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透岁月的力量

 水共山华 2014-11-03


文:释藤

前段时间,收到浙江摄影出版社的一本好书《艰难岁月》,仔细翻阅之后,有些感受。书的封面上:一个男子略带疲惫又深邃的眼神、卷曲的头发、一只驳斑而布满老茧的手硬生生地遮挡住一小半脸,这张照片是由著名纪实摄影师多萝西亚.兰格所摄。

此书的内容其实是由著名的摄影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爱德华.斯泰肯于1962年策划的,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摄影展。斯泰肯在任15年期间,为美国及世界的摄影家组织举办了32次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影展,而“艰难岁月”则是他在任时策划的最后一次摄影展。

近年来,浙江摄影出版社引进了不少好书,而这本《艰难岁月》,无论从内容和其意义本身,都是值得称道的。此书十分重视对学术意义的提炼和梳理,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开篇便是5篇由摄影史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撰写的理论文章。这些论著除了能够让读者知晓这个项目本身的形成和影响,也更加清晰地理解其意义所在和重要性。而其后的208张作品,则更是丰富而全面地透析出了整个展览的精髓。

这个展览,是1935-1941年间由美国农业安全局(FSA)的摄影师们拍摄的,其中包括沃克.埃文斯、多萝西娅.兰格、阿瑟罗思坦在内的12位著名摄影师。提到FSA项目,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拍摄这个项目的背景。美国持续整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中部农业地区的大干旱,造成严重饥荒,农民不得不往西迁移,为此美国设立了一个“迁居管理处”,并先后雇用了30名摄影家,把农村贫民窟的悲惨情况拍摄下来,同时还拍摄了一些有钱的美国人在迈阿密度假的情况,作为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这就是美国摄影史上著名的FSA摄影纪实运动。

农业安全局(FSA)的摄影在纪实摄影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向来为摄影史学家所重视,对于纪实摄影来说,它是一个里程碑,至今还在影响着无数富有勇气、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摄影人。在这书里,大量的图片让我们窥见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整个美国中部地区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真实地反映了农村贫民们的生活。虽然历经了时光的洗礼,但是这些参与拍摄的摄影师们拍下的大量的珍贵照片,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的精确的力量,这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怀,透过岁月、透过影像真切地打动我们的内心。从这些影像里,从那些目光坚定的人身上,观者似乎直接就能够窥见艰难生活所赋予他们的不易和困顿。

影像是最真实的镜子,这些衣衫破旧、生活贫瘠的人们,或劳作、或休憩、或行走在苍茫的田野中,但是他们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却依然充满了尊严和自我,那种独立、坚强和不惧艰难的形象,穿透所有的悲伤和苦难,直抵人心。

我们可以把《艰难岁月》这本书是看成一部美国30年代的苦难史,摄影这个观看社会的媒介,在这里起到了十分强大的力量。这些优秀的纪实摄影师,用相机去观看的同时,其实是用灵魂在感知眼前的一景一物。他们对农村贫困者拍摄的同时,亦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苦难中特有的坚贞的力量。苦难虽然时刻逼仄着这些人们,但是却在无形之中锻炼了这些人的意志,就像多萝西亚.兰格拍摄的那张在帐篷中苦难的母亲:满脸风霜、刀刻一般的眼神、那种岁月流逝的痕迹和沧桑感,一下子就打动了无数人的内心。摄影师对其形象的刻画栩栩如生、也入木三分,这种震撼唯独影像才能够给予、也只有优秀的摄影师才会手起刀落,让照片呈现出时光难以磨灭的情怀。

爱德华.斯泰肯策划的这个展览,与其说是对于一个重大项目精确和恰到好处的呈现,还不如说是他企图通过这样的整合和梳理,给那些不知道生活艰辛和苦难的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而这个展览也是向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那一代苦难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坚韧和不屈的品格值得当下乃至往后的人尊崇和学习。

《艰难岁月》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片,让我们重温了那种可怕的困苦和悲凉、在画面里那些行走在田野下不知走向何方的人们、那些在垃圾堆里翻捡食物的孩子、那些排队在领救济用品的老人、一张张、一副幅黑白影调的照片,铿锵有力地呈现在观者的面前,影像的力量笃定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所以看这书,带给你的不仅是视觉震撼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感受。

记得今年5月,这本书在杭州市民摄影节上做了一个展览,给笔者的印象亦十分深刻,大幅的照片被端正地挂到了墙上,当你抬头和这些影像对视的时候,人物的神情和目光安静却坚贞地传递出来,虽然历经了时光的洗礼,可依然无法抵挡影像本身带给我们的力量,观者更能够透过这些画面,感受到这些作品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

有一种力量可以穿透岁月,我想应该就是这样的影像。

 
 
 
 
 
 




以上几张是画册中的选图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