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画流变和发展的时代思索

 红豆居士 2014-11-02


水墨画流变和发展的时代思索

2014-11-01 07:54新华日报

                                                       秋荷潘天寿绘

                                                  山水与禽朱耷绘

                                                羽花蝶之十二局部

                                                         周京新绘

  中国画虽强调另辟蹊径,不囿成法,但其前提都是以守住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的。中国画的文化精髓一旦形成,就会以某种规范长期保留下来,形成一种稳固的审美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传移摹写”,明确了传统的重要性,而“摹写”的最主要功能,一是学习基本技法,二是将技法和审美标准继承和流传。

  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中国水墨画该进博物馆了,应该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它。这种论调有它好的愿望,但违反了艺术的客观规律。艺术的发展规律是推陈出新,中国水墨画需要求新和求变,但其底线是不能失去我们传统文化的特性和民族精神的灵魂,这个底线终究是通过“笔墨”传达的。中国画的笔墨是世界独有的。国外艺术界之所以热爱中国文化,渴望与中国艺术界交流,就在于我们所独有的民族性的风格和特点,抛弃了这些,人家还会有兴趣吗?现在新水墨开始重新提倡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回归传统应该是迷途知返。

  水墨画从其产生至今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古典水墨时期,从古代到近代,以墨色的点、线、面形成的平面意象为特征,有人称之为模糊意象时代。第二阶段为现代水墨时代,晚清民国以来,东学西渐,美术教育体系中,以徐、蒋为代表的写实水墨力求用水墨表现准确的明暗、结构和色调,但由于受传统写意画材料和技法的限制,不能表现复杂的、综合的渐变,色调的表现也是简单和概括的,因此也称为概括意象时代。第三时期可以称作新水墨时代。它既能以复合笔法为技法特征,以色调的精准控制为艺术象征,又可以大道无形,不去追求形体的准确,以色彩的晕染或碰撞、形态的变异或扭曲,具象或抽象地表现当下画家的思想特性和文化灵魂。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水墨运动,意欲突破传统水墨的羁绊,探寻新的水墨艺术形式,传统文人画面临着传统审美趣味的巨大阻力,显得艰巨和复杂。1985年的“国画新作邀请展”意图展现国画的创新,同时也思考对传统的态度是汲取还是抵制。有人认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次革命,也有人抨击其存在诸多夸张和谬误。我同意批评家皮道坚先生的看法,它应该是一次非常有力度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它也是一场有价值的艺术运动。至少,在那因理想和追求而迸发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如今在学术界却缺失了。

  三百多年前石涛在一段普通的画跋中写下:笔墨当随时代。他一定不会想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语境中,这段话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宣扬艺术创新的口号。以我们江苏画派为例,主要创作手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体的,但这种写实并不是用表面写实的手段获取概念性的符号,不是照片式、古典式的,更不是完全真实再现和对“形”的表现的片面追求。它有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的含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侧重于中国画的“传神写意”和“形神兼备”,不反对画家个性的表达和性情的抒发,尽可能地主张画家独立感受生活的纯粹,直面现实。可以这样说,当代水墨其实从来不能够切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伟大血统。

  纵观历史,或许没有哪个时期的画家比今天的我们更幸运,信息技术和传媒资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能够与历代诸位先贤、世界各国艺术大师的思想零距离触碰,画家们的创作几乎没有禁区。面对新时期与旧观念、中西艺术思想交融冲突的局面,取传统水墨的精华,注入新的精神理念,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中国画的路子应该会越走越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