条件的点P有四个,它们分别是,,, 15分



67(08湖北仙桃等4市25题)如图,直角梯形中,∥,为坐标原点,点在轴正半轴上,点在轴正半轴上,点坐标为(2,2),∠=60°,于点.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点运动的时间为秒.

求的长;

若的面积为(平方单位).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为何值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设与交于点.①当△为等腰三角形时,求(2)中的值.

②探究线段长度的最大值是多少,直接写出结论.





















(08湖北仙桃等4市25题解析)解:(1)∵∥



在中,,

∴,

∴而

∴为等边三角形

∴…(3分)

(2)∵





=()…………………………(6分)



∴当时,………………………………………(7分)

(3)①若为等腰三角形,则:

(i)若,

∴∥

∴即

解得:

此时………………………………(8分)

(ii)若,



过点作,垂足为,则有:





解得:

此时……………………………………(9分)

(iii)若,

∴∥

此时在上,不满足题意.……………………………………………(10分)

②线段长的最大值为……………………………………………………(12分)



68(08湖南常德26题)如图9,在直线上摆放有△ABC和直角梯形DEFG,且CD=6㎝;在△ABC中:∠C=90O,∠A=300,AB=4㎝;在直角梯形DEFG中:EF//DG,∠DGF=90O,DG=6㎝,DE=4㎝,∠EDG=600。解答下列问题:

(1)旋转: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0,请你在图中作出旋转后的对应图形

△A1B1C,并求出AB1的长度;

(2)翻折:将△A1B1C沿过点B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翻折,得到翻折后的对应图形

△A2B1C1,试判定四边形A2B1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平移:将△A2B1C1沿直线向右平移至△A3B2C2,若设平移的距离为x,△A3B2C2与直角梯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y等于△ABC面积的一半时,x的值是多少?















(08湖南常德26题解析)

解:(1)在△ABC中由已知得:BC=2,AC=AB×cos30°=,

∴AB1=AC+CB1=AC+CB=.……………………………………2分

(2)四边形A2B1DE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EDG=60°,∠A2B1C1=∠A1B1C=∠ABC=60°,∴A2B1∥DE

又A2B1=A1B1=AB=4,DE=4,∴A2B1=DE,故结论成立.………………4分

(3)由题意可知:

S△ABC=,

当或时,y=0

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不会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5分

②当时,直角边B2C2与等腰梯形的下底边DG重叠的长度为DC2=C1C2-DC1=(x-2)㎝,则y=,

当y=S△ABC=时,即,

解得(舍)或.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

③当时,△A3B2C2完全与等腰梯形重叠,即……………7分

④当时,B2G=B2C2-GC2=2-(-8)=10-

则y=,

当y=S△ABC=时,即,

解得,或(舍去).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9分

由以上讨论知,当或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10分

69(08宁夏区卷26题)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点在上从向运动,连接交于点.

(1)试证明:无论点运动到上何处时,都有△≌△;

(2)当点在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3)若点从点运动到点,再继续在上运动到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为等腰三角形.













(08宁夏区卷26题解析)(1)证明:在正方形中,

无论点运动到上何处时,都有

=∠=∠=

∴△≌△ 2分

(2)解法一:△的面积恰好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时,

过点Q作⊥于,⊥于,则=

==

∴= 4分

由△∽△得解得

∴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6分



解法二: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过点作⊥轴于点,⊥轴于点.

==∴=

∵点在正方形对角线上∴点的坐标为

∴过点(0,4),(两点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时,∴点的坐标为(2,0)

∴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6分

(3)若△是等腰三角形,则有=或=或=

①当点运动到与点重合时,由四边形是正方形知=

此时△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点与点重合时,点与点也重合,

此时=,△是等腰三角形 8分

③解法一:如图,设点在边上运动到时,有=

∵∥∴∠=∠

又∵∠=∠∠=∠

∴∠=∠

∴==

∵===4



即当时,△是等腰三角形 10分



解法二: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点在上运动到时,有=.

过点作⊥轴于点,⊥轴于点,则

在△中,,∠=45°

∴=°=

∴点的坐标为(,)

∴过、两点的函数关系式:+4

当=4时,∴点的坐标为(4,8-4).

∴当点在上运动到时,△是等腰三角形. 10分



70(08上海市卷25题)(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已知,,(如图13).是射线上的动点(点与点不重合),是线段的中点.

(1)设,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的长;

(3)联结,交线段于点,如果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线段的长.

















(08上海市卷25题解析)解:(1)取中点,联结,

为的中点,,. (1分)

又,. (1分)

,得; (2分)(1分)

(2)由已知得. (1分)

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外切,

,即. (2分)

解得,即线段的长为; (1分)

(3)由已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又易证得. (1分)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②.

①当时,,..

,易得.得; (2分)

②当时,,.

.又,.

,即,得.

解得,(舍去).即线段的长为2. (2分)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的长为8或2.























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教育网http://www.3edu.net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K













E



A



B



C



D



10



图x



y



P



A



B



G



F



H



C



D





























































































































备用图



C



D



A



B



图13



C



E



M



D



A



B







图9









G



F



E



D



C



B



A







































































































































































E



F



y



x



B



A



O



C



D



E



F



y



x



B



A



O











C



D



答图23-2



答图23-1



F



E



l2



l1



图(2)



x



o



y



图(1)



x



o



y



G



P



图9



K



Q



B



F



D



C



E



A



H



G



P



图8



K



Q



B



F



D



C



E



A



(G)



P



图7



K



Q



B



F



D



C



E



A



G



P



图6



K



Q



B



F



D



C



E



A



P



图15



K



Q



B



G



F



D



C



E



A



E







献花(0)
+1
(本文系德利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