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上穹窿

 苏迷 2014-11-03
又上穹窿
  杨柳林
  看山,除了看风景,更重要的是想去体验一下登山的乐趣。我辈常年滞留在办公桌椅上,远山一直是心头那不羁的追寻。穹窿山正是这样赋予苏州人的一座山,不远不近,不高也不低。
  上山的小路是从一片竹林开始的,枝干粗壮,盘根错节。突然升腾起一个念头,古人以竹木为简纂刻文字,当年的孙武子该不会是在此就地取材,削了竹片,留下了那千古奇书吧?这条乾隆御道,有别于其他很多地方的山路,用碎石铺就。原始的小石块没有被打磨过,一路高低不平。尽管说石块的棱角已经被无数叩谒的脚步蹭磨得光滑了许多,可还是咯脚。曾经有次我穿着一双薄底的平跟鞋上山,这石子路就让我吃足了苦头。这样的一路足底按摩着实让人受不起。后来我就学乖了,每回上穹窿,必定脚着运动鞋。脚踏实地,仰望蓝天,也是我上山需要寻找的一个体验。
  青翠满目,山泉细流,鸟鸣不绝,穹窿山确实是个好地方。有些风景不是单纯让人赞美的,千百年来,它就在那里,迎接着或缓或急的步履,似乎它就是每个人的家园。人人都道苏州好,好在哪里?成年后,我也在国内跑过一些地方,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各擅胜场,各持春秋。华夏大地,名胜古迹,历史传奇,哪个地方没有前人留下的印迹?不过是或多或少罢了。我不想做观天的青蛙,但是我依旧最爱吴中山水,感谢着上苍对苏州的格外眷顾。
  最初上穹窿,主要逗留在几个标志性建筑里,上真观、宁邦寺、孙武苑和读书台、玩月台等处。现在熟门熟路的我更多的是流连在幽静处。真正的山水应该是寂寥的,游离于喧闹市井之外。山水是属于少数人的,只有那些超脱俗世,安于清寂的智慧之士才会真正钟情于此。所以孙武会在此著书,朱买臣会在此读书,我无非也希望自己能沾一点智者之光,读一读这座山,哪怕只是读懂了一成也好。想来陶渊明编下《桃花源记》这个欺世谎言,本意也许就是如此这般,是他那“性本爱丘山”的必然。这世间就是有那么一些东西,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融合在我们的骨子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无形的反倒比有形的更具生命力和震撼力。
  在穹窿之南,在苍郁山巅,遥望太湖碧波也是种美好的体验。波光浩淼,渔帆星点。“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在老苏州范仲淹的赞语中归去,而脑海中始终会留存一轴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