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五:新能源产业

 我的小小文库 2014-11-05
发布日期:2012-07-22  来源:中国政府网
核心提示:生物质能产业。统筹生物质能源发展,有序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及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等分布式生物质能应用。加强下一代生物燃料技术开发,推进纤维素制乙醇、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五)新能源产业。

  加快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页岩气、生物质发电、地热和地温能、沼气等新能源,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生物质气化、生物燃料、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新能源集成利用示范重大工程。到2015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4.5%,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亿吨以上。
  1.核电技术产业。加强核电安全、核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置等技术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二代在运核电安全运行技术及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统筹开展第三代核电站建设。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建设示范工程。研发快中子堆等第四代核反应堆和小型堆技术,适时启动示范工程。发展核电装备制造和核燃料产业链。到2015年,掌握先进核电技术,提高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核电发展自主化;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包括三代在内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定在1000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先进技术开发、设计、装备制造能力。
  2.风能产业。加强风电装备研发,增强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和控制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发电机、齿轮箱、叶片以及轴承、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在风电运行控制、大规模并网、储能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内陆山地、河谷、湖泊等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发挥距离电力负荷中心近、电网接入条件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风电项目,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专栏16  风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基本建立完善的风电产业链,掌握先进风电机组整体设计能力,形成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能力。累计并网风电装机2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超过3800亿千瓦时。海上风电装备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风电装备具备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大行动

●风能资源评价:开展风资源观测评价,建立风能资源评价模型、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和数据库。
●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建立风电技术研发机构,突破风电整机设计以及轴承、变流器和控制系统制造技术与装备瓶颈。开发与我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相适应的风电技术和装备,3-5兆瓦大型整机、新型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产业化,满足陆地、海上风电场建设需要。
●风电并网:建立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体系,显著提高风电集中开发区域电网运行消纳风电的比例;建成风电大型基地配套外输通道,解决风电远距离输送的消纳问题。

 重大政策

●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建成适应风电发展的电网运行及管理体系。
●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

  3.太阳能产业。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器件使用寿命和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为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新工艺和新装备;积极推动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商业化发电示范;建立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推进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推动太阳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建立促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的市场环境,推进以太阳能应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设。

 专栏17  太阳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热利用安装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掌握太阳能发电、热利用关键技术,太阳能利用设备及其新材料的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高。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热利用安装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太阳能光伏装备研发和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太阳能热发电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发太阳能利用装备生产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电池组件成本关键技术;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新材料、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和储热技术,太阳能热多元化利用技术、制冷和工业应用技术,风光储互补技术等。开发储能技术和装备。
●市场培育: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组织实施金太阳工程,开展微电网供用电示范,建设太阳能示范城市。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示范。适时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及太阳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加强适应光伏发电发展的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

 重大政策

●制定普及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法规、标准等。
●建立适应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机制,完善光伏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4.生物质能产业。统筹生物质能源发展,有序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及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等分布式生物质能应用。加强下一代生物燃料技术开发,推进纤维素制乙醇、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开展重点地区生物质资源详查评价,鼓励利用边际性土地和近海海洋种植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

 专栏18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生物燃气年利用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固体成型生物质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万吨。突破下一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燃气年利用量达到500亿立方米。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实现新一代生物液体燃料的商业化推广。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推进大型自动化秸秆收集机械、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小型可移动沼气提纯罐装设备研发与推广;支持高效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和生物质气化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完成兆瓦级低热值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和兆瓦级沼气发电机组的产业化;建成10万吨级甜高粱乙醇示范工程;加强生物能源植物原料的育种与产业化;实现低成本纤维素酶、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突破。
●市场应用: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推动生物质能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开发建设,促进生物质能加快应用。

 重大政策

●制定完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健全检测认证体系。
●完善生物燃料、能源化利用农林废弃物的激励政策及市场流通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