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汇报2014.10.31:霍金“站队”: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

 昵称6327493 2014-10-31

霍金“站队”: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附照片)

2007年4月26日,霍金乘坐特别改装的“重力一号”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出发。飞机斜飞上大西洋上的万米高空后,又沿抛物线俯冲,每次俯冲都让霍金体验到了25秒的失重状态。8次俯冲让受困于轮椅40年的霍金真正感受到了“自由”。
  江晓原
  考虑到霍金“科学之神”的传奇身份和影响,他的站队就和千千万万平常人的站队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其新作《大设计》中,霍金改变了立场,认为上帝不再是必要的了。而他的站队选择最有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即他加入了反对人类主动与外星文明交往的阵营。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前些时候发表了相当多有点耸人听闻的言论,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这当然可能是他授权发表的,但也可能是“被发表”。要恰当评价他的这些言论,需要注意到某些相关背景。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霍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神话。所以,任何以他的名义对外界发表的只言片语,不管是真知灼见,还是老生常谈,都会被媒体披露和报道,并吸引公众相当程度的注意力。而当霍金谈论的某些事物不是公众日常熟悉的事物时,很多人慑于霍金神话般的大名,就会将他的老生常谈也误认为是全新的真知灼见。
  
《大设计》末尾宣称“不必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霍金认为上帝不再是必要的了。
  在1988年的超级畅销书《时间简史》中,霍金曾用这样的话作为结尾:“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完全理论,它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那时我们才会明白上帝的想法。”这时他看来明显是接受“上帝存在”观点的。
  但现在,霍金在这个问题上改变了立场。他在新作《大设计》一书末尾宣称:因为存在像引力这样的法则,所以宇宙能够“无中生有”,用“自发生成”就可以解释宇宙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存在,这样就“不必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了。也就是说,上帝现在不再是必要的了。
  “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其实就是以前牛顿所说的“第一推动”。在西方,确实有许多科学家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创造了宇宙或推动了宇宙的运行,这种状况对于大部分西方科学家来说,并不会造成困扰。因为在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着的宇宙(自然界)以及其中的现象和规律。至于“宇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可以被搁置在无限远处。正如伽利略认识到“宇宙这部大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但写这书的仍然可以是上帝;伽利略作出了伟大的科学发现,但他本人仍然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修女。
  科学和宗教之间,其实远不像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水火不相容,有时它们的关系还相当融洽。比如在“黑暗的中世纪”(现代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黑暗),教会保存和传播了西方文明中古代希腊科学的火种。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一个科学家一周五天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到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也是很正常的。
  霍金改变观点,对他本人来说当然是新鲜的事情,但对“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个问题来说,其实是老生常谈。因为他的前后两种观点,都是别人早就反复陈述和讨论过的。霍金本人在《大设计》中也没有否认这一点,在该书第二章中,霍金花了不小篇幅回顾先贤们在这一问题上表达的不同看法。比如书中提到,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人就认为自然法则是上帝的成果;而与这种观点相反,后来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排除了出现奇迹和上帝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他认为给定宇宙在某一时间所处的状态,一套完全的自然法则就充分决定了它的未来和过去。霍金选择站在后者一边,他说,拉普拉斯所陈述的科学决定论(scientific determinism)是“所有现代科学的基础”。
  但霍金抛弃上帝,认为宇宙起源可以用超弦理论(即所谓M理论)来解释,已经激起了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的批评。
  高能物理学家斯丹德(R.Stannard)在《观察家报》上说:霍金的上述思想是一个“科学主义”的典型例子。科学主义者通常认为,科学是通往认知的唯一途径,“这种说法是胡说八道,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说法,这使得科学家变得极其傲慢。宇宙因为M理论而自发生成,那么M理论又从哪里来的呢?”
  英国皇家学院前院长、牛津大学林肯学院药理学教授格瑞菲尔德(Greenfield)批评霍金沾沾自喜,宣称科学可以得到所有答案,“科学总是容易自满。……我们需要保持科学的好奇心与开放性,而不是自满与傲慢。”她还批评说:“如果年轻人认为他们想要成为科学家,必须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将是非常耻辱的事情。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不过在中国公众多年习惯的观念中,总是将科学看作康庄大道,而将宗教信仰视为“泥潭”,所以才会为霍金的“叛变”而兴奋,以为他终于“改邪归正”了。
  
霍金提出一个严肃的告诫:外星智慧生命可能具有威胁性,和这样的物种接触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009年5月,霍金在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一档名为《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的节目中表示,他几乎可以肯定,外星生命存在于宇宙中许多别的地方:不仅是在行星上,也可能在恒星中央,甚至可以在太空漂浮物质上。霍金指出:宇宙有1000亿个银河系,每个星系都包含几千万颗星体。在如此大的数量中,地球不可能是唯一进化出生命的行星。
  霍金由此提出一个严肃的告诫:外星智慧生命可能具有威胁性,和这样的物种接触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霍金说,参照我们人类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有可能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我想象他们已经耗光了他们母星上的资源,可能栖居在一艘巨型太空飞船上。这样的先进外星文明可能已经变成宇宙游民,正在伺机征服和殖民他们到达的行星。”
  由于中国公众以前许多年来都只接触到一边倒的观点——讴歌和赞美对外星文明的探索,主张积极寻找外星文明并与外星文明联络,所以现在听到霍金的主张甚感惊奇。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霍金同样只是老生常谈和选边站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张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科学家推动了一系列SETI计划(以无线电搜寻地外文明信息)和METI计划(主动向外星发送地球文明信息)。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他们幻想地球人类可以通过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和交往而获得更快的科技进步。很多年来,在科学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中国公众只接触到这种观点。
  而反对与外星文明交往的观点,则更为深思熟虑,也更以人为本。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这方面做过大量的分析和思考。比如以写科幻作品著称的科学家布林(D.Brin)提出猜测,人类之所以未能发现任何地外文明的踪迹,是因为有一种目前还不为人类所知的危险,让所有其他外星文明都保持沉默——这被称为“大沉默”(GreatSilence)。因为人类目前无法断定外星文明是否是仁慈友好的,在此情形下向外太空发送信息,暴露出自己在太空中的位置,就很有可能招致那些侵略性文明的攻击。
  因为我们人类还不能在宇宙中远行,还不具备找到另一文明的能力,因此地外文明能到达地球,一般来说它的科学技术就会比地球文明更先进。所以一旦外星文明自己找上门来,按照我们地球人以往的经验,很可能是凶多吉少。
  还有些人认为,外星人的思维不是地球人的思维。它们的文明既然已经很高级了,就不会像地球人那样只知道弱肉强食。但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高级文明就是地球人类,我们不从地球人的思维去推测外星人,还能从什么基础出发去推测呢?上面这种建立在虚无缥缈的信念上的推论,完全是一种对人类文明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根据地球人类的经验和思维去推测,星际文明中同样会有对资源的争夺,一个文明如果资源快耗竭了,又有长距离的星际航行能力,当然就要开疆拓土。这就是地球上部落争夺的星际版,道理完全一样。
  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我们以前的思维习惯,是只关注探索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而把根本问题(要不要探索)忽略不管。在中国国内,笔者的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连续发表论文和文章,明确论证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至少在现阶段,实施任何形式的METI计划,对于人类来说肯定都是极度危险的。
  
霍金断定,金鱼的物理学定律将和我们人类现今的物理学定律有很大不同。他提出疑问——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
  在新作《大设计》中,霍金深入讨论了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和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一样,霍金仍然只是完成了“站队”,并没有提供新的立场。但是考虑到霍金“科学之神”的传奇身份和影响,他的站队就和千千万万平常人的站队不可同日而语了。况且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霍金至少作出了新的论证。
  在《大设计》第三章“何为真实”(WhatIs Reality)中,霍金从一个金鱼缸开始论证:
  假定有一个鱼缸,里面的金鱼透过弧形的玻璃观察外部世界,现在它们中的物理学家开始发展“金鱼物理学”了,它们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并建立起一些物理学定律,这些定律能够解释和描述金鱼们透过鱼缸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这些定律甚至还能够正确预言外部世界的新现象——总之,完全符合我们人类现今对物理学定律的要求。
  霍金断定,金鱼的物理学定律将和我们人类现今的物理学定律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看到的直线运动可能在“金鱼物理学”中表现为曲线运动。霍金的问题是:这样的“金鱼物理学”可以是正确的吗?按照我们以前所习惯的想法,这样的“金鱼物理学”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必定与我们今天的物理学定律相冲突,而我们今天的物理学定律被认为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我们实际上是将今天对(我们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的描述定义为“真实”或“客观事实”,而将所有与我们今天不一致的描述——不管是来自金鱼物理学家的还是来自先前的人类物理学家的——都判定为不正确。
  霍金问道:“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金鱼的实在图像与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在试图为“金鱼物理学”争取和我们人类物理学平等地位时,霍金非常智慧地举了托勒密和哥白尼两种不同的宇宙模型为例。这两个模型,一个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一个将太阳作为宇宙中心,但是它们都能够对当时人们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进行有效的描述。霍金问道:这两个模型哪一个是真实的?这个问题,和上面他问“金鱼物理学”是否正确,其实是同构的。
  尽管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托勒密是错的,哥白尼是对的,但是霍金的答案却并非如此。他指出:“那不是真的。……人们可以利用任一种图像作为宇宙的模型。”霍金举了科幻影片《黑客帝国》(Matrix,1999-2003)的例子——在《黑客帝国》中,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
  霍金举这些例子到底想表达什么想法呢?很简单,他得出一个结论:“不存在与图像或与理论无关的实在性概念”,他认同的是一种“依赖模型的实在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一个物理理论和世界图像是一个模型(通常具有数学性质),以及一组将这个模型的元素和观测连接的规则。”霍金特别强调了他所提出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在科学上的基础理论意义,视之为“一个用以解释现代科学的框架”。
  这马上让人想到哲学史上的贝克莱主教(G.Berkeley)——事实上,霍金很快就在下文提到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非常明显,霍金所说的理论、图像或模型,其实就是贝克莱用以“感知”的工具或途径。这种关联可以从霍金“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性概念”的论断得到有力支持。
  在哲学上,一直存在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主义信念: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外部世界,这个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类观察、研究、理解它与否,它都同样存在着。后者则在一定的约束下否认存在着这样一个“纯粹客观”的外部世界,比如“只能在感知的意义上”承认有一个外部世界。现在霍金以“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性概念”的哲学宣言,正式加入了“反实在论”阵营。
  对于一般科学家而言,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选择站队并不是必要的,但对于霍金这样的“科学之神”来说,也许他认为确有选择站队的义务,这和他在上帝创世问题上的站队有类似之处。他认为“不需要上帝创造世界”也许被我们视为他在向“唯物主义”靠拢,谁知《大设计》中“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却又更坚定地倒向“唯心主义”了。
  
霍金可能是迄今为止加入反对人类主动与外星文明交往阵营中最“大牌”的科学家
  《大设计》一出版就受到极大关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杂志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表了评论文章。
  不过,在《自然》杂志上的书评作者特纳(M.Turner)看来,霍金声称利用量子理论证明了多重宇宙存在的论断,并没有多少说服力。根本原因是,多重宇宙这一思想虽然“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到目前为止,它却连能否获得科学理论的资格都是有疑问的——同宇宙之间无法交流,我们并不能观测到其他宇宙,这导致多重宇宙成为一个无法被检验的理论。而特纳认为,霍金在《大设计》中其实只是用多重宇宙这一存在争议的观点“替代而不是回答了关于怎样选择和谁选择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回答宇宙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至于霍金主张的引力让万物“无中生有”,则是从根本上回避了空间、时间和M理论为何如此的问题。
  就本文所分析的三个问题——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而言,霍金的站队选择最有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第二个问题,即霍金加入了反对人类主动与外星文明交往的阵营。就笔者所知,他可能是迄今为止加入这一阵营最“大牌”的科学家。考虑到霍金的影响力,尽管这也不是他的创新,但很可能成为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