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捍卫石油主权的先锋——卡扎菲

 Nauer的图书馆 2014-11-02

  1969年秋天,卡扎菲领导的年轻军官集团推翻了伊得里斯王朝的统治,实现了利比亚革命。不久,他所领导的利比亚政府,带头发起了石油主权国维护民族权益,抗击国际石油卡特尔控制和掠夺的斗争。这时卡扎菲才26岁。

  卡扎菲被利比亚政府派到英国伦敦,在英国最好的军营里,同一批阿拉伯青年军官一起接受训练。一天晚上,他和阿曼人谢赫·艾哈迈德·阿巴赫一起去“大使俱乐部”消遣。这是一家著名的餐厅,楼上是“国际水平”的赌场。他二人先在楼下吃了晚饭,随后上楼去看热闹。在挥金如土的赌客中,他认出了一个人——伊德里斯国王的私人顾问。此人不到一小时就输掉了50万美元。卡扎菲惊讶得呆住了。赌桌边大把大把金钱,一张张激动的脸和一双双发疯似的手使他眼花缭乱。他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心底涌起了愤怒。他对谢赫说:“你看,他们就是这样挥霍着从我们身上搜刮去的钱财的!”

  这位在沙漠中羊皮帐篷里度过少年时代的上尉军官是忠诚的伊斯兰信徒。他告诉谢赫:这一晚上,他从先知穆罕默德那里得到了启示。

  回国以后,他发奋读《可兰经》,要从这伊斯兰圣经着寻求道路。它的床头放着他经常阅读的三本书,一本是埃及纳赛尔的《革命的哲学》,一本是美国总统林肯的报告集,①再一本是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他奉他们为自己的导师。此时的他,已经结交了一批有志于改变利比亚面貌的年轻军官。

  1969年8月,卡扎菲参加了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输油管道竣工投产典礼,他指挥仪仗队,欢迎伊德里斯国王及各位王公大臣。一辆辆的豪华卡迪拉克轿车,满车的哈瓦那雪茄和法国香槟酒,来自意大利的女招待员……这一切让卡扎菲恨得咬牙。当晚他就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召集一起,在这个阿齐亚军营里讨论起义的计划。

  3个星期以后,国王伊德里斯率领一批大臣到土耳其去访问了。卡扎菲事先已经在驻守各战略要地的军队中组织了一批战士参加起义。这天晚上,他下令夺取各军事指挥部、政府各部门、电台、发电厂等。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反抗。几小时后,起义胜利了。天亮时候,卡扎菲通过电台宣布,国王已被废黜,王朝已被推翻,以他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接管了政权。

  新政权的第二号人物是比卡扎菲年长的亲密战友阿卜杜勒·萨拉姆·贾卢德少校。

  阿拉伯世界惊愕地注视着利比亚。这个年轻人领导的这场革命能顶得住吗?美国、英国能束手旁观吗?

  利比亚国内沸腾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上街示威,对革命支持。卡扎菲要求利比亚领土上的美国和英国军事基地撤走。人们本以为美英会像对付1951年伊朗的斗争那样,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和政治、经济上的封锁。但是,美国和英国没有这样做。这两个骄横的大国先后把军事基地的人员撤走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像1954年对付伊朗那样“动真格的”?原因在于利比亚的石油。1969年的时候,利比亚生产的石油已经占西欧进口量的1/4。这里产的石油轻质馏分高,含硫很低,优于中东原油,对于担心污染的西欧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利比亚地处地中海南岸,离欧洲很近。1967年中东战争后苏伊士运河已被关闭,中东运往欧美要绕过整个非洲大陆。这样,利比亚石油对于西欧太重要了。美英不愿冒由此而断掉这一重要油源的风险。

  石油是利比亚几乎唯一的财政来源。卡扎菲让贾卢德考虑,是否对在利比亚的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贾卢德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时机不成熟。他对卡扎菲说如果现在对石油公司搞国有化,我们就会失去一切。这些公司会沆瀣一气,联合起来抵制,那就会使我们的经济陷入瘫痪。油井会关闭,输油管会停输,有油也卖不出去,结果是我们的失败,而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不要去动石油公司,我们需要的是钱,关键是要迫使它们提高标价。这一步如果成功,全盘都活了。贾卢德认为,不能正面打击在利比亚的所有公司,让他们抱成团,而要各个击破。

  卡扎菲赞同贾卢德的意见。他首先作了一个试探,向21家外国公司提出,除非他们同意提高标价,否则政府要单方面行动。首先要求埃克森和西方(Occidental)两家石油公司把标价每桶提高40美分。埃克森果然联合所有的外国公司进行抵制,它们只肯每桶提高5美分。

  利比亚方面知道,埃克森必然会坚决顶住,因为利比亚原油只占它拥有产量的一小部分。

  于是卡扎菲决定先从西方石油公司开刀。哈默博士的西方石油公司几乎以利比亚为唯一的原油来源。它毕竟是“七姐妹”之外的一家独立公司。这是大公司阵线上的薄弱环节。因为西方石油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利比亚的石油。1970年5月和6月间,卡扎菲让西方石油公司把日产量从68万桶(约3400万吨/年)压缩为50万桶(约2500万吨/年),表面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地下资源。但是哈默心中完全明白。其实,早些时候他作好了准备,他认为适当提高标价也是合理的。他试着向埃克森求助,他的欧洲炼油厂等待利比亚原油,如果事情搞僵,埃克森可不可以向他提供原油。埃克森幸灾乐祸,回答是提供原油可以,不过要按市价。哈默走投无路,亲自冒着盛暑飞到利比亚同卡扎菲和贾卢德谈判,结果是这样的:原油标价每桶提高30美分,今后每年提高2美分;税率由50%提高为58%。

  利比亚政府的第二个对象是绿洲(Oasis)集团。它的四家成员公司中,大陆、马拉松、阿美拉达一赫斯三家都是独立石油公司,它们顶不住,接受了同样条件,只有壳牌公司力图挡住这个“雪崩”,结果它在绿洲集团中占的每天15万桶(约750万吨/年)产量被政府勒令停止。大公司们惊恐了。它们预感到这场风暴不同寻常,求助于美国和英国政府,希望政府像1954年对付伊朗一样来给予干预。但是两国政府一再考虑,权衡利弊,不愿冒欧洲石油供应紧张的风险。大小公司中,雪佛龙和德士古首先动摇。于是成了“多米诺骨牌”,外国公司的防线崩溃。几个月之内,全部在利比亚的外国石油公司接受了卡扎菲的条件。

  利比亚初战告捷。出现了“蛙跳”现象。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科威特、伊朗等石油生产国全都陆续跟上,都要求把税率提高到55%。

  石油生产国第一次在标价问题上有了发言权。

  以前,大公司把它们决定的原油标价强加给产油国。它们控制了石油生产,又控制了石油价格。世界市场上原油价格被限制在每桶2美元以下已经维持了70之久。1900—1950年每桶原油只是从1.2美元升到1.7美元;1950—1970年,西方世界正是依靠这十分廉价——每桶1.8美元——的石油实现了能源消费的转变,使经济快速增长。数以亿桶计的石油从产油国被拿走,每桶油给产油国的仅是几角钱。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大量苏联原油进入国际市场,国际油价下跌。大石油公司以此为借口,向产油国转嫁损失,1959年2月单方面决定把石油标价压低8美分,使中东四个主要产油国损失税收14%,每年少收入1.32亿美元。1960年,埃克森公司宣布又一次把原油标价再压低10美分,“七姐妹”其他几家随即响应,使各产油国又一次蒙受重大损失。此举导致了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五大产油国联合起来,组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OPEC成立公报宣布:不能再对各石油公司的态度无动于衷。各成员国要求今后的油价得到维护。它们争取恢复到这次削价前的标价。然而各大公司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OPEC成立10年未能有的突破,卡扎菲在利比亚实现了。

  OPEC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增强了信心,促进了团结。就在这一年(1970)的12月9 Et,OPEC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举行了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宣布把55%定为利润的最低税率,要求提高石油标价,并废除给各石油公司的折扣。会议宣告,1971年1月在德里兰举行OPEC同石油公司的谈判。

  这是一场复杂、艰巨、激烈的斗争。产油国团结起来,终于迫使各大石油公司接受它们的合理要求。每桶原油的标价普遍提高30美分,到1975年逐步提高到50美分。乾坤倒转了!石油公司主宰石油价格的时代要结束了。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