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谈兵》第一节(2)

 马踏江山 2014-10-29
    历代兵书之中首屈一指的当推〈孙子兵法〉,也可说是兵书的老祖宗。该书共分十三篇,讲来讲去不外四个字:知己知彼。能做到这一点,就会百战不殆。知得越少,败得越多。孙子强调"兵者,诡道也",即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欺骗的行为,既要把敌人的虚实摸清,又要千方百计不让敌人摸请自己的虚实。
    孙子说,"能打时要装做不能打;要想打时得装做不想打;打近处时要装做打远处;欲向远处,则装做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击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卒强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来势汹汹,就设法屈挠他;敌人自卑谨慎,就设法让他骄傲;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军事指挥的奥妙,是不可以预先讲明的"(孙子,计篇)。
    这一段话最集中地反映了孙子的军事思想,那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敌我之间的虚实,引导敌人犯错误,最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而胜之。
    在该书的《虚实篇》中孙子明确地提出了"冲其虚"的方针,即使是优势的敌人,也可以调动他,让他现出薄弱的部位,如设法让敌人分兵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若能让敌人处处防备,就等于让他处处不设防了。我军的力量虽小,但集中于一处,这样整体的强弱形势就可以在局部倒转过来。
    这一段话可以说把太极之道讲活了。太极的曲以蓄势,柔以惑敌,避实击虚的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心突出了一个"变"字,这正是太极的精髓。
    孙子还形象地比喻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要变,但不能乱变,而是因敌变化,随着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就是太极的舍己从人的道理,自己不要有固定僵硬的想法,要灵活反应。
    在《军争篇》中,孙子主张要迂回曲折地前进,这样反而比走直路更快地达到目的地,可以"后人发,先人至",原因就在于隐蔽了自己的行动目的,迷惑了敌人,因而反没有了阻碍,这就是太极之道“曲中求直”的妙用。总之,孙子十三篇,处处都有太极的光辉在闪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