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台文化会展产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文化产业的影

 率我真 2014-10-29

 

福建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广泛吸引国外知名会展企业和机构来闽举

办文化会展。充分发挥会展中心、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展陈

功能,拓展会展经营业务,提高综合效益,推进展馆建设。

[4]

 

福建省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

子文化、茶文化、船政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及武夷山、福建土楼、三坊七巷、鼓浪

屿等自然人文景观,在两岸及海内外影响广泛;工艺美术业、报刊服务业、印刷出版发

行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业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为发展文

化会展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快速发展,逐步走向专

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

[5]

。主要表现在: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绝大部分设区市都拥有设施较为完善的专业会展场馆,

总建筑面积达

136

万平方米,可供展示面积达

45

万平方米;拥有众多的文化公园、文化

活动中心、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剧场等可供公众开展文化活动

和文化展示场所。

 

2.

推出一批会展品牌。文化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参会参展人数、实际布展面积、摊

位数等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一批文化会展品牌。主要有: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

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两岸茶业博

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闽南文化节、东山

关帝文化旅游节等。

 

3.

形成对台鲜明特色。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的若干意见》颁布后,我省文化会展业加大了对台文化交流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文化

产业转移,积极联系台湾重要客商和业界人士,广泛宣传推介福建文化产业,文化会展

业成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在文化会展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会展业存在着会展产业

链不明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进

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发展步伐。

 

  

台湾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属于岛屿经济型态的地区

对外贸易一向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而会展

产业是贸易厂商首选的方式。

会展活动不仅可以给厂商提供展示优良产品的机会

而且

可以吸引岛外买主来台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

展业已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6]

2004 

台湾提出会议展览服务业发展计划

 , 

旨在聚合会展产业竞争优势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带动周边及关联产业发展

进一

步带动地方繁荣及对外贸易持续成长

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台湾会展业的特点与优势

2.1

台湾会展业快速发展。

 2004 

台湾将会展列入优先发展的旗舰计划

成立

行政级别更高的会展小组

健全会展业的发展环境

持续推动自由化、

国际化政策

建构优质贸易环境的具体成果

台湾会展业随着贸易表现每年均呈稳定成长。

台北世界

贸易中心展览大楼

 , 

该中心所办理的国际专业展业务蓬勃发展。

2005 

年为例

世贸

中心共举办

23 

项国际专业展

计有岛内外

9 278 

家业者参展

使用摊位数超过

25 000, 

成长率高达

10.. 13%  

岛外来台采购买主人数近

万人

2004 

年增长

6.. 85%

。此

外台北世贸展览馆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每年替台湾带来至少

60 

亿新台币的经济效益。

 

2.2

多元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推动了台湾会展业多样性的形成

.. 

17 

世纪开始

不同时代在台湾均留下丰富的历史记录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内陆各地文化、原住民

等固有文化

以及外来文化

都成为台湾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为会展业提供了

更多的创意和题材。

此外

由于台湾位于热带与亚热带间

生态与地形的多样性都属于

全球罕见的。

丰富的生态资源有助于推动相关学术研究与观光旅游

更有助于台湾争取

举办相关重要会议与展览

提升会展业的潜能。

 

2.3

专业会展的成功为台湾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目前台北国际计算机展、

秋季电子展、汽机车零配件展、自行车展等已是亚洲同类型会展中第

大展

其中计算

机展及自行车展更排名世界第

大展

此外

其它较具竞争力产业

体育用品展、

食品展、工具机展、橡塑料机械展等亦名列亚洲前

大领导性之专业展

这些展览对吸

引岛外买主来台

促进出口发展有极大贡献

同时

也为台湾争取主办重要会议与展

览提供了更多机会。

[7]

 

 

促进闽台会展业合作的措施

 

2006

年,福建省制定了《

2006-2015

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福建

省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向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会展的质量和服

务水平,加强对会展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管理,促进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向规范

化方向发展。福建省应当充分发挥会展业的作用

与台湾在会展业方面取长补短、优势

互补

让会展业成为两岸经贸交往的桥梁

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以及促进两

岸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手段。

[8]

 

3.1

加强多形式对接

共同培育品牌会展

 

强化两岸在会展协会、会展城市、知名展会、会展企业等层面的对接

形成多样化

的对接模式。重点在联办或移植专业展、共同申请国际展、共同培育品牌展、组织会员

企业相互参展等方面下功夫

并取得成效。同时

办展质量要上升到品牌的高度。品牌

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

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

闽台

 

两地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利用双方优势

加强横向合作

增加会展的内容和直观效果

改变过去小而全的展览状况

以创新的观念开发、

经营好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专业会

展。提升展览的档次和专业性

把“海峡”特色品牌展览打造成为闽台两地产业优势互

补的重要平台。

 

全省文化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绝大多数设区市都拥有设施完善的专业会展场

馆,总建筑面积目前达

136

万平方米,可供展示面积达

45

万平方米;培育了如海峡两岸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两

岸茶叶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朱子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

节、闽南文化节、闽都民俗文化节、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

牌。

[9]

 

3.2

成立会展联盟

做强做大两岸会展业

 

借鉴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穗和港澳会展联盟的做法

立由福建省的厦门、福州、泉州、漳州和台湾地区的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

个城

市组成的海峡两岸城市会展联盟。

整合力量

形成规模优势

全面提高闽台两地会展业

的实力和整体水平

加强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统一对外宣传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合力共赢。努力推动闽台会展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市

场化的方向发展。

 

3.3

联合培养会展业专业人才

打造精干会展队伍。会展人才包括

核心人才、辅

助型人才、支持型人才。核心人才主要是指策划人才

这部分人属会展业高端人才

备较强的组织运营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会展有宏观把握能力

辅助型人才主要包括设

计、搭建、运输等人才

支持型人才则包括翻译、会务接待等方面的人才。目前

闽台

两地的会展业都急缺营销策划和会展设计人才

闽台在会展业对接方面可以考虑充分

利用双方的资源和条件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联合培养会展业专业人才

[10]

 

 

坚持培养特色人才,

会展人才的培养要与会展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走特色人才培养

之路。一是培养目标的细分化。各个高校要从自身的特色、实力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

理的定位

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培养会展产业链中哪方面的人才

并在这方

62 

台湾农业

探索

2010 

月面精耕细作

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二是课程设置的独特性。在专业

细分下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受教育对象

采取相应的课程设置

从而保证人尽

其才

有的放矢。并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应用性、实践性的课时量

采用模拟项目运作的

实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培养模式的多样性。要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

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11]

 

 

加强闽台会展业人才交流与合作。尽快建立会展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共同

 

培养跨领域的高素质的会展业人才

为闽台两地会展业的对接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化手续

加快两岸会展业人才交流合作

促进会展业的创新和提升。

 

3.4

加强招商的针对性

提高会展的实效性要突出会展实效性

克服高精展和专业

展少、短期性和交易性层面上的合作多

避免会展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3.4.1

要切实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对重大招商项目

抓好有投资意向的特别是台资

企业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

尽可能前置做好区域规划、

环境评价等基础工作

加强会展

前的沟通与调研工作

力求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

 

3.4.2

要做好会展后的跟踪落实。加强若干重大产业对接项目的推动力度

研究建

立产业对接项目库。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

建立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跟踪

服务大项目的工作责任制

切实加强招商签约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争取促成一批有

影响力的项目落地。

 

3.4.3

要创新招商方式。在完善现有招商方式的程序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并推行网

上招商、

联合招商、互动招商、

直销式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登岛招商等新形式

加快闽台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合作步伐

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4

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

 

并举战略。在引进的同时积极“走出去”

 , 

鼓励福建企业到台湾当地办展参展、

设立分支机构

扩大福建省商品在台湾民众中的知

名度。力争以展销会为突破点

带动科技与经贸合作项目的全面开展。近年来,福建省

“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2]

 

3.5

完善政策措施

优化办展环境

 

要做强做大会展业

促进会展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政策

措施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3.5.1

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

 

改善投资环境。建议成立省级会展协调管理小组,负责全省会展活动规划,加强指

导协调与监管;

研究制定大型展会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抓紧出台

《福

建省会展业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市场准入原则,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经营行为,营造

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竞争环境。

[13] 

3.5.2

加强政府招商力度

 

省市领导亲自抓招商引资工作

特事特办

个别解决

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提供

更为优惠的政策

使大型台企落户海峡西岸经济区

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加强引导

推动各地城市商业组织与台湾中南部城市商协会的联系

以商会、

行业协会的名义

民间商业活动的形式

吸引台湾中南部城市商协会到闽开展经贸活动。成立省、设区市

 

两级投资促进机构

实行政策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市场运行模式

组建专业

招商队伍。

加强与台湾知名企业的交流交往

大力引进大企业的项目落地

从而带动资

金和配套产业的跟进。

鼓励台湾中小企业到闽开展商务沟通和投资活动

并给予其活动

提供便利。

 

3.5.3

用好各项政策

 

要认真落实扶持会展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认真研究闽台会展对接合作中存在的

一些矛盾和问题

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

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

强的展会

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工作协作

形成有

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联动保障机制

有效推动会展业发展。

 

 

 

  

文化会展业的合作对带动闽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日,

“首届闽台浙粤陶艺产业暨书画玉石文化交流精品联展”在漳州市区八卦楼

文化城举办,

这是海峡西岸陶艺产业首次对接台湾陶艺产业的联展。

像这样的联展一样,

福建省还积极组织文化企事业单位参加“5·18”深圳文博会、

“6·18”项目成果交易

会、“9·8”投洽会等,为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个项目与资本、产品与市场对接的平台。

 

2008

11

月,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成功举办,参展企业达

501

家(其中,台湾企业

113

家),共签约

109

个项目,总金额为

58.7

亿元。这是我省规模最

大、参展企业最多、交易额最高的文化产业重要交易平台,也是第一个以海峡命名、面

向台湾文化产业、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为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福建省还通过举办茶博会、妈祖文化节、开漳圣王文化节等一系列节会,提

升茶文化、妈祖文化、对台祖地文化、客家文化等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助推其与旅游、

商贸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化发展。

 

此外,还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目前,我省已有

46

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3

家。

 

在文化会展平台的助推和基地带动下,促进了我省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十大

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各展风采。

[14]

 

发展闽台文化会展业的合作,有助于推动闽台报刊服务业、出版发行印刷业、广播

影视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业、工艺美术业等

其它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拓展文

化有效消费空间,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综合实力。

[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