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的“汉人”八种的说法

 神仙湾老宋 2014-11-03

说法1

汉人是中国元朝的社会阶级。传统的说法认为,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将元朝境内的人区分为四种阶级。头一等为蒙古人,次一等为色目人,第三即为汉人,第四等为南人。

汉人是指南宋时期未受到南宋实质管辖的北方人,包括原本金国、西夏国境内的人,地位稍微高於南人。但元朝的“汉人”并非全都是宋朝的北方汉人,还包括女真、契丹等民族。

“汉人”在元朝又称“汉儿”,金朝相对於南宋亦自称「汉人」,汉人实际的含义为居住在汉地的居民,包括原来金朝西夏以及四川、云、贵一带的居民。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汉人八种: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里阔歹、竹温、竹亦歹、渤海」。(里阔歹、竹赤歹是女真的重复(蒙古人的叫法),竹因歹、竹温又是乣——札忽歹的重复;辽金两朝尚视乣为「杂人」,为「异类」,到元朝混同入「汉人」了)多为通古斯语系民族,清楚表明了「汉人」的概念以及当时东北、华北、黄河流域一带的民族构成。

另外,“杂人”也是元代“汉人”的主体之一······

「汉人八种: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里阔歹、竹温、竹亦歹、渤海」。

其中“女真”和“里阔歹、竹赤歹”又是重复;那么“汉人八种”其实大约40%-50%都是女真,可见女真是元代汉人主体是不争的事实。

蒙古帝国消灭金国的战争中,杀戮极为惨烈,况且北方不同于南方——南方多山地,易于躲避战火,而北方多为平原。蒙古骑兵每屠杀一座城市,都会破坏当地的灌溉设施,然后用尸体破坏水源(包括水井),好让侥幸躲开了屠杀的人在之后也因无粮无水而饿死。

“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

——《元史 志 地理 一》

翻译:

蒙古帝国灭掉金国后,最初是873781户,只好再普查,增加了20多万户。到了忽必烈时期,再普查,增加了30多万户。87万户加上50多万户,不才 140多万户么?这140万户就是金国遗民,按照一户6人算的话,北方人口是840万人,而《中国人口史》给出的公元1234年的金国人口是刚好1000 万人,明显高估了一些。

而忽必烈灭掉南宋,“全有版圆”后,全国共有1319万6206万户,人口是58834711人!也就是说,南北人口比例,确实达到了4:1甚至5:1以上。

那么,金**留下来的那840万人,大多数都是汉人么?我也一直认为金国统治时期,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西部)都是汉人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后来才知道,我忽略了金国时期,“猛安谋克”们向中原地区的大移民。

猛安谋克为金国的军户,就是女真的主力军。女真贵族为了军事发展的需要,巩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多次将居于故地的猛安谋克迁到新占领地区,特别是原北宋统治的中原地区。当金国用武力占领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后,陆续将大批猛安谋克从东北地区迁入华北各地。迁徙始于1126年(金天会四年),完颜宗望受命将一批猛安谋克将士“分屯安肃、雄、霸、广信之境”;1133年(天会十一年)秋,“金左副元帅宗维(翰)悉起女真土人散居汉地,惟金主及将相亲属卫兵之家得留”。令下之日,比屋连村,屯结而起。抵达华北地区后,星罗棋布,散居四方。被迁的还有契丹、奚、渤海等族人。为了使迁居新地后的猛安谋克真正能起到“戍边”作用,

就如同之后汉人的闯关东一样,金国人不断地从东北迁徙到中原,由于他们属于统治阶层,所以繁殖极快。

到了蒙古灭掉金国时,河南蔡州、洛阳、开封等地,已经都是女真和北宋移民的杂居了。而女真人的后裔,今天在河南省至少占到一半。

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金国移民管理,以及填补在灭金过程中遭到毁灭性屠杀河北、河南、山东西部、江苏北部等地区的人口,继续鼓励北方少数民族南下。

与其呆在冰天雪地里受冷,不如南下农耕区讨生活。于是,契丹人、高丽人、女真人、竹因歹人、里阔歹人、竹温人、竹亦歹人、渤海人这些东北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中原农耕区。还有就是西域的色目人迁移栋河西走廊以东的宁夏、陕西等地。

所以,到了元朝中后期的公元1351年,中国北方(原金国和西夏国统治区)已经接近2000万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第二等人色目人和第三等人,也就是那八种“汉人”的后代。今天中国北方的人口结构就是在那时候成型的。

所以可见,今天的中国北方汉人,并非一千年前北宋时期的北方汉人的后代。

说法2

1.契丹,2.高丽,3.女直,4.竹因歹,5.术里阔歹,6.竹温,7.竹赤歹,8.渤海

4、5、6、7又是女真。其实只有女真、契丹、高丽、渤海四种人

一、契丹人

金代契丹军民由于多次叛乱,后期又有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内陆的契丹人可能不增反减。按照一些记载,元初的契丹人应该有4-5万户,20余万口。相当一部分被纳入蒙元的军籍。元代契丹人分布地区: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南方的江浙行省元末战争,契丹人不少是军籍,势必人口损失很多。剩余的契丹人的流向:东北、华北地区的契丹人部分随着蒙古人撤退到漠北,逐渐融入蒙古人,剩余的契丹人逐渐汉化;东北的一些契丹人演化为今日的达斡尔族;西北、西南的部分少数民族据称也是契丹演化而来的。

二、女真人

金朝末年,女真人口损失惨重。按照刘浦江在《金代猛安谋克人口状况研究》的论述,1183年猛安谋克正口有355万人,其中女真人有284万,渤海人、奚人、契丹人、汉人有71万。猛安谋克中的奴婢有280万,主要是汉人,也有少量契丹人和奚人、渤海人。到1207年,猛安谋克人口增长到771万,按之前的比例算,其中女真人约355万,汉人约310万,其余是渤海人、契丹人、奚人。金朝末年华北汉人发起的红袄军起义,专门屠杀女真人。

元好问《临淄县令完颜公神道碑》载:华北地区的红袄军,主要攻击目标是女真人的猛安谋克村寨,“ 眶毗种人,必杀而后已...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二三日,屠戮净尽 ”。经过汉族红袄军、蒙古人的屠杀与战争,黄河以北的女真人损失过半,其余绝大部分跟随金宣宗迁往河南。史载贞佑年间南渡的猛安谋克有百万之众,加上河南原有的50多万猛安谋克,一共还剩下150多。如果扣除猛安谋克中的汉民、渤海、契丹等,女真人还剩下70万左右。

河南的剩余女真人,相当的一部分被金宣宗、金哀宗用来戍边,分布在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各地,以达到保卫开封的目的。从1214年金宣宗南渡,到1234年金国灭亡,女真人在蒙古、汉族起义军的仇杀、战争下,势必损失过半人口。加之河南瘟疫肆掠,开封城内近四成人死于瘟疫,女真人死亡比例还要高于汉人。估计金朝灭亡后剩余女真人不到30万。

三、高丽人

蒙古人在征战过程中,也俘虏了不少高丽人,多居住在辽东。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部分高丽人被遣返回朝鲜。《明史.朝鲜传》记载,灭元的当年,朱元璋就给朝鲜国王送去玺书,遣送高丽人回朝鲜。

明代辽东都司境内还有少数高丽人,估计只占明代辽东人口的1/10。明末高丽人是满族的来源之一。

四、渤海人

金代,渤海人的地位仅次于女真,与女真多有联姻。女真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仅是自然增殖,也包括对其他民族的同化,其中就包括很多渤海人。

辽代后期渤海人约有9万户,后来渤海人投靠女真消灭辽国,灭辽战争中有一定损失,金初估计5-6万户。

金代渤海人不少被女真同化,又有部分编入猛安谋克,估计人口最多不超过15万户,估计金后期有10万户。

蒙古灭金过程中,渤海人当与女真一样损失惨重,倘若剩余20%,则有2万户、10万余人。

综上,所谓“汉人八种”,加起来不过几十万,对北方能有什么影响?

至于“色目人”,大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人,后来大多数演变成了回族。

蒙古更不必说。元代进入燕南的蒙古人不过40余万,元末战争部分死亡,剩余大多数退回漠北,只有极少数留下来。

按照笔者在《元代北方人口真相》一文中的估计,金末元初北方人口至少在1600万以上,数量不足百万的外来民族,对北方汉人的整体面貌所带来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