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不会”教师如何修炼成特级教师?

 断剑图书馆 2014-11-05





小编语:你也许想不到,一位不会说话、不会上课、不会写作、也不会研究的老师,怎么可能成为特级教师?但是南师大附中新城小学的宋运来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不要害怕自己太平凡,也不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只要努力奋斗,任何人都有希望,都有明天。“四不会”的宋运来老师都做到了,你呢?

作者:宋运来

不会说话:有意识的锻炼,让自己学会说话

【故事】照着发言稿念,却怎么也发不出声来

牛群、冯巩有一个经典的相声段子《冒号》,曾风靡华夏大地。而我也有一个让自己羞涩的“冒号”故事。上中师二年级时,在9月欢迎新生入学的典礼上,我掏出校团委书记审阅过的“发言稿”,对着麦克风致欢迎词——“尊敬的朱书记、刘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冒号”之后,就再没了声音。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主席台上的领导齐刷刷地看着我,台下1000多名师生惊讶地望着我,整个会场连喘气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怎么回事?紧张呗!由于过度紧张,导致嘴巴肌肉僵硬,我眼睁睁地看着文稿,却怎么也读不出“金秋九月,阳光明媚……”。会后,团委书记惋惜地说:“本是让你这个学生会副主席露露脸的,提升一下知名度,哪知会是这个样子。”满脸通红、浑身湿透的我,难过地低下了头。

【自言自语】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

也是这次经历,让从乡村中学走出来、“不会说话”的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努力克服胆怯与畏惧心理。经过几次磨炼后,尽管内心还是会紧张,我却再没出现过发言“夭折”的情况。

后来,我当上老师,很注意训练学生“说话”——国庆节,带学生们手捧字典到大街上查找不规范用字;清晨,让学生走上讲台学会自我教育;“六一”前夕,主动请缨面向全县开主题中队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不会写作:毕业论文三稿才过关,毕业后却发了180多篇文章

【故事】写论文,改了三稿才勉强通过

上中师三年级时,文选科目老师让我们改写鲁迅先生的《药》,我居然把文中的刽子手“阿义”改写成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老师悄悄告诉我不能这样改,否则会影响我的前途的(当时我已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为了保护我的自信心,老师勉强给文章打了及格分。

19897月,我被母校铜山师范学校保送到南京晓庄师范“三二分段”大专班。求学期间,一位同学的豆腐块文章发表令我羡慕不已,而我的毕业论文写了三稿才勉强通过。

【自言自语】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如今,读大专两年学习的知识大多忘记了,唯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晓庄师范的校园文化:春天精彩的艺术节、学生的自治周等,还有《小语教学研究》教材的编者竟然是我们的老师,传达室门前那块小黑板上不断上贴的稿费通知单,以及校园橱窗展览的某某老师学术著作……都令我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青年感到震撼。

这些,就是我最早受到的写作启蒙教育。当年那个连毕业论文都不知如何写的我,若干年后不仅有180多篇文章发表,还有了一部部编著出版。

不会上课:从无名小卒到于永正老师的门外弟子

【故事一】工作了5年,还没有获得过一次县级公开课的机会

工作5个年头了,我还没有得到过一次参加县级语文课比赛的机会,这是我专业成长上的一件憾事。一天,学校教研室老主任带领一批各乡镇推荐的青年教师来我校借班赛课。渴望赛课的我大胆向老主任申请:“我可以上一节吗?”

“哟,不行呀,你看名单上的老师都是乡镇选拔推荐上来的。”老主任说。年轻气盛的我翻看了一下赛课名单:“我相信这里面没有一个人可以赛过我,请给我一次机会。”老主任和颜悦色道:“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子,如果不从泥土里扒出来,它永远也不会发光的。”我不客气地接口道。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自以为是块金子应该早点发光的我,捡拾起别人不屑一顾的小课,向同行展示。经过3次申请,校政教主任才答应我可以面向全校班主任上10分钟的晨会课。我的这节晨会课由学生自己主持,由学生自己介绍校园内外、国内外大事,由学生自己汇报总结昨日工作中的问题、今天工作的要点……这样的晨会,让前来听课的班主任们耳目一新。

初试小刀便获成功,我信心大增,又向教导处请求上20分钟的写字小课,再次获得了批准。学生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做起我自编的写字手指操,中间穿插我三言两语的字形点睛指导……这节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这以后,大队辅导员主动来找我了,让我面向全县辅导员开“五自活动”主题队会……渐渐地,在4000余人的实验小学里,我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也感受到了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自言自语】自信来源于阅读,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怎样避开障碍

是什么推动我如此自信地主动向前?我想这股力量可能来自于阅读吧。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所在的实验小学图书室里有很多专业期刊。一到放晚学或周末时,我便借几本回宿舍阅读,看到上面的新经验、好方法,赶紧摘抄下来,次日就忍不住在班里试一试。有时,好文章篇幅太长,实在难以抄下来,我就请求管理员宽限几日,反复阅读几遍。

对于我,理论积累就是从教育期刊中广泛学习,向一切有利于更新我的教育理念的人或书籍学习。由一开始漫无目的地抄写,只要认为重要的都抄,到后来有选择性地摘写,再到后来分主题归类收集资料,我在期刊“丛林”中不断撷取精华,再运用到教学中。一个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他的教育智慧也必将与日俱增。

【故事二】身为高级老师,却拜中级教师为师

多年来,我一直羡慕那些在公开课上展露风采的同行们,佩服他们的镇定自如、游刃有余,佩服他们娴熟的教学技巧。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因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得出色,我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小学高级教师。当学校要为青年教师举办拜师会时,我诚恳地选择了比我小一岁、职称比我低一级的朱友宏老师为自己的师傅。

在我眼里,看到的是朱老师“清爽的语文课堂”、“魅力的言语表达”这些让我欣赏的教学特点。可拜师会一散,我就听到有教师议论:“高级教师居然去拜比自己低一级的教师为师,真是不可思议。”我没往心里去。200010月,《江苏教育》杂志副主编陈兆兰、记者王昱来校采访我时,这件拜师的事情还被同事当做我好学的例子而津津乐道。

【自言自语】靠他人、靠名师的提携可以少走些弯路,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与研究

相信每位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渴望能够得到名师的点拨与教诲。我也不例外。我一直说自己是于永正老师的“门外弟子”。算起来,只听过他老人家的3节课,我更多地是从他的专著、文章中汲取养分。

19991121日,我在江苏金湖参加全省的征文比赛——“教海探航”颁奖会上,见到了来讲课的于永正老师,晚间拜访他时,我鼓足勇气说想拜于老师为师。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全国要拜我为师的人很多,我觉得你还是看一看《教海漫记》中《我与李建忠》一文,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捧着于老师签名的《教海漫记》,回到宿舍我马上拜读了《我与李建忠》一文,真如醍醐灌顶:一个人的成长,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靠他人、靠名师的提携可以少走些弯路,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与研究。

后来,在我的摘抄本上,便有了于老师的诸多教育名言:“光教书,不读书,肯定不会有出息;但是,光读书不教书,也免不了成为赵括、马谡一类的角色。”“成名要靠自己,靠超出别人十倍、百倍的付出。适当的温度只能使鸡蛋孵出小鸡,而不是石头。”“认认真真写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专家,而认认真真写3年教后札记可能成为一个专家……”

2004年暑假,在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上,我再次聆听于老师的教诲。于老师说:“课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常规课,一类公开课。如果着力追求每节课都像公开课那样堂堂精彩是不现实的,也是脱离教学实际的。”此话,令我茅塞顿开——让课堂教学有新意、有个性成为我此后努力追求的目标。

不会研究:国内漫画作文的首创者是如何炼成的

【故事一】当班主任,家长们不配合工作

1991年暑假,我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到家乡实验小学报到的第一天,业务校长让我教五年级语文。我要求从一年级教起,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当时,大专毕业生分配到小学的属凤毛麟角,而一个小伙子去教一年级,更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说:“看样子不咋的,教一年级能行吗?”学校领导充分信任我,不仅让我教一年级,还把“立体美育”实验班交给我来带。

我接手实验班时,啥也不懂,只有一腔工作的热情,想把学生带到六年级毕业,带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班集体。我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档案袋,学生好的作业、试卷、绘画作品……都往里面装。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家长往往不能与班级教育密切配合,于是创办了班刊《家长通讯》,由此开始了我的教育写作。

【自言自语】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时县域经济低迷,教师常被克扣工资,记得我有一次月工资仅领到8元钱,伤心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工作了,竟然还不能养活自己!我也曾有过孔雀东南飞的念头,但还是挺了过来。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获得一张“奖状”是对其社会价值的一种肯定,埋头苦干5年,我都不曾获得过一张奖状,然而我的热情不减,意志没有消沉,性格的棱角也不曾被削平。

说起来,鼓励我第一次投稿的,是我的一年级学生李涛。这个女孩用拼音加汉字的形式写的一篇日记,被《汉语拼音报》刊发了。我的学生都能发表文章,我为何不能呢?1993年放寒假时,我鼓足勇气把修改后的期末经验“总结”投进了邮筒。3个月后,《江苏教育》发表了《培养一年级学生独立作业能力的两点做法》。这篇不足600字的处女作被印成了铅字,着实令我高兴了一星期,不,是整整一学期。

【故事一】搞课题,赶鸭子上架

刚参加工作时学校住房紧张,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夏天潮湿冬天阴冷的小屋内,我不仅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九五”省级立项课题的前期设计工作,还走完了艰苦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学之路。那项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实验课题,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从头干起,慢慢摸索。

1999年,课题研究报告送市教科所初审,所领导阅后严厉地批评道:“这也叫课题研究?从材料里根本看不出研究的流程。”我抱着一大摞资料,心灰意冷地返回学校。为了让课题通过鉴定,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与课题组教师一起对资料重新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回首走过的研究历程,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课题研究中有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他们中有的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有的走进了教研部门,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今天的我仍然认为,不要把“课题”看得有多么神秘,要把研究的过程当成学习的过程,解决教学中所遇到问题的过程。

【自言自语】多年耕耘,不断探索,终于成为国内“儿童漫画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

在课题研究中,一次我十分偶然地把“儿童漫画”引入了作文教学,结果发现学生兴趣盎然,一扫平时的畏难情绪。我又尝试着把“漫画习作”设计融入到双休日家庭作业、小作文中,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后,我将教学体会撰写成文,不仅在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的《尝试漫画作文教学》一文还发表于《江苏教育》。

应邀参加“教海探航”论文颁奖会时,于永正老师赞赏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视角新颖,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形式。此后,在不断汲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儿童漫画作文研究》课题,并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实验课题。无心插柳柳成阴,至此,我有了一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专题。

20015月,应山西小语会邀请,我在太原执教《漫画想象写作》研究课,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上课,也是我第一次坐上飞机。研究课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小学教学设计》主编赵舜华女士称赞我的课有支玉恒老师的风格。支老师可是全国小语界的四大名师之一,我听了十分高兴,从此对上好公开课有了信心。

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在头版整版报道我的教育事迹,称赞我是国内“儿童漫画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2010年,“儿童漫画作文”作为苏派语文教学主张在《江苏教育》第10期隆重推出,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撰文评价说:“宋运来老师的儿童漫画作文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富有时代感的作文教学主张,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儿童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291日,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改写了家乡没有小语学科特级教师的历史。省城老同学见面,他们开玩笑地问我是怎样混上特级的?是啊,一个不会说话、不会上课、不会写文章、不会研究课题的教师,怎么评上“特级教师”的呢?我把同学这句玩笑话铭记在心。

多年来,这句话促使我不断反思走过的教育教学之路,我经常问自己:你每天从事教育教学感到幸福吗?你享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吗?学生喜欢你的课吗?学生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吗?你用智慧唤醒了他们的智慧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