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满堂灌”裂变为“十满堂”

 智夫勤 2014-11-03

前言——话“满堂”

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不顾学科特点,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把“我讲你听,我教你说”统归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上课使用这种模式的教师,“亮黄牌”以示警告。于是“满堂灌”裂变为“十满堂”,分述如下:

一、活动(教学活动)——“满堂滥”

    只要是城区学校的语文课,就会有热烈的课堂活动。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表演、游戏是教师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学生并不是在真正的自主学习。
      二
、技术(教学技术)——“满堂花”
    第二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画面多彩。学生们常常会为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陶醉,对重要知识点却记忆得少之又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把握最佳时机,掌握适当的“量”与“度”。
      
三、任务(教学任务)——“满堂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常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的问题,授课老师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忽视过去。而真正的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活动中。教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艺术水平高的老师,就是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本(联系实际)——“满堂虚”
       
语文课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然而,不能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实际”,而忽视了课本。有的教师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然后急忙地进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学生的书本非常干净。
      
五、效应(轰动效应)——“满堂夸”
       
有的执教者为了使课堂生动,想达到轰动效应,引用的事例都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其实学生身边的小事,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学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说明课本上的原理或道理,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更能达到为他们树立榜样的目的。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一堂能走近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一堂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
       
六、释疑(师问生答)——“满堂问”
       
笔者所听的全国东、南、西、北语文课中,每堂语文课教师提问均在50个小问题以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要重要得多。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应只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更应该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或同学来回答。
       
七、过程(教学过程)——“满堂假”
       
语文的公开课本来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好办法。但是,现在的公开课往往上成了“表演课”,失去了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公开课应该返璞归真。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应硬把学生往老师的教学思路上牵。
       
八、示范(为示而范)——“满堂空”
       
示范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现在的语文“示范课”要花上一定时间准备,也就是“做课”。为了上好一堂示范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资金和人力。有专门的课件制作者为其制作课件,学科组集体设计,由气质形象和口语话俱佳的老师主讲,科组内反复演练,失去了示范课的意义。
       
九、评价(表扬学生)——“满堂乱”
       
时下语文课中的批评已近绝迹,学生无论答对还是错,老师的评价大都是“好”,“不错”。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学生以明确的“是非准则”。
      
十、评课(课堂评价)——“满堂残”
       
语文课中的公开课、试验课、示范课、观摩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课。目前的评课几乎都是由听课教师(常常是专家、领导)来作“裁判”,笔者从未见到学生的踪影。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发表对课堂的想法和要求,这对主讲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都会很有启发和帮助,也有利于对一堂示范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描,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结语——“满堂红”
       
新课程应该是宽容的,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不应该排斥“另类”的存在,我们的视野应该开阔一些,在确定一种新的观念或方法时,也给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留出一方天地。(来源:中国校长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