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油的故事——“纺锤顶”上

 Nauer的图书馆 2014-11-02

  1901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口日产万吨的特高产油井出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濒临墨西哥湾的博蒙特以南4英里(约6.4千米)处一座名叫“大山”的高地上。说来话长。

博蒙特的“大山”

  自从1859年8月27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石油溪上打出了德雷克油井以后,在美国各地陆续出现找油的热潮。19世纪的后40年里,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州邻近的纽约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伊利诺伊州,逐步向中西部扩展,继而在堪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得克萨斯州(简称得州)及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先后发现了油田,并陆续投入生产。

  得克萨斯州濒临墨西哥湾,是一片大平原。19世纪80年代中期,该州州长罗伯茨(O.M.Roberts)曾经任命过一个委员会,对得州的资源进行调查,六个月后的结论是:得州没有石油资源的前景。罗伯茨非常生气,斥责这份报告“满纸假话”,解散了这个委员会。但是,1894年,这里发现了第一个油田——科希堪纳(Corsicana)油田。这是在盐丘上找硫磺时在钻井中偶然发现的。不过,这是一个小油田,单井产量很低,到19世纪90年代末,油田的年产量最高才50万桶(约7万吨)。尽管如此,它对于得克萨斯州及其他类似地区的石油勘探却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当时的石油地质学尚处在“幼年”时期,以往几十年的石油勘探,都只是沿着油苗附近的河谷和山沟找油。在大平原上发现油田,这是第一次。而且以事实否定了在得州找油无望的悲观论点。二是科希堪纳油田培养造就了一批人才,发展了钻井技术。因为这里首次使用大量旋转钻机钻油井。若不是采用旋转钻机,就发现不了“纺锤顶”油田。

  这个后来被称为“纺锤顶(Spindletop)”油田的地方,当地人叫它“大山”。其实,这里仅是一个比周围平原高出4.57米,直径大约1.6千米的高地。这块地方颇有点怪异:一是这里有一种臭味,不好闻;二是一些坑里的臭污泥可以给猪及其他牲畜治虱子和疥癣;三是有一些气苗露头,顽皮的男孩子们喜欢去点火玩。

  第一个想在“大山”上找油的先驱者名叫帕提罗·希金斯(Patillo Higgins)。这是一位军械工人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通过自学有

  广博的知识。19世纪80年代中期,他认定博蒙特将会成为一个港口城市,就打算开办砖厂。于是他只身到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俄亥俄、新纽约等州,去考察那里的砖厂,学习制砖技术。他发现许多砖厂用天然气烧砖,而气是最便宜的燃料,是石油的副产品。而那些地方的石油、天然气井又都是在有油气苗的地方打出来的。希金斯想起了家乡的“大山”。为什么不能在“大山”找气找油呢?科希堪纳油田的发现,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希金斯回到博蒙特后,竭力向该镇的领导人作宣传,鼓动他们出资办起了格莱苔丝城石油公司(Gladyscity Oil Co.),支持他在“大山”上勘探石油。

  1893年,希金斯筹集了款子,决定打一口1500英尺(约530米)深的探井。雇请了瓦特。夏普来钻井。夏普带来一台轻型钻机,据说曾用来在达拉斯附近打过超过1500英尺深的水井。不出希金斯所料,这台钻机才打到127米深,进入易坍塌的页岩层,就打不下去了,第一口探井失败。

  1895年,希金斯重新筹措了更多的钱,雇请萨瓦奇兄弟用顿钻来打井。这两人更倒霉,只钻到167米就遇到易坍塌的地层,第二口探井也报废。

  这时,希金斯的财政支持者们对他失望了,不再让希金斯干,而直接雇用萨瓦奇兄弟,让他俩承包第三口探井。可是这口井更糟,还没有钻到上一口井的深度就失败了。他俩就离开了博蒙特。

  希金斯特地把得州的一位地质师请来现场考察。此人说不出什么理由就说这里不会有油。而且还在本地唯一的报纸上写文章,劝人们不要为在博蒙特地区找油白花钱。

  希金斯很生气,也没有丧失信心,但他没有钱。格莱苔丝城石油公司不再支持他,他就向东部一家做广告的杂志写去一封信,宣传他对“大山”的想法。他仅仅得到一封回信,也就是说,只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此人就是第一口万吨井的发现者安东尼·卢卡斯(Anthony Lucas)。

卢卡斯上尉

  卢卡斯是一位思想活跃,有理想和主见,有科学教养又敢冒风险的工程师。

  他本是奥地利人,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工程师资格,当上了奥地利海军的一名上尉,后来移居美国,把他的姓由卢切奇改为卢卡斯。他有过多种多样的经历,起初曾在一家锯木厂工作,设计过一台新锯床;后来在科罗拉多州搞过黄金勘探,以后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盐矿上从事岩盐和硫磺的资源勘查与评价,主持打过一口2100英尺(640米)的深井,曾在一些井中发现过石油。他不仅积累了钻井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发现,石油同岩盐、硫的存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希金斯登的广告,使他发生了兴趣,他就来到,博蒙特同希金斯合作。

  卢卡斯上尉向格莱苔丝城石油公司租下了“大山”上大约600英亩(243公顷)土地,一次就支付出1 1050美元,并在合同签字后再支付20100美元。他答应找到石油则给希金斯10%的权益。

  1899年7月,“大山”上的第4口探井开钻了。卢卡斯从路易斯安那州的盐矿上买来一台钻机,本来预计几个星期即可完钻,但是事情进展不顾利。六个星期后打到183米左右就遇上了松散砂层,发生卡钻而使井报废,不过井下毕竟见到了几加仑绿颜色的重质原油,这使卢卡斯见到了希望。

  卢卡斯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他贤惠的夫人坚定地支持他。她本是佐治亚州政府一位部长的女儿。她变卖家具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卢卡斯向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求援。洛克菲勒派了一名石油开发专家卡尔文.佩恩来现场考察。佩恩经验丰富,他到过罗马尼亚、俄国、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也去过美国几乎所有的油田,但是他的考察结论是悲观的。他向公司汇报说,在得克萨斯东南部平原上找油是没有希望的。他劝告卢卡斯:回盐矿去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

  也就在这时候,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威拉尔德’海斯(c.Willard Hays)博士来到博蒙特。卢卡斯前去求教。可是,海斯认为,海湾平原下松散的沙子和黏土里是找不出石油来的。

  卢卡斯找油事业的唯一的理论上的支持者是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位地质教授巴特尔.菲利普斯(William Battle Phillips)。这位教授考察了现场,观察了油样,对卢卡斯说:虽然我还拿不出充足的理论根据来,但我相信你的观点是对的,菲利普斯给卢卡斯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找匹茨堡的一位石油业主约翰‘盖利,相信会得到此人的支持。

  盖利(John H.Galey)和他的合伙人詹姆斯·葛菲(James M.Guffey)是当时美国有点名气和成就的石油勘探家。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和堪萨斯找油获得了成功,开发了油田,然后把形成的资产卖给标准石油公司。当19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和开发得克萨斯州的科希堪纳油田时,他二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两人合作得非常融洽:葛菲衣冠楚楚,有政治家风度,外号“上校”,善于筹集资金,而盖利则有找油的实践经验。盖利同卢卡斯一拍即合,完全支持他的想法,葛菲也就同意了。但是,考虑到七年来的曲折和失败,他们认为,光是在“大山”顶上这一小块地方干是不行的。他二人愿意集资30万美元,让卢卡斯回博蒙特,把“大山”周围的6000公顷土地租下来。如果勘探成功,卢卡斯可以分享八分之一的权益。但是,必须打好第一口探井,如果此井失败,他们就不干了。卢卡斯承担了风险,他可能会倾家荡产。

打开宝藏

  葛菲从匹茨堡的银行家安德鲁·梅隆——此人不久就成为美国四大百万富翁之一——借来30万美元款子。盖利选中“大山”上一个臭泥坑作为井场。他熟悉美国那些打井的行家,雇请哈米尔兄弟艾尔·哈米尔(El Hamill)和喀尔特·哈米尔(Curt Hamill)来打井,而让卢卡斯当现场负责人。

  哈米尔兄弟用船从科希堪纳油田运来一台旋转钻机。1900年10月的一天开钻。他们把10英寸的表层套管下到6米深。再用8英寸套管当钻杆打到50米。他们在技术上的第一项创新,是为了对付疏松砂岩层,使用泥浆代替清水作钻井液,以加固井壁,减少坍塌。他们赶着牲EI在泥浆池里来回走,以便把泥浆搅拌均匀。

  在50米处遇到了砂砾层,泥浆严重漏失。他们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技术创新:把8英寸套管用冲击法打下去,同时通过4英寸钻杆周期性地向井下泵泥浆进行冲洗,以利套管下坐。他们苦干了两星期,才把套管下到87米处,下面则是黏土质的页岩层,才恢复正常钻进。从135米以下的61米钻进顺利。打到196米以下则进入了气层。带着压力的天然气,在钻杆里顶着泥浆柱往上涌。泥浆泵无法停下来,因而也不能接单根(即加接钻杆)。

  聪明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卢卡斯显示了才能,做出了又一次技术创新——发明了回压阀。他做了两个圆片,大圆片中间开一个2英寸圆孔,小圆片的直径大于大圆片的孔。两个圆片用铰链组合起来,安在最下面一个钻杆接头上。泥浆从上而下流向井底时,小圆片向下打开通道;停泵时,小圆片盖住大圆片的孔,井底的泥浆不至于被井底压力顶着上涌。如今,回压阀已是钻井常用的部件了。由于采用了回压阀,卢卡斯和哈米尔兄弟顺利地钻穿了气层。在以后的六个星期里钻进了91米。

  1900年12月10日,艾尔·哈米尔当班。他凌晨3点钟上班,发觉泥浆泵运转得轻松了,转盘转动也轻快了。不久,泥浆槽里出现原油。当天亮后其他人带着艾尔的早点上班来的时候,井中已返出大量原油。卢卡斯立即给在匹茨堡的盖利发去电报。根据在科希堪纳油田的经验,哈米尔兄弟估计,这口井的日产量不会少于50桶(约6.8吨)。但是,盖利尽管兴高采烈,却不允许完井投产,要求他们按原定计划继续向下钻进91米。为此,他们把6英寸套管下到268米,封掉这个疏松砂岩油层,再用4英寸钻杆继续往下钻。

  为了让大家回博蒙特去欢度圣诞节,12月24日停下了钻机,全队放假。1901年1月1日重新开工,到1月8日又钻进了43米,在310米处,鱼尾钻头开裂,驱动链崩断,钻机只好停下来。卢卡斯从科希堪纳油田上买来新的钻头和链条,1月10日重新开动钻机,但是,当钻具往下下到213米左右时,巨大的井喷发生了。先是地面一阵颤动,井里喷出了泥浆。当班的喀尔特‘哈米尔周身泥浆地从井架上爬下来。突然,轰隆一声,重达6吨的4英寸钻具飞上了天空,撞过钻机天车,摔落在附近地下,拧成了“麻花”。钻工们四散奔逃。井场却归于平静了。哈米尔兄弟带着助手们连滚带爬地回到钻台上,开始用铁锹清除钻台和钻盘上的污泥。过了一会儿,突然大地发生隆隆响声,井口像火山喷发一样,先喷出泥浆,随后形成6英寸粗的高大油柱冲向空中,夹杂着井底飞出来的石块,高达175英尺(约50多米)。

  巨大的喷油轰动了附近村庄,牧工们骑着马赶来观看。有人跑进博蒙特镇去大喊,几十分钟后,市镇空巷,居民们都涌向“大山”去一睹这史无前例的奇景。

  一名钻工助手找来卢卡斯,他被这一情景惊呆了,激动得同钻工们拥抱起来。

  在9天时间里,这口井把大约80万桶(约11万吨)原油喷向天空,洒下大地,平均日产达8~10万桶(1万多吨),相当当时全美国日产量的一半。人们急忙在井场周围筑起一道土堤。这里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油湖。到第十天上,卢卡斯和哈米尔兄弟终于把井口装置安装上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高压井口装置,第一棵特别高产的“圣诞树”。

  正当先驱者们陶醉于万吨井的欢乐中时,3月3日,附近铁路上火车头喷出的火星引起了这个“石油湖”上的一场大火。一时间黑烟滚滚。幸而油井的地势较高,“湖”中积存的原油已不很多,人们很快用砂土把它覆盖了。

  大火刚被扑灭,第二口井——另外一个勘探商波蒂打的油井喷油了,其喷势几乎同卢卡斯井一样。当卢卡斯井还在钻进的时候,希金斯在附近另一个高地上开钻了一口井(他买了13.3公顷土地),这时也胜利地大喷原油。希金斯把这个高地叫作“纺锤顶(Spindletop)”。纺锤顶成了这个高产新油田的命名。不过,金斯命运不佳,他此后打了几口井却都是干井。而盖利的第二口井,第三口井,也都喜获喷油。纺锤顶上先后出现六口特高产井,日产量几乎等于当时全世界石油日产的总量。

纺锤顶上的热潮

  纺锤顶油田发现的消息轰动一时。几个星期里,好几万人从全国各地赶到这个人口不足一万的小镇上来。冒险家们和投机者们、石油勘探家们抢购“大山”附近的土地以钻井拿油。往往一份土地合同几经倒手而地价翻几番。一个土坑可以卖3.6万美元。一英亩(0.4公顷)地的售价高达10万美元,而靠近“大山”的土地更高达每英亩90万美元。圣路易斯一位记者登上“大山”时有人向他兜售一块地,开价1000美元,他拒绝了;第2个人买了下来,2小时后以5000元卖给第3人,此人一转手,拿到20000元。

  “纺锤顶”上形成了开发石油的狂热。井架如同雨后长蘑菇般密密麻麻地矗立起来。有的地方,井架紧挨井架,人们竟可以脚不沾地地从一个钻台跨上另一个钻台。大多数钻成的井都是高产油井。到这一年(1901年)底,这里一共投产了138口油井。产量如此之大,使美国的原油产量重新超过俄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

  可惜好景不长。这种蜂拥而上,乱打井的掠夺式开采,使纺锤顶油田不到两年就衰落下来。六年以后,这里能产油的井已寥寥无几。一直等到1925年,有人在这里向深部钻探,在井深789米处打开了另一个油层,才使这个曾经享誉一时的油田恢复青春。

  卢卡斯成了闻名遐迩的英雄。40年后,“纺锤顶”上树起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世界第一口特大高产井——A—F卢卡斯井”。而希金斯则被人们遗忘了,他死于1950年。

  纺锤顶油田的井喷,冲破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对石油业的垄断地位。从这里兴起了一些石油公司,成为它的竞争对手。

  葛菲和盖利的三口特高产油井连续投产,梅隆财团于是同意出资成立葛菲石油(Guffey Petroleum)公司,投资150万美元(拥有这家公司一半股权),建设了一条输油管线,在阿瑟港建造一座炼油厂。一年以后,尽管油田产量急剧下降,葛菲石油公司更名为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 Corp.),归威廉·梅隆领导。这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称雄过世界的“石油七姐妹”之一的海湾石油公司的起家过程。葛菲发了大财,成了石油大老板。盖利拿到37.5万美元和海湾石油公司一部分股票。卢卡斯得到40万美元和1000股股票,不久以后他就退休回到华盛顿特区去了。

  卡里南创立了得克萨斯石油公司。他本是科希堪纳油田的发现者和开发者之一。纺锤顶油田喷油后,他就迁来,从东部地区筹集到一笔资金,买下了新油田的一批产油井,并在阿瑟港建立一家炼油厂。这家得克萨斯石油公司此后一帆风顺,也成为“石油七姐妹”之一的德士古公司(Texaco)。

  颇(Pew)家族创办的太阳石油(Sun Oil)公司,原是一家已有20多年历史酗立石油公司,先前在托列陀经营炼油和油品销售。纺锤顶油田喷油后,它起先以低价大量收购原油到东海岸地区去卖。当时原油产量如此之大,使原油价格直线下降,最便宜时一升只值3美分,而饮用水却是6美分。接着太阳石油公司买下一些产油井;有了自己的原油生产,还在费城开办了炼油厂。当时,太阳石油公司已进入美国十大石油公司的行列。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姗姗来迟。因为它当时主要经营灯用煤油,而纺锤顶油田的原油不适于生产优质灯用煤油。而得克萨斯州一些有影响的人士也反对这条“章鱼”伸进手来。不过,标准石油公司后来买下了汉伯尔(Humble)石油公司很大部分股权,从而把这家创立于博蒙特的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控制过去,成为以后建立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即埃克森公司)的勘探部。汉伯尔石油公司的创办人是李·布莱佛(Lee Blaffer)和范里希(w.S.Farish)。他们插足纺锤顶油田比较早,此后又在别的地方发现过一些油田,发展很快。

  纺锤顶油田如此高产形成的大量低价原油,把遥远的一家外国公司——英国的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吸引过来,大量收购原油运往欧洲市场。这家公司不久以后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成为另一石油大王——英荷壳牌公司集团。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