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芬顿,重新定义视频博客20130226

 我的小小文库 2014-11-02

如今她说,聚合视频博客时代也来了。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目制作者。“从呈现到参与的变革,是HuffPost Live持续运转的动力”

《赫芬顿邮报》“以聚合生产内容”的在线新闻模式,让无数新媒体创业者效仿,如今她说,聚合视频博客时代也来了。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目制作者。“从呈现到参与的变革,是HuffPost Live持续运转的动力”

【葱葱/钛媒编辑】斯卡颁奖典礼看的还不够过瘾?想不想和时尚圈导师级人物Tim Gunn进行一次实时对话,一起盘点盘点红毯上,闪亮明星们的时尚品味?

钛媒体小编推荐你打开赫芬顿邮报网站的Live频道,或者到应用商店下载免费的iPad应用Huffpost Live,就可以躺在床上看互动直播了!美国主流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推出的流媒体在线新闻频道Huffpost Live刚刚试播六个月就赚足了眼球。2月21日,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Huffpost Live的栏目《超级社交秀》(Super Social Show)每月视频点击率已经达到2700万。

而这一大胆尝试幕后的策划者正是创始人阿丽安娜·赫芬顿。尽管已经63岁,赫芬顿仍保持了孜孜不倦的创业家精神,在创造了新媒体典范《赫芬顿邮报》奇迹后,再次推出互动式在线视频服务,一个类似于视频博客集群和互动的服务,向传统的视频新闻节目又发出挑战。而她的女性身份,让她传奇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更加惹人注目。

TED大会上曾有一个风趣十足的演讲《成功的秘诀在于多睡一会儿》,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讲者就是《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政治活动家阿丽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视频中的她气质干练、不失风趣幽默,她还在演讲中袒露心声,回顾自己两年前因过度劳累而昏厥的经历,向听众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平衡的要诀。她很认真的对所有人说,“想要更加高效、更有情趣、生活更加幸福,请保持睡眠充足”。

赫芬顿的效率的确很高,她一生扮演过诸多角色,塑造了一个女强人的样板。出生于希腊的赫芬顿16岁随母亲搬到英国居住,在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学习经济学;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开始为媒体写专栏,成为家喻户晓的评论家、电视主持人;而很快,她又以“列文的情人”而被外界津津乐道:1971年,她和大记者伯纳德·列文(Bernard Levin)一同出现在一期Face the Music杂志上,将两人的恋情公之于众,媒体认为这是赫芬顿知名度大增的开始;这段恋情在八年长跑后无疾而终,在这期间,赫芬顿写下了三部畅销传记(包括关于毕加索、玛丽亚·卡拉斯的传记等)。

1980年,赫芬顿移居纽约,凭借同石油亿万富翁迈克尔·赫芬顿的婚姻跻身曼哈顿名流。这段婚姻结束后,赫芬顿成为名符其实的政治活动家,政治立场从右翼转向左翼,反对伊拉克战争、支持自由选举和枪械管制。

2003年的加州州长竞选中也能看到她的身影,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与施瓦辛格同台竞争(最终退出竞选)。然而,以往所有的光环,都敌不过她作为《赫芬顿邮报》创始人的瞩目名声。

 

55岁创业,大胆泼辣,却快速成为新媒体的“代言人”

2005年5月,这位已经55岁的政坛“老戏骨”和她的左翼同僚们在网络上撰文声讨布什政府,随着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一个谈论政界见闻和八卦的群博客,随即访问量大增。最终阿丽安娜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在线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 (www.),吸引来大批作者为其撰稿,最终成为美国国内最著名的在线新闻网站之一。

如今,《邮报》的知名度已经延伸到全球,内容从社会新闻、政治议题、商业和科技评论、体育赛事、明星八卦等无所不包。

赫芬顿深谙名人效应的力量,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人脉积累和社交能力运用到网站的发展中,早期聚集来的一批晓有名气的作者,几乎都是赫芬顿的朋友。

撰稿人贡献内容、网站提供平台的内容聚合模式,正是赫芬顿颠覆传统媒体内容制造工业的法宝。《赫芬顿邮报》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聚合”基因。左翼自由派们把这里当做布道场,宣扬政治观点;后来600多位撰稿人和编辑将“聚合新闻”的模式发扬光大,用赫芬顿对《赫芬顿邮报》的定位来说,即“为真正重要的全国性对话提供一个话语平台”。

《纽约客》2008年3月的封面文章《绝版:美国报业的生与死》的配图耐人寻味,这是一副赫芬顿为主角的漫画,赫芬顿标志性的一头金发形象而夸张,拷问纸媒“不容置疑的公信度是徒有虚名”,赫芬顿已经俨然成为新媒体变革的代言人。2009年,赫芬顿入选福布斯第一份“全球传媒最有影响力女性”排行榜第12名,“新媒体守护神”、“传媒女王”的称谓不胫而走。

2011年,《赫芬顿邮报》找到了归宿,以3.15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AOL(美国在线),赫芬顿也顺理成章的担任邮报集团的主席和主编,管辖范围延伸至Engadget AOL Music Patch MediaTechcrunch在内一系列子网站。外媒评价称,是赫芬顿“为新闻业开辟了未来”。被收购后,赫芬顿如虎添翼的大胆制造新闻。

2012年,《赫芬顿邮报》编辑David Wood凭借关注战争重伤后的退伍军人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的系列报道“战场之外”,获得了普利策“国内报道奖”,为赫芬顿邮报的发展史树立了里程碑。

收购之后,赫芬顿引来争议不断。有分析师认为《赫芬顿邮报》并不值这么高的价格,高价收购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利用和讨好赫芬顿这位名流”。

据报道,收购之前的《赫芬顿邮报》日子并不好过。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当时《赫芬顿邮报》每年平均到每个用户头上的营收仅有1美元,只是“赫芬顿”这三个字品牌价值难以估量。在收购后,赫芬顿还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邮报》的美国本土访问量飙升至1.17亿,全球用户达到3亿。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流量一度超过了《纽约时报》,震惊了全世界,至少让笔耕不辍的新媒体从业者看到了希望。

 

重新定义“视频博客”

2010年,也就是《赫芬顿邮报》创下3000万美元营收的同年,阿丽安娜在办公室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新闻周刊》的记者Daniel Lyons到访赫芬顿大本营,描绘了她所见到的“女王”气场十足的赫芬顿:

这间不大的办公室位于纽约市SoHo商业区,有着媒体惯常的拥挤,赫芬顿一边啜饮着圣培露矿泉水,一边慢条斯理的切着手中的苹果,她的“得意门生”们进进出出,有的为她拿来巧克力,间或有人进来转达留言,还有人举着黑莓手机匆匆进来,电话的另一端是她的前夫,前共和党国会议员迈克尔·赫芬顿。彼时的她,刚刚从一个广告行业会议上发表完自己的演说……

赫芬顿的女王气场,更表现在她对网站的大刀阔斧的推陈出新。背靠AOL这棵大树,在收购后的第二年,她又为网站增加了17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9884位博主,使得新闻制作的流程越来越趋于专业化。

2012年,《赫芬顿邮报》强调垂直化发展,新增了包括HuffPost Green、HuffPost Gay Voices在内的44个垂直频道(verticals),影响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同年夏天,赫芬顿发表文章《Huffington Live频道:我们需要你!》宣布推出Huffington Live频道,包括流媒体新闻服务(HPSN,Huffington Post Streaming Network)——颠覆了纸媒,又开始谋划颠覆电视新闻的制作模式。

2012年8月,HuffPost Live在位于纽约办公室的演播室正式开张。“欢迎进入新的对话旅程!”《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丽安娜·赫芬顿坐在演播室中一个豪华皮沙发上,说着第一期 节目的开场白,宣布正式进军视频新闻领域。

根据《赫芬顿邮报》创始编辑Roy Sekoff的说法,HPSN新闻服务每日滚动播出12小时,新闻话题从名人八卦到中东局势应有尽有,可以称为“永不停止的脱口秀”和“网络热点的反射镜”。

众所周知,传统电视新闻的信息流从媒体到观众、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而赫芬顿和她的团队决心打破这一局面,让普通公众、新闻撰稿人都可以参与到节目录制中来分享观点,发布评论,将视频信息的反馈和互动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聚合文字和图片博客,到现在一个新的视频博客聚合平台生成。

据报道,赫芬顿为Live视频新闻业务组建了100人的团队,真所谓女王魄力;气质赛过明星的帅哥靓妹主持人团队分布在纽约、洛杉矶的两大主要演播室,在Live中播出的新闻,观众常常可以看到主持人、评论员和嘉宾们远程实时对话,并即时通过视频回馈,将Facetime应用、Google+的视频分享功能都应用在其中,观众可以随时在视频右侧的滚动栏中留言。

未来的节目议题也将呈现在预告栏中,让观众在新闻直播开始之前就参与互动,每个人都成为节目的制作者。“从呈现到参与的变革,将是HuffPost Live持续运转的动力”,赫芬顿对新产品充满信心。邮报集团现任CEO Jimmy Maymann近日向媒体透露开播6个月来,先后在节目中亮相的非专业新闻人士已经达到6500多名。下一步,HuffPost Live还将推进同有线电视网的合作,赫芬顿的野心不仅仅是网络和移动端,她还要霸占你的电视机!

赫芬顿在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无所畏惧:关于爱、事业以及人生》(On Becoming Fearless in Love, Work, and Life)中,坦然回忆自己的人生起伏,并邀请女性朋友来在书中共同撰写专门针对女性的“心灵鸡汤”,讲述如何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也许“无所畏惧”正是这位传奇女王的成功秘诀。■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钛媒体TMTpost · 2013-02-26 09:09:02 · 商业 · 来源: 钛媒体 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