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体常识

 龙茗昕 2014-11-03

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事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有一轮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有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如韩愈的《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秩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功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笔记体: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的统称。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谏太宗十思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陈情表》《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教战守策》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此类体裁的文章有《马说》《师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辞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不大。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的《与朱元思书》。

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文彩,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铺采璃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表一点议论。较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