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岗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赵刚 中职教育,顾名思义,职业是核心。也就是说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所有的课程开发、专业梯度、知识储积、技能生成等均以此核心。在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三个接轨”的思想,即:专业建设与市场接轨、办学质量与社会接轨、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 开设什么样的课程直接导致学生储积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我认为,首先,中职教育除了国家课程以外,应当且必须有独特的校本课程,前者可以说是“大餐”,后者则是“小灶”,两者结合,方能营养全面。在遵从国家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直通车”、“校内高考班”等,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再加上实行“饱和学习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既考到了证书,又学到了知识、取得了技能,不仅能优质毕业更能优质就业,这正是中职教育课程开设的灵活之处——缺什么学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补什么,“船小好掉头”。 其次,强能是中职教育“硬道理”。中职教育与陶行知先生一辈子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观不谋而合。要解放他们的手脚、大脑,活跃他们的思想,开发他们的智力,催生他们的梦想。课堂上让他们“做主”,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交际、表达等能力;采取“头脑风暴式”教育方式,催生他们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以实践、实训、实习为平台,磨练他们、提升他们、成就他们。通过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把课堂搬到企业,把强师引进校园,这样,中职教育就能与社会、企业接轨。 最后,专业建设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一个好的专业就是一个学生永续发展的基点,或者说是学生的“饭碗”也不为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5年内,珠江三角洲的紧缺人才有望达到500万,其发展前景尤为可观。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上的朝阳行业,并调整方向培育人才,更是教育与社会接轨思想的实际应用。在职业教育中,学生成为淘宝店店主、试水网商运营,被爱度电子等企业“订制一空”的场景已屡见不鲜,在“接地气”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不愁“饭碗”,正是一个职业教育者最深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