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啄木鸟怎么不得脑震荡?

 爱读小妹 2014-11-05

啄木鸟怎么不得脑震荡?

  1976年的一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家Philip May向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奇特的问题:啄木鸟怎么不会脑震荡?他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专家,却提了一个和他专业不相关的奇怪问题。他想知道一只以26千米/小时的速度反复将其头部猛烈撞向树干的动物是如何避免大脑损伤的。

  他从一个动物学家那里借来一对经过处理的啄木鸟,然后展开了研究。在将啄木鸟的头骨解剖后,他和同事发现其头骨前部有一块松质骨,他们认为松质骨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啄木鸟还有一块舌骨,支撑舌头并环绕啄木鸟的整个头颅,研究人员认为舌骨可以作为一种大脑安全带。

  研究小组还发现,啄木鸟的大脑紧紧地嵌入颅骨,相比人类大脑,啄木鸟的大脑在脑脊液中的晃动空间非常小。但他们尚不清楚啄木鸟的这种大脑结构在鸟类中是否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寻找答案,2011年,由王丽珍领头的一批中国研究人员比较了大斑啄木鸟和蒙古云雀的头部,两种鸟类头部大小相似。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骨更坚硬,脑组织更致密,喙更有弹性。

  但并不是May的所有猜想都是正确的。

  例如,基于

啄木鸟怎么不得脑震荡?

他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拍摄的高速影片,他认为啄木鸟在撞击树木时喙与树干表面保持垂直,目的是为了避免扭力和剪力,而扭力和剪力被认为是造成人类脑震荡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王丽珍后来发现,啄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轨迹。

  无论啄木鸟的头部多么强壮,它也不能幸免于脑外伤。1979年,就在May第二次发表相关论文后不久,阿尔伯克基的一位神经科医师给《神经病学档案》杂志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我最近的亲身经历能给啄木鸟的相关研究提供线索,一只黄腹吸汁啄木鸟不小心撞在我家窗户上,随后呈现昏迷状态,并反复发作,几小时之后死亡。看来进化也有局限性,松质骨和紧凑的大脑结构也救不了啄木鸟。

啄木鸟怎么不得脑震荡?

他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拍摄的高速影片,他认为啄木鸟在撞击树木时喙与树干表面保持垂直,目的是为了避免扭力和剪力,而扭力和剪力被认为是造成人类脑震荡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王丽珍后来发现,啄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轨迹。

  无论啄木鸟的头部多么强壮,它也不能幸免于脑外伤。1979年,就在May第二次发表相关论文后不久,阿尔伯克基的一位神经科医师给《神经病学档案》杂志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我最近的亲身经历能给啄木鸟的相关研究提供线索,一只黄腹吸汁啄木鸟不小心撞在我家窗户上,随后呈现昏迷状态,并反复发作,几小时之后死亡。看来进化也有局限性,松质骨和紧凑的大脑结构也救不了啄木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