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倒与胆汁反流探讨

 johnney908 2014-11-05

摘要:笔者学习张锡纯医案“胆倒”、“胆火上冲”运用正胆汤和镇逆汤治呕吐的启发,运用“自拟正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为胃脘部烧灼痛,嘈杂、呕吐、反食、嗳气、泛酸等症;或表现为咽痛、咳嗽而属于胆汁反流原因引起者,取得较好疗效。其理论来源为:1、胆胃功能相关。胆助脾胃消化食物,而胃失通降亦使“胆随胃降”机能丧失,从而出现胆汁反流之症。2、肝胆相表里。其生理、病理关系非常密切。3、肝胆脾胃相互影响。肝胆的疏泄宣发,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清降浊。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记有《续名医类案》里的一医案:“许宣治一儿十岁,从戏台倒跌而下,呕吐苦水,绿如菜汁。许曰:此‘胆倒’也,胆汁倾尽则死矣。方用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正其胆腑。可名正胆汤,一服吐止。”张锡纯为此案下了按语:“此证甚奇异,附载于此,以备参考。”由此案可知,正胆汤方剂组成为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另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同一章节又载有:“治呕吐,因胃气上逆、胆火上冲者,用镇逆汤。”其方剂组成为:生赭石18g,青黛6g,法半夏9g,生杭芍12g,龙胆草9g,吴茱萸3g ,生姜6g,野台参6g。

 

笔者20年前学习了张锡纯此案后,受“胆倒”、“胆火上冲”运用正胆汤和镇逆汤治呕吐的启发,在临床运用“自拟正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为胃脘部烧灼痛,嘈杂、呕吐、反食、嗳气、泛酸等症;或表现为咽痛、咳嗽而属于胆汁反流原因引起者,都获得了较好疗效。自拟正胆汤方药组成:生代赭石30g(轧细先煎),生白芍20g,枳实、竹茹、制半夏、茯苓各10g,陈皮6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饭前服。肝胃不和型加苏叶、柴胡、香附、川楝子各10g,以疏肝和胃、理气通降;肝胆郁热型加黄连3g,吴茱萸2g,黄芩10g,蒲公英20g,以疏肝利胆、泄热和胃;脾胃虚弱型去枳实、竹茹,加旋复花(包煎)10g,党参20g,以益气和胃、温中降逆。

 

自拟正胆汤以温胆汤为基础,加重代赭石、白芍用量作为主药。方中代赭石质重性降,重镇降逆、平胆止呕为君药,主治病势上逆诸症;白芍配甘草为臣药,泻肝益脾、收敛胃气、缓急止痛;佐以枳实、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降逆和胃、调和肝胆;以生姜为使协调诸药,共奏清胆和胃、理气化痰、通降止呕之功,使胆汁不能反流而诸症皆去。

 

笔者在临证中还注重观察学习了现代很多名医的临床经验,如笔者的老师,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谢昌仁主任医师,还有南通市中医院的邵荣世主任医师等,在临床治疗反流性胃炎都经常运用温胆汤加代赭石或黄连等治疗,每每奏效。

 

而今重新研究此案,“胆倒”是否就是“胆汁反流”呢?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倒”、“呕吐”、“反胃”、“嘈杂”等症范畴毋庸质疑,现以方推证,是否可以说古人所曰“胆倒”就是指“胆汁反流入胃而后呕吐现象”?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的中医古籍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作以下探讨。

 

胆胃功能相关

 

《灵枢·四时气》即有“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之论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1]精汁即胆汁,味苦色黄,由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注于小肠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2],以助消化饮食物,这与现代医学对胆的认识基本相同。胆是很特殊的一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参与精神意识活动,和五脏相似。胆为六腑之一,参与运化水谷,胆腑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又叫“精汁”,可以帮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称胆腑为“中精之府”。

 

胆的生理功能包括贮藏胆汁和排泄胆汁两个方面。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的精气所化生,贮藏于胆,之后随着消化的需要,经胆气的疏泄作用,将胆汁排泄于肠中,以帮助对某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样胆就具备了五脏的部分特点,也具备了六腑的部分特点,又具备了奇恒之腑的某些特点,所以胆不仅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之一,实际上也归于五脏的行列,因此又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提法。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主要作用是受纳腐熟水谷,故称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上逆固病,既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3]说明胃肠应由上而下蠕动,胃的贲门、幽门作用应具有“单向阀”的功能,使食物下行而不上逆,一旦这个功能失调,必然就会产生胃气通降机能的紊乱。胃失通降则“胆随胃降”的机能丧失,遂出现胆汁反流之症。因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