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时脚步匆匆 去时脑袋空空

 nizijun 2014-11-05

孩子们在广东省博物馆参与互动。

  学生在大英博物馆内临摹展品。
俄罗斯博物馆内老师在为学生讲解。

  少儿参观博物馆当下成时尚,专家提醒切莫——

  专题采写:

  记者 江粤军

  当下,家长或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博物馆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据统计:当前,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000多家,年观众量达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3500万人次。由此看来,博物馆似乎成了亲子或拓宽课堂教育的重要场所。

  那么,这些走进博物馆的少儿是当真长了见识,还是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来时脚步匆匆,走时脑袋空空?中国博物馆对少儿的教育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博物馆是欧美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欧美国家,博物馆可谓是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表示,从19世纪后期西方建立普及教育制度开始,欧美地区的学校就有计划性地将一些课程学习放在了博物馆内,特别是跟实物相关的历史课、科学课及美术鉴赏课。“近代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认知。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真实的标本、实物,是课堂知识的源头。所以,西方的学校,在知识传授当中,不光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孩子,也带领孩子们进博物馆,通过观察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懂得,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不是看书就能得来的,必须进行‘知识寻根’。这样从小就培养出了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态度。我想这也是为何西方人能够获得众多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另外,博物馆的展品都是实物,人只有看到真实的东西,注意力和投入感才会更强,观察更深入细致,这样才能有所发现。而面对图片或者复制品,大家的认可度不够高,学习兴趣也就没那么强,特别是图片等印刷品,很难有效地、全方位地展现对象的面貌。” 

  记者也曾在伦敦看到,无论是大英博物馆,还是国家美术馆,抑或泰特美术馆,从周一到周五,都有大批穿着不同学校校服、年龄层次各异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博物馆看、写、画;更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博物馆参观、临摹。

  “瞎逛”难以发挥教育功能

  与博物馆学习成了课堂或生活一部分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记者了解到:就大城市而言,一些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家长,还是比较乐意带孩子们进博物馆的。广东省博物馆教育专员宋敏告诉记者,像广东省博物馆,每年少年儿童占到参观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多为感受一下氛围,让孩子开心一下,因为多数家长自身就对博物馆知之甚少,无法讲解专业知识。而现在多数中小学其实也并不愿意把学生们带到博物馆上课,原因恐怕在于升学压力和安全保障两方面,毕竟带学生进博物馆,老师们的责任要大很多。即便是学校的春游、秋游都组织前往博物馆,一年最多也就两次。“很多年轻妈妈会带幼儿到省博参观,但孩子正式入学以后,因为周末要上辅导班等原因,反而减少了。同时,不少小朋友跟着家长来,其实只是随便逛逛、随意看看,有点像‘到此一游’,收获不大。”

  老师是孩子们最好的导览

  宋向光表示,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会要求辖区内的中小学必须进博物馆参观学习。但很多博物馆在知识、设备、项目设置上还没为少儿做好准备。“中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模式是不同的,而博物馆以前的讲解,基本都是针对普通观众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未必合适,还需改进、完善。”

  宋向光谈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考虑对少年儿童进行服务时,会按照年龄分成几个阶段,最小的是1岁半到5岁,中间的是5岁到6岁,然后是6岁到12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活动。“其中最有趣的是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重新填词,把博物馆的展品填在里面,孩子们唱完歌后到博物馆寻找歌词里的这些展品,找到以后真的是非常高兴。”另外,很多老师还不太了解博物馆学习和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该处于何种位置。通常到了博物馆,老师就把孩子全权交给了讲解员。就西方而言,其实中小学老师是孩子们参观博物馆最好的导览。因为老师理应对博物馆的资源非常熟悉,对其与学生学习诉求之间的关系非常了解,对如何组织参观、对知识要求的层次都很清楚。而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尽管是活动组织者,但也不能脱离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不能脱离某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做到相互配合和补充。

  为此,广东省博物馆现也在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设计一些专题性质的学习纸,让孩子能够带着问题去参观。另外,针对少年儿童举办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参观展览后到活动中心完成相关的手工制作,像玩玩陶艺,制作少数民族首饰、头饰,或者创作一些角色扮演的剧本让孩子们表演。

  “总之,如何结合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活动,双方还要摸索。可能对老师也得进行相关的培训。”宋向光说。

  爱上博物馆有妙方

  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博物馆?除了博物馆方面做努力,11年来,为孩子们进行了两千多场讲解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义务讲解员朋朋,还为家长们开出了妙方:

  一、习惯要比知识更重要。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不缺少知识量丰富的各类博物馆,缺少的还是参观博物馆的优良传统。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对博物馆充满好奇,尽量多带孩子上博物馆;

  二、从参与性强的博物馆和展览入手。所谓“参与性”,可以是观察、互动、体验等不同角度,重点是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尝试走进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遗址类博物馆。在孩子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博物馆有一定的认识后,可选择线索性强、知识性强的综合性博物馆去参观,激发孩子们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注意参观前的准备与参观后的回味。每个展览在陈设之初都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和思路布置的,展柜和展柜之间、文物和文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家长在带孩子步入展厅时,应该先看看展览的名字叫什么。比如当看到展览名为“青铜艺术展”,那是站在艺术发展的角度去表达的;当看到展览名为“青铜珍藏展”,那是站在重点文物的角度去介绍的; 

  四、控制在展厅停留的时间。时长以一节课的时间为最佳,避免“一餐吃尽”的参观方式,而是就同一个展览,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多次参观,尽量“少吃多餐”; 

  五、带着伙伴们一起参观。有些孩子更愿意独自参观,作为家长应当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方式,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更建议带着伙伴一起参观。当小朋友一个人参观时,获得的信息是单向的,更多是文物本身表现出来的特征、故事等。但当有小伙伴同行时,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能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更好地参与到参观行为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