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amlcaroline 2014-11-02

现在国际上有关于自愈疗法的概念,虽然不能被全部主流生物医学观点认可,但主流研究发现的许多现象支持一种看法,就是我们对生物体自身的细节不够了解,对生物体自身修复能力不够清楚。关于诱导干细胞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实其中存在一个推论,就是成熟细胞具有转变成为干细胞的可能。虽然日本发育中心关于STAP细胞的研究被认为伪造,但是这种概念,就是普通细胞相互转化的巨大能力,也是机体组织修复的能力具有很大潜力。

今年这方面的研究有,一是发现在牙髓内胶质细胞能转化为干细胞。牙髓是居于牙齿中心的柔软组织,科学家早就知道这里有少量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牙齿、骨骼和软骨细胞。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干细胞来自何方,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育生物学家IgorAdameyko带领其小组对这个问题提出挑战,他们提出如果能找到这些干细胞的起源,那么将给干细胞的制备提供重要思路,模仿机体模式制造大量用于治疗疾病的干细胞。Adameyko和同时过去曾经研究过胶质细胞,这些胶质细胞能协助将口腔和牙龈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最新这一小组发现,部分胶质细胞从牙龈神经组织迁徙到牙髓腔内,并在这里转化为间充质干细胞。

最近有学者发现中风后局部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能变成神经干细胞,修复局部丢失的神经细胞。上周《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最新发现。

最新《自然》再次报道类似现象,研究发现心脏内纤维细胞能转化为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增生,达到修复心脏血管的目的。过去一直认为内皮祖细胞来自骨髓造血系统,通过循环来到损伤局部修复受损的血管。这一最新研究按照类似的研究思路,使用基因命运图谱技术(genetic fate map techniques),证明在心脏急性损伤后心脏成纤维细胞可快速出现内皮细胞表型。这种从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内皮细胞,无论在形态特征,还是在功能上均符合内皮细胞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转录因子P53是产生这种转化关键信号途径。P53基因缺乏动物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内皮细胞的能力显著减弱,心肌梗死后血管密度明显下降,心脏功能受损更严重。相反,进一步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P53信号通路,能增加成纤维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化能力,增加血管密度,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这些结果证明,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化在受损心脏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心脏修复治疗的一个潜在方向。

上述研究都是类似研究思路,可以预计有更多类似研究思路正在开展,例如肌肉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变成内皮细胞,心脏的纤维细胞变成心脏干细胞,肝脏纤维细胞变成肝脏细胞,内皮细胞变成皮肤细胞,这些细胞之间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从遗传学角度,这些细胞的基因并无差别,只有表观遗传学的差异。为了适应内外界环境,细胞进化出不同的表型,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些信号相互转化存在必然的物质基础。我们是否可以说,一些成熟细胞都具有变成干细胞的潜在可能,那么一些细胞之间相互转化就是一种必然现象,只不过我们现在了解的不够多,或者传统的思维习惯限制了我们的思路而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176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35533.html

http://www./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38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37335.html
上一篇:肠道菌群也需要倒时差
下一篇:科学家可能找到恢复听力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