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全面”绘就中国发展新蓝图(1)

 昵称19594194 2014-11-04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科学立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怎样做到全民守法,在社会上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就这些问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光明网: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辛鸣:“三个全面”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正在做的三件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前年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去年三中全会要求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是这次全会的主题。三年“三个全面”,绝非无意的巧合,贯穿其中的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在一定意义上讲,四中全会体现的就是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奋斗目标内含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与依法治国的方略。现在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剩下不到7年时间,尽快补上全面小康的“短板”,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动力,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驾护航。着眼于全面小康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全面小康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着眼于全面小康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是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三个全面”在这一点上相辅相成,达成了有机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奋斗目标的实现和治国方略的推进。中国三十余年的高歌猛进、大国崛起让中国的改革前无古人,但是改革还必须后有来者,必须前赴后继。如何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再造辉煌,今日中国在改革前必须再加四个字“全面深化”。“全面”是指,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对改革的期望已经不再仅仅是物质的温饱,人们更关心的是经济小康之后的政治小康、文化小康,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大进步,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求社会坏境更美丽,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生活在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所谓“深化”就是改革不能再遇到难题绕着走,发现雷区停下来;不能只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环节上大动干戈,在重大问题上视而不见。而要通过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全面小康扫清障碍,通过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小康步上法治轨道。改革肯定要打破一些不合适宜的规定、政策、制度体制,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无视法律甚至践踏法律。改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于法有据,改革走的每一步都在法治轨道上。当然,法律也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中国改革必须适应社会的转型进行相应的转型,从鼓励利益追求转向注重权利保障,在保障权利的前提下重新激发改革动力。改革必须要能在捍卫社会公民既有权利的同时又不断给社会公民拓展新的权利并捍卫之,而不能反过来,以改革的名义去消减权利、漠视权利。如何做到这一切?让中国的改革步入法治的轨道,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目标、动力、方略,三管齐下,绘就中国发展新蓝图;三足鼎立,共同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责任编辑:蒋正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