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 — 兼忆陈夫人郑士宁女士

 昵称49267 2014-10-30

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说,我没有想到会来美国,更没有想到来美国之后会和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有过一段近距离接触的日子,这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直至今日,我太太还常常说起教授和陈太太的一些轶事。

 

记得那是1998 年的夏天,当时我正在上学,一个朋友一天给我打电话,说是伯克利加大的一位老教授夫妇因为年纪大了,想找一对年轻夫妇住在家里,这样象登高爬梯之类的事请人帮忙方便。不用付房租,问我们愿不愿意去住。我太太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便答应了。

 

我当时住在湾区,而这位老教授的家是在EL Cerrito山上。 在一个约定的日子,我们便驱车前往。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到门牌号,便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女士,自我介绍叫陈璞,让我们先坐下,说父亲马上就到。不一会,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来到了客厅,显然是刚刚午休过的样子。后面还跟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陈璞指着老者说,这是我父亲陈省身,又指着旁边的上了年纪的女士,说这是我母亲郑士宁。这时我才知道坐在我面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不是学数学的,对数学领域的名人知道的不甚寥寥,但对陈省身的大名还是比较熟悉的。记得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美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做学术交流。之后,也偶尔在报纸上看到陈省身的名字。没想到现在和陈教授面对面坐在一起。只见教授鹤发童颜,宽宽的额头,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嗓门很大,声似洪钟。太太个子不高,但身体显得很结实。普通话说的很好,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聊了一阵,双方都觉得满意,我们便告辞。择日到了陈府,便开始了我们和陈教授太太一段共同生活的日子。

 

教授的家依山而建,这是一种很通行的建筑形式。从前门进去为最高层,从楼梯往下则为二层,再往下,为一层。这样可以俯瞰山下的景象。由于EL Cerrito 地处东湾,加之房子建在山上,在厅里可以看到金门大桥,海湾大桥和列治文大桥。能够同时看到三座大桥的房子不是很多, 这也是教授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

 

教授名气很大,但家里的陈设却很简朴。据太太讲,家里的陈设近四十年几乎没变过。一个四十年前买的通用电器的冰箱,还不是自动除霜的,用到至今。这一方面让人惊奇当时的产品质量,一方面也使人想到主人对东西的呵护和生活的节俭。大餐厅摆着一个可以延伸的大木制餐桌。据说还是教授早年旅居欧洲讲学时在瑞士买的。质量很好。平时不用。当家里宴请客人时,这个大餐桌便派上了用场。客厅里摆了一对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沙发,虽然没破但也显得很旧了。除了这三大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家具的东西。当然,小餐厅里,还摆着一台电视,也是N 年前买的。是教授太太看新闻用的。在一进门的地方,放着一个铁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法国艺术家朋友送的。小餐厅的墙上挂了一幅小画,画的是一个鹰头,形神具备。给人印象很深。太太说是她外孙子画的。令人称奇。

 

随着相处日子的增多,我对教授夫妇及家庭也有了一些了解。教授从小便显露出了数学天赋,曾在天津扶轮中学读书。后获得奖学金留学德国汉堡,获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时期数学研究所所长。于解放前夕旅美。在芝家哥大学任教十年,最后转到 伯克利加大 并任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我碰巧也在天津上的大学,总算和陈教授扯上一点关系。据教授讲,他来美国是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而来。本来只邀请他一个人,他提出要全家一起来,但没钱买机票。普林斯顿大学于是给出全家人的机票。当时的飞机票很贵,全家的机票加起来要近一万美元。 一切办好之后,这才举家来美。教授说,当时只带了两件东西,一付麻将和女儿陈璞的尿布。

 

夫人太太早年曾学生物,毕业于燕京大学。曾在上海一所中学任教。随教授来美后,便致力于家庭和照顾陈教授,可以说,教授所取得的成绩和陈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分不开的。来美国后,教授应邀参加过无数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教授每次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带夫人随行。后来这成了惯例,不用教授说,会议的组织者便给教授准备大房间和两人的机票。无一次例外。教授曾在陈太太六十岁生日时,做诗一首来表达对太太的感激之情,我记得其中两句是:愧遗井臼倍劳辛,养儿育女赖汝才。教授夫妻恩爱,儿女双全,事业辉煌。人们常说,人生没有完美的。但如果说有接近完美的,我想教授应该算一个。

 

于陈教授在国际数学界的崇高威望,使得他在美国华人数学家中,有如泰山北斗。加上他天生一付大嗓门儿,不怒自威,圈内人尊称他为老太爷。对此称号,教授也乐于接受。教授虽然旅居美国,但一直关注着国内数学的发展。心念祖国。在1972 年,他是回国访问的第一批海外科学家的一员。改革开放后,教授更是致力于扶植国内数学的发展。邀请国内数学家来美国讲学,进修,并给与财政上的帮助。有时就干脆让来访的数学家住到家里,以省去住宿费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曾在陈府住过。教授的家是很多访问学者的必到之处。几乎所有到伯克利访问的数学家都曾拜访过教授家。笔者就曾开车接过国内数学家到陈府。象北京大学的姜伯驹,四川大学的李安民等。

 

教授乐于助人,没有架子,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伯克利加大数学教授武宏熙,项武义等是家里的常客。话题不局限于数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大家围陈教授而坐,有如众星捧月一般。有时数学界的晚辈学子,仰慕陈教授大名,前来求见,教授也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而且常常是请对方吃饭。教授经常说,交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人吃饭。所以很多人都是陈教授的朋友。

 

数学家的爱好也和我们不同。教授的爱好是打桥牌。女儿陈璞就经常从报纸上剪下桥牌局,给教授看。教授曾对我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邓小平,聂卫平打一场桥牌。有几次机会,最后都失之交臂。有时晚上无事的时候,教授夫妇便拉我们一起打麻将。他们的打法是计番,最高是满贯。比我们在北京常玩的推倒和复杂多了。也许是陈教授数学头脑,也许是无人能比的运气,玩的结果往往是教授大赢,而且经常是满贯。弄得太太连连摇头,无可奈何。

 

教授家住的时间长了,遇到来访教授的客人也就多了。来访的人中,不乏名人之后。这使我觉得遥远的历史一下子被拉近了。太太曾告诉我,她的姑姑郑佩宜嫁给了柳亚子。也就是说柳亚子是太太的姑父。柳亚子的大名我想大家都知道,因为在中学课本都有毛主席写给柳亚子的诗。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在当年国庆晚会上,即席赋浣溪沙,后被毛主席称为牢骚太盛的民主爱国诗人。一天下午,柳亚子的儿子柳无忌,由女儿带着前来看教授,并送了几本柳亚子传。我也索要了一本,并请柳无忌签上了名。这本书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在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幅字,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落款是胡适。太太说是胡适六十年代来家做客时送的。胡适是五四运动时期推广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倡导白话文功不可没。而他的亲笔字就摆在这里。还有一回,来了一位先生,个子不高,有些消瘦。走了之后,教授告诉我说这是陈诚的儿子。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陈诚是国民党战将,人称小诸葛。后到台湾做过国民党副总统。我忽然觉得觉得遥远枯燥的历史,现在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如果说脑力活动不算体育运动的话,那么陈教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体育运动。记得在二层的厅里,放着一辆运动车,太太说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我注意到车的里程只有四十英里。教授常说自己physically不行,并以此为借口,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教授身体极好,连头疼感冒都很少得。近九十的年龄,胃口极佳,我禁不住怀疑,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是不是普遍真理。教授还是个美食家,饮食上从不讲究是否健康,最喜欢吃鸡鸭鱼肉。光是我从山下中餐馆给买章茶鸭和豉汁猫鱼就有好多次。有一次,邻居送来一些刚做好的红烧肉,还没等到晚饭,就被教授消灭掉了。当教授说起小时候,家里包粽子,里面放一块大油,吃起来真是香极了。说的时候,眼神仍然很向往的样子。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好多人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怕发胖,怕胆固醇高。最后落得没口福,身体还不好。真可以说是人比人气死人。

 

教授提倡做学问要勤奋,但对有些媒体把数学家描写的用工到痴迷的程度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不符合事实。有一次,太太说教授还在国内时, 有一篇介绍教授的文章,说的是教授如何刻苦用工的故事。还附了一张画,画中教授在挑灯夜读,同宿舍的人在上铺睡觉,还伸出一只脚。教授说这张画是对的,但人不对,伸出一只脚睡觉的人应该是我。

 

教授专注于做学问,对于行政琐事则兴趣寡然。据太太讲,教授担任伯克利数学所所长的时候,行政上的事全由副所长负责。一开始, 那位副所长还向陈教授请示,后来看教授没什么兴趣,便索性一人做主了。

 

教授虽然是搞数学的,但对文学历史也颇有研究。教授通读二十四史。对清史尤感兴趣。有好几次,我们一起讨论孝庄皇后,他认为孝庄皇后是最为了不起的女性。教授也特别喜欢李商隐的《锦瑟》诗。有一次,教授给我们用嘉兴话背起了这首诗。抑扬顿挫,很是好听。与教授来往的人,有很多是各领域的翘楚。象范增,金庸,顾毓秀等。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教授家摆着金庸亲笔签名的武侠小说。我在国内的时候,只读过一本《射雕英雄传》。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都是在教授家看的。

 

教授是一个伟人,而太太则是站在伟人身后的女人。家里的一切事情,全都由陈太太一人承担。虽然家里可以请得起人来帮助做饭,但太太仍然坚持自己做。我注意到厨房里有几个深棕色釉面的瓷盘子,上面写着“靠天吃饭”四个字,很重,拿在手里象铁饼一般。幸亏陈太太手很有劲,换做别人拿都拿不起来了。教授说是太太自己做的。太太勤俭持家在亲戚朋友圈中是有名的。有一次,我问太太为什么不加入Costco 会员,这样买东西会便宜很多。太太说我的办法比去Costco更便宜。原来太太一直在注意剪Coupon。看到有合适的就去买。而且买的很多。都放在一层的存储库里。我才明白怪不得存储库里放了那么多的东西。如果几个月不下山购物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太太说这样做一是省钱,一是如果客人不期而至,在家吃饭从来不愁没有东西。太太在勤俭上有很多创新。其中一项是自己做肉松。有时候,超市 卖的猪肉便宜的令人难以置信。太太便买很多。由于猪肉不宜久存,太太就将猪肉做成肉松。做法是先将猪肉煮熟,去掉肥膘,再放到饼撑里,然后把饼撑放到炉子上,用文火加热,一边将肉搅烂,去其水汽。待水汽完全去掉后,肉被搅成干丝状。然后装入瓶中。这样又好吃又有营养,还便于保存。太太一生节俭,但对于她认为该花钱的时候,却从不吝惜。教授夫妇曾买过两辆车,捐给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太太对我说,这钱是用coupon 省下的钱买的。这话咋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是实情。大家知道教授是搞理论数学的,名气虽然大,但收入并不高。一位在大学里做教授的朋友曾给我出了一道多项选择题,便说明了这一点。问题:下面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最不同。A. 数理生物博士;B. 理论数学博士;C. 计学博士;D. 一个大的pepperoni比萨饼。答案:B. 因为其它三项都可供四口之家吃一顿饭。

 

太太的节省不光表现在买食物上。教授虽然从伯克利加大退休多年,但却从不曾闲过。与学术界的同人朋友信件往来比较多。待信拆过后,信封从不扔。太太把这些信封整齐地放到电话机旁,用于记事。待信封的空白处写满之后,再扔掉。现在回想起来,太太勤俭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本月二十八日将是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诞辰103 周年,笔者把与教授太太接触的一些生活琐事记录下来,介绍给大家,使大家对这位伟人有更多的了解。并籍此文,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其夫人郑士宁女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