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医理浅说 中医的补肾之法

 dttiang 2014-11-05

 

中医的补肾之法
  现时,担心自己“肾亏”,希望“补肾”的人多了。“××肾宝”、“××精”之类“补肾”、“壮阳”的保健品应运而生,令人眼花缭乱。在广告的宣传攻势下,常人往往误以为补肾就是壮阳。其实,中医的补肾之法内容十分丰富,远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
  中医的肾不仅是具体的脏器,更多地体现为功能概念,它几乎包括了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液、运动、免疫等所有系统的有关功能。中医认为,肾的主要功能为“藏精”,精乃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其中“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胚胎时期即已形成,与生俱来而贮之于肾;至于“后天之精”,则是离开母体后,每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由饮食摄取的各种营养物质。“先天之精”需要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体质的强弱、发育的迟早、生殖能力的盛衰,以至寿命的长短均与肾精的盈亏密切相关。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补肾呢?让我们举些例子吧!
  孩子生长发育障碍,多属肾精不足,须用益肾填精之法。治疗此类病症,有经验的老中医特别注重选用龟板、鹿茸、紫河车等药,认为这些“血肉有情之品”的效果要比草木土石类药物好得多。中医理论指出,肾司二便,开窍于二阴,凡大小便失常,性功能障碍,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无不与肾虚有关,均宜补肾。又如,耳鸣、耳聋,尤其是年老久病的,亦多属肾虚,因为在中医看来,“肾开窍于耳”,补肾能够聪耳。肾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呼吸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故此中医有“肺主气,肾纳气”之说。病程日久,动则气喘的患者,宜用补肾纳气之法,常选蛤蚧、冬虫夏草、五味子、补骨脂、磁石等品。中医还说:“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因此,凡骨骼疾病,如骨折后的调养、老人骨质疏松等等,都可从补肾着手。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若通过补肾刺激造血功能,常能收到满意疗效。在中医看来,老年人的健忘,亦属肾精亏损,脑髓渐空,补肾填精而益脑,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此外,凡腰痛也大都与肾虚有关。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脊酸痛的治疗,少不了补肾。还有,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无论何种类型,何种起因,最终都会导致肾虚,即所谓“穷必及肾”,补肾势在必行。仅此数例,就能看出补肾一法适应症之广泛了。
    肾的功能活动总称为“肾气”,具体表现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肾阴和肾阳又是人体阴阳的根本。肾阴不足便见阳气偏亢的症状,相反,肾阳亏虚则可反映出阴气偏盛的表现。故此,见到肾虚患者,必须明辨究竟属于何种肾虚,有的放矢,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更值得注意的是,男子性功能障碍中,肾虚者固多,但并不尽然,湿热下注、肝气郁结、瘀血阻滞等证型亦复不少,如果千篇一律全予补肾壮阳,那是肯定会闹出乱子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