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制作青苔小世界

 真友书屋 2014-10-29

青苔的种植

给大家介绍下[青苔种植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大多数的青苔都是由叶子繁衍的特性来完成的。

做法上,首先採集一块长的很好的青苔,採摘适量带回去。為了将附在土上的杂草种子取下来,要先用水清洗。比较大型的青苔,可以用小刀或剪刀切开,小型青苔则用手指拨开就好。

其次是混拌。与一般种花一样,把土放入盆子装七分满(上图左盆),再拿少量的土和已经拨好的青苔混拌(上图右盆)后,再盖到装了土的盆子上面。土壤最好选用仙人掌的土,养分少為佳。盆子下面没有开洞也可以。

然后便是等待萌芽的日子了。放在可以接触到露水或雨的地方。想到就浇水也可以。环境不同会有差异。一般一到两个月左右就会看到一点点的绿色。有时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还没长出来的也别放弃,放着别管它,面对青苔要有耐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青苔会因為环境不同,发芽的时间会有所差异,最快的话一到两个月小绿芽就会跑出来。还有,光秃秃的庭院如果坚持每天浇水的话,一年后也可能会长出青苔。像这样依靠自己的力量长出来的青苔表示很能适应周边环境,不会马上枯死。但是,一旦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不管是母株或是新株都没法儿活,这点很重要,需要注意。

当孢子裹在晨光中闪耀光芒时,

期待如天鹅绒般的愿望就会静静地落下来在这片心灵地绿毯上。

请让已对世间感到疲惫的我坐在上面吧!

——《咏青苔》永瀨清子

苔藓: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在哪兒都能生長

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约有2800多种。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许多苔藓植物都能够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缓慢地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所以苔藓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

栽培管理

苔藓常采用营养繁殖,但也可在培养基上进行孢子繁殖。进行营养繁殖时常用以下3种方法:

穴栽:五六株栽一穴,间隔一定距离种植在平整的地面上。

片植:将苔藓一片片铺设在预先平整好的土地上,稍作镇压,适量淋水,使之与土表紧密相连。

断茎:苔藓再生力很强,将苔藓切成细段,均匀地散布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再覆上一层细土即可生长。

苔藓刚栽植时竞争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刚栽植时应加强除草。当苔藓植物密被基质表面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苔藓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格,在管理中要采用一些喷灌或喷雾装置来适当调节空气湿度,以利于苔藓生长。大多数苔藓植物适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以采用泥炭土作为酸性基质。

青苔的生长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最恰当。它是通过体表吸取细微的湿气及阳光来获取养分。所以种植场所的空气,阳光,湿度的调节非常重要。很多人会问為甚麼每天浇水青苔却依然养不活。重点就在此。对於青苔而言,种植地的空气是最重要的。青苔的另一个特徵是不开花,靠孢子来繁殖。初春或初秋常见到,从称為[孢蒴]的孢子体裡头,飞散出来的孢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萌发成肉眼看不见的丝状体,然后长成芽体,变成新的青苔。

青苔的性格

明知道放着不管它,就会被人家践踏;也知道让风吹一吹,就会长多一点。但是,想说只要移动个位置就能把它养好可就没那麼容易了。这就是青苔之所以為青苔的可爱之处了。

那為何青苔能够在柏油路缝隙或砖墙边生长呢?因為这种地方的青苔,在乾燥的状态下,可以长时间的[装死],停止呼吸及光合作用。青苔对於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稍许的湿度或日光的变化,都足以让它在短时间内枯死。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歷:山边野地裡挖来的新鲜青苔拿回家种却没有办法成活。即使能够装死,没有适合的环境,想復活也是遥遥无期。与其说敏感,还不如说是难以侍候呢。

青苔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在地球的整个植物生态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苔表面的小小绒毛可以吸满大量的水分来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