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智慧与应用》第十九集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一片云图书馆51 2014-11-02

第十九集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道德经》里面蕴藏的是无尽的智慧之宝。武术、学术,容易教授、容易学,但是智慧不容易学到!老子所要跟我们分享的都是智慧,真正对我们生命的净化、成长、开启智慧有具体的帮助,所以这是活生生的法、活生生的智慧珍宝,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

  如果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会把它当作一种知识、知见。听了之后,还是一样要躲起来、躲到深山里面去修道。而没有从每个当下、历缘对境里面去体会“道”的特征、特性,这样就很可惜。

  希望大家要深入地去体悟:“道”就在眼前遍一切处!非常重要。你能够认清楚这个,比你再闭关专修个几十年都更重要!所以它是一个“悟”的问题!那这个“悟”不是躲起来在修、在体会,因为“道”是遍一切处存在,是要用我们不带成见的、清净的心来体会!那你什么时候能够来到不带成见、用清净的心来体会?那是当下、随时都可以!所以希望大家要学到这个活的。

  之前我们跟大家分享过老子体会“道”的要领、诀窍、核心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也跟大家提到这是“无修之修”。但是要知道,这是很高的!你那个自我必须要相当的柔软,那些习以为常的习性、运作已经净化到相当程度了,你才有办法来到“致虚极,守静笃”。不然都会用自我去看、去修。

  在这样的过程是不是还有一些方法?老子还有没有讲其它比较有为的、我们日常可以应用的方法?有。老子不光只是讲那个最高的,那个次第、步骤老子一样有讲出来。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这个跟宗教信仰都无关。而是就像孔子所讲的要“明明德”,你必须要有一段期间让自己“定、静、安、虑、得”。老子也是一样,我们要真的了悟真理、实相,要能够透过一些方法,然后让心静下来。再来,如实、客观地去了解真理、实相。我们要修身、养性,方法越简单、越单纯越好!

  《道德经》的第十章就是在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来修行,怎么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污垢。记得,这跟宗教信仰无关,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怎么样让我的心静下来?我怎么样让我污垢的心逐渐地清净?就像《大学》里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需要的。

  所以,古今中外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是你用的方法越复杂的话,你就会在那里搞得一团乱,而且越搞越复杂。搞到变成信仰、然后迷信,那就很容易出各种问题。你有智慧,掌握那个要领、核心的话,很单纯!超越各种宗派、超越各种宗教,很单纯地来让我们的心宁静、沉淀。然后进一步去看清真理实相,减少我们人生运作过程的错误,就是这样。


  我们来看第十章“身心灵与道合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经文里面是“专气柔致”,那个“柔”,柔到非常的柔、没办法形容的柔!

   我们来看第一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这里是在告诉我们,一般人身、心是分离的。常常心是不在当下,心常常是跑到过去、跑到未来,瞻前顾后。或是心灵里面背负着很多过去的包袱、很多的业障。或是心灵不断地跑向未来、冲向未来、冲向他方,很少活在当下。那你的身、心没有对焦、没有活在当下的话,你的生命就没办法正常地活出生命的神圣,也没办法正常地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观念、知见错误,生命就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活在过去的罪恶、业力、业障、原罪里。有的他是这样:人生不如意,很多事情没办法符合自己的意愿,然后就变成消极、悲观,认为生命没有意义,就要逃到他方或是消极、避世。这个都是错误的,因为他方法不得当,而且没有开启智慧。

  错误的观念运作、错误地经营他的生命,导致常常不是活在痛苦的苦海世界,不然就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那有的是:否定生命、否定人生,觉得生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然后逃向一个未来的虚幻世界,这些都不正确。

  老子希望我们把握到那个要领、核心——载营魄抱一。这个“载”,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就是:用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心承载起来。事实上我们的心是比我们的身体更大!只是这里在告诉我们要让身跟心结合、连结起来,身、心对焦,身、心统合一体。

  “载营魄抱一”,你用什么“载营魄”?就是“身”。这个“营魄”讲的就是我们的“心”,有的又称为心灵。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身、心组合而成。有形的“身”,就是《道德经》第一章讲的“名”。这个“心”就是《道德经》第一章讲的“道”、“空、无”的那一部分。现象界所有显相出来的一定是“负阴而抱阳”“负阴而抱阳”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体,它一定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道”体连合、结合起来。

  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心灵组成。这个心你把它称为“空、无”也好,但是绝对不是没有东西。我们前两节就跟大家提到那个“空、无”的奥妙:它是万有的创造源头!我们的“心”就是属于“空、无”这一部分。现在是让我们的心跟身要结合起来,也就是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身、心对焦活在每一个当下。“能无离乎?”你能不能来到身、心不要分离?你以为很简单,其实不容易!

  大部分的人身、心是分离的,你的心就是跑到过去,背负着很多原罪、业障,然后背负着很多沉重的包袱。你的心活在过去、活在罪恶那种世界里面,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或是你的心否定生命、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然后你想:“未来的他方世界才是正确的、才是我所要的,未来的什么世界那才是我修行要到达的,其它的都不重要、没有意义。”那表示你的心有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冲向未来、冲向他方、冲向一个构筑你所要的梦幻世界去了。

老子跟我们讲:把那一颗心猿意马、漂浮不定的心拉下来!让它能够跟我们的“身”对焦!让“身”、“心”对焦合一。能不能来到让它们没有分离、都合一?这是要跟我们讲的修行的重点。我现在解析过之后,你就能够做得到吗?不容易!

  第二,“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来去匆匆


  这几张幻灯片是在告诉我们:一般人走路都是这样匆匆忙忙地走,走路每个脚步都很难清楚地觉察。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这里的“气”讲的就是“道”的神韵,“道”的精神、特征、特性,“道”里面含有的那个精髓,包括前几天讲的那个醍醐。

  有些练气的人,他们希望要吸的那个“气”,事实上就是吸天地之间的能源、能量!这里不光是物质、或是一般人练气的那一种“气”的层次。这里讲的是包括“道”,“道”的精神、特征、特性,“道”的那个“空无”。你能不能“专气柔致”?也就是说跟“道”合一?跟“道”合一然后呈现出“道”的那一种“善利万物又不争”,没有阻碍、没有二元对立。很柔,柔到最高——“专气柔致”

  那个最柔的、现象界里面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流水的柔、空气的柔,然后进一步去学习“空”、“无”的柔!所以我们要体会空无、回归道,绝对不是回归到那个消极、消灭。是要来到真的体会“道”、然后与“道”合一,呈现出“道”的那一种特征、特性——很柔。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能不能回归像婴儿这样的纯真脸孔、纯真心灵!如果你家里有小孩、有婴儿,你看看他们的脸孔,呈现出来的都是那么样的纯净!我们看看这个小BABY,有没有?呈现出来的是那么的柔、那么纯净的心灵,很纯净的脸孔。

  老子就希望,我们修行是要回归、找回我们的赤子之心!因为一般人在成长的过程沾染了很多尘埃、污垢。在成长的过程,我们累积了很多不好的习气、习性——贪心、嗔心、嫉妒心、我慢、主宰欲,那个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污染、累积、添加上去的。所以,老子希望我们能够回归小孩子那一种纯真、纯朴。我们的心越是单纯、纯朴,我们会越活泼、越快乐!一定会越快乐的。

  不管你是走哪个宗派、宗教或是用哪个法门,如果你修了之后心是苦的、是绷紧的。当然,在那个过程是需要有收摄六根、宁静、沉淀的时候,是需要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如果你在历缘对境、在跟人家谈话,你还是一个愁眉苦脸、还是一个不开心的脸。你再跟人家谈你的修行境界很高、悟境很高,那是在自欺欺人!

  因为这一种它是透过我们心灵的净化,然后让我们回归心的宁静、纯朴、单纯!这一种单纯它是会回归到像婴儿那一种纯净的心灵!第二句话就跟我们讲:能不能“专气柔致,如婴儿乎?”回归我们像婴儿这样的纯真、天真、活泼、可爱!

  我们修行、修道之后,回归到纯朴跟像婴儿这样的心灵。那跟一般小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小孩子他没有经过人生的历练,所以欠缺智慧。我们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包括去闻思修证,去体会真理、实相,这时候开启高等的智慧,就不一样。但是我们回归的是跟小孩子一样单纯的心灵。

  你真的心灵越纯净,你一定是越快乐的!大人跟小孩子比起来,同样出去郊游,小孩子快乐特别多。小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很新奇、好奇,都觉得很新鲜。大人却常常觉得:“这个没什么,那个没什么,这个没有什么特殊,这个不是我所要的!这个没有什么奥妙,我要躲起来去修,那个才是重要、那个才是对的!”真的都是背负着沉重的观念,然后一直在否定当下、否定现在。要知道:小孩子是活在当下、活在现在!小孩子他是“载营魄抱一”、活在当下的,所以他们的快乐特别多。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一段蛮重要的,我先从字面上来解释。“涤除”就是清洗、净化。“玄览”讲的就是无形的心镜,可以反观照见的那一面镜子。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过滤器。如果这一面镜子它充满着污垢、尘埃,你能不能照见实相?不能的。那我们来学《道德经》、我们来净化心灵,就是要把我们心镜上面的那些尘埃、污垢洗除掉。“涤除玄览”就是把我们心灵上的那些污垢、尘埃洗除掉。

  我们这一面心镜,常常会充满着自我所形成的那些贪心、嗔心、傲慢、主宰欲、或是自卑。有这一种情况就是代表:我们的心是凹凹凸凸不平的。记得,只要有自我、你的自我意识越强,越认为自己很行、很能、很厉害、很重要,自我意识越强,你这一面心镜的凹凸程度就越严重!

  一面凹凹凸凸的镜子,对于万物能不能如实反映、照见出来?不能的。它就像一个哈哈镜,那个哈哈镜就是凹凸不平,然后人一走到这个哈哈镜之前,整个都扭曲变形,然后让你看到那个扭曲变形的情况你就会哈哈大笑。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心如果有那个强烈的自我意识,有那些我慢、我很行、我很厉害,贪心、嗔心重的话,我们的心就是一面凹凸严重的镜子。然后你看出去的世界是变形的,但自己不知道。

  我们透过这几张幻灯片来让大家了解。有的镜子大家容易看到、容易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心就是一面镜子。


心镜


  这里有三面镜子就代表三个种类、或是三种不同的人。

  第一种人,最左边的这个就是代表一个人的心,他的那一面心镜是肮脏、污垢、尘埃蛮多、很严重,包括弯曲、凹凸、扭曲很严重的情况,但是当事人往往不知道。

  当你透过净化心灵,就像孔子所讲的:你知道人生的目标了、然后你慢慢地静下来了,定、静、安、虑。在这样一个净化、修身、养性的过程,就像中间的第二面镜子,它的尘埃、污垢会渐渐减少了。所以,第二种情况是代表一个人在修行净化的过程,尘埃、污垢渐渐减少,弯曲度也渐渐减少了。

  第三面镜子这是代表老子所讲的,来到那一种心很清静的世界。没有污垢、没有尘埃、没有染污。前面讲过的“致虚极,守静笃”,你的心真的能够来到很清静的情况,就是第三面镜子。

  大家要清楚地了解:这三种镜子在历缘对境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因为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环境、境界都是客观的存在,如果我们拿的是凹凸的镜来看这个世间、来看人、事、物的话,我们染污了、扭曲了自己觉察不到,自己不知道。你心里面带有很强的成见来看实相,结果你看的是你内心所要看的角度!你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实相,是透过你凹凸的心镜看出来的世界。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实物、实相,是被你的心扭曲了,但自己觉察不到!所以这是严重的问题,包括各种冲突、人我对立、人我是非、冲突问题所在的地方。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真理、是正义、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那你站的角度不一样,是依什么来认为你是对的?就是你认为:“我也是凭着良心哪!”但你不知道你的这一面心是凹凸的、是染污的、是污垢的。所以你是用凹凸、染污、污垢的心来看,结果这三种镜子看同样的一个实相,这三种反映出来的会不会一样?不一样!


实相的不同反应


  这一张就是告诉我们:外境,人、事、物、境界是同样一个。真理实相是一个、同样一个。但是千百个人来看一个实相,包括千百个人来听空海讲《道德经》,但是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有的人听得很法喜,有的人听得很烦恼,有的人听得没什么震撼。有的人听得可有可无,觉得这个不重要,听听之后还是觉得要躲起来修才是重要。这是与每个人的悟性有关。

  你看,不同的心镜对同样的一个实相所反射出来的是千差万别。所以说:真理是一,实相是一。但是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那完全是依据每个人心镜的问题。除非我们的心是清静的、是没有染污的、是没有成见的,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心又是没有任何的成见、包袱,你才能够来到像第三种情况:实相是怎么样,就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来!

  前面的第一种,因为他心灵凹凸很严重,所以他看到一只兔子,好像看到魔鬼!兔子有那么可怕吗?现在你把这一只兔子改成老鼠,更多人可以体会到。你以前看到那个老鼠就很害怕、然后会尖叫!为什么?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投射出:老鼠是很可怕的!那你心中认为老鼠很可怕,事实上、实相上老鼠有那么可怕吗?是你比较凶还是它比较凶?老鼠是看到你尖叫才被吓住、才掉下来,不是它要下来咬你。它本来是看到你那么凶要逃走,但是你一尖叫把它吓住,然后它掉下来!你以为它要来咬你,结果你昏倒了。它看到你昏倒以为你要打它,结果那一只老鼠也昏倒了!

  还有不少人跟我说,他种种都可以克服了,但是面对蟑螂就觉得心里面有很大的阴影、障碍,没办法克服!认为那个蟑螂很可怕、很脏。蟑螂有那么可怕吗?如果有时候它飞到我身上来,飞来就让它飞来,无所谓。老鼠如果看到我,我不去惊吓它,看它自己怎么处理,那是它自己的选择。

  我们能不能真的用客观的心、平等的心来看待万物?不要去染污它们!染污就是:实相没有那么的丑,我们把它想得、变成那么的丑!没有那么的坏,我们把它想成、变成很坏!还有,你要知道你会这样:当你遇到你所要的时候,他本来没有那么的好,但是你会把他投射成很好——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好了,千辛万苦地追求到了,结果到后来有的凄惨地关入了精神病院。有的是“求不得苦”,有的是“怨憎会”!以前觉得他是你理想中的梦中情人,但是,当在一起没多久之后却发现:“你怎么有那么多的缺点?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坏毛病、坏习气?”结果冲突不断。

  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来到所谓的不带成见、客观地看清,那你没有来到客观地看清,会带着凹凹凸凸的心镜在看一切人、事、物。那你用凹凸的心镜在看人、事、物,你自己不知道,结果就下了论断:“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这个是忠臣,那个是坏蛋。这个才是对,那个是错。这是美,那是丑。”这样对吗?这是实相吗?实相上不是这样的!

  但是很多人他认为:“这是我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所以我觉得我下的论断就不错。那个人就是坏蛋,那个人就是好的。那个是丑的,那是美的。那是善的,那是恶的。”但是众生不知道他是用一个凹凸不平的心镜在看!这里面有很强烈的“自我的好恶”介入在里面运作!所以他看不到:他的好坏、是非、善恶是从自我出发去界定。

  比如说像第一面镜子这种人,他看到这个兔子他就认为:“这是大坏蛋,这是恶魔,我看到它就要把它捶死、打死!我是伸张正义,我是替社会除暴!”很多的那一种正义之师、正义感,然后瞧不起别人、看不惯别人,就是这样。但他不知道:真正最严重的问题是自己带着一面凹凸、染污、不平、污垢的心在看。你去丑化别人不知道,你去扭曲实相自己不知道。所以这才是导致很多的是非、冲突不断的根本原因所在。为什么冲突的双方都不觉得自己有错、都认为错在别人?就是这样。

  如果你解决事情没有从根本来解决、来净化,你没有回来从我们身上去改变我们自己、净化我们自己的话,那你在外面的世界去论断别人的不对、论断别人的是非,这样没完没了!一有冲突总是认为:“别人错、别人不对、别人不应该,我是对的、我是好人、我是正义之师。”这样都是在没完没了的二元对立、冲突的世界里面,没办法根本解决事情的。

  老子就跟我们勉励:我们能不能洗涤、净化我们的这一面无形的心灵镜子?然后让这一面镜子能够没有瑕疵,有凹凸不平的让它逐渐地恢复平,有污垢的、尘埃的、油污的,我们把它洗涤干净。那些污垢、尘埃,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熏习来的、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而这些观念、知见,有些是对的、有很多是错的。包括很多价值观是错的,但是一般人不容易觉察到!错误的观念、知见,是形成你生命的一个运作方程式,这个就是所谓的成见。你用错误的方程式、带有成见的心来运作,导致你认为:“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对的。”但后面却带给别人很多痛苦,自己也很痛苦,就是这样。

  老子希望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回来洗涤、净化心灵,让我们的心能够恢复到光明、清静。“明明德”,让我们的这一面心镜恢复它的“明德”——特征、特性出来。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有的人都会提到:“老子他讲到这种无为,这样不是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义吗?这样就变成无为、消极、悲观。”那都是错误的解读,绝对不是这样的。你如果认为:“爱国治民”就是来到什么都不做,这是错误的解读!

  你什么都不做怎么会有这个“爱”?“爱”,它是一种作为!治理、服务百姓,这个“治”也是一种作为!所以这里面是有作为的,这里面是有“爱”又积极地去做!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能不能来到“无我无私”?这里讲的“无为”是无我无私,不是用自我去做你所要的。你能不能来到没有个人的色彩、没有个人的那个“自我主张”?而所作所为是没有个人,然后以整个百姓、大众、大家的需要来考量!

  所以“爱国治民”,如果你是用自我、用强势在主导的话,你是用你的“我要”去做,结果往往让事情越来越复杂!很多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衍生出更多的问题!要知道,我们现在地球上不少学者、专家、包括科学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很多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它后面衍生很多的副作用,带出更多的问题。

  “无为”的观念是这样:没有必要的我们就不要去扰民。没有必要的我们就不要去做。如果百姓有痛苦,我们要协助百姓把这个痛苦去除掉。我们所选用的方式是解决事情,让这个事情能够越来越单纯化!让事情越来越少事,再来到无事、没事。所以,“无为”是让各种事情能够渐渐地朝向少事、来到没事。而不是说用我们的自我意识去解决,结果越解决事情越复杂!

  大家好好去体会,一般人常常是这样:没有客观,也没有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结果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带出更多的问题。就好像你为了解决感冒,然后用强烈的药物,看起来好像很快速可以解决,但是你不知道它后面衍生出来对身体的伤害跟副作用,让一个人的免疫力、抵抗力快速地衰退。然后后面又衍生出其它很多的疾病。为了解决感冒问题,结果让一个人免疫力逐渐地丧失,然后成为过敏体质、气喘。老子是希望我们,做事情要让它越来越单纯化。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讲的就是我们身体的感官,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身体,还有我们的大脑意识。为什么这个称为“天门”?这是我们的身体小我,要跟宇宙、跟天地连接的一个通道、门户,所以我们的感官就在这里称为“天门”。那我们每天在历缘对境应用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在早上一醒来,我们在看东西、在讲话、在听什么、在做什么事情,能不能来到“能为雌乎?”

  这个“雌”它是一个形容,它是把阳刚、冲动跟这个“雌”、阴柔来做一个形容、对比。意思是我们每天在跟外境的历缘对境之中,能不能来到身心柔软,讲话不要冲、不要去伤别人;能不能来到不要嗔恨、愤怒、去伤害别人;我们身体的动作、嘴巴说话,都能够来到不伤害众生,慈悲、柔软来对待一切人、事、物,能不能做到?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修行很重要的关键点。

  再来,能不能来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你明白了天地之道、宇宙之道、宇宙的运转法则,你能够了悟真理、实相。那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物你也通达、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你在为人处事里面,又能够来到有智慧、圆融去处理,而不是很僵化、很僵硬。你能够通达事理,处理事情又能够圆融,这就是由体生用——你体悟了“道”,然后又能够用得出来。这时候你能够“明白四达”

  很多人就会认为:“我是大修行者、大成就者!”然后要展现那个“我很厉害、我很行!”老子跟我们讲:能不能来到“明白四达”?然后这时候你又“无知乎?”“无知”意思就是说:不会要展现“我很行、我很厉害”,要跟人家炫耀“我是大成就者,我是大修行者,你们要来追随我,你们要来朝拜我!”真正体道、悟道、行道的人,体会到“道”的精神、特征、特性,就不会这样。所以,老子就跟我们勉励:我们能够来到“明白四达”,然后又能够柔软,又能够没有那些我慢。为众生来服务,又无我无私。

  你能够这样,你就是在展现天地的精神、特征。你体会到“道”的特征、特性,又能够把“道”的特征、特性实际地展现出来。所以你就会像后面这一句话:“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你就能够真正做出“玄德”、阴德出来,利益一切众生!

  这一章的结论就是:能够来到无我无私,体道、悟道、行道、与道合一,无我无私地来为众生服务。在这个过程是需要透过有为法的、渐修的过程。所以老子具体地跟我们讲: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来修、来净化,这一节是跟大家讲一些原则。

  我们以前讲的那个修行方法都比较专业、比较深。一般人比较不容易能够应用、或是做得不那么好。我的想法是怎么样把老子有关于日常生活如何来修这方面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将来在这个资料广为流通之后,一般的人不必有宗教思想、信仰,然后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