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凯莉:王映霞,生怕情多累美人

 昵称cVZ45YVi 2014-11-04

这是我的一个关于民国的专栏,本想取名为“红男绿女”,现在叫做“情事”。我会写写民国时代的一些有趣的人,他们在今天不会像张爱玲一样那么知名,但生命里却拥有不为人知的疼痛和坚韧。当然,为了和“财经时尚化”的主题贴切,除了他们的情事之外,那一个时代的经济和时尚也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



大抵说来,王映霞是足够幸运的。前半生的大好年华,她误将千种风情托付给浪子文人郁达夫,轰轰烈烈的离情虐恋除了为她留下褒贬不一的后世艳名,还有遍体的鳞伤。当然,命运足够宽容,又给了她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后半生,王映霞选择了体面和安稳,和稳重的再婚丈夫生儿育女,岁月静好。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一句旖旎的诗句,是民国才子郁达夫的留世名句。与此相衬的,还有他和杭州美女王映霞以激情始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这一段故事更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在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感情中,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相识之初,王映霞在“犹豫、困惑、烦恼、兴奋”中举棋不定,后终于敌不住有妇之夫郁达夫苦心孤诣的追求。年长王映霞十来岁的郁达夫为了与其结合,毅然抛家弃子,受尽一时的世人所指。

来势汹汹的爱情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电光火石的灵感,郁达夫曾为王映霞写就无数情书,其中一首诗句更被传诵一时:“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1928年,郁达夫终于抱得美人归,32岁的郁达夫、20岁的王映霞成为那一个时代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诗人柳亚子称这一对有情人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好景不长,自郁达夫和王映霞移居杭州后,精神世界不对等的感情终于出现了嫌隙,郁达夫虽然风流,但相对于追求政治仕途的精明筹谋,总是兴趣缺缺。王映霞则截然不同,与生俱来的美貌生就让她长袖善舞的资本,郁家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雇佣保姆,却总是吸引文人甚至政客上门,久而久之,王映霞俨然将家庭生活经营成了南方的“太太的客厅”。

作为当时有名的“杭州三美”之一,王映霞气质斐然,举手投足优雅自得,颇为引人瞩目。参加过郁家聚会的日本历史学家增井经夫回忆:“(王映霞)漂亮得简直像一个电影明星!她在席上以主人的身份频频向我敬酒,说‘增井先生,干杯!’'时,就把喝干了的酒杯倒转来给我看,确是惯于社交应酬的样子。又有她那深绿色翡翠耳环和手镯,在灯光下摇曳闪烁的情景,至今还很清晰地如在眼前。”

和现在的文人不同,郁达夫的经济环境虽不如达官贵人宽松,但著作等身,亦是有一些财富积累的。于是王映霞出入交际场合的妆扮自然也是和贵妇人们看齐,譬如翡翠耳环和手镯是当时的时尚单品,香港舶来的蕾丝嵌花旗袍亦是她的最爱,凹凸毕露的身形犹如一条游动的水蛇。看过李安《色戒》的影迷应该知道,当时的贵妇人们都有自己专属的裁缝,择选布料、选择式样、修改体裁,犹如现在的高级订制。

想来郁达夫对于爱侣的迎来送往,自然是在得意之外带着担忧的。果然,狂蜂浪蝶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并不限于当时的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军统局副局长戴笠。郁达夫在发现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后,大发雷霆,经有人调停,才和好如初。

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国的工作,临行前,为业已裂痕丛生的情感生活写下如此一句话:“我且留此一粒苦种,聊作他年的回忆。”未几,王映霞忍不住相思之苦,带了儿子郁飞追随来到新加坡。然而两人的关系终于在新加坡彻底破裂,郁、王甚至恶言相向,暴露出人性中最不堪的一面。郁达夫推出《毁家诗纪》,详细叙说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热恋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回应,这对当年的“神仙侣”最终以王映霞刊登在香港报纸上的“协议离婚声明”而分道扬镳。值得叹惋的是,郁达夫很少承认过王映霞为他的“妻子”,在多处文中甚至以苏东坡的小妾朝云类比王映霞,这也是两人缘尽无法慈悲的因果之一。

19405月,离开新加坡的前一天,王映霞独自到学校把儿子郁飞接出来看了一场电影,并嘱咐儿子说自己要回国去了,以后让他学会自己照料自己。此处亦有一个罗生门,按照郁达夫的说法,当王映霞启程回国时,他曾在新加坡上流社会青睐的南天大酒楼为王映霞饯别,并写就《南天酒楼饯别映霞两首》以抒心志。王映霞却在回忆文章里否定了这一个说法,她称郁达夫“照常到报馆上班,只让同事送来两百块给我作路费,他知道我身上分文没有。”

身为“郁达夫的弃妇”,好强的王映霞自是不甘以此面目示人。到达重庆后,为了自食其力,她从事过保育员、秘书等职。19424月,由国民政府外交元老王正廷做媒,历经坎坷的王映霞再婚嫁给华中航业局局长钟贤道。她是这样评价第二段婚姻的:“既不要名士,又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我的男子”。

1945829日晚,在王映霞再婚三年之后,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岛失踪,917日遭日本宪兵杀害。

自新加坡一别后,郁达夫、王映霞两人终是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作为彼此命中注定的最爱,在命运翻云覆雨的大手之前,唯有自食因果、各安天命,就像一场花事,开到荼蘼却已了,如此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