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杭州四大书院
2014-11-03 | 阅:  转:  |  分享 
  
杭州的书院自唐代始,至清代到达极盛,前前后后总共出现了约31所,其中以敷文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大书院最为
著名。现名为万松书院的敷文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恋之处,而今它已经成了杭州最有人气的书院之一.万松书院始建于
唐贞元年间(785-804),当时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
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上北万松岭上,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万松书院曾名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是明清时
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清代齐召
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遂改称为敷文
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
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
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
,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
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他所创
立的学派史称朱子学(闽学),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他始创"四书学",即把儒教创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学
生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个系列,加以权威性的阐述、诠释,名之为《四书集注》。朱熹在以
《四书》为教材进行的教学实践中,促使它成为官方科举取士的标准教科书。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