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制造了对论文的畸形需求

 水共山华 2014-11-05
读《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调查论文代理产业链内幕的报道,恍如读荒诞小说。中国很多社会现实已比小说更荒诞。

代写代发论文这种事
,其实已不新鲜。那些荒诞案例和荒诞数字,不重复也罢。我本人在这方面就有亲身经历,曾有硕士研究生求我代写,曾为博士研究生联系所谓专业期刊,也曾有人为评职称问我所供职

的媒体
,能否发他的东西。

论文应为研究问题而生
,自己的论文自己写,难道不是一条做人和做学问的底线吗?学术期刊以论文质量为遴选标准,难道已经不是做期刊的底线吗?人生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挣钱谋生是硬道理,做有意义的事同样是硬道理。

从代写代发论文、论文版面费的流行来看
,底线已经没有了。当事人说起这样的事,毫无羞愧。

从明处看
,丧失底线的有三方:收费发“论文”的期刊、论文代写者或代理者、购买论文及版面者。

这三方的背后
,是那个制造论文发表需求市场的一方,它不在论文交易的现场,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方。它是制造或改变这种荒诞现实的关键因素。

对于前台交易的那三方
,我仍然要抨击他们的品格问题。并不能因为有制度不合理性,更不能因为失德者众多,便赦免他们自身的道德污点。他们也许没有伤害哪一个具体的人,但他们伤害了底线规则,对规则的破坏,害处更大更深。

现在中国社会
,人们做很多小的坏事、像群鼠一般啃噬底线规则时,总这样为自己辩护:不合理的制度规则逼我们不得不做欺骗规则的坏事,我不做坏事,别人也会做,有什么用?不过自取其辱!

很少有人这样想:我不那样做
,如果更多人不那样做,社会是否就会清明许多?对违反底线和常识理性的事,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集体不合作来抵抗?

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蝇头小利便可以丧失底线?为什么人们毫不看重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在观察中国社会诸多丑陋事件荒诞现象时
,此类问题常常涌上我心头。

对人性的追问似乎没有尽头
,但我们看到了制度巨大的阴影。还是讨论在论文交易现场之外的制度因素吧,这就是那幕后的至关重要的一方。

中国人怎么突然变得需求生产和发表那么多“论文”呢?中国人突然变得如此热爱学问了?是谁制造了这种对论文的畸形需求?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制造论文需求的正是制定职称、学位申请审查规则的权力部门
,包括相关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研究所等。

那些部门那些规则制定者
,又为什么喜欢要求论文呢?个中真实原由也许永远无法考证清楚,我们只能猜想,也许是规则制定者崇拜论文,也许是他们觉得这样客观、方便,看论文总比讨论申请者的具体业绩简便,也是容易量化和标准化的指标……不管他们的初衷如何,结果是,枪手和代理满地走,伪劣论文满天飞,在中国“论文”这个词快要被糟蹋得面目全非了。在种种要求论文的评审中,又有几个评委认真审读提供的论文呢?大家心照不宣玩着这种浪费生命、浪费资源的无聊游戏。

如此
,那些规则制定者又将如何应对呢?

取消论文的硬性要求?没有硬指标
,职称、学位评审中中国特色的人情交易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管理者又拿什么来向下下达指标、向上汇报政绩?用别的指标取代论文?谁又能确保不出现新的交易代理市场?

我们对很多社会弊端的改革
,似乎都将面临这种人性与制度夹击的两难困境。因为这种困境,那些弊端和荒诞,日复一日在太阳底下继续着。

作者:刘县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