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尔吉奥·拉莱:在迷宫里的光(二)早期艺术生活1954

 水共山华 2014-11-03


编者按:2012年2月7日早晨,马格南元老级的摄影师塞尔吉奥·拉莱(Sergio Larrain)在智利家中去世,享年81岁。2013年夏天,阿尔勒摄影节上,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推出了拉莱的大型回顾展;随后9月继续在巴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金会展出,题为“流浪”。这一系列业内举动足见其在马格南及摄影史上的重要性。

塞尔吉奥·拉莱生于智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赴美留学期间购买了一台莱卡相机,后在欧洲和中东旅行、拍摄,后结识卡蒂埃-布列松并加入马格南,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但两年的巴黎生活后,他厌倦报道摄影回到智利拍摄自己的国家,后遁入山中专心冥想和瑜伽。拉莱生性低调,在世时多次拒绝展出摄影作品,直到身体状态堪忧,才让女儿着手整理自己的作品。曾在马格南图片社工作多年、现任布列松基金会理事的西尔(Agnès Sire)女士与拉莱长期保持信件来往,策划了拉莱的回顾展,让这位隐秘大师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正是拉莱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吸引了生活、工作在上海的摄影文化研究者郑菀蓁女士,她受北京摄影美术出版社之邀翻译Thames&Hudson出版的《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Sergio Larrain.Vagabond Photographer),中文版即将出版。但由于多语言版本的版面限制,译稿在出版时略有删减,瑞象馆“瑞象视点”有幸受作者委托以连载的形式刊发全部译稿,更全面地展示这位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和人生经历,以飨读者。今天推出五个章节中的第二章。

塞尔吉奥·拉莱:在迷宫里的光(二)早期艺术生活,1954-1959 / Sergio Larrain

作者:贡萨洛·雷瓦·基哈达(Gonzalo Leiva Quijada)

图片:? Sergio Larrain/Magnum Photo

翻译:郑菀蓁

特别感谢: 尚陆(Jean Loh)

1954年,拉莱成为了一位自由摄影师。他的第一个纪实系列作品里所表达的两个主题,也反映了他主要的兴趣:被遗弃的街头儿童和圣地亚哥的郊区生活。在和他的朋友内梅西奥·安东尼斯的一个群展上展出了他的这些作品,展览在卡门·沃画廊(Galeria Carmen Waugh)开幕,这是智利第一家私人艺术画廊。当时这些画廊常常以画廊主的名字来命名,代理了许多新生代艺术家,表示开始试图招募藏家,并为拉丁美洲的南锥地区提供一种全新的艺术视界。 (注释22)

1956年底,在记者和剧作家圣地亚哥·德尔·坎波(Santiago del Campo)的帮助下,拉莱成功地成为了巴西著名杂志《航海》(O Cruzeiro Internacional)的专职摄影师,这是拉丁美洲当时最受推崇的作品展示。这两人至少有过六次的合作,当然这并非偶然:德尔·坎波的家位于圣地亚哥的什维卡区的一座建筑的八楼,这里经常聚集了一群群的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包括作家豪尔赫·爱德华(Jorge Edwards)、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恩里克·林(Enrique Lihn)、恩里克·拉福卡德(Enrique Lafourcade)、 阿尔贝托·鲁维奥(Alberto Rubio)和克劳迪奥·贾柯尼(Claudio Giaconi)以及艺术家卡门·席尔瓦和卡洛斯·法斯(Carlos Faz)。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德尔·坎波经常在城市里主要的文化中心做演讲,同时作为有声望的杂志《Pomaire》的编辑,他强调图像的作用,特别是摄影。在他的鼓动下,拉莱拜访了智利摄影师马科斯·相于德(Marcos Chamudez),入选著名展览“人类大家庭”的唯一的拉美摄影师。(注释23)在他们的鼓励下,拉莱决定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他的作品。1954年,他准备了一个从他最好的摄影作品里挑选出来的作品集,寄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主任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hen),斯泰肯买下其中四幅作为馆藏。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系列为拉莱在摄影的竞争世界里开启了一个富有前景的未来。

在1950年代,圣地亚哥是一个孕育新思潮、新知识和艺术评论的温床。在城市的历史地标的各种地方都能碰上年轻的艺术家们,甚至在咖啡馆、酒吧、美术馆、森林公园和一些画廊里。对于拉莱特别重要的是他在默塞德街的小公寓,刚好在艾琳·莫拉莱斯街的前面,设计师杰米·加雷顿(Jaime Garreton)的工作室也在这个街道上。在Singal画廊的二楼,拉莱见到了马科斯·诺那(Marcos Llona)、劳尔·伊拉扎巴尔(Raul Irarrazaval) (注释24)和来自北美的艺术家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希克斯和约瑟夫·阿尔贝(Josef Albers)曾就读于耶鲁大学。(注释25)

1957年末,拉莱与米莫斯剧院合作。这是一个有声望的戏剧团队,是哑剧艺术的开拓者,他们挑选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安第斯山脚下的Casona de Lo Arrieta——作为一组图片专题的背景,来探索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场景之间的关系。结果十分惊人:15张超现实主义的摄影作品,演员鲜明的轮廓并置投影在充满活力的自然环境的画面。(注释26)

这个时期里拉莱主要的艺术经历是,在圣地亚哥国立美术馆和画家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的双人展。(注释27) 这个展览是基于1957年12月至1958年2月期间他们在智利南部的旅行。在这次长途旅行中,他们穿过湖泊从瓦拉斯港(Puerto Varas)去到蒙特港(Puerto Montt),经由奇洛埃岛航行到蓬塔阿雷纳斯市(Punto Arenas)的海峡,到达麦哲伦海峡。从蓬塔阿雷纳斯市出发,他们继续旅行,穿过比格尔海峡(the Beagle Channel)到纳瓦里诺岛(Navarino Island),去到威廉姆斯港(Puerto Williams)——当时位于美洲大陆顶端的最南端的居住地。(注释28)在写于1958年1月的信件中,拉莱提到了关于这次长途旅行的一些细节:“我们开始在海峡航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我站在轮船最高的地方,放下相机,集中精神观察,当看到一个画面时,我对云层对焦片刻,然后再放下,花更多时间去观察。轮船顺着缓慢的水流航行,终于我们在蓬塔阿雷纳斯上岸我原本只打算四处走走看看,结果在这里发现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注释29)

1   2   3   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