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滴水穿石的启示
2014-11-03 | 阅:  转:  |  分享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楚州区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童云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课教学要力求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本课时应充分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滴水穿石这一自然奇观,感悟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品读古今中外名人不懈努力终成大器的事例,深刻领悟滴水穿石的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教者应努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解读,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并对学生产生影响。

4、学习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难点:

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收集名人成功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1-2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又自然引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

A、品读“滴水穿石”的奇观部分。

1、读文探究:

⑴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⑵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2、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①学生交流,出示文字: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④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⑤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句,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导朗读。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品词析句,对水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解读,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水滴的力量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下文解读名人的事例作铺垫。)

B、品读“名人事例”部分

1、过渡: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他们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们各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几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四人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完成表格

⑴四人小组读一读。

⑵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交流,完成表格。

总结出示:

姓名成就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

齐白石技艺炉火纯青没停止过挥毫作画数十年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本草纲目》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三位名人身上的滴水穿石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C、品读“雨水”事例

作者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

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

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设计意图:学习说明事理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感悟“启示”

1、过渡: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2、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2、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6(课件出示)这些成语,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滴水穿石精神内涵的深化。激发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可以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即生活。打通课内外的联系,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四、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写一篇读后感。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设计是对文本的延伸与拓展,训练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献花(0)
+1
(本文系云水闲8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