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评诗趣谈

 昵称503199 2014-11-05

唐代评诗趣谈  

   

古代诗人写诗,谁来评判高下。这大概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唐代这方面的故事最多,我们就来看看唐代是如何评诗的。

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武则天曾评论过大臣们的诗。当时她带领了一批大臣去游龙门,叫大家写诗,当场完成,并且设立了奖励,谁先完成,就赏他一领锦袍,颇有点像现在的快速作文竞赛。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就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了。不久宋之问的诗也写好了。武则天一看,宋之问写得更好,就又把锦袍从东方虬手里拿来,改送给宋之问了。看来写得快固然好,但是时间差得不多而质量胜人一筹就更好。

武则天时代还有个奇人叫上官婉儿,据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有人送给她一杆大秤,说:“用这杆秤可以秤量天下文士。”后来上官婉儿被中宗立为昭容,每次群臣集会赋诗,都叫上官婉儿来评定高下。景龙三年,唐中宗在昆明池大宴朝臣,叫大臣们事先把诗写好交来,然后让上官婉儿当殿评阅,最后挑选出一篇来。上官婉儿站在楼上,大臣们站在楼下。不一会,不中选的诗像雪花一样纷纷飘下楼去,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的两首诗。再过一会,沈佺期的诗也落下,只剩宋之问一首交给皇上。上官婉儿当众评说:“沈宋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说得他们心服口服。

旗亭画壁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那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位著名诗人一起到旗亭喝酒。这时正好有十几人梨园女子也来了。三位诗人就在一旁观看。不一会她们就开始演唱起来。王昌龄他们就私下相约说:“人们都说我们的诗写得好,但是没有人给我们分出等第。今天我们可以暗中观察她们唱的歌词,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算是第一名。”这些女子先唱了王昌龄的诗,又唱了高适的诗,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诗。王之涣想自己的诗很有名气,但是一首也没有唱到,于是就指着一个最漂亮的女子说,“我们看她唱谁的诗,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一辈子也不敢和你们比诗。”等到这个漂亮女子发声唱歌了,果然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于是大家放声大笑。这故事出于唐薛用弱《集异记》。当然这里讲的是故事,也不见得真有其事。这种评价方式颇有点有公众意识,也算是一种社会评价吧。  

不过评诗也容易评出纠纷来。白居易在杭州作刺史时,一批年轻诗人来找他评诗,张祜、徐凝也在里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诗写得好。张祜当众念出了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诗句,徐凝说:“你的这些诗句写得应该说是不错了。可是怎么比得上我的《瀑布》诗,其中有‘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你们觉得怎么样?”说完颇为洋洋自得。白居易也连声说:“不错,不错。”但是这场评诗也有人认为不公,其中杜牧就很为张祜抱不平,他后来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据说也是针对此事。这场文墨官司一直打到宋代。苏轼认为这件事根本就是编造出来的,白居易不会赞赏徐凝的这首诗,还特地写了一首诗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这才结束了一段公案。据说以后就以苏诗为定评,亦有矮人看戏之嫌,这是后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