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喇沁亲王府轶闻

 逸心茶舍 2014-10-31

喀喇沁亲王府轶闻

 

     喀喇沁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至今331年的历史,厡占地面积3百余亩,房屋490余间,现在占地是130余亩,一共有五进院子,由府前广场、中轴区、东西跨院和后花园组成。王爷府在2001625日,正式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915日,作为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51222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4月,被评为全国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府门门匾,是由蒙满汉三种文字组成,左边是蒙文,中间是满文。王府府门门钉是纵九横七,七九六十三颗,这是亲王的象征,从门钉个数可以看出他的规格等级是不一样的。




    两边的壁画,是蒙古男儿在为乾隆皇帝表演马技的一个场景。这两幅画属于是后期复制的,真迹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是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和中国宫廷画师联合创作的。 

    王府第一进院子,四颗古老榆树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树上长有一簇簇墨绿色的植   物,它叫冬青,学名寄生,药性歌有记载:“寄生甘苦,疗筋坚骨,腰痛顽麻,专治风湿”。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树上树”,是当年康熙皇帝所封的。榆树又称为“摇钱树”。

    前面这门叫仪门,是王府举行礼仪的地方,仪门和府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王爷出行,贵客光临和举行盛大庆典时才会打开,当时亲王府设有长使处,有四品典仪官和五品典仪官各一名,当有贵客光临时,由典仪官主持欢迎仪式,庙时有王府乐队,两廊动乐,大闪仪门迎贵客。贵客过,在仪门上还挂有五色彩布,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生命,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月亮,代表的是日、月、天、地 、人的和谐,这是藏传佛教的信念。当时府门挂有红灯仪门挂有五色彩布,称为大门张灯二门结彩。您要去王府请您高抬脚轻落步,越过这道门,会步步高升。

    王府的第二进院子,两侧旗枪式是古代王爷出行时,卫队举着的,体现了王府卫队的威严。



    王府的轿厅,放的是当年王爷和家眷出行时乘坐的轿子和车,轿顶用凉席坐的能够遮风避雨,当时是四个人台,称为坤轿和软轿,这辆车是王爷出远门时乘坐的,当时车的周围有彩色的绸布,拉车的多为健壮的骡马,跑起来后,彩绸翻飞十分好看,像燕子一样,被称为燕飞式轿车,类似奔驰宝马一样。两侧墙上的壁画《木兰秋狄图》,每年皇帝都会去木兰围场行围哨鹿,这幅图就是木兰秋狄图,皇帝行围之前,从喀喇沁部挑选1039名官兵,而喀喇沁右旗担任保卫工作。

王府



王府第三进院子,看见的树是桑树,是在1904年喀喇沁最后一代王贡桑诺尔布从浙江购买三万株桑苗运到上海,从上海用火轮船运到天津,从天津用火车运到北京,又从北京用骡马车运回,在喀喇沁亲王府后花园和福慧寺前择地百亩,交给当地老百姓种桑养蚕织丝绸。

    喀喇沁亲王府历经300载,一共历经了十二代王爷十五任旗长,贡桑诺尔布是喀喇沁最后一代王,贡桑诺尔布,字,乐亭,号,夔盫,生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姓乌梁海氏,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视二十五世孙,贡王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十四岁熟读诸子百家,擅长琴棋书画,精通蒙满汉藏四种语言文字,略通日文,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父亲替他做主,娶得是肃亲王善耆的妹妹叫善坤为福晋,光绪二十四年他的父亲去逝,年仅二十七岁的贡桑诺尔布继承王位,他继位后,为了振兴喀喇沁和民族文化,于是他在1902年在王府西衙门创办了第一所官办学堂“崇正学堂”。1903年他去日本大阪参加劝业博览会,在这大次会上,他结识了日本大将伊藤柳太郎太尉以及日本女教师下田歌子,在这期间受到日本教育的影响,深感对女子教育的重要,回国后在王府大西沟创办了蒙古地方第一所官办武学堂,“守正武学堂”。同年又在王府东跨院燕贻堂创办了“毓正女子学堂”。1904年他又办邮政,创办综合工厂,架设有线电报线路,还派三所学堂学生赴天津工厂学习织布,染色,制造蜡烛等新技术,1905年他在王府创办石印局,创办了内蒙古第一份报纸《婴报》,供王府官员和学生阅读,报纸内容主要有国内外新闻和旗内事情。由于贡王的业绩非常突出,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被袁世凯掉到北京蒙藏院担任总裁,这个总裁职位和现在国家民委主任是一样的,在这期间,贡王为了发展少数地区的教育,于是1913年他在北京小石虎胡同创办了北平蒙藏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贡王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总裁府,终年五十九岁,死后葬在了辽宁省建平县王子坟村。



   这座王府在建府之初,是一片原始森林,属于就地取材就地建的府,这两颗树是当时作为观赏保存下来的,至今已有五六百年了,东边这棵树,曾经林业部专家对它离地1.3米处进行测量,它的周长是3.14米直径正好是一米,3.14咱们都知道是圆周率派的近似值,所以称他为喀喇沁最有派的树,油松也是赤峰市的市树。







    回事处早期是王爷手下官员办公的地方,当年王爷手下有十三行官员,他们是早九点上班晚四点下班,制度为朝九晚四,早九点之前来这里王爷是不召见他们的。当时他们每个人手里抱有一个方头木牌,牌上写有他们的名字和服务处所,来这里之后他们把方头木牌交给回事处的工作人员手里,在由工作人员从后门交到议事厅王爷那里,王爷一翻牌子就知道谁来上班谁没来上班,十点钟王爷召见官员商讨旗正大事,被召见的到议事厅王爷那里,不召见的再两边茶室休息,格局是文东武西,这就相当于上班打卡签到一样的。







    王府冬季是怎样去暖的?当时房檐下有个一米多深的大坑,上面铺的都是活动的石板,冬季奴仆把石板撬起来之后,往里边放上木炭和柴火,点燃之后再把石板盖上,在每天下午才会烧的,里边都是空的,下面有两个除烟孔,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双龙吐须。



    这条高出的甬路叫丹陛桥,这种桥不是什么王府都可以修建的,只有皇帝来过的地方才可以修建,因康熙、雍正、乾隆都来过,当时只有皇帝一个人走在上面,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走两侧,所以说我们去王府,走在丹陛桥上面就相当于皇帝待遇是一样的。前面物件叫夹杆石,插旗杆的底座,满族人称为索伦干座,神杆座,是由两块石条竖起拼接而成,上面还有两块方形石叠压成座帽,中间有一个圆孔,不过当时上面插得并不是旗杆,而是放一个锡斗,里边放上动物的内脏和五谷杂粮是喂乌鸦的,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满族信乌鸦为神鸟,把它放在这,也是王府中心位置所在地了。







 吴受卿,原名叫吴禄贞,字受卿,1880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吴家台子,16岁时考入湖北武备学堂,18岁时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在日期间他同黄兴创办了哥老会,加入同盟会,曾经担任过清军第六镇统治,吉林边务大臣,山西巡抚和燕晋联军总指挥,在吉林担任边务大臣,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土地割让出去的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下旨,理藩部大臣肃亲王善耆到内蒙古东四盟视察工作,随行人员有姚锡光和吴受卿,巡视第一站就是喀喇沁王府,肃亲王是贡王的内兄,吴是贡王的好友,贡王自然是热情款待他,当时贡王在议事厅的月台上大摆宴席,三天三夜热情款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吴出来乘凉时,就醉倒这里睡着了,当时贡王也是九过三巡,看到好友酣睡的样子十分好笑,就回到议事厅拿了纸盒笔写了这六个字,第二天命石匠刻在这里了,贡王本来想等下次来的时候,与他调侃一下的,可谁知吴在1911年发动了山西太原联合石家庄攻打北京的起义,由于机密泄露被袁世凯知道,袁世凯花了三万大洋,买通了吴德两位手下马慧田与周富林,将他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站长办公室,死时只有31岁。死后孙中山为他撰写碑文称为盖世之杰,贡王在几天后,得知好友去逝的消息,十分悲痛,于是贡王亲自为他写了一首诗,名为浪淘沙“皓月又东升,松吼苍龙,催人岁月台匆匆,阶台酒痕今晚在,气压崆峒”,吴受卿不但是贡王的好朋友,也是贡王进步思想的引路人,在北京他还为贡王引见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这一时期也是贡王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也是他推行新政的最坚定时期。


                       山西巡抚和燕晋联军总指挥吴受卿 

  月台上有两口大缸,叫太平桶,也叫吉祥缸,里面放上水,用来防火和洒扫庭除用的,在王爷时期里面放上水还养金鱼,缸的性质与沈阳故宫里的一样,上面图案有“柳暗花明、长青万年、犀牛望月、鸳鸯戏荷”等图案,原来月台摆有二十多口,文革时都被破坏了,这两口是从征集回来的,属国家三级文物。

                                 太平缸

                            如许斋----书画厅

  如许斋早期是贡王的父亲旺王的书房,旺王字,衡斎,号如许主人,现在里面展示的是名人字画。南宋的画家林椿画的《清溪娱乐图》,至今上千年的历史了,国家一级文物。有王府军事任继风仿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所写的一幅字。两侧对联是肃亲王隆勤送给贡王的父亲旺王衡斎的,“分光御烛星辰烂,旧踏松枝玉露新”。还有慈禧太后的牡丹图,是慈禧太后再过六十大寿时所画的,上面的字却不是他写的,是头名状元徐甫写的,“国色从来比西子,天香原系借东风,花到牡丹真富贵,鸟至白头去做翁”,大富大贵的牡丹图,当年慈禧把这幅画就送给状元了,这画师怎么来这王府的呢,当年慈禧的第八个女儿来王府女学堂任汉语言教师时送给贡王的,上面大印盖的是慈禧皇太后玉玺之宝。中间黄色字联,写的是“期颐介景重香山”,是乾隆皇帝七十岁那年的御笔,意思是希望自己活过百岁的时候在重游北京香山,只可惜这是一幅下联,上联丢失了,而乾隆皇帝也只活了八十几岁。还有乾隆年间宰相刘墉刘罗锅的对联,写的是“有犹有为有首,多幅多寿多男”,意思是做人要有计划有作为有操守,这样才会多福气多寿命多男孩多子多孙。中间是一幅百寿图是王府一位僧人做的,里面是九十九个不同笔体的小寿字,加上外面大的正好组成一百个,称为百寿图。在墙俩侧有一副对联,凤翥栾翔珠联璧合,礼门义路治水仁山,旺王写的结婚喜庆联,这边墙上挂的都是后期收藏的。







                                议事厅

  议事厅是王爷办公的地方,也是等级最高的建筑,面阔七间,皇帝办公叫金銮殿,王爷办公叫银安殿,匾额上面写有四个字,“大邦屏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大邦”代表大清朝,“藩”指少数民族,意思是说少数民族是大清朝的屏风与屏障,北疆柱石之意。下面摆放的是云龙屏,中间雕刻是穿云蟒,代表武官一品,两侧团鹤代表文官一品,说当时坐在这里的王爷都是文武兼备的,下面的条案和宝座是王爷用过的,两侧有很多红色牌子,叫品节牌,右侧是喀喇沁王的官衔和爵位,左侧是喀喇沁王受到皇帝的奖赏,类似奖状,这些牌子都是王爷出行时举在队伍前面的,主要是显示受到的皇恩。右侧里面是一间休息室,王爷办公累了在里面休息的,有张罗汉床,因蒙古族人以盘腿为尊贵,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林德作品。









  杜多博小书房---这是一座仿日式的建筑,最早是贡王的大儿子笃多博的书房,他曾留学过日本,回来后觉得日本建筑好看,就让他父亲给他盖了这座访日的建筑。

 垂花门----王府一共五进院子,前四进办公区,第五进是生活区,这个门叫垂花门,是以倒垂莲头而得名的,垂头往往是刻成莲花形状的,所以叫做垂花门。在古代,男女婚嫁相门户,也就是门当户对,什么是门当户对呢?这个石墩叫门墩石或抱鼓石,也称门当。放在门口是避邪用的,门上的这个叫门簪,也称户对。由于等级不一样,户对的尺寸大小不一样。官府的是四个,平民的是两个。而门当也不一样,刻花的是商户人家,刻兽的和什么都不刻的是代表官宦人家,在古代女子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门不出指的是里面女子走到第一道门不能出去,二门不迈指的是陌生男子走到第二道们不能在往里去了,这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承庆楼,也叫后罩龙,是王府的唯一一座楼市建筑,面阔五间,具有聚气纳祥,拼邪弃恶的意思,二楼最早是佛堂,里面供奉的是千手千眼佛,后期被破坏,一楼是祠堂,里面供奉的是喀喇沁王的画像,一代贝勒十二代王的画像,过去祠堂是不允许进的,即使来者也需低声言语,以使秉承,每逢初一十五喇嘛上香、上拱即可。











  竹友斋是贡王的居室,两室一厅的格局,左侧是白天午休喝茶看报纸的地方,枕头又高又长,高枕无忧长寿的意思,一把逍遥椅,喜上眉梢的坐屏,犀牛望月的铜镜,右侧是王爷晚上住的居室,一张抜步床,木质是黄杨木的,外面是暖阁里面是床铺,里面的大柜是沙榆木得,后期刷过油,这个居室是王爷一个人住的地方,最早是清修礼佛的地方,贡王一共有四个夫人,各自有各自的居室,当年贡王就在这里写出了他的著作,《竹友斋诗集》《乐亭诗集》《夔盫吟草》等。















  介寿堂是大福晋的居室,福晋是满语,王妃和夫人的意思。当年蒙古王公娶得第一个夫人都是满族清皇室嫁过来的,不是格格既是公主,地位高。蒙古族以西为大,所以大福晋住西侧,意思是佛祖在西面,西方极乐世界。这座屏风,起到遮挡视线和辟邪用的,传说鬼走直线,用这个屏风就能直接挡鬼。在屏风上有个吉祥图案“福”字,是十二生肖中两种动物组成的,左侧是一只侧蹲的兔子,右侧是一条倒盘的蛇,意思是蛇盘兔辈辈福,家有蛇盘兔,日子越过越富。大福晋地位高,掌管府内财政。在白天午休的地方有保险柜和储存罐,带锁的保险柜,地上高的筒是储钱罐,大福晋有个不好的习惯她吸食大烟,给贡王生个儿子不到百天就夭折了,还供有送子观音,到后来她吸食鸦片过量,就一直没有生孩子,到后来他给王爷娶了二、三、四夫人。






    在墙上挂镜子,条案上放瓶子,寓意平平静静;中间放有一座钟,寓意终生平静终生平安;一张八仙桌四个瓶子,寓意四平八稳;桌子圆的物件食品盒,装点心的,代表和和气气甜甜美美;卡门两侧有俩个长明灯,仙鹤嘴里叼的梅花是放蜡烛的,鹤底下踩得是龙头龟,是龙的第八个儿子叫赑屃,爱负重专门在寺院里驼功德碑的,龟龄鹤寿,是长命百岁的意思。檀香木的顶箱衣柜,放衣服不生虫有香味,上面都是金粉描绘的图案,有麒麟送子,吉庆有余。这边是大福晋晚上住的卧室,格局和王爷一样,一张抜步床,木质是红榉木的,上面雕刻的图案都是宫廷人物,满族旗袍是后期做的,梳妆台是民国时期的。 










 逸安堂是小福晋居室。贡王娶四个夫人,大福晋是肃亲王豪格的后裔,光绪的侄女,地位高。二夫人是王爷母亲身边的丫鬟叫瑰姑娘,是本旗人,生有三女,夭折一位。三夫人是大福晋身边的丫鬟,叫季姑娘,也是本旗人,生有一女。四夫人是王爷在北京任职时娶得叫苗姑娘,是个汉族人,给王爷生有三儿子,夭折一位。大儿子叫杜多博,小儿子杜德基,在古代小夫人是母凭子贵,住在这个院子里,其余不够级别,就跟老太太住在东跨院。小福晋是王爷在民国时娶得,比王爷小二十岁。这里是白天午休的地方,有个手摇式留声机,可折叠的梳妆盒,携带非常方便,这些家具都是江南风味,最豪华的是晚上住的这张床,这床据说全国就两张,一张是慈禧的,另一张就在小福晋室内,床的白色部分都是用象牙象谷镶嵌的,非常华丽,梳妆台和坐屏是一套的。



















  膳食厅----王爷吃饭的地方,膳食厅这里吃饭就三个人,别人不够级别,都在自己屋子吃饭。这里有张现代化的桌子,一张转桌,跟咱们现在桌子不一样,它是中间部位转起,中间有个圆盘,有三个扶手,在吃饭的时候用膝盖去推三个扶手就会转起来,如果不想让他转圆盘上有个小孔,拿个木塞在放进去就能别住了。当年王爷一顿饭吃八道菜称为海参席,来了宴客吃的是四十八道菜,皇帝来了吃的是一百零八道菜,也叫满汉全席,中间做老母亲,两侧做王爷和福晋,对面是茶室。桌上高的物件,是东布壶放奶茶的;地上放有食盒送饭菜的。墙上挂有匾额,是贡王的治家格言,“勤检恭恕,勤以持家,俭以养德,供奉父母,宽恕代人”。









  燕贻堂,是唱戏的地方戏楼,当年贡王的父亲旺王酷爱京剧,在王府里建了戏楼,供王府官员和人员观看的,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这里都会表演蒙古族歌舞,燕贻堂这三个字是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题的。但是到了贡王时期他实行新政,遣散戏班,出卖行头以充学堂经费。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1228日)贡王在这里创办了《毓正女学堂》









刀枪库---这一排供二十九间房,有下人住的地方,碾,磨坊,古井,粮仓,马厩,服装库和刀枪库,在每年的八月份王府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文化节,表演一些公主下嫁,王爷出行等节目,这是装道具的刀枪库和服装库。



















文武庙---文庙万世师表里边供奉的是孔子,中间是大圣仙师孔子,两侧被称为是四圣。武庙里供奉是红脸关公关云长,民间称为武财神,是求财保平安的,中间是关公,左侧拿刀的他的马夫叫周仓,右侧托印的他义子关平。





    揖让厅是王爷会见兵客的地方,揖让就是作揖礼让的意思,现在是贵宾室,贡王实行新政后,改革旗内财政税收制度,成立度支局,度支局是负责旗内财政税收地方,这里是度支局负责人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



书塾----西跨院是一个文化祭祀的场所,是王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王爷在五岁的时候就在这里读书,这里挂有孔子的画像,左侧王爷读书,右侧是老师教课的地方,有一张榻,老师休息的,墙上挂是匾额是朱夫子的治家格言,台阶是原来的,都说百年东西有灵气,参观者可以走一走,沾点地气,步步高升好运带回家。

西侧这个房间以前是老师住的地方,老师是山东人叫丁锦堂,是交文的,孔子故乡的,一张架子床,对面是老师办公的地方。







    历史沿革展厅,光电沙盘及墙上的图片,展示的是喀喇沁的历史沿革陈列,其次介绍新石器时代喀喇沁的地域文化的远古星光,三是介绍蒙元时期喀喇沁地域内兀良哈及部级辽文化和迷失追踪,四是介绍喀喇沁部与兀良哈部的融合。五是介绍喀喇沁归附清朝回归统一,六是介绍贡王推广新政的塞外维新,七时介绍进中国成立,喀喇沁人民作出的贡献,红色土地,八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喀喇沁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向繁荣,九是后记。



    历史陈列一厅分别介绍了早期是署印协理办公之所,属印协理都是有王爷的直系亲亲属但当的,现在所展示的是出土文物和公主下嫁等一些事迹;历史陈列二厅原为管旗章京办公之所,管旗章京主要管理府内军事,司法等事;历史陈列三厅早期是王府的客房,招待宾客的地方,现在里面展示的是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的生平事迹。历史陈列四厅,最早是王府放大印的印务处,当时王府有规定是腊月二十一封印,正月二十一开印,这一个月官员放假回家过春节去了,现在里面是蒙古族的风情展。













 后花园王爷时期在承庆楼的后面,依山而建。厡占地180亩。97年学校从王府前院迁出搬到了王府的后花园,2006年学校迁出,把学校留下来的五十亩土地,请沈阳市政园林设计院后期规划,按照江南园林的风格打造的。一进门会看到很多茂密的森林,让人进入后看不到建筑物。使人达到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后花园现在有七栋建筑,四处人工湖,一座曲桥,一座拱桥组成。这七座古建筑是在原有的建筑中挑选出来的。由山西古建有限公司承建。后花园建设后完全是给游客打造餐饮、茶饮、休闲结合在一起的娱乐场所。

后花园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跟亲王府同时落成。但是没有正式的名称。后被贡王的父亲旺王取名为“梦圆”,这块景观石是从喀喇沁的旅游景点马鞍山运来的,有170 吨,通髙七米多,埋地1.5米,上面就刻了梦圆二字,也去圆梦的意思。后花园在王爷时期有149间房。有王爷的跑马场、养鹿场、桑园。人工湖引行舟载莲,挖湖之土堆成假山。王爷时期接待贵宾高官,听乐赏景、宴饮娱乐。前面的涤俗庵在王爷时期是佛堂,后面的丹霞楼在王爷时期每当夕阳西下,王爷带着他的福晋们登上二楼观看后花园的景色。四宜堂是现在开发的茶楼。曲桥下面的莲花池,供游客观赏。









































 这个地基最早是一栋建筑,叫松云阁,是翻译诗书和名人字画的地方,后去被大火给烧了,现在是风水台,站在这上面就可看到王府的风水,王府的后靠山一共是三进山,最近的这一座山当年长满松柏树,叫柏山;第二进山比第一进山突出那么一块,海拔是1000米,从山上站着往下看向一块大印放在那,叫为方印山;第三进山就是最高最远那一座,他属于是两边翘起中间略低,像一座宫殿的屋顶;第三座山从左往右数数到第三个山稍时,有个前面略低,后面略高的断面就向明代时期官员代的官帽是一样的,我们称为是官帽山,在断面的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天然形成的方正白石就像官帽的玉石帽,所以后靠山的意思就是有个官员头戴乌纱帽,坐着宫殿里掌握着这块大印,这个人就是王爷了。前兆山,在府前有两块金字塔型的山峰,左面有一座正对着府门,右侧也有一座在树后面呢,从左面的这座山峰往下数,数到叫下瓦房的地方有九座,从右面的往上数有九座,二九十八就像是把罗汉在保佑王府是一样的。中间是由五个半圆形的山峰组成的,中间是大的两侧各有两个小的,就像是五龙聚首一样,就像一把太师椅在这里,中间弧形的山峰是太师椅的后靠背,两侧山峰是扶手。






    山脚下有一条河叫锡伯河,总结一下王府的风水,就是前有罩后有靠,中间一条玉带水环绕,脚踏川,背靠山,王府这里辈辈出高官,王府建筑这是最妙不过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