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水千“扇”总是情

 苏迷 2014-11-03
万水千“扇”总是情
吴养木作品
费新我作品
张辛稼作品
 朱梅邨作品
 陆一飞作品
徐惠泉作品
 
  记得小时候看着郑少秋演的《戏说乾隆》连续剧,这个乾隆皇帝总是扇不离手,看得我们这帮小孩也学他一开一合扇扇子。在过去,一些中国人过着又悠闲又舒服的日子,不但有功夫摇摆扇子,还有时间绘扇面。在微信中,经常能看到徐惠泉先生在夜深人静或在清晨的亮光刚刚照进书房之时,创作一幅风雅的文人画,流畅的线条,婉约的女子,江南女子文雅清新的扇面就这样完成了,瞬间得到了朋友圈无数个“赞”,随后他便汇入上班的车流之中。这样一种状态,也颇让笔者心仪。
  小时候在观前街22号院子纳凉时,摇摇爷爷的扇子可以拂去多少酷热,还赶走蚊子。那时太小不懂得珍惜,爷爷在文物商店购买的扇子一把一把被我破坏,现在想来着实可惜。好在近几年我和春伟表兄开始收藏字画,渐渐懂得了珍惜,春伟兄特地去东北街的扇庄购买了锦绣的扇囊装成扇,还买了红酸枝、香樟木的扇盒。吴养木笔下黄山胜景,陆一飞笔下的黄山排云亭,朱梅邨笔下的华山下棋亭,张辛稼的花鸟虫鱼,还有费新我的左笔书法,默默保存在笔者文庙的临风堂内,而费春伟兄本是工业园区的物流专业人士,自从爱上收藏成扇以来却多了一种儒雅的情调。
  近日在观前的道勤阁小拍成扇专场,以及吴门秋拍推出的扇哉阁专场人声鼎沸,足见成扇和扇面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更能证明好的作品是有群众基础的。
  在道勤阁,春伟兄购得一把吴养木的成扇,扇骨为檀香木,清远的山峰气势恢宏,近处的山脉层峦叠嶂、万壑松风下高士在凉亭内小憩,反面为吴养木书法,宋人词两首。气势磅礴,用笔一气呵成,不愧为吴门画派传统中国画的杰出典范。
  在吴门秋拍扇哉阁专场购得了两帧扇面,分别为朱梅邨和陆一飞所绘。这件朱梅邨的作品名为:华山下棋亭,笔者专门微信发图请教朱老之孙朱刚先生,得知为真迹,朱梅邨是吴湖帆大弟子,又是吴门走出去的海上大家,自2010年荣宝推出专场以来价格一直稳中有升,这件作品为朱老晚年所作。
  陆一飞是陆俨少的大弟子,海上名家,这幅扇面描绘了黄山排云亭的景色,黄山是画家最爱创作的,但此幅与众不同,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依稀可见黄山之排云亭,似在登高远望,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黄山的迎客松刻画的细致入微,宛如人间仙境。
  张辛稼先生是吴门画派花鸟的翘楚,费新我是吴门最富盛名的书法家,临风堂内有张辛稼花鸟,费新我书法扇面,一字一画,相得益彰。张辛稼花鸟扇面作于1973年初秋的狮子林,正是文革后期,这段时期的张辛稼被称为是“老辛稼”,这时的作品用笔老辣,这幅初秋的翠鸟荷花扇面多以偏锋粗笔撷取翠鸟和荷花的大势,紧要处以细笔点缀提醒,翠鸟的活泼造境给整幅画面增加了生动的情趣,富有生活气息,很多藏友见后都有较高评价。
  费新我的左笔书法海内闻名,这首鲁迅先生的《莲蓬人》费老写得洒脱遒劲,十分严谨,奇中求正,险中求平,尤其是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奇崛、劲健和卓尔不群以及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心境,可谓一气呵成的一件精品之作。
  当前虽市场不景气但费新我、张辛稼、吴养木、朱梅邨等这些吴门名家作品却价格依然坚挺且稳中有升,好的作品往往一露面即遭疯抢,足以可见他们在藏家心中的地位稳固。而成扇历来是文人雅士追捧喜爱的藏袖雅物,在浮躁的当下得一把成扇,挂一帧扇面在书房,真能给人以心静之感。
  (刘华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