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得了肾衰似乎就等于判了“死缓”。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博士指出,其实不尽然,即使尿毒症也并非全是绝症,部分病人如果能及时发现可以治疗的原发病的可逆因素,并加以纠正,尿毒症也有可能缓解。据他介绍,容易导致继发性肾衰的疾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其临床表现有时和慢性肾炎引起的尿毒症十分相似。有临床研究发现,经过恰当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20%~29%的可以摆脱透析治疗;肾血管炎约50%的可以摆脱透析治疗。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博士
病例
排出结石解除早期肾衰威胁
李女士6年前在老家被查出肾功能衰竭,当时她的血肌酐高达234umol/L(正常人不超过133umol/L),尿素氮是12mmol/L(正常人不超过6.4mmol/L)。为查明病因,她做了肾穿刺,发现部分肾小球已硬化并丧失了功能。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女士的病情并没有明显的好转,肌酐一直没有下降,医生建议她回家慢慢调养,注意饮食,预防感冒,一旦肌酐升高到700umol/L以上就到医院去进行透析治疗,并叮嘱她千万别吃中药,说中药伤肾。
“当时我觉得自己已无药可医了。特别是听医生提到透析,似乎已判定我迟早会得尿毒症。”李女士回忆说,可她才40出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她决定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再“碰碰运气”。
“她找到我时,血肌酐还没有超过300umol/L。”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博士称,这个指标说明当时李女士仍处在肾衰的早期,即氮质血症期,于是建议她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来控制病情。李女士将信将疑,服了一个月的中药和复合维生素、钙片后,她发现自己排便时尿里有砂粒,B超检查发现右肾里有多个小结石。经过半年的治疗后,肾结石全部排出来了,她的血肌酐降低至143umol/L,接近正常人的高值。大约坚持了一年半的治疗,李女士的肾衰“威胁”居然被逐渐解除了。之后她每隔半年去复检一次,至今4年多都没复发迹象。
提醒
继发性肾衰具有可逆性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可以说是谈肾衰色变,大多数人都以为得了肾衰就等于判了‘死缓’。其实不然。即使尿毒症也并非全是绝症。部分病人如果能及时发现可以治疗的原发病的可逆因素,并加于纠正,尿毒症也有可能缓解。”闵存云分析说,肾功能衰竭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肾衰是由于肾小球本身的疾病(如各种急、慢性肾炎等)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治疗较为困难;继发性肾衰则是由于肾脏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在继发性肾功能衰竭中,肾或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梗阻性肾病所致的肾衰最具有可逆性。上述李女士的肾衰就是属于结石所致。她的肾功能不好是因为肾结石堵塞了肾脏的排尿系统,体内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所致,并不是肾脏完全坏死所致,因此只要促进她的肾结石排出来,肾脏的排泄功能也就可以恢复正常,血肌酐自然就下降了。换句话说,这一类的肾衰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闵存云指出,容易导致继发性肾衰的疾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其临床表现有时和慢性肾炎引起的尿毒症十分相似,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原发病,肾衰的病情同样是可以逆转的。
治疗
中西医结合可延缓肾衰恶化
闵存云指出,一般来说,肾衰竭的根本原因就是肾小球发生了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脏固有细胞大量损伤和凋亡,肾脏逐渐失去过滤功能,造成人体产生的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并大量进入血液当中,相继引起其他脏器的损伤,进而危及生命,病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必须通过透析治疗、肾移植才能活命。但几乎所有的肾衰患者都惧怕透析,没有进入透析阶段的慢性肾病患者也害怕有一天终会躺在透析机旁,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谈肾衰色变”的原因。
那么,怎样延缓病情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呢?闵存云称,其实慢性肾衰竭的病情发展都比较缓慢,初期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肾功能异常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轻到中度肾衰竭病人,尽管血中代谢废物尿素增加,仍可能仅有轻微的症状,关键在于如何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阻断肾脏纤维化的进展,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小球的硬度,并尽量恢复其过滤功能,以保证体内代谢物的正常排出。在临床上,按肾衰的程度可分为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在肾衰的早期,即氮质血症期,血肌酐在200 umol/L以下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即使到了肾衰竭期,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氮质血症期的病人推迟5~6年进入尿毒症期,使肾衰竭期的病人推迟3~5年进入尿毒症期。
“遗憾的是,有些医生一直鼓吹中药有毒,让病人不要服用中药。”闵存云称,部分中药的确对肾有毒性,如水银、关木通、马兜铃、防己等,但只要使用得当,大多数中药都是无毒的。他建议,即使是进入尿毒症期,在透析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以便减少透析治疗所带来的头晕、恶心、疲倦乏力等不适和一些并发症,少数病人还有可能减少透析的次数。
护理
肾病患者不要打预防针
“人们经常会劝告肾病患者不要累着,甚至建议他们最好卧床休息、少下地走动,其实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分依赖休息的生活方式对病情是弊多利少。”闵存云指出,不少人担心运动会加重肾病患者的病情,原因是在运动过后可检出蛋白尿等不良指标。但从病理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一种肾病,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微循环障碍。过分地强调静养,身体血流会更慢,血液黏稠度会更高,对肾脏的损伤会进一步加重。相反,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运动与静养到底该如何平衡?“其实并不难,只要选择较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多走路、散步都是很好的办法。”闵存云建议,患者可通过走路来激发五脏六腑的机能,达到增强新陈代谢、改善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当然,即使是走路也要注意适度。体质差的可缓行,时间短些;体质好的可疾走,时间长些,以自己不感觉疲劳为度。
另外,肾病患者日常护理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尽量避免各种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例如普通的感冒都可能使病情加重。
2.饮食方面,尽量少吃易致过敏的虾、螃蟹等海产品,以免因过敏加重病情;禁止食用鱼胆、海豚等有毒食物;忌辛辣、油炸等上火食物;肾结石、尿路感染患者要多饮水、勤排尿;有水肿、高血压或服用大剂量激素时要采取低盐饮食;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肾衰病人要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氮质血症期:0.8g/公斤体重;肾衰期:0.6 g/公斤体重;尿毒症期:0.3 g/公斤体重,同时要补充氨基酸。以动物蛋白为宜,尽量不要食用花生、豆类及豆制品。适当补充一些高钙饮食。不吃含钾较高的食物(香蕉、冬菇等),尤其是血钾偏高者。
3.不要打预防针。打预防针的目的是增强人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性,接受注射后人体的免疫功能要再次进行调整,而大多数肾脏病属于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来就已失调,受到疫苗刺激可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