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pgl147258 2014-10-29

小时候学琴之前测试节奏感(老师打拍子后让学生再打出来)没通过,学电子琴几年后测试节奏感(一个比较专业的测试网站)好歹到了平均偏上一点的水准,现在学钢琴用了几次节拍器发现自己节奏感变好了,弹琴更稳更平均了,于是很好奇人的节奏感是如何(天生)形成如何(后天)进步的。

【OwlofMinerva的回答(354票)】:

音乐是高级认知,而人脑是最复杂的器官,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先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的分割线----

音高(Pitch),即音的频率;

拍子(Beat),也就是一小节有几拍;

律动(Rhythm),即每一拍细分下来的情况/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乐的模式;

节拍(Meter),律动中有规律的强弱模式;

速度(Tempo),即每分钟多少拍;

旋律(Melody),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以莫扎特K330为例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的拍子是四二拍(B,每小节两拍,每拍对应一个四分音符),速度是每分钟126拍(A)。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线"和“间”的位置标示了它的音高。在E部分可以观察到节奏和节拍,模式非常的简单,演奏中我们会不经意的随着E打拍子。C是一段旋律,构成一个主题,D也是一段旋律,与C基本相同但是有一点变化,为主题的再现。这里的拍子是四二拍(B,每小节两拍,每拍对应一个四分音符),速度是每分钟126拍(A)。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线"和“间”的位置标示了它的音高。在E部分可以观察到节奏和节拍,模式非常的简单,演奏中我们会不经意的随着E打拍子。C是一段旋律,构成一个主题,D也是一段旋律,与C基本相同但是有一点变化,为主题的再现。

--------

要感知节奏,先得能识别音高(pitch)的不同,即音与音之间的频率关系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听觉感知的神经传导通路大概为耳->神经核团->初级听觉皮层->其他脑皮层。其他脑皮层的处理结构复杂,暂且不考虑。人的听觉感知的神经传导通路大概为耳->神经核团->初级听觉皮层->其他脑皮层。其他脑皮层的处理结构复杂,暂且不考虑。

声音通过耳部的耳蜗听毛细胞(hail cell)感知,转换为神经信号,经过脑干神经核团的调制再传递到初级听觉皮层(Primary Auditory Cortex, A1),A1区域内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子区域,各自对不同的频率最敏感,该结构被称为Tonotopy (听觉频率拓扑):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将频率与皮层的关系绘制出来[1]: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将频率与皮层的关系绘制出来[1]: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有了这样的结构,人就能感知不同的频率并且不会弄混了。这方面能力强大的人,甚至有绝对音高感知能力,听到一个音,就能说出这个音的音名 (CDEFGAB)。有了这样的结构,人就能感知不同的频率并且不会弄混了。这方面能力强大的人,甚至有绝对音高感知能力,听到一个音,就能说出这个音的音名 (CDEFGAB)。

但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音与音之间的时间关系,即律动(Rhythm)中去除强弱关系之后的部分,但是人们一般不这么严格的说,直接把这种关系称为Rhythm了。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上图中的上面一排是有规律的律动,下面是作为对照的无规律律动。可以看到,有规律律动中的模式重复了一次,分别是A和B。研究发现,在听到有规律律动时候,大脑的壳核(Putamen) 区域会变得活跃[2]:上图中的上面一排是有规律的律动,下面是作为对照的无规律律动。可以看到,有规律律动中的模式重复了一次,分别是A和B。研究发现,在听到有规律律动时候,大脑的壳核(Putamen) 区域会变得活跃[2]: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而且Putamen不是在第一次听到律动模式时候活跃(A),而是在重复听到律动模式(B)时活跃。也就是说Putamen在处理律动过程中,也会有记忆的因素参与进来。

有了处理音与音之间频率和时间关系的能力,我们就能感知和学习节奏。然后我们可以讨论该能力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可以锻炼的。

我们在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要操控乐器发声,我们听到这声音,会感知其频率、节奏等信息,大脑因此得到反馈。如此不断练习,动作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另外不可避免的,我们会听音乐家是怎么演奏的,然后我们会把自己的演奏跟音乐家的比对,从而不断的修正。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研究发现,经过练习,我们在只听到特定的音乐(下图中b)和只在乐器上演奏对应的音乐(下图中c),脑中的激活模式是类似的,都有听觉区域和运动区域,并且比没有练习时候更活跃(下图中a)[3-4]。研究发现,经过练习,我们在只听到特定的音乐(下图中b)和只在乐器上演奏对应的音乐(下图中c),脑中的激活模式是类似的,都有听觉区域和运动区域,并且比没有练习时候更活跃(下图中a)[3-4]。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一如既往的,我们总是能发现脑是有很高的可塑性的,虽然先天的因素重要,但是只要没有严重的损伤,相关的能力都可以在后天之中通过练习得到加强。一如既往的,我们总是能发现脑是有很高的可塑性的,虽然先天的因素重要,但是只要没有严重的损伤,相关的能力都可以在后天之中通过练习得到加强。

----总结----

  1. 人脑本身能产生一定的’节奏‘,如脑电的阿尔法、贝塔波。

  2. 人本身有一定的节律。我们在走路、骑车等重复性活动的时候,这些节律被激活。

  3. 我们有产生和感知节律的神经基础,通过练习,节律控制能力会得到强化。比如,如果每天准时休息、吃饭、起床,那通过一段时间,就能形成所谓的“习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困、饿、醒。在脑电上的表现: 在相应的事件下,神经放电更同步、更规律。

  4. 音乐节奏的控制能力基于类似的神经基础,能得到锻炼。久而久之,“节奏”可以不再是脑皮层产生的,而是存储在其他地方,大脑所做的只是发出指令,激活相应的节奏。即我们所说的“肌肉记忆” 。

--------

[1] Da Costa, Sandra, et al. "Tuning in to sound: frequency-selective attentional filter in human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3.5 (2013): 1858-1863.

[2] Grahn, Jessica A., and James B. Rowe. "Finding and feeling the musical beat: striatal dissociations between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regularity." Cerebral cortex 23.4 (2013): 913-921.

[3] Peretz, Isabelle, and Robert J. Zatorre. "Brain organization for music processing." Annu. Rev. Psychol. 56 (2005): 89-114.

[4] Zatorre, Robert J., Joyce L. Chen, and Virginia B. Penhune. "When the brain plays music: auditory–motor interactions in music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8.7 (2007): 547-558.

【熊秋悦的回答(11票)】:

我来讲个故事吧。

小学一年级我刚开始学小提琴那会儿,还不懂节奏感,旋律和音准都有,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然后我妈就急了。她跟我说了好几次,按节拍来!我也没懂,还是我行我素。

然后她打开音响,给我循环放了一曲那时候流行的迪斯科,就那种动词打次的···

出门前留了一句狠话:你要么想清楚什么是节奏,要么想清楚今天晚上是打左手心还是右手心。

我有点儿左右不分···

so,晚上她回家的时候,我莫名其妙有了节奏感。

【只珣泽的回答(1票)】:

这个问题提的好,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我有个八个月的女儿,每次我给她放音乐时她都能合着牌子扭身体跳舞,可有意思了。所以我觉得节奏感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抖腿~

我一直这样安慰我自己,抖腿不是病,是为了更好的节奏~

人的节奏感是怎么形成的?

【北半球最南的雪的回答(7票)】:

人的节奏感来源于三个方面,心率呼吸频率性交

加一句:

人的节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的律动和人体自身律动的契合

通俗地说,这可以算作某种意义上的“共振”

上述三者私以为是比较主要的

【玄清少主的回答(1票)】:

建议看《音乐 语言与大脑》,本人理工科,无乐感,只能通过数理生理解释去理解音乐。私以为这本书特别适合回答各类像题主这类问题

--------------------------

自己都想为这种授人以渔的回答方式点赞

【LiWang的回答(0票)】:

对掌握规律的快感?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多听之后自然会有反应,听多了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细节。

【冉randy的回答(0票)】:

赞一个 看来学习音乐真的能开发人脑啊 都说人脑开发了不到10% 如果从小训练音乐方面的能力 比如绝对音感 大脑的开发量肯定会增加的。但不知道音乐和天赋有关系嘛?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节奏感弱的不行。

【花儿的回答(0票)】:

题主的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提得比较无厘头,我也是从小学琴和鼓得,关于节奏感是怎样形成的,我不知道,但是那个人得乐感都不一样,节奏感这个事情关乎你对它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还有就是,音乐得节奏,和人的反应能力也有一定得关系

【蔡小帅的回答(0票)】:

是天分,天生就有的。音乐真的靠天分的,如果努力学习就行的话,为什么音乐学院里几乎没人作曲水平赶得上周杰伦这个野路子。

【Atela的回答(2票)】:

任何技术活都可以扯上身体记忆,练多了听多了自然掌握很多pattern,节奏的pattern听出来很简单,自己演绎出来的精确度就比较难,但随着对一首歌的熟悉度/熟练度也可以提升。

多听一些风格喜欢的节奏型强的live音乐,让身体称为共振器,你有多热爱音乐,你对音乐的passion和believe也会增加你要的技术能力(楼主要的节奏感)

另外真正的大师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或者说成长的氛围(例如在适当的时期可以容易接触和学习各种复杂Pattern的条件)。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首歌进行到某个点,你内心一般都会产生继续进行的picture,而这个图景随着你的经验等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很难听完全失去节奏),而有时候也可能是好的效果,但你却在找原版谱子的节奏,这种差离感越大,节奏越难控。

而随着对曲子的深入了解,你对整个曲子的走向的整个Picture越来越熟悉,内心中下一个进行就会自然朝着终点前进。 那种内心的差离感就会减少。

非专业人士

【罗剑鸣的回答(0票)】:

是摇出来的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