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平立园与澄海陈慈黉故居

 梓博书馆 2014-10-30
开平立园与澄海陈慈黉故居
□ 陈雪峰
(汕晚2014.10.13)
开平立园 陈雪峰 摄

  广东这两组华侨建筑都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开平合院是别墅区和大小花园结合,各主要建筑物独立分布,建筑物之间保持距离,这更体现外国建筑、园林自由独立的风格。潮汕陈慈黉故居保留的传统特色更为明显,整个建筑大格局是潮汕式的合院,更体现宗族团结

  广东地区分为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华侨。笔者近日走访开平,发现当地华侨建筑和潮汕华侨建筑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现以开平立园和澄海陈慈黉故居为例,比较两地华侨和相关建筑群的情况。

  开平潭溪院谢氏和澄海隆都陈氏

  开平位处江门地区,属广府文化区域。自清末至民国,开平出国华侨很多,华侨归国,又引入外国文化,大量碉楼是外国文化影响本地建筑的见证。

  立园是美国华人谢圣泮家族的私人别墅区。谢氏家庭是元朝从新会迁移来开平潭溪院仓前村的,在潭溪院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口增长,清朝末年,24世祖谢赓华、谢曰佑等来到东明里建新村。1931年,谢曰佑之子谢圣泮等6人在东明里旁边购地另建别墅区,取赓华祖之名,曰“赓华村”,俗称“立园”。

  据《潭溪院谢氏族谱》记载:谢曰佑原是开平县城(苍城)一个商人,经营当铺生意。其子谢圣湘于19世纪后期到美国淘金修铁路,成为谢家第一个华工。

  谢氏兄弟后来以商人身份往来于美国芝加哥和中国之间,在家乡娶妻生子建立家庭。到20世纪40年代末,他们在家乡的妻儿子女也陆续移民去了美国,形成移民家族。

  陈慈黉(1843-1921)又名陈步銮,澄海隆都镇前美村人。1871年于泰国曼谷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结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陈氏一家发展历经多代人努力:开山祖陈焕荣看准20世纪初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口的前景,创立“乾泰隆”,进行南北洋物产贩运,开展沿海及远洋贸易。第二代掌门人陈慈黉,看到机器时代到来,及时淘汰过时的“红头船”航运业务,利用泰国的大米资源,创立陈黉利行,机械碾米厂。第三代继承人陈立梅,抓住一战前后亚洲局势较为平静的有利时机,拓展事业,把家族集团事业做大,集工商贸易、船务航运、房地产于一体,成立泰华大财团,富甲南洋。

  开平谢氏受欧美文化影响巨大,而澄海陈氏主要往来于东南亚、香港和潮汕之间。相较潮汕地区,近代广府更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更充分。开平大量碉楼是外来文化影响当地的强有力见证。开平谢氏对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并通过建筑、园林体现出来。

  立园:以外国建筑、园林风格为主

  立园以外国建筑、园林风格为主,夹杂本国特色:

  赓华村的别墅造型和立园大小园的布局洋溢着中西合璧风格。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

  大花园的西南角有一座塔式别墅,名为“毓培”,内有四层建筑,是园主别出心裁构思的,仿效中国古代、日本寝式、意大利式和罗马宫式。“泮立”、“泮文”及“毓培”别墅三座楼均为谢维立先生主持兴建,重檐式大坡顶风格显示了主人对当时国民政府宣扬的“中国复兴式”建筑风格的追随。

  而其它楼房如炯庐、明庐、晃庐、稳庐等四座建筑则因屋主的喜好而不同,仿西式的山花、涡卷、灰雕,变形的西方柱式,中式的栏杆和一些非本地传统的生活设施,拼凑形成富有侨乡特色的建筑风格。

  立园将供奉祖先的神位设在楼上,这是值得注意的。开平一向多雨、易涝,加上民国时期匪盗、兵乱常有,从安全着眼,开平碉楼的祖先神龛、神位往往设在楼上。另一方面,将祖先神龛、神位设在最顶层,表示对祖先的尊重。通往祖先的楼道很窄,暗示参拜祖先的不易。“泮立”楼中,看到神龛供奉两位谢氏先人相片。民国谢氏属国民党人,甚至神龛下面印着国民党的党徽。神龛对联上有“兴民族”、“护国家”字样,谢氏对先人的祭祀联系到了国家安宁、民族振兴。

  立园中另一副大牌坊对联,上联是“立身在山水之间,此地后耸罗汉,前绕潭溪,四望蔚奇观,倦堪容膝”,下联是“园境离尘氛以外,尔时春揖翠亭,雅栽宝树,一方留纪念,珠洽娱情”。对联采用鹤顶格形式,为园主谢维立亲题。内容概括立园的地理位置,后耸罗汉山,前绕潭溪河,依山傍水,同时道出园主建园立意高远。

  立园两个花园的风格反映华侨思想对造园的影响。河边的绿瓦亭子及栏杆蕴含中国园林的韵味,而大小花园中小径横竖相间的格局,加上花藤、亭、鸟巢、鱼池等建筑物却给人西方园林的感受。

  陈慈黉故居:以潮汕传统建筑格局为主

  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隆都镇前美村。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堂506间。

  陈慈黉故居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陈慈黉故居以潮汕典型的“驷马拖车”式合院为主体,其建筑风格糅合中国与西方的建筑特色。它的基本结构、屋内的木雕及石雕均以传统中国风格为主。而阳台、第二层的通廊天桥均以大埋石为建材。欧洲进口的彩瓷砖地板和装饰及较大窗户属西方建筑特色。宅内四周配以双屋的楼房,并点缀有亭台阁、通廊天桥,实非传统的岭南建筑。故居内除了雕梁画栋外,贴着东南亚风情的墙砖和地砖。

  整体看,陈慈黉故居是潮汕“驷马拖车”建筑的复杂化,而“驷马拖车”是对“下山虎”、“四点金”等潮汕传统建筑的演变,三者都是典型的潮汕合院。

  据称,陈慈黉故居的建造,既没设计图纸,又没建筑名家指点,所有工匠都是乡里请来的。陈氏斥巨资在故里修筑另一家园,体现从前潮汕人对家乡的存根心里,这种存根心理严重影响到建筑风格——以本地建筑格局为主。

  从建筑发现屋主情趣

  对比立园和陈慈黉故居,发现两组建筑群都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华侨长期生活在国外,所居建筑受外国风格影响并不意外。开平合院是别墅区和大小花园结合,这更是外国建筑、园林的应用。但潮汕陈慈黉故居保留的传统特色更为明显,因为整个建筑大格局是潮汕式的合院。

  笔者以为,美国人非常重视自由、独立的精神,开平立园各主要建筑物独立分布,建筑物之间保持距离,这是美国自由、独立精神的体现。谢氏一家长期生活在美国,美国的独立、平等、开放、兼容精神容易影响立园建筑和布局。而潮汕合院则更体现宗族团结,陈慈黉故居出现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间屋子连成一片,正是大宗族注重联结精神的体现。

  然而,两家华侨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不可以用今天的“土豪”词语来形容之。开平立园中有一副小牌楼对联,上联是“本是共乐精神,开怀桑梓,培植芝兰,园林因之而立”,下联是“道为同荣气象,载种竹梅,灌溉桃李,亭荫藉此以生”,横批是“本立道生”。“本立道生”是孔子学说之一,他提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副对联寓意深刻,反映园主抱负,凝聚了他爱国、爱乡的情怀。同时说明他建园的目的:不但为了与父老乡亲休闲共乐,更重要的是为了办学教育人才,让桃李满天下。

  据说,立园大花园后面就计划建一座学校,让族中子弟都受良好教育,报效国家。但后来日寇侵华,计划毁于战乱,园主未能了此心愿。而笔者在立园中,确实发现有一排房舍,其中一间上书“云眉书舍”的字样。

  有意思的是,两组华侨建筑群都发现民国著名书法家吴道镕的作品。

  立园正门中上方“立园”二字,柔中带刚,潇洒圆滑,是吴道镕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书写的。陈慈黉故居的吴道镕书法更多,在善居室,一进龙虎门,抬头就见到石门匾上浮雕“民康物阜”四字,落款是“己巳孟春澹庵书”。己巳是1929年,澹庵是吴道镕,他于1929年和1930年,即他76岁和77岁时,为陈慈黉故居书写了善居室南北两个龙虎门石门匾“民康物阜”和“阙抱山环”八个字。澹庵又为其室内大埕中两个厢房石门匾书写“兰室”和“蘧庐”四个字,合共十二个字,其字体就是隋碑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