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羿射九日”神话与先、后天互变原理

 大*宝 2014-10-31

  “射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的流传。学者张勤在《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类型与分布》一文中提到,目前已发现包括满、蒙古、壮、瑶、彝、苗等25个民族的67篇射日“异文”。与汉族的“羿射九日”神话相比,在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异文”中,太阳的数字有所变化,射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易学的视野来看,“射日”神话并未脱离中国文化“天人同易”的传统,少数民族的一些射日“异文”,也可以从易学的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解读。

  “羿射九日”神话与先、后天互变原理

  学者研究认为,射日神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楚辞·天问》:“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这两句诗大意是问:羿如何能射日?乌如何会脱落羽毛?“乌”即金乌鸟,古人以之代表太阳。屈原的疑问,说明这一神话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了。

  在现存的古籍中,“羿射九日”神话较完整的表述是《淮南子·本经训》中的这一段话:“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在这段话里,虽然确定了射日的主角是“羿”,但并未明确射下了“九日”。到了距今天1900余年的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到:“《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明确了射下九日之数。唐李白在《古朗月行》中也有“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的诗句。

  要完整、清晰地说明这一神话的内在原理,就要明确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射日”?换言之,在“天人同易”的思维中,“射日”象征了什么?第二,为什么射日的人叫“羿”?第三,为什么射下的是“乌”而不直接是太阳本身?第四,为什么射下的数目是“九”?从易学的立场来说,这些问题中所涉及的要素,正是射日神话合于“天人同易”原理的证据。下面,我们对这四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什么是“射日”?

  从易学“天人同易”的视角来看,“射日”象征了阳气自子向午的变化过程。在“后天八卦”模式中,子在北,一年之中为冬至,配坎?卦;午在南,一年之中为夏至,配离?卦。阳气在子位为“一阳初生”,至午位达到最强。午配离?卦,离即日。而坎?有“弓轮”之象,坎卦中的阳气自子位逐渐上升到离位,即是“射日”。

  为什么射日者的名字叫“羿”?

  羿字上羽、下草头,而“巽为羽”(见虞翻逸象)、为草木,因此可推知“羿”字合于巽?卦之象。以前我们曾多次提到,巽配农历十六日月象,是从月象变化的角度体现“阳极阴生”;而离?卦是从太阳变化的角度体现“阳极阴生”,两者在阴阳变化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同时,坎中之阳只有在“阳极阴生”之时,才真正到达离卦之位——换言之:坎中之阳这支“箭”,在变化到代表“阳极阴生”的巽?时才真正“射”到代表太阳的离?卦之位,这就是射日者为什么叫“羿”的内在原理。

  事实上,坎中之阳上升到离位的易学模式在中国文化中并不罕见,只是因为易学知识体系的失传,鲜有学者能识而已。如庄子的名篇《逍遥游》,采用的就是同一易理原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为而鸟,其名为鹏。鹏乘羊角之风,九万里而图南。北冥之鱼,即坎中之阳。坎在北,即北冥。坎为水,水中之阳即鱼;乘风,巽卦之象,与羿同象而异名。九万里而图南,离在南,数为九,即“射九日”之理。

  为什么羿射下的是“乌”而不直接是太阳本身?

  从先、后天变化的原理很好解读:因为离?为日,离中之阴为“乌”。射日神话背后所象征的易学原理是先、后天之变,即“先天”变“后天”,产生了灾难;“后天”返“先天”,灾难得到消除。而消除灾难之法即“取坎填离”——将坎中之阳与离中之阴置换。坎中之阳这支“箭”射入离卦太阳之中,与之相对应的“乌”,即离中之阴,则下降到坎卦之中。这样,离卦变为乾卦,坎卦变为坤卦,坤为地,即“乌”落到了地上。离坎变乾坤,由“后天”返回“先天”,灾难也就消除了。

  最后一个问题:射下的“乌”为什么是九个?因为在“后天八卦”模式中,离卦所配的“洛书数”为九。在神话中,乌与太阳是一体的。乌驮着太阳,乌落下,太阳也就跟着落下了。因此,落下的乌数字与离卦之数是一致的。另外,中国文化中以天干表日,地支表月,天干数为十,即十日;地支数十二,即十二月。射下九日,留一日,合于十干之数。

  少数民族射日神话异体的解读

  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异体中,射日的主角、方式和射日数目虽然有所不同,但仍然可以从“天人同易”的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解读。

  布朗族神话:“太阳九姐妹、月亮十兄弟”

  布朗族神话中有九日十月之说,可从“洛书配后天八卦”的易学模式中得到解读:离数为九,为日;坎数为一,为月。在易学象数体系中,一与十、百、千、万通用。换言之,一可代十,也可代百、千、万。离九坎一,离日坎月,离女坎男,故有“太阳九姐妹,月亮十兄弟”之说。

  阿昌族神话:用九丈长的箭射落一个不会降落的假太阳

  阿昌族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描绘了一个“不会降落的假太阳”。天神遮帕麻砍下黄粟树做了一张“千斤弓”,砍下大龙竹,做了一根“九丈长的箭”,一箭射落假太阳,拯救了人间。天上又重新出现了天神遮帕麻造的真太阳和真月亮。

  从易学的角度分析,“不会降落的假太阳”即“后天八卦”模式中的离?卦之象。在自然界的变化中,“真太阳”在一天之中是“有升有降”的,而在“后天八卦”模式中,太阳,即离卦永远在南位,可以说是“不会降落的假太阳”。以箭射假太阳,即以坎中之阳上交离中之阴。离数为九,坎数为一,自坎至离,距离为九,因此要把箭自坎位射到离位,要用“九丈长”的箭。射下了假太阳,离变为乾,坎变为坤,就实现了“后天”返“先天”,灾难也就解除了。

  比较“羿射九日”的神话,这里射落的太阳数是一个,而数字九用在了箭的长度上。表面上看,二者情节完全不同,但内在的易学原理却是相同的。

  黎族神话:山猪除掉九日

  黎族神话《人类的起源》中说,先是洪水滔天,后是九日焦地,山猪除掉了多余的日月。

  《易·说卦》有“坎为豕”之说,豕即猪。而离为日,数为九。因此,“山猪除九日”,从易象上讲即是以坎交离,“后天”返“先天”,与“羿射九日”的原理完全相同。

  仡佬族神话:竹杆打落六日六月

  水城仡佬族地区流传的《太阳与月亮》中说,从前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一齐出现,把地上的居民和禽兽晒死了许多,山林草木枯萎了,水泉也干涸了。这时,来了个名叫阿鹰的壮汉,扛着一根长竹竿爬上了高山,又从山上的大树攀援到天上,用长竹竿打落了六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剩下的那对日月不敢出来了。

  从易学的角度来分析,竹杆打落六日六月,很容易从姤(上?下?)、复(上?下?)二象中得到解读。《易·系辞》中说:“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经中阴、阳爻的基本依据,从日、月而来。以阳爻为日,阴爻为月,则六画卦乾(上?下?)卦六阳具全,即有“六日”之象;同理,坤卦有“六月”之象。从乾卦六阳开始再加增一阳,则阳极阴生,乾(上?下?)变为姤(上?下?)。从易象上看,乾卦第六爻“上九”下落到姤卦的第一爻“初六”之位,由于上九之爻的落下,代表“六日”的乾卦也随之变化为姤,这就是“六日落下”之理。那么,六日为什么被“竹杆”打落呢?从姤卦之象来看,姤上乾?为“天”,下巽?为木,有“竹杆”之象。巽木连接着天,因此英雄阿鹰“从山上的大树攀援到天上”。正因为乾卦下卦变为巽,才使乾卦变成姤卦,因此可以理解为代表巽木之象的“竹杆”打落了六个太阳。

  同样的道理,复(上?下?)卦由坤卦而变,坤代表“六月”,再增一阴,也就是一月,变成七月,则阴极阳生,坤卦变为复卦。复卦下卦为震木,与巽木一样,也有“竹杆”之象,因此可以理解为用竹杆打落了六个月亮。

  来源:中国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