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Canon的超广角镜,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都是EF 16-35mm f/2.8L USM这颗镜头吧!因为这焦段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在2007年改款为EF 16-35mm f/2.8L II USM,而16-35的前身其实是于1996年推出的EF 17-35mm f/2.8L USM,若要追溯到更早的话,那么EF 20-35mm f/2.8L绝对不能错过!因为EF 20-35mm f/2.8L可是C家第一颗超广角大光圈变焦镜,在当时可是深受专业摄影师与摄影记者的青睐,但价格过高也让一般消费者望之却步,但在Canon广角镜历史上依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6-35mm f/2.8这样的焦段、光圈组合一直以来都是变焦大三元之一,但过高的定价也让一些业余玩家下不了手,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兴趣都可以当饭吃啊!这也是为什么Canon EF 17-40mm F4.0L USM在2003年也加入了EF广角镜的行列。17-40mm f/4在当时可是有“穷人L镜”的称号,因为它价格实惠成像又有L镜的水准,自然受到多数消费者的喜爱,就算搭配的是APS-C机身,也能保有28mm的小广角,就算将来升级成FF全片幅机身,镜头也可以沿用,相信这是不少APS-C用户升级到FF时曾经经历过的。

其实从这两到三年之间,不难发现Canon在镜头领域的确制造了许多惊喜,从多颗STM步进马达镜头的出现、兼具0.7x放大倍率的EF 24-70mm f/4L IS USM诞生,现在光圈恒定f/4的变焦镜头即将新增一位成员,那就是“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而这颗全新的超广角镜头也是备受玩家期待的新产品,虽然EF 17-40mm f/4L USM还处于正常供货,但我想距离停产阶段已经不远了,因为两者的属性相近,虽然EF 16-35mm f/4L IS USM价格略高,但广角端更广、特殊镜片更多、加上还有四级IS光学防手震的加持,相信消费者还是会优先考虑新镜头。


☆ 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拍摄样本 Part I(机身直出无后制)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 EF 16-35mm f/4L IS USM?外观暨功能介绍


EF 16-35mm f/4L IS USM推出后,Canon EF镜头的变焦小三元家族也算是补齐了,分别是EF 16-3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还有EF 70-200mm f/4L IS USM
,它们的共同特色就属光圈恒定f/4,若三颗镜头都入手的话,那么从超广角的16mm到望远端的200mm都拥有了,虽然光圈没有大三元家族的f/2.8那么大,但有着更小的体积与轻盈的镜身,开放光圈的画质也是有目共睹,外出携带时负担也不会那么重;我也只差16-35mm这个焦段小三元就补齐了,只不过这焦段平常用到的机会并不大,应该不会为了补焦段而跟自己的荷包过不去,但让我意外的是,EF 16-35mm f/4L IS USM的镜身居然比EF 24-70mm f/4L IS USM要来的长。


EF 16-35mm f/4L IS USM外观给我第一眼印象就是EF 24-70mm f/2.8L USM II的翻版!因为连变焦环的止滑纹路都做的比较密集,镜身采用金属材质打造重量约615公克,体积为82.6 × 112.8(mm),高度方面还比EF 16-35mm f/2.8L II USM多一些些,整体来说块头还是比EF 17-40mm f/4L USM大上不少,除此之外L镜头应有的防尘、防滴能力也都具备。

镜头盖采内扣式设计,拆装都比过去要便利得多,且不需要担心碰撞导致镜头盖遗失,印象这是从EF 24-70mm f/4L IS USM开始即出现的设计。


镜头随盒会附上原厂的莲花型遮光罩EW-82,遮光罩本体为塑胶材质,且同样是日本制造。

从遮光罩的内缘可以看到绒毛材质,借此消除不必要的光线反射,有些镜头为了节省成本,仅会以消光处理或是消光再加上螺纹。


★ 夜拍时星芒表现


镜头口径为常见的77mm,不像EF 16-35mm f/2.8L II USM这颗二代镜为了提升影像画质,硬是将镜头口径从77mm提升至82mm,但我相信在Canon的调校之下,77mm的口径已经可以有效发挥f/4应有的实力,因为从EF 24-70mm f/4L IS USM及小小白IS身上都曾获得验证,开放光圈f/4时即有出色的解像力。前玉有一层氟镀膜,目的是为了避免水珠或污渍停留在表面,但氟涂膜有寿命的,若你擦拭频率非常高,氟涂膜是有可能会消失的唷,好在这并不会影响光学品质,所以也不用过于担心。

EF 16-35mm f/4L II USM光学结构由12群16枚的镜片所组成,内含1片高精准度大口径双面玻璃铸造(GMo)非球面镜片、1片高精准度双面玻璃铸造(GMo)非球面镜片与1片玻璃铸造(GMo)非球面镜片,借此修正各种球面像差,同时也能改善边缘画质;另外还有2片UD超低色散镜片,借此消除横向色差与色散的情形。光圈由9枚光圈叶片所组成,就算缩光圈也能获得迷人的圆形散景,缩光圈夜拍时可以获得18道的放射状星芒。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这时我将光圈缩到f/14,上脚架长时间曝光2.5秒,从画面中的点状光源可以清楚的看出那18道放射状星芒,喜不喜欢我想这就看人口味了,对我而言只要不是风车状星芒我都还挺喜欢的。



镜身上可以看到焦段数字与镜头的特性,16-35mm代表这颗镜头的实体焦长,装在FF全幅机身上等效焦长并不会改变,倘若是装在APS-C机身(ex:70D、700D)需乘上1.6倍才是等效焦长(约25.6-56mm),如果对浅景深有要求的话,还是搭配FF全片幅机身会比较合适。

Image Stabilization(缩写:IS)就字面上的翻译是影像稳定器,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光学防手震”,只不过各厂的称呼不同罢了,Nikon称为VR、Sony则称为OSS,但原理其实大同小异,而EF 16-35mm f/2.8L II USM的IS防手震约可提供四级快门的补偿,这对“景深”本来就已经够深的超广角镜头来说,代表可用的安全快门将会比1/15秒更低;或许会有人觉得超广角配镜头防手震没什么意义,但没有脚架辅助时,能用更低的快门速度来维持低感光度并灵活的运用景深,这时就会明白IS的价值了,而且在录影作业时也同样支援。ULTRASONIC代表的是环型超音波马达,对焦不仅迅速而且宁静,在L镜上十分的常见。


★ 最近对焦距离28公分 / 放大倍率0.23x


此镜设有对焦指示窗,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对焦距离是28公分,最望远端时放大倍率可来到0.23x,这部分并没有特别出色,与时下的标准变焦镜头差不多。在版上看到少部分网友反应这颗镜头关掉IS时的对焦声音比其它L镜要大声,但在我反复测试后并没有发现同样问题,因为不论IS开启或关闭,搭在5D Mark III身上的对焦音都差不多,与别颗L镜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至少我的使用经验是如此,购入前有疑虑的话也可以请各位现场试镜比较保险。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最近对焦距离虽然只有28公分,但实际上却能得到颇为实用的放大倍率0.23x。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用来特写花卉或是美食都还算是游刃有余,与标准变焦镜头差不多。


★ 四级IS镜头防手震


镜身左侧设有“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的切换键以及IS镜头防手震的实体开关,由于Canon EOS机身不像Nikon设有对焦模式的切换拨杆,所以不论是EF或EF-S镜头身上至少都可以见到“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的切换键。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f/4、1/6s、ISO 1600、16mm。
16mm的超广角加上四级的光学防手震让我在手持夜拍时更加安心,虽然5D Mark III的高ISO表现非常出色,但夜景拍摄时我还是倾向以低ISO加上慢快门来作业,虽然这颗镜头标榜四级防手震,但实际操作时我还是会考量到自己手持的稳定度;上图用光圈f/4来拍夜景,最可惜的就是星芒无法一同入镜,接着可以看到35mm的手持夜拍范例。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f/14、1/5s、ISO 3200、35mm。
焦段35mm的安全快门我视为1/40s,开启IS光学防手震之后,降三级快门到1/5s来拍摄还是可以取得稳定的画面,缩光圈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星芒。以下再提供三部开启IS镜头防手震且手持拍摄的影片。


▲北海岸拍摄第一站:龟吼渔港。


▲北海岸拍摄第二站:水尾渔港。这处神秘海岸我想应该有许多潜客或摄影同好都知道,但这天因为浣熊台风影响导致岸边的海浪波涛汹涌,看到脚边的岩石都有被浪波湿的痕迹,所以我也只短暂停留了十分钟就闪人,不然一个大浪打来我就掰了...


▲北海岸拍摄第三站:石门风力发电站。这天实在是热到不像话,抵达风力发电展居然一个游客都没有,完全包场...真是太夸张了



镜身的另一端标示著镜头的专属编号以及产地,另外这颗镜头为日本制造。


不仅是前玉就连后端的镜片都加入氟镀膜,让镜头在清洁时更加容易,金属接环则是多数中高阶镜头必备的条件之一。


有好一阵子没有用到5D Mark III,真是好久不见,扎实的手感又回来了!据说下一代5D Mark IV将会加入4K录影,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可以确定的是7D Mark II应该在第四季就会跟大家见面了,相隔上一代已经五年之久,以APS-C机种的更新时程来看这时间真是有够长的。


再补一张手持5D Mark III + EF 16-35mm f/4L IS USM的示范,因为5D Mark III本身就够有份量了,所以不会有头重脚轻的问题出现;变焦环及对焦环的阻尼感也十分明确且顺畅,我想这跟新镜脱不了关系,希望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也能维持相同的手感,也因为内对焦、内变焦的设计,让它在体积与重量上并无特别的吸引力,但等会儿在看过小编以下的各项测试后,还在观望的朋友应该可以放心入手了,除了光圈比EF 16-35mm f/2.8L II USM小一级之外,其它表现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be0cddadc09a40491d4d310eb4956a67.zip
毕竟这是一颗超广角镜头,就算非球面镜片给的再大方,16mm广角端时可能产生的桶状变形还是无可避免,这样的超广角镜头要完全抑制像差情形唯一的办法就是改买移轴镜头了,可利用镜头本身的Shift调整功能来避免变形的出现。EF 16-35mm f/4L IS USM除了在广角端有桶状变形之外,在35mm望远端也看得出来有轻微的枕状变形,这两点可望在数码修正档发布后获得改善,以上都是机身未修正直出的JPG档。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2488fcb8c37448a5d8ef3fe207899000.zip
再来画质的测试,我们先从16mm广角端来看看,拍摄时因距离被摄物均在五公尺以上,所以可以排除“裁切区域”在焦外的可能,因为全画面均在清晰范围内。在广角端16mm时,以开放光圈f/4拍摄所得到的成像即有相当锐利的成像,在f/11以前都维持相同的水准,虽然f/16已看得出来有轻微的影响,但直到f/22锐利度才有明显的衰退,即便边缘画质也是如此。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8e0b84eba171cd6b7ce37452ebd678a2.zip
再来是望远端画质的比较,其实从MTF的曲线图来看,望远端不论是开放光圈或是光圈f/8时的对比度与清晰度表现都要比广角端要出色,尤其是开放光圈时的画质;但从实测的结果来看,广角端与望远端的画质差异,光从肉眼实在很难辨识出来,毕竟两者的焦段不同,硬要比较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从上图的裁切画面来看,35mm从f/4起就已经称得上是“工作光圈”,话虽如此...但从f/16开始还是看得出衰退情形,若拿f/22跟f/4相比那差议会更明显。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3b510efde2e181607ff83eaa8197e011.zip
EF 16-35mm f/4L IS USM与EF 16-35mm f/2.8L II USM同时都拥有两片UD超低色散镜片,理论上有UD镜片的加持都可以适时的修正色散的情形,所以小编也找了高反差的题材进行测试;开放光圈时在焦外虽然有轻微的紫边,但对整张照片的影响并不大,光圈约缩到f/11之后可以完全获得改善,但若是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EF 16-35mm f/4L IS USM的色差并不显著,若有浅景深需求的话,我还是会用开放光圈f/4来作业。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6e6b93a7c6c1cbd9aee2d5c32aeace6d.zip
EF 16-35mm f/4L IS USM除了在镜头前后端镜面加入“氟镀膜”之外,镜头本身也有赋予特殊镀膜,借此抑制鬼影与耀光的产生。这几天皆是豔阳高照的大晴天,与太阳对干的频率也很高,但这颗镜头不论太阳光是直接或以斜侧的角度射入,都找不到光斑或是鬼影的踪迹,只能说这镀膜也太威了吧!



附加压缩档: 201407/mobile01-3b6c79b72ecbc7dfe6d33b1e8529c7f2.zip
市面上的镜头在使用开放光圈拍摄时,或多或少都会有边缘失光的情形出现,EF 16-35mm f/4L IS USM当然也不例外,但缩一级光圈之后边光失光的情形即可获得明显改善,在镜头修正档释出之后可望获得改善,目前DPP线上更新档都还未出现EF 16-35mm f/4L IS USM的身影,我想可能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 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整体感受与使用心得


这颗镜头在六月中当时就已开卖,无奈当时手上待测的产品太多,直到上上周才有机会体验到这颗超广角新星,虽然我测试过的镜头并不少,但超广角镜头却是我较陌生的一环,虽然N年前曾入手过EF 17-40mm f/4L USM,但当时搭配的是APS-C机身,等效焦长不过27mm根本未能发挥镜头的特性,自然无法享受超广角的画面张力。也因为如此,这回在测试时花了我不少时间在适应镜头上,这次的作业流程我是先拍样本最后再详测光学表现,虽然要分开作业但至少不会手忙脚乱;其实在拍测试照的时候我对这颗镜头的表现就已非常满意,广角变形亦不会过于夸张,搭配5D Mark III相信该有的画质应该都有被压榨出来,整体表现与EF 24-70mm f/4L IS USM、小小白IS旗鼓相当,都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变焦镜头,虽然光圈f/4的散景朦胧程度不及f/2.8,但跟EF 16-35mm f/2.8L II USM相比却多了IS防手震这项优势,可用更低的快门速度来作业,除了静态拍摄就连影片拍摄时也同样支援。

从官方提供的MTF来看,EF 16-35mm f/4L IS USM不论是广角端或望远端,中央及边缘画质都略胜EF 16-35mm f/2.8L II USM,这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地方,因为EF 16-35mm f/4L IS USM除了画质表现让我满意之外,就连色差抑制、抗耀光性、变形控制都十分突出;这样一来EF 16-35mm f/2.8L II USM似乎就只剩下f/2.8的优势了,再加上近两万元的价差...EF 16-35mm f/2.8L II USM的销量势必会受到影响,加上新镜蜜月期过后EF 16-35mm f/4L IS USM也可望降价,到时这颗镜头的C/P值肯定更高。为了这颗镜头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实拍样本上,同时也有人像的实拍范例,人像都是用标准风格拍摄、风景类多是用风景模式拍摄,

值得赞赏的部份
◎ 镜身组装扎实,内变焦、内对焦设计且支援防尘防滴。
◎ 内建IS镜头防手震,约可补偿四级快门。
◎ 边缘画质几乎跟中央画质一样出色。
◎ 色差、抗耀光性、广角变形的控制都相当够水准。
◎ 对焦速度快且宁静。

可以改进的部份
◎ 35mm即看得出来有轻微的枕状变形。

☆ Canon EF 16-35mm f/4L IS USM?拍摄样本 Part II(机身直出无后制)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


【按下检视原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