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二)

 安全法规文库 2014-11-05

 第三章  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处置 

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是指正在进行的土木建筑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技术要求误差、地质情况复杂或某些外力作用,发生的局部或整体倒塌而造成的灾害。新建工程因支撑立柱的工程质量问题或在整体浇注时,因负荷太重等因素也极易引起建筑物坍塌。

一、倒塌因素

(一)建筑设计失误。局部承重结构设计安全储备不足,设计安全系数太小;建筑跨度设计过大,建筑稳定性有隐患,建筑局部结构受压强度不足,承重构件受压损坏。

(二)屋架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拱形屋架和组合或屋架节点多,若在节点上稍有疏忽,会因节点刚度引起附加应力作用而引发全面屋架破坏;屋架上弦和受压腹杆设计安全系数较小,构件实际工作应力超过承重允许值,造成下弦断裂。

(三)施工质量低劣。砖石结构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中任意开洞开槽,给构件承重留下隐患,焊接质量低劣也能引起建筑构件跨塌。

二、事故特点

(一)事故发生突然,正在紧张施工的人员难以预防瞬间发生的灾害。

(二)工程通道少、结构简易,人员疏散困难。施工中建筑的通道往往只有建筑升降机或临时搭用的跳板,发生事故后上部人员疏散困难。

(三)施工人员多,事故伤亡大。

(四)废墟情况复杂,救援行动艰难。施工中建筑发生倒塌,构件纵横交错、互相牵连,建筑材料混杂堆放,沙浆水泥堵塞场地,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倒塌的建筑名称、时间、地点,建筑结构、布局、高度、面积,造成倒塌的原因,有无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应将警情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按出动计划和预案迅速调出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上级指示调集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抢险救援、防化救援、水罐、照明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撑顶、救护、防护、通信、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交通、环保、建设、通信、供气、供电、供水、施工等相关单位和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到现场协同救援。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垮塌建筑的结构、高度、层数、面积、现场施工格局等情况。

2、询问知情者建筑倒塌的原因和时间。

3、了解遇险人员的数量及被埋压的部位。

4、了解现场周边环境和道路交通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5、征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处置意见,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

(三)处置措施

1、清理倒塌建筑边缘部位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其它堆放物品,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通道,开展救援行动。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机器人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具体位置。

3、使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救援,并用手刨、抬、撬等方法配合施救。

4、调用市政部门的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对建筑倒塌堆垛边清理、边搜寻人员。

5、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协同公安、事故(施工)单位,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

2、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

3、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事故单位。

五、行动要求

(一)加强同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建设、环保、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协同开展救援行动,需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支援。

(二)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救援。

(三)现场安全员要注意观察建筑结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坍塌征兆要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四)施工中建筑在混凝土浇灌时发生坍塌,人员容易被灌浆埋压,要组织人员快速清理灌浆,抢救被埋人员。

(五)施工中建筑构件连接还未稳固,一处倒塌后极易牵连拉倒另一处,在实施救援时要预防相连部分的二次倒塌。

(六)施工中建筑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如楼顶、脚手架、楼底运送材料等,发生倒塌后要在人员的工作部位加强搜索。

(七)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在未完全确认埋压人员已无生还的情况下,不得使用大型机械盲目清理现场。

 

第四章  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事故处置

 

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事故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因工程质量问题或燃烧时间长,使承重结构丧失承重能力,导致部分或整体倒塌的灾害。

一、倒塌因素

(一)高温作用。特别是大跨度建筑或钢结构建筑,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失去应有的强度,造成倒塌。

(二)超重荷载作用。大量灭火用水积蓄导致建筑结构荷载加重,丧失承重能力,发生倒塌。

(三)低劣工程质量。施工中偷工减料,致使建筑达不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和耐火极限标准;地基软弱没有处理到位;私自改动建筑结构,破坏结构的平衡性与稳定性。

二、倒塌形式

(一)多层砖木结构建筑在火灾中倒塌,往往是烟火突破外壳,屋顶整体塌落,徒留四壁内部物品烧尽。

(二)大型钢屋架建筑在火灾中倒塌,高温使局部先软化塌落,再发生连带性整体跨塌,墙壁也向内倾倒牵缠在一起。

(三)仓储楼建筑在火灾中倒塌,如储存棉花大量吸水,楼板不堪重负,突然塌落,整个楼房轰然倒下。

(四)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火灾中倒塌,楼板在高温作用下出现沙化现象,钢筋外露在高温作用下失去强度,如楼内荷载超负或施工质量不达标,则会出现高部或整体倒塌。

三、事故特点

(一)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预防。瞬间发生,很难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无法避让。

(二)事故危害加剧。火灾已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着火建筑的倒塌又加重危害,如美国“9.11”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救援行动艰难。正在扑救火灾的消防队员往往会受到着火建筑倒塌的直接侵害,极大地削弱了现场灭火救援能力。救援力量既要抢救倒塌埋压人员,又要灭火,救援难度剧增。

四、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了解着火建筑倒塌的时间、程度、有无人员被埋压等情况。

2、随时和现场消防指挥员保持联系,掌握灾情发展变化状况。

3、根据指示要求,将灾情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迅速调出增援力量,包括灭火力量和建筑倒塌的救援力量,并根据现场情况和指挥员的命令,视情调集跨区域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灭火车辆和抢险救援、防化救援等车辆,以及检测、防护、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撑顶、通信、救护、照明、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环保、供气、供电、供水、建设、施工、交通等相关单位和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到场协同救援。

五、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倒塌建筑在火场的方位、建筑结构和布局等相关情况。

2、了解着火建筑倒塌的原因,查明倒塌时灭火力量部署情况,是否有人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

3、了解着火建筑倒塌对火势发展变化的影响。

4、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未垮塌部分是否有再次倒塌的危险及有无燃气泄漏等情况。

5、了解现场道路交通情况及周边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划定或扩大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三)处置措施

1、着火建筑倒塌后,现场指挥员要立即、彻底清点所有参战人员,查明有无人员受伤或被埋压,及时调整作战部署。

2、在确认有官兵被埋压后,要查明被埋压人员的大致部位,如埋压不深或建筑构件较易搬运时,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助,争取在第一时间抢救出被埋压的官兵。

3、倒塌建筑仍残留火势时,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扑救,降低火焰和高温对被埋压人员的危害,但灭火用水不宜过多,不能形成大量积水,以扑灭明火,降低温度为宜。

4、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机器人等装备,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使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救援。

5、在无法确认压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禁止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6、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

2、组织力量彻底扑灭明火,消灭残火。

3、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

4、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事故单位。

六、行动要求

(一)着火建筑倒塌后,特别是有消防官兵被埋压时,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果断决策,在控制火势的同时全力抢救遇险人员。

(二)发生建筑倒塌后,现场指挥员必须迅速清点所有参战人员,及时调整力量部署,以最快的反应、最有效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三)在组织抢救人员的同时,调整水枪阵地,加强对火势的控制,阻止火势对救人行动的影响,并努力扑灭现场所有火点。

(四)加强同公安、安监、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建设、民政、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必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支援。

(五)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重伤后轻伤,先伤员后尸体”的原则进行救援。

(六)设立安全观察哨,一旦发现跨塌征兆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七)在救援初期和无法确认压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铲车、吊车、堆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八)在搬移建筑构件接近被救人员时,使用破拆工具或移动物品要仔细谨慎,尽量减少对被埋压人员的险情程度,必要时可用手或简易工具翻扒倒塌物件,直至将埋压人员救出。

 

第四类 自然灾害事故处置

 

第一章   洪涝灾害处置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过量的降水、冰雪融化以及堤坝溃决形成超出天然水道和人工限制界限的异常高水位水流,引起江河湖水泛滥,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灾害。

一、灾害特点

(一)涉及地域广。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73.8万平方公里,耕地5亿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的周边地区均遭受过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

(二)人员伤亡重。洪涝灾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库、堤坝溃决,泛滥成灾,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及时逃生而遇难。

(三)财产损失大。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房屋被冲垮,人民群众财产被吞没,工矿企业单位被淹停产停业,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被毁坏等。

(四)损坏道路桥梁,中断交通。洪涝灾害极易造成铁路、公路、桥梁等毁坏,使交通陷于瘫痪,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秩序。

(五)易引发次生灾害。洪涝灾害还常常伴有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设施毁坏后所发生的化学事故和灾后出现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

(六)救援困难,危险性大。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地域广、受灾人数多、灾害周期长、灾情复杂,交通、通信中断,抢险救援工作难度大、危险高,保障困难。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域、受灾情况、被困人数等情况,了解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及时与发生洪涝灾害的当地政府、抗洪指挥部、公安机关、、驻地部队、医疗急救等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情况,做好协同配合。

3、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最新的气象资料。

4、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应根据当地政府抗洪指挥部的指令,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调集消防船艇、水上救援装备,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气象、建设、水利、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民政等部门共同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通过实地查看和询问知情人,掌握洪涝的发生时间、危害区域、危险地段、受灾企业单位、受困人员,有无危险化学品及重要物资受威胁等情况。查看河堰、堤坝及道路、桥梁是否有决堤、垮塌的危险。

(二)救援准备

1、参加大型洪涝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与抗洪抢险总指挥部,研究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地区(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5、做好水上个人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三)救生排险

1、生命救助

组成水上救援突击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积极营救被困在水中、屋顶、树梢、岩壁等险恶环境中的遇险人员,搜寻失踪人员。尽可能早发现、早救助那些抓住水上漂浮物随水漂流的待救者。

2、固堤排险

与其他救援力量一起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管涌、漏洞,防止暴涨洪水造成堤坝溃决。

3、恢复交通

协助交通部门及时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保证救援车辆及装备安全抵达救援地点。

4、疏散人员、物资

转移疏散灾民,及时保护或疏散重要物资。

5、扑救火灾

及时扑灭灾区各类火灾,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

6、现场急救

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伤员,并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四)后勤保障

洪涝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水上救生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连续作战的需要。

(五)现场清理

1、协同有关部门清理城市街道淤泥、污水。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4、归队后要对使用的器材装备、衣物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恢复战备状态。

四、行动要求

(一)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及使用救生船艇和装备。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二)水上突击队必须由干部带领,实施救助行动必须穿救生衣。

(三)在抢救陷于河床湍流及危险地段的人员时,要用安全绳索做固定、导向、牵引、保护,增强救援行动的安全性。

(四)按照便于撤退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车辆、物资的集结地。

(五)救援中和救援后,要及时掌握人员、装备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气象信息。

(七)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内的感染和传播。

 

第二章  地震灾害处置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造成强烈的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造成建(构)筑物大量倒塌,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害。地震按照其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天然地震又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世界95%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一、灾害特点

(一)瞬间发生,破坏力强,人员伤亡重。地震造成断裂层错动、地面倾斜、升级和变形,导致大片居民住宅、建筑、道路、桥梁等倒塌和城镇基础设施毁坏,甚至损毁整座城市,破坏力极其强大。由于地震发生后出现大范围房屋倒塌和地面破坏,造成大量人员被埋压,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灾民一时无法得到有效救助,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二)易引发次生灾害。地震除原生灾害和直接灾害外,还极易引发水灾、疫情、放射性物质扩散、危险化学品泄漏、山崩、滑坡、地裂、灾后饥荒等次生灾害。由于地震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设施毁坏等,极易形成地震火灾,而且火灾大多在同一时间内多处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导致火场规模扩大,损失加剧。

(三)受灾范围广,社会秩序混乱。地震极易造成整个城市或局部地区政府职能的运转停滞,倒塌建筑得不到及时清理,人员得不到及时救助,医疗等生活物品得不到及时供应,停电、停水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利。

(四)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特别困难。地震可能造成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工程毁坏,大量人员被埋或失踪。消防、医疗急救等专业救援部门自身也不同程度的遭受损害,影响救援行动开展。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地震灾区大致面积,建筑物倒塌状况,人员伤亡和被困数量、分布位置和其它次生灾害情况。了解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及时与受灾的当地政府、公安机关、驻地部队、医疗急救等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情况,做好协同配合。

3、与气象、地震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地震和气象资料。

4、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按照预案和当地地震救灾总指挥部及上级的指示,统一调集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气象、地质、建设、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掌握受灾总体面积、建筑垮塌区域、可能再次发生垮塌区域等情况。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询问知情人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数量。

3、查明建筑物垮塌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爆裂,掉落的电线是否带电。

4、掌握受灾区域是否有火灾、水灾发生以及有无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等情况。

5、掌握现场的道路交通情况,确定救援车辆的行驶通道、操作场地,以及所需的车辆装备和人员。

(二)设置警戒

协调相关部门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警戒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状况、建筑物再次垮塌等因素。

(三)救援准备

1、参加地震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以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地震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5、在地震专家的指导下,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了解和发现余震、建(构)筑物垮塌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和征兆,及时发出警示信号,便于救援人员迅速、安全撤离。

(四)生命救助

1、迅速组织救人行动,运用各种救人手段和器材装备,全力抢救遇险被困人员。

2、加强宣传指导,可使用扩音设备进行广播,引导组织群众开展自救自助活动,指导群众报警求救和扑救初期火灾。

3、通过问、听、喊、嗅、寻、判、测等方法,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确定被埋人员数量和具体位置。使用破拆、救生、牵引、起重等器材装备,积极营救被埋压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4、对于受灾程度不同的现场,要以险、重地段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同时有多个急需救助的现场,要以待救者多的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受伤者,要以重伤、病患者及老弱妇幼者为优先救助对象。

5、在伤亡严重的重灾区域,除布置救援力量外,还要迅速通知医疗急救部门,设置现场紧急救护所,协助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6、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窒息、休克、出血等重、危伤员,并迅速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7、转移疏散灾民,及时保护或疏散重要物资。

(五)排除险情

1、关阀断源。关闭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漏水、漏气、漏电等管道阀门,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2、对易垮塌的建筑堆垛进行打桩顶固,对悬而未落或有塌落迹象的断壁残恒要先清理,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3、及时扑灭现场发生的火灾,注意排除事故现场积水。多处同时发生火灾时,要确保重点区域和重要部位的安全。

4、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时,可采取中和稀释、堵漏排险、筑堤引流等措施,防止引发次生灾害。

(六)后勤保障

地震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等器材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七)现场清理

1、协同地震、公安等部门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器材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探测搜索,确认有无被困遇险人员。

2、将救出的伤亡人员做好登记,移交给医疗救护人员。对伴随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现场,利用稀释驱散、沙土埋压等方法,清除低洼处或地表的残余物质。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4、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要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三)随时与气象、地震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信息。

(四)救援行动中,要注意防止建(构)筑物二次垮塌和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消防车辆出动时,选择救援道路要以主干道为主。通过桥梁时,要先查明其结构是否变形,不能贸然通过。

(六)在救援初期和被埋压人员仍有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七)在地震和建筑专家的指导下,现场安全员要注意观察现场建(构)筑物的变化,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救援人员,预防和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三章  台风灾害处置

 

台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及其以上,即风速超过32.6米/秒的强热带气旋,它是热带气旋四个强度等级中的最高等级。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出现的热带气旋,大约4个中就有1个会在我国登陆。

一、灾害特点

(一)季节性强,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台风从发生季节来看多发生在七、八、九月。灾害涉及范围主要为沿海地区、岛屿,如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份。

(二)破坏力强,危害性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狂风巨浪。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米/秒以上,狂风可摧毁大片房屋和设施;二是风暴潮。由于其中心气压很低,强风可使沿岸海水暴涨,形成台风风暴潮,导致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三是暴雨。迄今为止,最强的暴雨是由台风产生的。暴雨可引起洪水泛滥、堤坝溃决等。

(三)波及面广,人员伤亡大。世界历史上由台风引发造成死亡人数超过30万的灾难就有3次之多。每年7月至9月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沿海省市,造成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和数百人的伤亡。

(四)防范困难,救援难度大。台风常常给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毁,防范困难。由于强台风影响范围较大,造成建筑垮塌多、人员伤亡重、交通通信中断等复杂灾情,给灾后社会力量协同救援增大了难度。

(五)次生灾害多,延续时间长。台风迅猛异常,但持续一定的时间就会过去,而由台风造成的次生灾害,如建筑倒塌、洪水泛滥、交通中断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灾后救援工作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受灾的详细地域、风力等级、受灾情况、被困人数、交通通信状况,以及交通、供电、供水、医疗设施破坏等情况。

2、了解台风造成的次生灾害及其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和后果。

3、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气象资料。

4、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要根据预案和当地政府抗灾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及上级要求,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搜救犬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建设、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掌握台风受灾区域、建筑垮塌区域、可能发生再次垮塌区域等情况。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询问知情人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数量。

3、查明建筑物垮塌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爆裂,掉落的电线是否带电。

4、了解救援现场的道路交通情况。

5、了解台风是否造成洪水泛滥以及受淹的面积、单位、村镇,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6、了解有无道路、桥梁塌垮、道路中断等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参加台风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做好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三)设置警戒

协调相关部门对正在实施抢险救援的局部区域划定警戒,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警戒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状况、建筑物再次垮塌等因素。

(四)救援排险

1、使用检测、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装备,搜寻救助在建筑倒塌、溺水、悬空、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险情下的遇险被困人员。

2、疏散危险地段、危险建筑、危险船舶等受台风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及时保护或转移重要物资。

3、协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管涌、漏洞,防止洪水暴涨引起堤坝溃决。

4、协助交通部门清除城镇主要道路障碍,恢复交通,建立救援车辆通道。

5、及时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有效控制引发的化学灾害事故等次生灾害。

6、协同医疗急救部门抢救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伤员,并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五)后勤保障

台风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等器材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在台风过后再次清理现场有无被困遇险人员。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返回途中要注意道路、桥梁等的通行安全。

四、行动要求

(一)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现场作业人员要使用安全绳保护。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救援人员进入建(构)筑物必须确保无再次垮塌的危险。

(三)注意做好有针对性的救援准备,有效控制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信息。

(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四章  海啸灾害处置

 

海啸又称为地震海波或潮波,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起。海啸灾害是地壳运动形成含有极大能量和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冲上陆地后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一、灾害特点

(一)突发性强、受灾区域广。海啸发生发展速度快,通常以每小时大约700-800公里的速度扩展。短时间内就可席卷岛屿或大陆沿海地区,受灾区域广大。

(二)破坏力强,危害性强。海啸挟狂风巨浪摧毁大片城镇建筑、设施。形成风暴潮,致使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引起洪水泛滥和堤坝溃决等。

(三)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海啸一般是在地震后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如果预防不及,则在海啸波及的范围内,人员很难安全逃离,容易造成伤亡。

(四)灾情持久,救援难度大。海啸的重要特征是以“灾后救灾”为主,海啸后常常给岛屿和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损毁,次生灾害复杂,建筑连片倒塌多、人员伤亡严重、交通通信中断,给灾后救援增大了难度,往往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设备和物资,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消除海啸造成的危害。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了解受灾地域、灾害等级、被困人数、交通和通信状况等,了解通信、供电、供水、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掌握受灾及与灾害有关的信息,并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灾情资料。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要根据当地政府抗灾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和上级要求,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救生船艇、水上救援装备,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交通、气象、建设、水利、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总体面积、受灾程度、灾害危害情况,伤亡人员数量、大致部位等情况。

2、了解灾区重要物资受损情况,灾区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3、掌握河堰、堤坝、桥梁、建(构)筑物垮塌破坏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危险。

(二)救援准备

1、参加海啸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要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做好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三)救援排险

1、进入海啸灾害区域救援,首先是搜寻遇难人员,救护躲避在建筑内、高地等处的幸存人员,并及时给予救助或送往医院抢救。

2、会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消除或减轻海啸所造成的危害。协助交通部门修复毁坏的道路、铁路,清除障碍,逐步恢复交通秩序。

3、洪水退尽后,挖掘清理倒塌建筑,搜寻遇难人员,清理重要物品。

4、控制可能出现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

5、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遇难人员的身份确定,协助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灾区的疫情消毒工作。

(四)后勤保障

海啸灾害涉及面广、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五)现场清理

1、尽可能清理出遇难和失踪的人员,并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要求妥善处置。

2、清理城市街道障碍、排除积水、清除淤泥。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4、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现场作业人员要用安全绳保护。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二)水上突击队必须由干部带领,不得单独行动。实施救助行动时必须穿救生衣。

(三)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注意做好针对性的救援准备,有效控制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气象相关信息。

(六)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五章  雪灾处置

 

雪灾是指聚集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降雪,由暴风雪堆积所造成的危及生命和财产的灾害。雪灾能引发雪崩、冰湖溃决、冰川异常运动、凌汛、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雪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西部和高海拔地区。

一、灾害特点

(一)地区性明显、持续时间长。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新、藏、青、甘、宁、蒙六省区,是我国雪灾经常发生的主要地区。形成雪灾的冷冻气候相对稳定,降雪此起彼伏,灾害持续期相对较长。

(二)连发性强、危害面广。雪灾不仅直接危害严重,而且可诱发其他灾害或成为其他灾害的成因、条件或触发因素,如雪崩、塌方、泥石流、冰湖溃决。积雪一旦成灾,具有广大的区域性,人、畜受到威胁,财产损失大。

(三)阻断交通,救援难度大。雪灾造成交通堵塞或中断,加之通常受灾地区地广人稀,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救援行动缓慢,救援难度增大。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受灾地域、受灾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目前已掌握的人员被困情况以及交通、通信、电力、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与气象部门和现场保持紧密联系,掌握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最新气象资料。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上级指示,调集离灾区最近的消防中队和增援中队力量,组成救援队伍。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照明、抢险救援、运兵、后勤保障、水罐等消防车辆,并采取防滑措施,同时携带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铲雪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交通、建设、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必要时请调警用或军用直升飞机到场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受灾程度、灾害延续等情况,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2、掌握道路、桥梁、建(构)筑物破坏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危险。

3、采用外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搜救犬搜寻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数量和具体位置。

(二)设置警戒

通常在每一个救援操作点设置一定范围的警戒区域或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三)救援准备

1、参加雪灾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雪灾救援要成立协同行动小组,包括公安、气象、交通、医疗急救等部门,共同开展救援。

3、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地段(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4、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落实防冻措施,提出行动要求。携带救生装备,作好救援准备。

(四)生命救助

1、当大型救援车辆无法接近现场时,救援人员应携带轻便装备前往灾害现场,以免延误救助时机。

2、在现场快速开辟出救援操作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3、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确定被困遇险人员的准确位置。

4、询问生还者或目击者,判断可能造成的伤亡及失踪人数。

5、协助医疗急救部门对重伤者及时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6、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挖土机、铲车等大型装备挖掘清理积雪。

7、掌握最新气象资料,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进行预测,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五)后勤保障

由于雪灾通常导致交通、通信中断,救援受阻、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器材装备和防寒防冻物资、饮用水、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利用特勤器材、大型救援装备并发动当地群众逐一清理检查雪灾埋压人员的区域,查清并救助被埋压或失踪的人员。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注意返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二)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地要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

(三)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第六章  地质灾害处置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或遇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而造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或岩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对附近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其主要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形成出现。

一、灾害特点

(一)暴雨致灾,突发性强。地质灾害容易在大暴雨过后的短时间内形成。洪流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造成人员伤亡和城镇被毁。山体滑坡成因复杂,一般是由地壳运动、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大量降雨、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

(二)崩塌滑坡,破坏力大。突发形成的泥石流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多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山洪危害更为严重。在重力作用下,滑坡极易引起连锁反应,重复发生,灾情不断恶化。

(三)损坏道路,中断交通。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都能毁坏铁路、公路,造成交通长时间中断。

(四)人员埋压,救援困难。突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冲击力强、毁灭性大,湮没乡村、城镇,极易造成重大人员埋压伤亡。灾害大多发生在偏僻山区城镇,救援人员很难迅速到达灾害现场。加之现场环境险恶,救援行动开展困难。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受灾地点、灾害原因、程度和危害,被困人数和当地交通、通信等情况。

2、与气象、地质、国土部门和现场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气象资料和地质信息。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灾情程度和上级指示,调集离受灾点最近的消防中队和一定数量的增援力量,并派出指挥员到场统一组织指挥。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车、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地质结构、受灾程度、灾害延续等情况,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2、采用外部侦察、仪器检测、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查明受灾区域、周围建筑、道路交通等情况,有无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具体部位。

(二)设置警戒

在救援工作点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三)救援准备

1、参加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在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安全地点设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停放救援车辆。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佩戴安全绳,携带救生装备,作好救援准备。

5、设置现场安全员,在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发出撤离信号。

(四)救生排险

1、有组织地把受到严重威胁的群众疏散至安全地带,及时保护或转移重要物资。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器材装备,全力搜寻失踪人员,营救被埋的遇险人员。

3、会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河堰、堤坝,疏通水道,以免泥石流、滑坡引起水库堤坝溃决引发更大的灾害。

4、协助交通部门及时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以保证救援所需的车辆及装备顺利抵达目的地。

5、如易燃易爆单位、场所被冲毁或破坏,应组织力量排除险情,有效控制灾害事故。

6、当大型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现场时,救援人员应携带轻便装备前往灾害现场,以免贻误救助时机。视情使用挖土机、铲车等大型装备,加快挖掘速度。

7、协同医疗急救部门对抢救出的重、危、急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五)后勤保障

由于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大、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器材装备和衣物、饮用水、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在确认已无人员被埋压的现场,要协助有关部门单位清理影响交通和人们生活的泥石流。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二)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地要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

(三)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车辆机械清理现场。

(四)随时与地质、国土、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最新气象资料和地质信息。

 

第五类 公共突发事件处置

 

第一章  恐怖袭击事件处置

 

恐怖袭击事件是指境内外敌对势力、恐怖分子针对首脑机关、机场、车站、码头、桥梁、商市场等场所,以及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城市标志性建筑等要害设施、部位进行的恶意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主要表现方式:一是投毒;二是爆炸;三是飞行器撞击,还有纵火、绑架、暗杀、破坏等。

一、事件特点

(一)突发性强,一般伴随有火灾或建筑物垮塌。

(二)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灾害后果严重,救援难度大,处置不当易发生二次爆炸或垮塌。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现场有无人员伤亡,有无发生火灾和建(构)筑物垮塌,现场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应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按照预案调集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等力量,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集增援中队。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核生化侦检车、水罐、高喷、泡沫、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检测、警戒、救生、破拆、照明、牵引、起重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到场处置。视情调集挖掘机、吊车、装载车等大型工程车辆参与处置,调请驻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查明爆炸毒品扩散、建筑倒塌的面积和破坏程度,人员中毒、伤亡及被倒塌建筑埋压情况,伤亡人员的数量、遇险的具体位置等情况。

2、查明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有无发生再次坍塌的危险性。

3、查明有毒、爆炸物品的种类、性质,爆炸撞击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断裂,是否有再次爆炸或垮塌的可能。

4、可供救援使用的通道、作业面等情况。

5、是否有贵重物资需要疏散和保护。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警戒或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准备抢险救援装备。

5、协助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关闭水、电、气供应。

6、调请医疗急救部门力量到场参与救援。

(三)救生排险

1、组成搜救小组,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被困遇险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

2、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重伤员后轻伤员,先伤员后尸体”的原则抢救遇险人员。

3、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重伤人员,疏散能够行动的轻伤人员,对被救人员进行登记,对遇难人员做好标记。

4、为防止对待救者造成二次伤害,要利用气垫、方木、角钢等支撑倒塌建筑构件,然后再进行施救。

5、当现场发生火灾时,要及时部署力量,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四)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等部门,对现场有无被埋人员进行最后确认。

2、救援结束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受灾单位。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并做好记录。

4、安全撤离。

五、行动要求

(一)处置恐怖事件时,要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指挥员要提出行动安全要求。要尽可能配合公安部门同时展开现场取证工作,防止现场物证在处置中丢失或破坏。

(二)进入现场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防止因建筑结构变形、倒塌威胁救援人员安全。

(三)在确认无再次爆炸危险后,救援人员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四)有火灾发生且力量充足时,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并注意准确选用灭火剂,防止造成水渍损失。

(五)如夜间发生事故,应及时调集照明设备或车辆到达现场。

(六)对现场疏散和抢救的人员必须做好记录。

(七)对未爆炸装置应交由防爆专家处置,同时救援人员应撤至安全地带。

 

第二章  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众多人员围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拦截汽车、火车,阻断交通,违法游行示威等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在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重要目标的消防安全,一旦出现纵火情形,要及时扑灭火灾。

一、事件特点

群体性治安事件具有矛盾激化、现场混乱、持续时间长、疏导劝解困难等特点。群体性治安事件表现形式多样,本章主要针对围攻党政机关等单位和拦截汽车、火车的事件。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地点,参与群众的数量,受影响的单位或围堵拦截的公路、铁路的具体位置、情形,现场是否发生暴力冲突等情况。

(二)力量调集

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指示,报请总队批准后,按照需要出动的警力、车辆,及时调集力量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并视情调集水罐、泡沫、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检测、警戒、破拆、通信、扩音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询情

指挥员到场后,应及时与现场总指挥部联系,了解事态发展过程、程度,领受处置任务。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侦察,掌握重要保卫目标基本情况。

(二)处置准备

1、成立消防指挥部,制订重要目标保卫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纪律作风,提出行动要求。

3、落实安全防护,准备相关器材装备。

4、确定灭火剂的供给方式。

(三)处置措施

1、做好消防指挥部及车辆、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受到参与群众的攻击。

2、预见可能发生的纵火方式,做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迅速有效地扑救。

3、现场发生爆炸、施毒、垮塌、踩踏等情况,应积极参与救助受伤被困人员,疏散围观群众,控制事态发展。

4、视情对参与群众进行政策宣传,稳定闹事者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和人员伤亡。

5、如事态发展需要用高压水枪、水炮冲击驱散人群时,须有省、市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命令方可执行。

四、行动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坚决执行命令,处置时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二)把握政策界限,慎用警力,正确判明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置措施。尚未引起灾害事故和暴力骚乱事件时,不能使用警力和装备与集结人群对峙,不能对群众采取强制措施,不能使用高压水流驱散人群。

(三)要按照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矛盾激化。进行政策宣传时,要熟悉政策,语态温和,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引起的建筑物垮塌、爆炸、毒害和火灾事故,必须加强第一出动,迅速有效处置,防止贻误战机。

(五)在处置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态的发展要有预见性,防止出现纵火、砸车和伤人事故。

(六)完成任务后,应及时清点人数,收集、整理装备,安全撤离现场。

 

第三章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人为因素造成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泄漏从而导致大面积空气、地面、地下、水体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破坏公共秩序的事件。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污染区的灭火救援、为污染区提供饮用水和协助洗消。

一、事件特点

(一)突发性强。因操作不当、人为破坏、灾害衍生等原因突然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往往猝不及防。

(二)后果严重,可致大量人员患病甚至死亡。重大环境污染直接污染大片区域的饮用水源、空气,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快速传播蔓延,短期内可造成大量人员患病甚至死亡。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放射性元素污染空气、地面、水体、物品,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一定或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四)社会影响大,造成公共秩序混乱。重大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容易引起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污染事件的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需要救援单位的详细地址等情况。

2、及时与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污染基本情况,并跟踪事态发展状况。

3、指挥中心应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发生污染的具体情况和上级指示,按照应急预案调集辖区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处置。

2、车辆装备

根据事件情况调集相关灭火救援车辆和防护、洗消、检测等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环保、安监、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防化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救人第一,先控制后处置,有效防护,彻底洗消”的原则进行处置。

(一)侦察检测

1、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掌握污染区域、程度和发生灾害的基本情况。

2、通过环保、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污染的防护办法和处置要领。

(二)设置警戒

依据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划定的污染区域,设置警戒区。

(三)安全防护

在空气、地面、地下和水体污染情况下,进入警戒区人员要按照现场危险等级和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意见采取防护措施。现场安全员必须认真检查进入警戒区的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灭火救援

1、由干部率领救援组,在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进入警戒区开展灭火、抢险救援行动,视情掌握灭火时机。对从警戒区域救出的人员应迅速移交卫生、防疫部门。

2、了解形成污染的危险源,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注意被污染水源的排放,采取中和稀释污染源的办法减轻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用围堵导流的方法控制污染源排放。

(五)合理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警戒区发生火灾时,供水车辆必须首先满足灭火需要。协调当地政府利用非饮用水等水源向消火栓、消防水池供水、蓄水,确保消防用水。

(六)运送饮水

针对水体污染状况,选定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合格的洁净水源,制订取水、送水方案,严密组织,为警戒区内的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七)全面洗消

在警戒区与安全区之间或附近的空旷安全地带分类设置人员和器材装备洗消场,进行全面洗消。洗消后要经环保、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后方可撤离。根据实际情况,器材装备应在安全地区存放24小时以上方可归队执勤。

(八)现场清理

1、协助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和事故单位完成现场清理任务。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消防部队在污染区域的救援行动必须在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

(二)归队后应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隔离观察,并做好每日登记。一旦遇有突发疾病,应及时治疗并报告。

(三)在污染区域使用的器材、装备,应分开单独存放,进行洗消、日晒等安全处理后方可使用。不得将战斗服装、器材等带入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应放于通风较好的安全区域。

 

第四章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某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或疾病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并死亡,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破坏公共秩序的突发事件。如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多个国家出现的禽流感等。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疫区实施灭火救援,为疫区提供饮用水和协助洗消。

一、事件特点

(一)传染性强,易致人死亡。传染性疾病极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传播快、发病快、致死率高。

(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公共卫生事件中病毒、病菌污染空气、地面、水体和建筑物、物品,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一定或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三)社会影响大,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容易引发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疫区是否发生火灾以及火灾地点、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等情况,了解疫情的名称、发病人数和发生疫情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情况。

2、及时与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疫情资料,跟踪了解疫情发展状况。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接警的情况,判定火灾或疫情,按照上级指示,调集辖区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处置。

2、车辆装备

根据现场情况,调集核生化侦检车、水罐车等车辆和防护、侦检、洗消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卫生、防疫、气象、环保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防化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消防部队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灭火救援,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灭火救援行动必须在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严密、防护到位、行动迅速。

(一)侦察检测

1、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掌握疫区灾害情况。

2、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掌握疫情防护办法和要领。

3、查明发生火灾的地点、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等情况,以及在疫区扑救火灾的注意事项。

(二)设置警戒

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在病毒污染区设置警戒区域。

(三)安全防护

在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情况下,进入警戒区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在只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传染情况下,按照卫生、防疫部门意见确定防护标准。现场安全员必须认真检查进入警戒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灭火救援

由干部率领救援组,在卫生、防疫、疾病防控人员的参与指导和协助下,进入警戒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对从疫区域救出的人员应迅速移交现场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采取防疫措施。

(五)运送饮水

针对水体污染状况,选定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合格的洁净水源,制订取水、送水方案,严密组织,为疫区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六)全面洗消

在灾害事故现场与安全区之间或附近的空旷安全地带分类设置人员和装备的洗消场。灭火救援任务结束后,参战人员不得急于卸装,所有进入疫区的人员和相关器材装备应先撤至洗消场,进行全面洗消。洗消后应经卫生、防疫、环保人员检测后方可撤离。器材装备要在安全地区存放24小时以上,方可归队执勤。

消毒剂的种类、浓度、用量、使用方法等应根据疫情的不同,向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部门咨询后而确定。

1、洗消原则

(1)洗消与封锁自净相结合

与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区和场所应立即进行洗消处理。而对很少有人进入的地区,可将其封锁,待其自净。

(2)做好个人防护

在洗消作业时,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针对性的防护装具。

2、人体洗消

可使用洗消帐篷或其他淋浴装具分组淋浴,肥皂搓擦二次,温水(38-400C)冲洗15分钟。

3、牲畜的卫生处理

一般用肥皂及清水冲刷。有条件地可先进行消毒剂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和浓度与人员卫生处理相同。消毒时,防止药物流入牲畜眼内。

4、服装装具的洗消

(1)煮沸。应煮沸30分钟以上,煮沸时要适时搅拌,勿使衣物漂出水面,可在水中加入合适的消毒剂,提高消毒效果。

(2)消毒剂浸泡。浸泡时,药液要淹没被消毒的衣物。消毒后,立即用清水漂洗,以免衣物被腐蚀。

(3)熏蒸。可选择相对封闭的空间,将服装挂起薰蒸。薰蒸时,室温应在200C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再加上合适的消毒剂。

5、食物和餐饮具的消毒

污染严重的少量食物以销毁为宜。需要消毒的食物和餐饮具,可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食物与餐饮具。煮沸或流通蒸汽作用30分钟以上。餐饮具还可用远红外消毒器,消毒温度在140-1500C,作用15-20分钟。

(2)有外包装的食物。可用消毒剂擦拭二、三次,放置一定时间,然后去除包装。

(3)蔬菜、水果。用消毒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可杀灭各种病毒,食用前用清水洗净。

6、室内消毒

(1)擦拭。用消毒剂擦拭,用量以表面湿润为度。

(2)喷洒。用普通压缩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使用消毒剂同擦拭法,可根据墙壁吸水能力酌情增减。对密闭程度较好的房间,可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

(3)薰蒸。对密闭性较好的房间,可用消毒剂水溶液直接加热熏蒸消毒。

7、室外地面消毒

用消毒液喷洒,用量酌情确定。通常地面温度愈高,药物用量愈小,所需作用时间也愈短。

8、器材装备洗消

车辆与大型装备可用多用途喷枪喷刷消毒剂进行洗消,处理后用水冲去滞留药物,金属物品应擦干、上油,防止生锈。

通讯工具、光学仪器及其他精密器材,可用消毒剂熏蒸消毒,对不怕潮湿或腐蚀的外壳可用消毒液擦拭。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拭,以防物品损坏。

(七)现场清理

1、协助卫生、防疫、环保部门和事故单位完成现场清理任务。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进行洗消,安全撤离。

五、行动要求

(一)消防部队在疫区的救援行动必须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

(二)归队后应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隔离观察,时间与疫病的潜伏期相同),并做好每日登记,遇有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三)在疫区内使用的器材、装备,应分开单独存放,并再次进行洗消、日晒等安全处理后方可使用。不得将战斗服装、器材等带入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应放于通风较好的执勤位置。

 

第五章  城市给水管网爆裂事故处置

 

城市给水管网爆裂是指由于城市改造、野蛮施工、老化锈蚀等原因造成城市给水管道突发性爆裂,大量自来水涌入城区街道、单位,造成爆管片区单位、居民缺水和局部区域淹水的事件。在城市给水管网爆裂事件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城市给水部门制止爆裂管道的泄漏,抽排重要目标或受灾居民家的积水,为缺水的单位、居民提供饮用水。

一、事件特点

(一)大多为突然发生。在城市改造挖掘、野蛮施工,车辆不慎撞断地上消火栓,以及地下管道,老化锈蚀或操作不当造成给水管网爆裂,突发性强,瞬间喷涌。

(二)局部区域的“洪水效应”。地下水管断裂后,大量压力水喷涌而出,瞬间积水很深,淹没街道、建筑进水,尤如洪涝灾害。

(三)社会影响大。给水管网爆裂造成城市交通堵塞或中断,单位、居民缺水,局部区域淹水,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扰乱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造成众多单位、居民缺水。由于城市供水管道发生爆裂,导致大片城区停水,造成水荒。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水管爆裂的区域、地点和现状,了解交通道路和附近单位、居民等情况。

2、及时与城市供水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断裂水管口径、压力、泄漏量,以及抢修需要的时间。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按照水管破裂特点和现场情况,调集辖区中队,并适当调集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手抬机动泵、虹吸泵、堵漏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供水、环保、城建等部门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通过城市供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询问观察了解管网爆裂原因、爆裂程度和泄漏范围。

2、了解爆裂对周围交通、建构筑物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3、了解周围有无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遇湿易燃易爆物品。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

2、拟定堵漏、重要目标和居民家排水以及后续提供居民饮用水的实施方案。

(三)处置排险

1、配合供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关闭供水线路阀门。

2、视情引导和疏散周边居民。

3、利用下水道、污水井排除积水。

4、疏散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遇湿易燃物品。一时无法转移疏散的要做好有效的保护,防止发生其他事故。

5、用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泵抽排重要目标积水。

(四)输送饮水

制订供水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为缺水区域的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五)现场清理

1、清除水管爆裂处路面的淤积物,冲洗街道。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车辆不宜停靠离管网爆裂处较近的地方。

(二)在未关闭供水阀门前,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强水流携带冲击出的物体砸伤人员。

(三)利用下水道、污水井排除积水时应在井口设置明显标志,防止车辆、行人坠入。

(四)注意现场安全,防止其他事故发生。

 

第六类  群众遇险事件处置

 

第一章  水域事故处置

 

水域救援是指人员在天然或人工水域发生意外而溺水,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所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件特点

(一)人员溺水或坠入冰层中,自救能力差,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救援力量到场时已失去最佳救人时机,水面已没有明显落水痕迹,往往要大范围搜寻,长时间打捞才能找到溺水者。

(三)机动车冲入水中,救人及打捞车辆难度很大。

(四)救援人员深入河水或冰窖救人时,自身危险性大。

(五)被救者在水中会失去理智,救援人员将受到威胁。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溺水者的溺水时间、地点、数量、水流方向、水域深度、溺水者的状态以及周围交通道路等情况,并随时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二)视情调派辖区中队、特勤中队,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绳、安全钩、强光照明灯、无线对讲机、担架等器材装备。

(三)调请公安、卫生等部门到场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溺水者险情现状。重点查看溺水地的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水质浑浊程度、水面行驶船只情况及溺水点离岸距离,岸边地形、地貌、建筑物等情况。

2、询问知情人,了解溺水时间、地点、人数等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身系安全绳,在保护下实施救援。

2、冲锋舟、橡皮艇上的人员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3、需要潜水作业时,必须由专业潜水员着潜水服下水,并采取安全措施。

(三)救援准备

1、根据实地查看的情况,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保护人员对冲锋舟、橡皮艇实施充气安装,协助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或移动的路线。

4、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医疗急救人员做好救治准备。

6、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在救援期间停止在救援区水域内的各项作业。

7、对现场周围实施警戒,疏导围观人员,严禁无关人员和船舶进入救援区。

(四)救助措施

1、无法使用冲锋舟、橡皮艇的情况下,应采用徒手救助。

2、当溺水者飘浮在水面时,应尽快入水实施救援。徒手救助时,要根据水流流速和水面宽度、深度,选用冲锋舟或橡皮艇进行接应。

3、当溺水者已沉入水下,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搜索区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将潜水队员载到溺水点实施搜索。潜水队员下水施救时,应以两人(含)以上编队下潜,沿上游向下游搜索,必要时应有保险绳引导和保护。

4、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应迅速移交医疗急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无医务人员到场,救援人员要对被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实施抢救。

5、车辆坠入水域时,首先要击破车窗或打开车门救助车内人员,然后调用大型吊车到场,由潜水员下水固定起吊绳索钢缆,将落水车辆吊上路面。如有货物落入水中,可用同样方法搜索起吊。

6、冰面塌陷、人员掉入冰窖时,救援人员要穿戴救生衣、系安全绳。要适当加大冰窖面积,派出潜水员下水施救。

7、现场医疗急救人员对溺水者确定死亡后,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现场清理

1、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清理事故水面、水下及岸边的物品、物件,及时恢复交通。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下水救援必须着救生衣、系安全绳,安全绳的另一端要进行固定,专人保护。

(二)潜水员在安全员的检查后方可下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定时与保护人员进行联络。

(三)冬季救援时,在下水前应做好身体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

(四)在多人落水需要施救,应按“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的顺序进行救援。

(五)徒手救人时,要注意稳定被救者情绪,从侧面、后面接近被救人员,并采取合理的救助方法。

 

第二章 井下事故处置

 

井下事故是指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掉入井内或下井作业时发生意外情况,使其受到伤害或对生命构成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井可分为枯井、水井、城市设施管道井等。

一、事故特点

(一)井口小且深、场地狭窄,救援行动难以展开。

(二)井下供氧不足,可能存在有毒或可燃气体,增加了救人行动的复杂性。

(三)因现场环境,可用的救援方法和器材装备较少,救援行动受到限制。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落井的时间、地点、人数、落井原因、周围环境及道路交通情况。

(二)调派辖区中队到场。根据落井的人数和地点,视情调出特勤中队或邻近中队进行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支架、生命探测仪、氧气(空气)呼吸器、移动式供气源、正压送风设备、安全吊带、安全钩、保险带、安全绳、强光照明灯、软梯、沙铲、十字镐、通信、担架等器材装备。

(四)调请公安部门实施警戒,调请医疗急救部门到场协同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询问人员落井时间、原因、人数、年龄、性别等情况,及时向井下喊话,试探是否有人回应。

2、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查明井口大小、井深、井壁是否有垮塌的危险、井下是否有积水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

3、利用生命探测仪、易燃易爆气体探测仪等装备,确定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检测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浓度。

4、向市政管理、事故单位等了解管道井布局、走向和结构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有他救接头的呼吸器,携带备用面罩、救生、通信和照明器材。

2、救援三角支架固定必须牢固,使用的绳索必须经过检测,

3、井口人员与下井救援人员保持联系,时时掌握情况。

4、如井下积水较深或在流动,下井队员应着救生衣或潜水服。

(三)救援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救援人员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备用面罩、安全绳、安全吊带、照明灯具等器材,做好下井救人的准备工作。

3、现场安全员检查氧气(空气)呼吸器压力、保险绳、保险带等器材装备,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做好记录。

4、用送风机或排烟机向井内送风。若井口太小,应尽量使用长管空气呼吸器或移动式供气源。

5、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四)处置措施

1、当落井人员未受伤或神智较清醒能够配合救援时,可用保险带、保险绳将其提升至地面。

2、当落井人员受伤或已昏迷,井壁又是混凝土结构,确定无垮塌危险的情况下,可由救援人员下井实施救援。

3、当井口和井内空间很小,只能一人垂直上下时,可采用倒置的方法,下井将被救者提升上来。

4、当井口已垮塌、人员被埋压时,应减少井口作业人员,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现场协助救援。

5、如井下有积水或易燃、有毒气体,通过送风机向井内输送空气,或先吊放氧气(空气)瓶下井,确保被困人员能够正常呼吸。

6、如城市管道井内发生问题,要针对不同的管道井特点,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7、对生还者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确定被救者已死亡后,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清理现场

1、在确定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后,方可清理现场。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的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在实施井下救援前,必须掌握井下的情况,井壁是否有发生垮塌的危险。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氧气(空气)呼吸器和安全绳后,方可下井救人。

(二)对情况不明的枯井不得冒然下井,必须在勘察清楚后方可开展救人行动。救援时,要准确掌握氧气(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和操作要求,防止时间过长或面罩刮掉及供气管线破损,而威胁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三)井口周围人员要少而精,防止踩塌井口或掉落物品,发生危险,井口外要组织好机动救援力量,做好救人准备。

 

第三章  高空事故处置

 

高空救人是指由于高空作业、企图自杀、精神不正常人员,主动或被动到较高建(构)筑物等处,生命受到威胁时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事发高空,人员立足点狭小薄弱,随时可能坠落。

(二)高空自杀方式容易给救援增加阻力,需要一边耐心做思想工作,一边做救援准备。

(三)救援行动危险性大,待救者一般滞留在高楼屋顶、高架铁塔、高塔顶部等危险场所,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围观群众多,社会影响大,新闻媒体聚集,情况复杂。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待救者所处的详细地址、人数、建筑物高度等情况。

(二)调派辖区中队,视情调出邻近中队或特勤中队增援。调集抢险救援、举高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吊袋、缓降器、保险绳、强光灯、高音话筒、救生气垫、横幅标语等器材装备。

(三)调请公安、医疗急救等部门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待救者所处的位置,判断险情现状。

2、询问知情人,了解待救者的姓名、年龄、职业、事故原因等情况。

3、查明登高救援的途径,被救者所处位置及其周边环境。了解待救者的附近建筑物等情况。

4、确定车辆停放和救生气垫摆放的位置。

(二)救援准备

1、及时通知被救者亲属、朋友、同事等到场,配合救援行动。

2、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医疗急救人员和心理专家做好急救和心理疏导的准备工作。

4、对所带器材装备进行检测,确定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选择最佳位置铺好救生气垫、架设举高车辆或消防梯。

5、设立警戒,疏散围观人群、疏导车辆和清理障碍物,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

(三)处置措施

1、遇自杀倾向、精神不正常或债务纠纷人员的高空救援,首先通知待救者的亲人和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协同救援人员,说服待救者放弃轻生的念头。对情绪激动者,要不断与之对话,稳定情绪,吸引注意力,配合救援行动。

2、对于在高空作业意外受困的待救者。救援人员应组织救援力量,快速到达作业点,实施救援。要在行动中不断地给待救者传递安全信息,稳定其情绪。

3、多个救援小组同时展开救援时,应做好协调配合。

4、救援任务完成后,由医疗急救人员对被救者进行检查,视请将其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治疗。

5、将待救者移交公安机关、待救者单位或其亲属。

(四)现场清理

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的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与待救者对话时,语气应尽量委婉、真诚。必要时可请心理学专家与待救者对话。

(二)救援人员在行动时必须系好安全绳,采用双保险,做好安全防护。

(三)救援人员在营救过程中应尽量隐蔽靠近待救者,掌握救人的最佳时机。

(四)救生气垫未充装完毕,不得采取行动。

(五)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到现场维持秩序,实施警戒。

 

第四章  电梯故障处置

 

电梯故障救人是指电梯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而使电梯停止或坠落,导致乘员被困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电梯内空间小,被困人员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

(二)电梯坠落时产生的离心力和底座的弹力,易使被困人员惊慌失措,情绪激动。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事故单位的名称、地址,电梯故障原因、被困人员数量等情况。

(二)及时通知电梯公司技术人员到场协助救援。

(三)调集辖区中队到达现场,视情调集特勤中队增援。

(四)调集抢险救援车以及破拆、照明、防护、救生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掌握故障电梯所处的位置、层数、高度及发生故障的原因。

2、电梯是否停电,是否发生过坠落,通信设备是否良好。

3、查明被困人员数量,有无生命危险等情况。

4、确定营救或破拆的途径。

(二)救援准备

1、设立警戒区,控制电梯间前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联系电梯公司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确定救援行动方案,准备器材装备,进行分工部署,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4、如果有人遇险或受伤,通知医疗急救部门到场救助。

(三)处置措施

1、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防止因过度紧张在电梯内盲目行动,发生意外事故。

2、在技术处理未果的情况下,可用液压扩张器等工具对电梯门进行扩张或破拆,采取合理的救助方法,将被困人员安全救出。

3、对被救人员视情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四)现场清理

1、将故障电梯移交使用单位进行维修。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行动应在电梯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盲目破拆,以免造成突发情况和不必要的损失。

(二)若因停电造成电梯运行中断,应及时联系供电部门送电,恢复其正常运行;若因机械故障可能导致轿箱坠落时,应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防止轿箱坠落伤人。

 

第五章  沼气池事故处置

 

沼气池救人是指人员由于某种原因不慎掉入沼气池内,受到伤害或对其生命构成威胁而采取的一种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池内属易燃易爆和有毒场所。

(二)隐蔽性强,发现晚。沼气池往往建在较为隐蔽或远离人群的地方,一旦有人不幸落入其中,难以被及时发现。

(三)救援时间紧迫,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不当极易造成中毒、伤亡。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沼气池的位置、深度、池口大小、落池人员数量、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等情况。

(二)迅速调出辖区中队前往现场,视情调派其他中队和特勤中队增援。调集水罐、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照明、梯子、安全绳、防爆通信器材、担架、送(排)风机、长管呼吸器等器材装备。

(三)视情调集公安、医疗急救等部门参与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沼气池的形状、大小、深度等情况。

2、掌握落池的人员(被困人员)数量、时间、性别、年龄、身体状况。

3、检测沼气池的气体浓度,了解沼气池周围的地形、地貌、可用水源、用火用电等情况。

4、了解事故地点的天气、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情况。

5、了解沼气池周围人畜、车辆活动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2、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

3、救援人员必须穿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防爆照明、通信工具。

4、准备救人或打捞尸体用的安全绳等器材。

5、调请医疗急救人员到场协助救援。

(三)处置措施

1、进入沼气池救人要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时缺乏呼吸保护装具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

2、加强安全保护,救援人员要系安全绳,池口要安排专人进行保护。指挥员要与救援人员保持联络,随时掌握有关情况。

3、对被救出的遇险人员,应由现场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急救,伤情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检查沼气池,告知使用单位或个人安全注意事项,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观察沼气池池壁及周围的情况,防止垮塌伤人。

(二)当事故发生在能见度较低的气象或环境条件下,应及时调集照明车或移动照明灯具到场。在冬季,救援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痉挛。

(三)沼气有爆炸危险时,救援人员要采取防爆措施,使用喷雾水稀释驱散。

(四)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佩戴齐全防护装备。

(五)进入作业区的人员,严禁携带产生火花的器材和工具,防止引发沼气燃烧,导致二次事故。

 

第六章  山地事故处置

 

山地救人是指人员在山地作业、登山或旅游时,意外掉入山谷,被困于高山、悬崖峭壁等处,无法自行脱身,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事故地点一般都在没有通车道路,行人难以到达的险峻地点,救援行动危险性大,施救环境复杂、条件受限,救援时间长。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遇险者所处的地址、山体高度,周围地形地貌、有无明显标志性物件等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视情调出特勤中队、邻近中队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支架、救援吊袋、缓降器、牵引器、下降器、救生绳、驱体固定气囊、保险绳、安全钩、担架、移动照明、手提扩音等器材装备。

(三)视情报告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医疗急救、交通、登山协会等相关部门、单位到场协同处置。必要时,可调集直升机到场协助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遇险者所处位置,判断险情现状。

2、询问知情人,掌握遇险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情况。

3、查明遇险者所处位置至地面的空间有无障碍物,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有无救援器材固定的地点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疏散围观群众。

(三)救援准备

1、稳定被救者情绪,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2、检查救援器材,找好固定点。救援车辆应停放在便于救援、安全可靠的位置。

3、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4、通知医疗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5、确定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处置措施

1、稳定被救者情绪,要求被救者配合救助行动。

2、救援人员利用登高、攀岩等器材实施登高或下滑救援,救援人员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

3、如被救人数较多,采取辅助手段能够下移或上攀时,可以固定、架设保险绳索,让被救者利用保险绳进行自救。

4、被救者如受伤或不能行动,可使用多功能担架或驱体固定气囊先行固定,待救出后要立即交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处理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5、情况危急、救援难度大时,应及时向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调集直升飞机到场协助处置。

(五)现场清理

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与被救者对话时,语气尽量委婉,稳定其情绪,防止被救者争抢逃生发生意外。

(二)救援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并采用双保险措施。

(三)对一时难以营救的被救者,应向其提供必需的药品、饮食和御寒衣物。

(四)夜间行动应在现场架设照明灯具。

(五)救援中,要防止救援人员和围观群众被山体滑落物砸伤。

 

第七章  孤岛遇险事故处置

 

孤岛救人是指岛屿或礁石周围的水位突然上涨,岛上人员来不及返回或因其他原因被困时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四周无依靠,被湍流包围,孤立无援。

(二)环境危险、复杂,被救者心理压力大。

(三)舟船难以靠近,救援行动艰难。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孤岛所在江、海、湖泊名称、位置、离岸距离、水流情况、被困人数量等情况,保持与事故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视情调派其他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绳、抛绳枪、安全钩、担架、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三)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当地公安、医疗急救部门到场协同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孤岛离岸边的距离、被困人员数量、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岸边地形地貌等情况。

2、了解被困人员孤岛上固定安全绳和停靠舟船的条件。

3、了解岸边前往孤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二)安全防护

1、下水救援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身系安全绳,在岸上人员的保护下下水。

2、冲锋舟、橡皮艇下水必须用安全绳保护。

(三)救援准备

1、根据现场情况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对冲锋舟、橡皮艇实施充气安装,协助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或移动的路线。如距离在抛绳枪射程内,做好射绳准备。

4、现场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设立警戒,严禁无关人员和船舶进入救援区,确保救援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处置措施

1、用抛绳枪将引绳射到孤岛,建立救生通道。冲锋舟、橡皮艇沿救生通道到达孤岛实施救援。

2、如距离远、河水深、水流急,应使用较大船舶靠近孤岛,再施放冲锋舟救人。冲锋舟要用安全绳进行保护。

3、如距离远、河水不深、水流不急,冲锋舟无法使用,可采取徒手携绳游至孤岛,或使用橡皮艇沿架设的安全绳划到岛上救人。

4、被救者上岸后应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检查,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现场清理

1、清点人数,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

2、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佩戴安全绳、保险绳。

(二)冬季救援时,应做好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

(三)利用安全绳建立救生通道时,绳子两端要固定牢靠。

(四)利用冲锋舟救人时,冲锋舟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第七类 群众求助救援

 

第一章  居民家中取钥匙求助

 

居民家中取钥匙求助是指居民出门忘了带钥匙或不注意门被关闭,家中有人被困、可燃气体泄漏、可燃物燃烧等紧急情况下,请求消防队员打开屋门、消除险情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群众求助,出警频繁。

(二)车辆难靠近,登高器材用不上。

(三)窗外攀爬危险性大,要求高。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街道地址、门牌号码、户主姓名、联络方式、事故原因等情况,调派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或者视情提供、联系专业开锁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援。调集的抢险救援班应携带救援吊带、保险绳、救助组合滑轮、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软梯、开门器、破拆工具等器材装备。

(二)要求求助人联系社区物业管理、辖区派出所到场。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询问求助人室内的情况及室内有无可能造成的险情。

2、了解求助人所在楼层的外围情况,包括楼层高度、室外有无防护栏、是否使用防盗门、邻居或上下层有无防护栏、有无可以直接攀登的途径等。

3、了解进入室内的途径和现场可利用的设施。

(二)安全防护

1、对救援人员要使用双安全绳进行保护。安全绳长度合适、不宜过长,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筑构件上,另一端由两名保护人员操作。绳索经过窗台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并派专人监护。

2、救援人员使用的安全绳、救助绳、消防梯、救援吊带、安全带等必须经过现场检查,确定无安全问题后方可使用。

(三)救援准备

1、核对求助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并通过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现场确认,如情况不符的不得给予救援。

2、拟定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检查所需救援器材。

3、疏散楼下围观群众,清理或固定可能坠落的物品。

(四)救助措施

1、确定进入室内的途径,选择安全绳的固定地点。

2、实施高层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救援吊带。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必须在固定点进行保险。

3、尽量避免破拆。必须破拆时,须经求助人的同意,并告之破拆的大致范围。

4、进入室内后,若能直接打开房门时,不宜替求助人寻找钥匙。若不能直接打开房门时,应取出钥匙交给求助人。

5、在作业条件不允许采用悬吊、由邻近房间进入或使用登高车等方法取钥匙,或采用这些方法存在极大危险,业主又不同意采用破拆门、窗等方法进入室内时,救援人员可暂停救助,并提供开锁公司服务信息。

(五)现场清理

1、救援任务完成后,做好现场记录,并请求助人、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高层救援要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落,造成伤亡。

(二)保护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检查和保护工作。

(三)处置前必须核对求助人身份,救援后应请求助人签字。

(四)尽量不要损坏求助人上下楼层居民放置在窗口、阳台的设施或物品。

(五)从居民楼顶施放安全绳进入求助人窗口、阳台时,要告知求助人楼上、安全绳垂下经过的住户,以免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

 

第二章 摘除蜂窝求助

 

摘除蜂窝求助是指在居民区、村庄或公共场所出现蜂窝,威胁附近人员安全,应群众求助前往摘除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蜂窝所处的位置不定,救援受到地形限制。

(二)摘除行动有一定难度,蜂警觉性高,攻击能力强,很难一次除尽。

(三)摘除人员防护不当易受到伤害。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蜂窝的地点、大小、蜂巢所依托的物体和蜂对周围人畜的危害等情况。

(二)调集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出警,携带保险绳、防蜂服(或隔热服)、手套、塑料袋、杀虫剂、专用工具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蜂窝的位置、所依存的物体、距地面的高度、窝径的大小、蜂群出入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情况。

2、查明蜂窝处附近的地形地貌、建(构)筑物、道路交通等情况。

3、了解蜂窝周围的人、畜活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变化。

4、确定停车位置、行动路线和方向。

(二)安全防护

1、摘取建筑物上的蜂窝时,绳索选择长度合适,不宜过长,采用双安全绳进行保险,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筑构件上,经过窗台时绳索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

2、所有救援人员都必须着防蜂服或隔热服,手脚要进行全封闭防护。

3、疏散围观人员,关闭好邻近房屋的门窗。

(三)救助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救援人员准备防蜂服或隔热服,佩戴好面罩或特制专用的头盔、厚型手套,携带通信工具,同时扎好衣领、袖口、裤腿。

3、准备好装蜂窝的口袋、扎捆口袋的铁丝或绳子,消灭散蜂的药剂。

4、准备好采用火攻法所用的烧蜂窝火把、汽油或采用水攻法所使用的水源,连接好冲击蜂窝的水枪。

5、设置警戒范围,实行交通管制。疏散周边的人、畜和车辆,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

(四)救援措施

由于蜂窝生长的位置不同、大小不一,可采取袋装法、火攻法、水攻法等方法进行处置。

1、袋装法

适用于阳台下、屋檐下、遮雨蓬下、开有天窗的屋内、墙角等处的单个蜂窝。摘取前先侦察,确定摘取路径,准备好比蜂窝大的布袋或塑料袋。摘取人要系牢保险绳、着防蜂服或隔热服等全封闭服装。靠近蜂窝后先用灭害灵从蜂窝的上风处喷洒,杀死外面的散蜂,再通过蜂窝出口向内喷药剂,用口袋由下至上套装蜂窝。之后,用尖刀切断蜂窝与物体粘合部,扎紧袋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处理。

2、火攻法

适用于不便于摘取但能使用明火的场所。一是生长在靠近建筑物,但无法摘取的单个或多个蜂窝,用火攻不会引起火灾的场所;二是多个蜂窝分布在比较密集的小树林,不会引起山林火灾;三是适用于桥洞下、钢架上的单个蜂窝。摘取时应先侦察选定火攻的途径,用竹竿或木棒将棉纱扎成火炬形,浸少量汽油。救援人员持点燃的火把,对准蜂窝出入口直至烧完为止。

3、水攻法

适用于既不能用袋装又不能用火烧的场所。一是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单个或多个蜂窝;二是用于生长在一棵树尖上的单个蜂窝。摘取时要选好水枪阵地,铺好水带干线,调整好射水角度。待消防车出水压力稳定后,救援人员持水枪对准蜂窝射击,直至击落为止。

(五)现场清理

1、清理蜂窝残留物和消灭散蜂,仔细查看现场操作的官兵身上有无附着的散蜂,并就地将取下的蜂窝用汽油烧毁或挖坑深埋。

2、清点人数,查看有无官兵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引导疏散围观的群众。特别是水攻法,必须确保围观群众撤出警戒区,操作时禁止无关人员跑动、喧哗、震动长有蜂窝的树或建(构)筑物,增大救援难度。

(二)摘取蜂窝危险性较大,必须有干部到场指挥。所有救援人员必须着防蜂服或隔热服,进行全身封闭防护,扎紧领口、袖口、裤口,防止蜂蜇。

(三)正确选择摘取蜂窝的方法。摘取下的蜂窝要采用火烧或掩埋的方法处理干净。

(四)要携带必要的解毒药品。一旦被蜂蜇伤迅速涂抹,如出现过敏等急性反应,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第三章   关闭居民水、气阀门求助

 

关闭自来水、燃气阀门求助是居民家中因某种原因致使水、气开关开启漏淌,若不及时关闭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并可能危及人员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而采取的救援求助。

一、事故类型

(一)因为片区停水(气),住户打开阀门忘记关掉而出行,造成漏水(气),或阀门老化造成漏水(气)。

(二)居民在烧、煮食物时外出,因锅沸溢使火苗熄灭造成漏气。

(三)精神失常者开启燃气自杀。

(四)犯罪嫌疑人为毁掉证据,伪造现场打开水、气阀门。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街道地址、门牌号码、户主姓名、联络方式等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携带空气呼吸器、救援吊带、保险绳、手套、安全带、安全钩、断电剪、液压扩张剪、强光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无火花工具、充气垫、担架等器材装备。

(三)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公司技术人员到场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核对求助人的身份。

2、查明漏水程度、漏气范围、泄漏阀门位置,并使用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检测气体浓度。

3、了解楼层高度、建筑结构、室外有无防护栏等情况。

4、了解水、气开关(阀门)位置及关闭方法。

(二)安全防护

1、进行楼层救援时,绳索选择合适、不宜过长,采用双保险进行保护。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构)筑物构件上。绳索经过窗台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绳、救助绳、救援吊带、安全带等器材要经过现场检查,确认无安全问题后方可使用。

2、居民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救援人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无火花工具。

(三)救助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检查、测试救援所需器材装备。

3、事先关闭建筑水(气)总阀门。

4、疏散围观群众,清理或固定可能坠落的物品。

5、通知业主到场。若业主无法赶到现场时,救援人员应经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确认后方可实施救援。

(四)救助措施

1、进入高层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救援吊带。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必须在固定点实施保护。

2、若遇天然气泄漏,禁止开关电气设备,尽量避免破拆。

3、进入室内后救援人员应先打开住户门、窗后,关掉水(气)阀门。

4、室内有中毒者时,要立即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如发现有利用天然气作案的痕迹,要注意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安机关到场。

(五)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民警、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无危险后将其门、窗关好。

2、如业主无法达到现场,救援完毕后应请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将现场移交上述人员。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在救援过程中,特别是高层救援时,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二)安全保护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检查和保险工作。

(三)如果是精神病人肇事,要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先制服精神病人,再实施关阀作业,防止精神病人情绪激动引爆泄漏燃气。

(四)有燃气泄漏的现场,要做好防爆工作。在关阀前必须要进行通风驱散燃气,不得打开电气开关。燃气泄漏量大、气味浓时,应使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掩护关阀。

(五)如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的痕迹,要注意保护现场,通知公安机关到场。

(六)救援中尽量不要损坏住户的设备设施。

 

第四章  锅炉事故处置

 

锅炉事故是指工业、民用锅炉因停水或其他原因,造成锅炉内部温度压力升高超过其工作压力,油品泄漏存在爆炸危险或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一、事故特点

(一)工业、民用锅炉因停水存在爆炸危险,严重影响工业、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爆炸威力大,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救助行动难度大、时间长。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事故的地点、锅炉的类型、使用性质、容积、燃料等情况。

(二)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变化情况。

(三)视情调派辖区中队、相邻中队和特勤中队到场,并通知公安、医疗急救、供暖、供水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询问知情人以及单位工作人员,检测燃油锅炉油品泄漏部位、流积位置和蒸气浓度,了解锅炉缺水程度、锅炉压力、温度等情况,并查明周围的单位、住宅、交通道路等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2、救援中,要注意观察锅炉的变化,一旦遇有危险征兆,要迅速、安全撤离。

(三)设置警戒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严禁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

2、若发生爆炸,应扩大警戒范围。

(四)疏散救助

当确认锅炉或泄漏油蒸气存在爆炸危险时,要立即疏散靠近锅炉的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

(五)处置措施

1、及时切断燃料,扑灭地上、地下室(沟)火焰,停止锅炉加热。燃油锅炉或发生油品泄漏时,应采用泡沫灭火剂冷却灭火。

2、利用水炮、开花水枪或高压喷雾枪冷却锅炉、降低温度,并与锅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现场温度降低、爆炸危险排除后,利用水罐车给锅炉加水。

4、如现场发生爆炸、房屋垮塌,应按照建筑物垮塌事故处置程序进行处置。

(六)现场清理

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现场有爆炸危险时,救援人员要少而精,利用水流、泡沫对锅炉进行冷却灭火时,要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

(二)对锅炉冷却时,水炮要不停地摆动,使水流从上均匀冷却锅炉。严禁使用强水流直接冲击,防止骤冷导致锅炉发生爆炸。

(三)夜间救援时要做好现场照明。

 

第三章  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处置

 

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是指正在进行的土木建筑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技术要求误差、地质情况复杂或某些外力作用,发生的局部或整体倒塌而造成的灾害。新建工程因支撑立柱的工程质量问题或在整体浇注时,因负荷太重等因素也极易引起建筑物坍塌。

一、倒塌因素

(一)建筑设计失误。局部承重结构设计安全储备不足,设计安全系数太小;建筑跨度设计过大,建筑稳定性有隐患,建筑局部结构受压强度不足,承重构件受压损坏。

(二)屋架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拱形屋架和组合或屋架节点多,若在节点上稍有疏忽,会因节点刚度引起附加应力作用而引发全面屋架破坏;屋架上弦和受压腹杆设计安全系数较小,构件实际工作应力超过承重允许值,造成下弦断裂。

(三)施工质量低劣。砖石结构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中任意开洞开槽,给构件承重留下隐患,焊接质量低劣也能引起建筑构件跨塌。

二、事故特点

(一)事故发生突然,正在紧张施工的人员难以预防瞬间发生的灾害。

(二)工程通道少、结构简易,人员疏散困难。施工中建筑的通道往往只有建筑升降机或临时搭用的跳板,发生事故后上部人员疏散困难。

(三)施工人员多,事故伤亡大。

(四)废墟情况复杂,救援行动艰难。施工中建筑发生倒塌,构件纵横交错、互相牵连,建筑材料混杂堆放,沙浆水泥堵塞场地,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倒塌的建筑名称、时间、地点,建筑结构、布局、高度、面积,造成倒塌的原因,有无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应将警情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按出动计划和预案迅速调出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上级指示调集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抢险救援、防化救援、水罐、照明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撑顶、救护、防护、通信、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交通、环保、建设、通信、供气、供电、供水、施工等相关单位和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到现场协同救援。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垮塌建筑的结构、高度、层数、面积、现场施工格局等情况。

2、询问知情者建筑倒塌的原因和时间。

3、了解遇险人员的数量及被埋压的部位。

4、了解现场周边环境和道路交通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5、征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处置意见,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

(三)处置措施

1、清理倒塌建筑边缘部位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其它堆放物品,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通道,开展救援行动。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机器人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具体位置。

3、使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救援,并用手刨、抬、撬等方法配合施救。

4、调用市政部门的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对建筑倒塌堆垛边清理、边搜寻人员。

5、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协同公安、事故(施工)单位,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

2、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

3、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事故单位。

五、行动要求

(一)加强同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建设、环保、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协同开展救援行动,需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支援。

(二)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救援。

(三)现场安全员要注意观察建筑结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坍塌征兆要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四)施工中建筑在混凝土浇灌时发生坍塌,人员容易被灌浆埋压,要组织人员快速清理灌浆,抢救被埋人员。

(五)施工中建筑构件连接还未稳固,一处倒塌后极易牵连拉倒另一处,在实施救援时要预防相连部分的二次倒塌。

(六)施工中建筑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如楼顶、脚手架、楼底运送材料等,发生倒塌后要在人员的工作部位加强搜索。

(七)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在未完全确认埋压人员已无生还的情况下,不得使用大型机械盲目清理现场。

 

第四章  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事故处置

 

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事故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因工程质量问题或燃烧时间长,使承重结构丧失承重能力,导致部分或整体倒塌的灾害。

一、倒塌因素

(一)高温作用。特别是大跨度建筑或钢结构建筑,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失去应有的强度,造成倒塌。

(二)超重荷载作用。大量灭火用水积蓄导致建筑结构荷载加重,丧失承重能力,发生倒塌。

(三)低劣工程质量。施工中偷工减料,致使建筑达不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和耐火极限标准;地基软弱没有处理到位;私自改动建筑结构,破坏结构的平衡性与稳定性。

二、倒塌形式

(一)多层砖木结构建筑在火灾中倒塌,往往是烟火突破外壳,屋顶整体塌落,徒留四壁内部物品烧尽。

(二)大型钢屋架建筑在火灾中倒塌,高温使局部先软化塌落,再发生连带性整体跨塌,墙壁也向内倾倒牵缠在一起。

(三)仓储楼建筑在火灾中倒塌,如储存棉花大量吸水,楼板不堪重负,突然塌落,整个楼房轰然倒下。

(四)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火灾中倒塌,楼板在高温作用下出现沙化现象,钢筋外露在高温作用下失去强度,如楼内荷载超负或施工质量不达标,则会出现高部或整体倒塌。

三、事故特点

(一)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预防。瞬间发生,很难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无法避让。

(二)事故危害加剧。火灾已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着火建筑的倒塌又加重危害,如美国“9.11”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救援行动艰难。正在扑救火灾的消防队员往往会受到着火建筑倒塌的直接侵害,极大地削弱了现场灭火救援能力。救援力量既要抢救倒塌埋压人员,又要灭火,救援难度剧增。

四、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了解着火建筑倒塌的时间、程度、有无人员被埋压等情况。

2、随时和现场消防指挥员保持联系,掌握灾情发展变化状况。

3、根据指示要求,将灾情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迅速调出增援力量,包括灭火力量和建筑倒塌的救援力量,并根据现场情况和指挥员的命令,视情调集跨区域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灭火车辆和抢险救援、防化救援等车辆,以及检测、防护、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撑顶、通信、救护、照明、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环保、供气、供电、供水、建设、施工、交通等相关单位和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到场协同救援。

五、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倒塌建筑在火场的方位、建筑结构和布局等相关情况。

2、了解着火建筑倒塌的原因,查明倒塌时灭火力量部署情况,是否有人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

3、了解着火建筑倒塌对火势发展变化的影响。

4、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未垮塌部分是否有再次倒塌的危险及有无燃气泄漏等情况。

5、了解现场道路交通情况及周边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划定或扩大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三)处置措施

1、着火建筑倒塌后,现场指挥员要立即、彻底清点所有参战人员,查明有无人员受伤或被埋压,及时调整作战部署。

2、在确认有官兵被埋压后,要查明被埋压人员的大致部位,如埋压不深或建筑构件较易搬运时,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助,争取在第一时间抢救出被埋压的官兵。

3、倒塌建筑仍残留火势时,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扑救,降低火焰和高温对被埋压人员的危害,但灭火用水不宜过多,不能形成大量积水,以扑灭明火,降低温度为宜。

4、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机器人等装备,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使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救援。

5、在无法确认压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禁止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6、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

2、组织力量彻底扑灭明火,消灭残火。

3、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作好记录。

4、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事故单位。

六、行动要求

(一)着火建筑倒塌后,特别是有消防官兵被埋压时,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果断决策,在控制火势的同时全力抢救遇险人员。

(二)发生建筑倒塌后,现场指挥员必须迅速清点所有参战人员,及时调整力量部署,以最快的反应、最有效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三)在组织抢救人员的同时,调整水枪阵地,加强对火势的控制,阻止火势对救人行动的影响,并努力扑灭现场所有火点。

(四)加强同公安、安监、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建设、民政、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必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支援。

(五)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重伤后轻伤,先伤员后尸体”的原则进行救援。

(六)设立安全观察哨,一旦发现跨塌征兆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七)在救援初期和无法确认压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铲车、吊车、堆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八)在搬移建筑构件接近被救人员时,使用破拆工具或移动物品要仔细谨慎,尽量减少对被埋压人员的险情程度,必要时可用手或简易工具翻扒倒塌物件,直至将埋压人员救出。

 

第四类 自然灾害事故处置

 

第一章   洪涝灾害处置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过量的降水、冰雪融化以及堤坝溃决形成超出天然水道和人工限制界限的异常高水位水流,引起江河湖水泛滥,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灾害。

一、灾害特点

(一)涉及地域广。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73.8万平方公里,耕地5亿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的周边地区均遭受过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

(二)人员伤亡重。洪涝灾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库、堤坝溃决,泛滥成灾,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及时逃生而遇难。

(三)财产损失大。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房屋被冲垮,人民群众财产被吞没,工矿企业单位被淹停产停业,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被毁坏等。

(四)损坏道路桥梁,中断交通。洪涝灾害极易造成铁路、公路、桥梁等毁坏,使交通陷于瘫痪,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秩序。

(五)易引发次生灾害。洪涝灾害还常常伴有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设施毁坏后所发生的化学事故和灾后出现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

(六)救援困难,危险性大。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地域广、受灾人数多、灾害周期长、灾情复杂,交通、通信中断,抢险救援工作难度大、危险高,保障困难。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域、受灾情况、被困人数等情况,了解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及时与发生洪涝灾害的当地政府、抗洪指挥部、公安机关、、驻地部队、医疗急救等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情况,做好协同配合。

3、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最新的气象资料。

4、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应根据当地政府抗洪指挥部的指令,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调集消防船艇、水上救援装备,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气象、建设、水利、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民政等部门共同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通过实地查看和询问知情人,掌握洪涝的发生时间、危害区域、危险地段、受灾企业单位、受困人员,有无危险化学品及重要物资受威胁等情况。查看河堰、堤坝及道路、桥梁是否有决堤、垮塌的危险。

(二)救援准备

1、参加大型洪涝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与抗洪抢险总指挥部,研究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地区(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5、做好水上个人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

(三)救生排险

1、生命救助

组成水上救援突击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积极营救被困在水中、屋顶、树梢、岩壁等险恶环境中的遇险人员,搜寻失踪人员。尽可能早发现、早救助那些抓住水上漂浮物随水漂流的待救者。

2、固堤排险

与其他救援力量一起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管涌、漏洞,防止暴涨洪水造成堤坝溃决。

3、恢复交通

协助交通部门及时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保证救援车辆及装备安全抵达救援地点。

4、疏散人员、物资

转移疏散灾民,及时保护或疏散重要物资。

5、扑救火灾

及时扑灭灾区各类火灾,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

6、现场急救

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伤员,并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四)后勤保障

洪涝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水上救生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连续作战的需要。

(五)现场清理

1、协同有关部门清理城市街道淤泥、污水。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4、归队后要对使用的器材装备、衣物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恢复战备状态。

四、行动要求

(一)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及使用救生船艇和装备。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二)水上突击队必须由干部带领,实施救助行动必须穿救生衣。

(三)在抢救陷于河床湍流及危险地段的人员时,要用安全绳索做固定、导向、牵引、保护,增强救援行动的安全性。

(四)按照便于撤退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车辆、物资的集结地。

(五)救援中和救援后,要及时掌握人员、装备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气象信息。

(七)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内的感染和传播。

 

第二章  地震灾害处置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造成强烈的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造成建(构)筑物大量倒塌,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害。地震按照其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天然地震又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世界95%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一、灾害特点

(一)瞬间发生,破坏力强,人员伤亡重。地震造成断裂层错动、地面倾斜、升级和变形,导致大片居民住宅、建筑、道路、桥梁等倒塌和城镇基础设施毁坏,甚至损毁整座城市,破坏力极其强大。由于地震发生后出现大范围房屋倒塌和地面破坏,造成大量人员被埋压,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灾民一时无法得到有效救助,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二)易引发次生灾害。地震除原生灾害和直接灾害外,还极易引发水灾、疫情、放射性物质扩散、危险化学品泄漏、山崩、滑坡、地裂、灾后饥荒等次生灾害。由于地震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设施毁坏等,极易形成地震火灾,而且火灾大多在同一时间内多处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导致火场规模扩大,损失加剧。

(三)受灾范围广,社会秩序混乱。地震极易造成整个城市或局部地区政府职能的运转停滞,倒塌建筑得不到及时清理,人员得不到及时救助,医疗等生活物品得不到及时供应,停电、停水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利。

(四)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特别困难。地震可能造成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工程毁坏,大量人员被埋或失踪。消防、医疗急救等专业救援部门自身也不同程度的遭受损害,影响救援行动开展。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地震灾区大致面积,建筑物倒塌状况,人员伤亡和被困数量、分布位置和其它次生灾害情况。了解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及时与受灾的当地政府、公安机关、驻地部队、医疗急救等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情况,做好协同配合。

3、与气象、地震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地震和气象资料。

4、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按照预案和当地地震救灾总指挥部及上级的指示,统一调集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气象、地质、建设、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掌握受灾总体面积、建筑垮塌区域、可能再次发生垮塌区域等情况。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询问知情人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数量。

3、查明建筑物垮塌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爆裂,掉落的电线是否带电。

4、掌握受灾区域是否有火灾、水灾发生以及有无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等情况。

5、掌握现场的道路交通情况,确定救援车辆的行驶通道、操作场地,以及所需的车辆装备和人员。

(二)设置警戒

协调相关部门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警戒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状况、建筑物再次垮塌等因素。

(三)救援准备

1、参加地震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以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地震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5、在地震专家的指导下,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了解和发现余震、建(构)筑物垮塌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和征兆,及时发出警示信号,便于救援人员迅速、安全撤离。

(四)生命救助

1、迅速组织救人行动,运用各种救人手段和器材装备,全力抢救遇险被困人员。

2、加强宣传指导,可使用扩音设备进行广播,引导组织群众开展自救自助活动,指导群众报警求救和扑救初期火灾。

3、通过问、听、喊、嗅、寻、判、测等方法,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确定被埋人员数量和具体位置。使用破拆、救生、牵引、起重等器材装备,积极营救被埋压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4、对于受灾程度不同的现场,要以险、重地段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同时有多个急需救助的现场,要以待救者多的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受伤者,要以重伤、病患者及老弱妇幼者为优先救助对象。

5、在伤亡严重的重灾区域,除布置救援力量外,还要迅速通知医疗急救部门,设置现场紧急救护所,协助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6、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窒息、休克、出血等重、危伤员,并迅速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7、转移疏散灾民,及时保护或疏散重要物资。

(五)排除险情

1、关阀断源。关闭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漏水、漏气、漏电等管道阀门,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2、对易垮塌的建筑堆垛进行打桩顶固,对悬而未落或有塌落迹象的断壁残恒要先清理,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3、及时扑灭现场发生的火灾,注意排除事故现场积水。多处同时发生火灾时,要确保重点区域和重要部位的安全。

4、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时,可采取中和稀释、堵漏排险、筑堤引流等措施,防止引发次生灾害。

(六)后勤保障

地震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等器材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七)现场清理

1、协同地震、公安等部门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器材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探测搜索,确认有无被困遇险人员。

2、将救出的伤亡人员做好登记,移交给医疗救护人员。对伴随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现场,利用稀释驱散、沙土埋压等方法,清除低洼处或地表的残余物质。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4、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要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三)随时与气象、地震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信息。

(四)救援行动中,要注意防止建(构)筑物二次垮塌和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消防车辆出动时,选择救援道路要以主干道为主。通过桥梁时,要先查明其结构是否变形,不能贸然通过。

(六)在救援初期和被埋压人员仍有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七)在地震和建筑专家的指导下,现场安全员要注意观察现场建(构)筑物的变化,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救援人员,预防和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三章  台风灾害处置

 

台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及其以上,即风速超过32.6米/秒的强热带气旋,它是热带气旋四个强度等级中的最高等级。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出现的热带气旋,大约4个中就有1个会在我国登陆。

一、灾害特点

(一)季节性强,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台风从发生季节来看多发生在七、八、九月。灾害涉及范围主要为沿海地区、岛屿,如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份。

(二)破坏力强,危害性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狂风巨浪。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米/秒以上,狂风可摧毁大片房屋和设施;二是风暴潮。由于其中心气压很低,强风可使沿岸海水暴涨,形成台风风暴潮,导致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三是暴雨。迄今为止,最强的暴雨是由台风产生的。暴雨可引起洪水泛滥、堤坝溃决等。

(三)波及面广,人员伤亡大。世界历史上由台风引发造成死亡人数超过30万的灾难就有3次之多。每年7月至9月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沿海省市,造成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和数百人的伤亡。

(四)防范困难,救援难度大。台风常常给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毁,防范困难。由于强台风影响范围较大,造成建筑垮塌多、人员伤亡重、交通通信中断等复杂灾情,给灾后社会力量协同救援增大了难度。

(五)次生灾害多,延续时间长。台风迅猛异常,但持续一定的时间就会过去,而由台风造成的次生灾害,如建筑倒塌、洪水泛滥、交通中断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灾后救援工作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受灾的详细地域、风力等级、受灾情况、被困人数、交通通信状况,以及交通、供电、供水、医疗设施破坏等情况。

2、了解台风造成的次生灾害及其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和后果。

3、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气象资料。

4、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要根据预案和当地政府抗灾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及上级要求,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搜救犬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交通、建设、安监、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掌握台风受灾区域、建筑垮塌区域、可能发生再次垮塌区域等情况。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听、看、敲、喊、询问知情人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数量。

3、查明建筑物垮塌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爆裂,掉落的电线是否带电。

4、了解救援现场的道路交通情况。

5、了解台风是否造成洪水泛滥以及受淹的面积、单位、村镇,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6、了解有无道路、桥梁塌垮、道路中断等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参加台风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做好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三)设置警戒

协调相关部门对正在实施抢险救援的局部区域划定警戒,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警戒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供电状况、建筑物再次垮塌等因素。

(四)救援排险

1、使用检测、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装备,搜寻救助在建筑倒塌、溺水、悬空、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险情下的遇险被困人员。

2、疏散危险地段、危险建筑、危险船舶等受台风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及时保护或转移重要物资。

3、协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管涌、漏洞,防止洪水暴涨引起堤坝溃决。

4、协助交通部门清除城镇主要道路障碍,恢复交通,建立救援车辆通道。

5、及时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有效控制引发的化学灾害事故等次生灾害。

6、协同医疗急救部门抢救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伤员,并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五)后勤保障

台风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等器材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在台风过后再次清理现场有无被困遇险人员。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返回途中要注意道路、桥梁等的通行安全。

四、行动要求

(一)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现场作业人员要使用安全绳保护。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救援人员进入建(构)筑物必须确保无再次垮塌的危险。

(三)注意做好有针对性的救援准备,有效控制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信息。

(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四章  海啸灾害处置

 

海啸又称为地震海波或潮波,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起。海啸灾害是地壳运动形成含有极大能量和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冲上陆地后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一、灾害特点

(一)突发性强、受灾区域广。海啸发生发展速度快,通常以每小时大约700-800公里的速度扩展。短时间内就可席卷岛屿或大陆沿海地区,受灾区域广大。

(二)破坏力强,危害性强。海啸挟狂风巨浪摧毁大片城镇建筑、设施。形成风暴潮,致使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引起洪水泛滥和堤坝溃决等。

(三)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海啸一般是在地震后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如果预防不及,则在海啸波及的范围内,人员很难安全逃离,容易造成伤亡。

(四)灾情持久,救援难度大。海啸的重要特征是以“灾后救灾”为主,海啸后常常给岛屿和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损毁,次生灾害复杂,建筑连片倒塌多、人员伤亡严重、交通通信中断,给灾后救援增大了难度,往往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设备和物资,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消除海啸造成的危害。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了解受灾地域、灾害等级、被困人数、交通和通信状况等,了解通信、供电、供水、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掌握受灾及与灾害有关的信息,并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灾情资料。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保持与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的联系,掌握灾情信息,及时汇报情况,听从部署,传达落实。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要根据当地政府抗灾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和上级要求,统一调度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确保重点及紧急区域的安全。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救生船艇、水上救援装备,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交通、气象、建设、水利、卫生、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总体面积、受灾程度、灾害危害情况,伤亡人员数量、大致部位等情况。

2、了解灾区重要物资受损情况,灾区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3、掌握河堰、堤坝、桥梁、建(构)筑物垮塌破坏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危险。

(二)救援准备

1、参加海啸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要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3、进行分工部署,做好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确定转移疏散灾民和物资的路线。

(三)救援排险

1、进入海啸灾害区域救援,首先是搜寻遇难人员,救护躲避在建筑内、高地等处的幸存人员,并及时给予救助或送往医院抢救。

2、会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堤坝、疏排水道、堵截决口,消除或减轻海啸所造成的危害。协助交通部门修复毁坏的道路、铁路,清除障碍,逐步恢复交通秩序。

3、洪水退尽后,挖掘清理倒塌建筑,搜寻遇难人员,清理重要物品。

4、控制可能出现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

5、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遇难人员的身份确定,协助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灾区的疫情消毒工作。

(四)后勤保障

海啸灾害涉及面广、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救生、破拆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五)现场清理

1、尽可能清理出遇难和失踪的人员,并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要求妥善处置。

2、清理城市街道障碍、排除积水、清除淤泥。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4、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所有救援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现场作业人员要用安全绳保护。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二)水上突击队必须由干部带领,不得单独行动。实施救助行动时必须穿救生衣。

(三)正确选择指挥部和消防车辆停放的位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注意做好针对性的救援准备,有效控制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随时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获取最新气象相关信息。

(六)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第五章  雪灾处置

 

雪灾是指聚集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降雪,由暴风雪堆积所造成的危及生命和财产的灾害。雪灾能引发雪崩、冰湖溃决、冰川异常运动、凌汛、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雪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西部和高海拔地区。

一、灾害特点

(一)地区性明显、持续时间长。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新、藏、青、甘、宁、蒙六省区,是我国雪灾经常发生的主要地区。形成雪灾的冷冻气候相对稳定,降雪此起彼伏,灾害持续期相对较长。

(二)连发性强、危害面广。雪灾不仅直接危害严重,而且可诱发其他灾害或成为其他灾害的成因、条件或触发因素,如雪崩、塌方、泥石流、冰湖溃决。积雪一旦成灾,具有广大的区域性,人、畜受到威胁,财产损失大。

(三)阻断交通,救援难度大。雪灾造成交通堵塞或中断,加之通常受灾地区地广人稀,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救援行动缓慢,救援难度增大。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受灾地域、受灾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目前已掌握的人员被困情况以及交通、通信、电力、医疗等设施破坏情况。

2、与气象部门和现场保持紧密联系,掌握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最新气象资料。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上级指示,调集离灾区最近的消防中队和增援中队力量,组成救援队伍。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照明、抢险救援、运兵、后勤保障、水罐等消防车辆,并采取防滑措施,同时携带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铲雪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交通、建设、环保、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必要时请调警用或军用直升飞机到场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受灾程度、灾害延续等情况,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2、掌握道路、桥梁、建(构)筑物破坏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危险。

3、采用外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搜救犬搜寻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数量和具体位置。

(二)设置警戒

通常在每一个救援操作点设置一定范围的警戒区域或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三)救援准备

1、参加雪灾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雪灾救援要成立协同行动小组,包括公安、气象、交通、医疗急救等部门,共同开展救援。

3、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地段(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展开救援行动。

4、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落实防冻措施,提出行动要求。携带救生装备,作好救援准备。

(四)生命救助

1、当大型救援车辆无法接近现场时,救援人员应携带轻便装备前往灾害现场,以免延误救助时机。

2、在现场快速开辟出救援操作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3、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确定被困遇险人员的准确位置。

4、询问生还者或目击者,判断可能造成的伤亡及失踪人数。

5、协助医疗急救部门对重伤者及时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6、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挖土机、铲车等大型装备挖掘清理积雪。

7、掌握最新气象资料,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进行预测,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五)后勤保障

由于雪灾通常导致交通、通信中断,救援受阻、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器材装备和防寒防冻物资、饮用水、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利用特勤器材、大型救援装备并发动当地群众逐一清理检查雪灾埋压人员的区域,查清并救助被埋压或失踪的人员。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注意返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二)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地要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

(三)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第六章  地质灾害处置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或遇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而造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或岩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对附近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其主要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形成出现。

一、灾害特点

(一)暴雨致灾,突发性强。地质灾害容易在大暴雨过后的短时间内形成。洪流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造成人员伤亡和城镇被毁。山体滑坡成因复杂,一般是由地壳运动、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大量降雨、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

(二)崩塌滑坡,破坏力大。突发形成的泥石流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多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山洪危害更为严重。在重力作用下,滑坡极易引起连锁反应,重复发生,灾情不断恶化。

(三)损坏道路,中断交通。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都能毁坏铁路、公路,造成交通长时间中断。

(四)人员埋压,救援困难。突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冲击力强、毁灭性大,湮没乡村、城镇,极易造成重大人员埋压伤亡。灾害大多发生在偏僻山区城镇,救援人员很难迅速到达灾害现场。加之现场环境险恶,救援行动开展困难。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受灾地点、灾害原因、程度和危害,被困人数和当地交通、通信等情况。

2、与气象、地质、国土部门和现场保持紧密联系,掌握最新气象资料和地质信息。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根据指示要求调派救援力量,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受灾区域的灾情程度和上级指示,调集离受灾点最近的消防中队和一定数量的增援力量,并派出指挥员到场统一组织指挥。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车、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调集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了解受灾区域、地质结构、受灾程度、灾害延续等情况,有无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2、采用外部侦察、仪器检测、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查明受灾区域、周围建筑、道路交通等情况,有无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具体部位。

(二)设置警戒

在救援工作点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三)救援准备

1、参加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参加政府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参与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在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安全地点设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停放救援车辆。

3、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4、佩戴安全绳,携带救生装备,作好救援准备。

5、设置现场安全员,在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发出撤离信号。

(四)救生排险

1、有组织地把受到严重威胁的群众疏散至安全地带,及时保护或转移重要物资。

2、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器材装备,全力搜寻失踪人员,营救被埋的遇险人员。

3、会同其他救援力量加固河堰、堤坝,疏通水道,以免泥石流、滑坡引起水库堤坝溃决引发更大的灾害。

4、协助交通部门及时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以保证救援所需的车辆及装备顺利抵达目的地。

5、如易燃易爆单位、场所被冲毁或破坏,应组织力量排除险情,有效控制灾害事故。

6、当大型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现场时,救援人员应携带轻便装备前往灾害现场,以免贻误救助时机。视情使用挖土机、铲车等大型装备,加快挖掘速度。

7、协同医疗急救部门对抢救出的重、危、急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五)后勤保障

由于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大、救援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器材装备和衣物、饮用水、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六)现场清理

1、在确认已无人员被埋压的现场,要协助有关部门单位清理影响交通和人们生活的泥石流。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必须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

3、撤除警戒,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二)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地要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

(三)在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车辆机械清理现场。

(四)随时与地质、国土、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最新气象资料和地质信息。

 

第五类 公共突发事件处置

 

第一章  恐怖袭击事件处置

 

恐怖袭击事件是指境内外敌对势力、恐怖分子针对首脑机关、机场、车站、码头、桥梁、商市场等场所,以及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城市标志性建筑等要害设施、部位进行的恶意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主要表现方式:一是投毒;二是爆炸;三是飞行器撞击,还有纵火、绑架、暗杀、破坏等。

一、事件特点

(一)突发性强,一般伴随有火灾或建筑物垮塌。

(二)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灾害后果严重,救援难度大,处置不当易发生二次爆炸或垮塌。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现场有无人员伤亡,有无发生火灾和建(构)筑物垮塌,现场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应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按照预案调集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等力量,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集增援中队。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核生化侦检车、水罐、高喷、泡沫、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检测、警戒、救生、破拆、照明、牵引、起重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到场处置。视情调集挖掘机、吊车、装载车等大型工程车辆参与处置,调请驻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查明爆炸毒品扩散、建筑倒塌的面积和破坏程度,人员中毒、伤亡及被倒塌建筑埋压情况,伤亡人员的数量、遇险的具体位置等情况。

2、查明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有无发生再次坍塌的危险性。

3、查明有毒、爆炸物品的种类、性质,爆炸撞击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自来水管道断裂,是否有再次爆炸或垮塌的可能。

4、可供救援使用的通道、作业面等情况。

5、是否有贵重物资需要疏散和保护。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警戒或交通管制。

2、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3、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4、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准备抢险救援装备。

5、协助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关闭水、电、气供应。

6、调请医疗急救部门力量到场参与救援。

(三)救生排险

1、组成搜救小组,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装备,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被困遇险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

2、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重伤员后轻伤员,先伤员后尸体”的原则抢救遇险人员。

3、协助医疗急救人员抢救重伤人员,疏散能够行动的轻伤人员,对被救人员进行登记,对遇难人员做好标记。

4、为防止对待救者造成二次伤害,要利用气垫、方木、角钢等支撑倒塌建筑构件,然后再进行施救。

5、当现场发生火灾时,要及时部署力量,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四)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等部门,对现场有无被埋人员进行最后确认。

2、救援结束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受灾单位。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并做好记录。

4、安全撤离。

五、行动要求

(一)处置恐怖事件时,要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指挥员要提出行动安全要求。要尽可能配合公安部门同时展开现场取证工作,防止现场物证在处置中丢失或破坏。

(二)进入现场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防止因建筑结构变形、倒塌威胁救援人员安全。

(三)在确认无再次爆炸危险后,救援人员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四)有火灾发生且力量充足时,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并注意准确选用灭火剂,防止造成水渍损失。

(五)如夜间发生事故,应及时调集照明设备或车辆到达现场。

(六)对现场疏散和抢救的人员必须做好记录。

(七)对未爆炸装置应交由防爆专家处置,同时救援人员应撤至安全地带。

 

第二章  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众多人员围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拦截汽车、火车,阻断交通,违法游行示威等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在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重要目标的消防安全,一旦出现纵火情形,要及时扑灭火灾。

一、事件特点

群体性治安事件具有矛盾激化、现场混乱、持续时间长、疏导劝解困难等特点。群体性治安事件表现形式多样,本章主要针对围攻党政机关等单位和拦截汽车、火车的事件。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地点,参与群众的数量,受影响的单位或围堵拦截的公路、铁路的具体位置、情形,现场是否发生暴力冲突等情况。

(二)力量调集

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指示,报请总队批准后,按照需要出动的警力、车辆,及时调集力量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并视情调集水罐、泡沫、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检测、警戒、破拆、通信、扩音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询情

指挥员到场后,应及时与现场总指挥部联系,了解事态发展过程、程度,领受处置任务。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侦察,掌握重要保卫目标基本情况。

(二)处置准备

1、成立消防指挥部,制订重要目标保卫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纪律作风,提出行动要求。

3、落实安全防护,准备相关器材装备。

4、确定灭火剂的供给方式。

(三)处置措施

1、做好消防指挥部及车辆、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受到参与群众的攻击。

2、预见可能发生的纵火方式,做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迅速有效地扑救。

3、现场发生爆炸、施毒、垮塌、踩踏等情况,应积极参与救助受伤被困人员,疏散围观群众,控制事态发展。

4、视情对参与群众进行政策宣传,稳定闹事者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和人员伤亡。

5、如事态发展需要用高压水枪、水炮冲击驱散人群时,须有省、市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命令方可执行。

四、行动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坚决执行命令,处置时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二)把握政策界限,慎用警力,正确判明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置措施。尚未引起灾害事故和暴力骚乱事件时,不能使用警力和装备与集结人群对峙,不能对群众采取强制措施,不能使用高压水流驱散人群。

(三)要按照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矛盾激化。进行政策宣传时,要熟悉政策,语态温和,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引起的建筑物垮塌、爆炸、毒害和火灾事故,必须加强第一出动,迅速有效处置,防止贻误战机。

(五)在处置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态的发展要有预见性,防止出现纵火、砸车和伤人事故。

(六)完成任务后,应及时清点人数,收集、整理装备,安全撤离现场。

 

第三章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人为因素造成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泄漏从而导致大面积空气、地面、地下、水体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破坏公共秩序的事件。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污染区的灭火救援、为污染区提供饮用水和协助洗消。

一、事件特点

(一)突发性强。因操作不当、人为破坏、灾害衍生等原因突然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往往猝不及防。

(二)后果严重,可致大量人员患病甚至死亡。重大环境污染直接污染大片区域的饮用水源、空气,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快速传播蔓延,短期内可造成大量人员患病甚至死亡。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放射性元素污染空气、地面、水体、物品,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一定或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四)社会影响大,造成公共秩序混乱。重大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容易引起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污染事件的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需要救援单位的详细地址等情况。

2、及时与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污染基本情况,并跟踪事态发展状况。

3、指挥中心应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发生污染的具体情况和上级指示,按照应急预案调集辖区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处置。

2、车辆装备

根据事件情况调集相关灭火救援车辆和防护、洗消、检测等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环保、安监、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防化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救人第一,先控制后处置,有效防护,彻底洗消”的原则进行处置。

(一)侦察检测

1、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掌握污染区域、程度和发生灾害的基本情况。

2、通过环保、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污染的防护办法和处置要领。

(二)设置警戒

依据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划定的污染区域,设置警戒区。

(三)安全防护

在空气、地面、地下和水体污染情况下,进入警戒区人员要按照现场危险等级和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意见采取防护措施。现场安全员必须认真检查进入警戒区的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灭火救援

1、由干部率领救援组,在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进入警戒区开展灭火、抢险救援行动,视情掌握灭火时机。对从警戒区域救出的人员应迅速移交卫生、防疫部门。

2、了解形成污染的危险源,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注意被污染水源的排放,采取中和稀释污染源的办法减轻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用围堵导流的方法控制污染源排放。

(五)合理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警戒区发生火灾时,供水车辆必须首先满足灭火需要。协调当地政府利用非饮用水等水源向消火栓、消防水池供水、蓄水,确保消防用水。

(六)运送饮水

针对水体污染状况,选定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合格的洁净水源,制订取水、送水方案,严密组织,为警戒区内的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七)全面洗消

在警戒区与安全区之间或附近的空旷安全地带分类设置人员和器材装备洗消场,进行全面洗消。洗消后要经环保、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后方可撤离。根据实际情况,器材装备应在安全地区存放24小时以上方可归队执勤。

(八)现场清理

1、协助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和事故单位完成现场清理任务。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消防部队在污染区域的救援行动必须在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

(二)归队后应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隔离观察,并做好每日登记。一旦遇有突发疾病,应及时治疗并报告。

(三)在污染区域使用的器材、装备,应分开单独存放,进行洗消、日晒等安全处理后方可使用。不得将战斗服装、器材等带入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应放于通风较好的安全区域。

 

第四章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某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或疾病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并死亡,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破坏公共秩序的突发事件。如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多个国家出现的禽流感等。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疫区实施灭火救援,为疫区提供饮用水和协助洗消。

一、事件特点

(一)传染性强,易致人死亡。传染性疾病极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传播快、发病快、致死率高。

(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公共卫生事件中病毒、病菌污染空气、地面、水体和建筑物、物品,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一定或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三)社会影响大,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容易引发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疫区是否发生火灾以及火灾地点、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等情况,了解疫情的名称、发病人数和发生疫情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情况。

2、及时与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疫情资料,跟踪了解疫情发展状况。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根据接警的情况,判定火灾或疫情,按照上级指示,调集辖区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处置。

2、车辆装备

根据现场情况,调集核生化侦检车、水罐车等车辆和防护、侦检、洗消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卫生、防疫、气象、环保等部门协助处置,请求驻军防化部队支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消防部队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灭火救援,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灭火救援行动必须在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严密、防护到位、行动迅速。

(一)侦察检测

1、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掌握疫区灾害情况。

2、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掌握疫情防护办法和要领。

3、查明发生火灾的地点、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等情况,以及在疫区扑救火灾的注意事项。

(二)设置警戒

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在病毒污染区设置警戒区域。

(三)安全防护

在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情况下,进入警戒区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在只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传染情况下,按照卫生、防疫部门意见确定防护标准。现场安全员必须认真检查进入警戒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灭火救援

由干部率领救援组,在卫生、防疫、疾病防控人员的参与指导和协助下,进入警戒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对从疫区域救出的人员应迅速移交现场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采取防疫措施。

(五)运送饮水

针对水体污染状况,选定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合格的洁净水源,制订取水、送水方案,严密组织,为疫区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六)全面洗消

在灾害事故现场与安全区之间或附近的空旷安全地带分类设置人员和装备的洗消场。灭火救援任务结束后,参战人员不得急于卸装,所有进入疫区的人员和相关器材装备应先撤至洗消场,进行全面洗消。洗消后应经卫生、防疫、环保人员检测后方可撤离。器材装备要在安全地区存放24小时以上,方可归队执勤。

消毒剂的种类、浓度、用量、使用方法等应根据疫情的不同,向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部门咨询后而确定。

1、洗消原则

(1)洗消与封锁自净相结合

与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区和场所应立即进行洗消处理。而对很少有人进入的地区,可将其封锁,待其自净。

(2)做好个人防护

在洗消作业时,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针对性的防护装具。

2、人体洗消

可使用洗消帐篷或其他淋浴装具分组淋浴,肥皂搓擦二次,温水(38-400C)冲洗15分钟。

3、牲畜的卫生处理

一般用肥皂及清水冲刷。有条件地可先进行消毒剂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和浓度与人员卫生处理相同。消毒时,防止药物流入牲畜眼内。

4、服装装具的洗消

(1)煮沸。应煮沸30分钟以上,煮沸时要适时搅拌,勿使衣物漂出水面,可在水中加入合适的消毒剂,提高消毒效果。

(2)消毒剂浸泡。浸泡时,药液要淹没被消毒的衣物。消毒后,立即用清水漂洗,以免衣物被腐蚀。

(3)熏蒸。可选择相对封闭的空间,将服装挂起薰蒸。薰蒸时,室温应在200C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再加上合适的消毒剂。

5、食物和餐饮具的消毒

污染严重的少量食物以销毁为宜。需要消毒的食物和餐饮具,可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食物与餐饮具。煮沸或流通蒸汽作用30分钟以上。餐饮具还可用远红外消毒器,消毒温度在140-1500C,作用15-20分钟。

(2)有外包装的食物。可用消毒剂擦拭二、三次,放置一定时间,然后去除包装。

(3)蔬菜、水果。用消毒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可杀灭各种病毒,食用前用清水洗净。

6、室内消毒

(1)擦拭。用消毒剂擦拭,用量以表面湿润为度。

(2)喷洒。用普通压缩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使用消毒剂同擦拭法,可根据墙壁吸水能力酌情增减。对密闭程度较好的房间,可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

(3)薰蒸。对密闭性较好的房间,可用消毒剂水溶液直接加热熏蒸消毒。

7、室外地面消毒

用消毒液喷洒,用量酌情确定。通常地面温度愈高,药物用量愈小,所需作用时间也愈短。

8、器材装备洗消

车辆与大型装备可用多用途喷枪喷刷消毒剂进行洗消,处理后用水冲去滞留药物,金属物品应擦干、上油,防止生锈。

通讯工具、光学仪器及其他精密器材,可用消毒剂熏蒸消毒,对不怕潮湿或腐蚀的外壳可用消毒液擦拭。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拭,以防物品损坏。

(七)现场清理

1、协助卫生、防疫、环保部门和事故单位完成现场清理任务。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进行洗消,安全撤离。

五、行动要求

(一)消防部队在疫区的救援行动必须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

(二)归队后应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隔离观察,时间与疫病的潜伏期相同),并做好每日登记,遇有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三)在疫区内使用的器材、装备,应分开单独存放,并再次进行洗消、日晒等安全处理后方可使用。不得将战斗服装、器材等带入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应放于通风较好的执勤位置。

 

第五章  城市给水管网爆裂事故处置

 

城市给水管网爆裂是指由于城市改造、野蛮施工、老化锈蚀等原因造成城市给水管道突发性爆裂,大量自来水涌入城区街道、单位,造成爆管片区单位、居民缺水和局部区域淹水的事件。在城市给水管网爆裂事件中,公安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城市给水部门制止爆裂管道的泄漏,抽排重要目标或受灾居民家的积水,为缺水的单位、居民提供饮用水。

一、事件特点

(一)大多为突然发生。在城市改造挖掘、野蛮施工,车辆不慎撞断地上消火栓,以及地下管道,老化锈蚀或操作不当造成给水管网爆裂,突发性强,瞬间喷涌。

(二)局部区域的“洪水效应”。地下水管断裂后,大量压力水喷涌而出,瞬间积水很深,淹没街道、建筑进水,尤如洪涝灾害。

(三)社会影响大。给水管网爆裂造成城市交通堵塞或中断,单位、居民缺水,局部区域淹水,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扰乱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造成众多单位、居民缺水。由于城市供水管道发生爆裂,导致大片城区停水,造成水荒。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发生水管爆裂的区域、地点和现状,了解交通道路和附近单位、居民等情况。

2、及时与城市供水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断裂水管口径、压力、泄漏量,以及抢修需要的时间。

3、指挥中心及时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报告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按照水管破裂特点和现场情况,调集辖区中队,并适当调集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水罐、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手抬机动泵、虹吸泵、堵漏等器材装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供水、环保、城建等部门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通过城市供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询问观察了解管网爆裂原因、爆裂程度和泄漏范围。

2、了解爆裂对周围交通、建构筑物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3、了解周围有无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遇湿易燃易爆物品。

(二)救援准备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施局部交通管制。

2、拟定堵漏、重要目标和居民家排水以及后续提供居民饮用水的实施方案。

(三)处置排险

1、配合供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关闭供水线路阀门。

2、视情引导和疏散周边居民。

3、利用下水道、污水井排除积水。

4、疏散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遇湿易燃物品。一时无法转移疏散的要做好有效的保护,防止发生其他事故。

5、用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泵抽排重要目标积水。

(四)输送饮水

制订供水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为缺水区域的单位、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五)现场清理

1、清除水管爆裂处路面的淤积物,冲洗街道。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车辆不宜停靠离管网爆裂处较近的地方。

(二)在未关闭供水阀门前,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强水流携带冲击出的物体砸伤人员。

(三)利用下水道、污水井排除积水时应在井口设置明显标志,防止车辆、行人坠入。

(四)注意现场安全,防止其他事故发生。

 

第六类  群众遇险事件处置

 

第一章  水域事故处置

 

水域救援是指人员在天然或人工水域发生意外而溺水,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所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件特点

(一)人员溺水或坠入冰层中,自救能力差,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救援力量到场时已失去最佳救人时机,水面已没有明显落水痕迹,往往要大范围搜寻,长时间打捞才能找到溺水者。

(三)机动车冲入水中,救人及打捞车辆难度很大。

(四)救援人员深入河水或冰窖救人时,自身危险性大。

(五)被救者在水中会失去理智,救援人员将受到威胁。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溺水者的溺水时间、地点、数量、水流方向、水域深度、溺水者的状态以及周围交通道路等情况,并随时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二)视情调派辖区中队、特勤中队,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绳、安全钩、强光照明灯、无线对讲机、担架等器材装备。

(三)调请公安、卫生等部门到场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溺水者险情现状。重点查看溺水地的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水质浑浊程度、水面行驶船只情况及溺水点离岸距离,岸边地形、地貌、建筑物等情况。

2、询问知情人,了解溺水时间、地点、人数等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身系安全绳,在保护下实施救援。

2、冲锋舟、橡皮艇上的人员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3、需要潜水作业时,必须由专业潜水员着潜水服下水,并采取安全措施。

(三)救援准备

1、根据实地查看的情况,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保护人员对冲锋舟、橡皮艇实施充气安装,协助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或移动的路线。

4、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医疗急救人员做好救治准备。

6、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在救援期间停止在救援区水域内的各项作业。

7、对现场周围实施警戒,疏导围观人员,严禁无关人员和船舶进入救援区。

(四)救助措施

1、无法使用冲锋舟、橡皮艇的情况下,应采用徒手救助。

2、当溺水者飘浮在水面时,应尽快入水实施救援。徒手救助时,要根据水流流速和水面宽度、深度,选用冲锋舟或橡皮艇进行接应。

3、当溺水者已沉入水下,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搜索区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将潜水队员载到溺水点实施搜索。潜水队员下水施救时,应以两人(含)以上编队下潜,沿上游向下游搜索,必要时应有保险绳引导和保护。

4、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应迅速移交医疗急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无医务人员到场,救援人员要对被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实施抢救。

5、车辆坠入水域时,首先要击破车窗或打开车门救助车内人员,然后调用大型吊车到场,由潜水员下水固定起吊绳索钢缆,将落水车辆吊上路面。如有货物落入水中,可用同样方法搜索起吊。

6、冰面塌陷、人员掉入冰窖时,救援人员要穿戴救生衣、系安全绳。要适当加大冰窖面积,派出潜水员下水施救。

7、现场医疗急救人员对溺水者确定死亡后,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现场清理

1、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清理事故水面、水下及岸边的物品、物件,及时恢复交通。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下水救援必须着救生衣、系安全绳,安全绳的另一端要进行固定,专人保护。

(二)潜水员在安全员的检查后方可下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定时与保护人员进行联络。

(三)冬季救援时,在下水前应做好身体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

(四)在多人落水需要施救,应按“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的顺序进行救援。

(五)徒手救人时,要注意稳定被救者情绪,从侧面、后面接近被救人员,并采取合理的救助方法。

 

第二章 井下事故处置

 

井下事故是指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掉入井内或下井作业时发生意外情况,使其受到伤害或对生命构成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井可分为枯井、水井、城市设施管道井等。

一、事故特点

(一)井口小且深、场地狭窄,救援行动难以展开。

(二)井下供氧不足,可能存在有毒或可燃气体,增加了救人行动的复杂性。

(三)因现场环境,可用的救援方法和器材装备较少,救援行动受到限制。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落井的时间、地点、人数、落井原因、周围环境及道路交通情况。

(二)调派辖区中队到场。根据落井的人数和地点,视情调出特勤中队或邻近中队进行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支架、生命探测仪、氧气(空气)呼吸器、移动式供气源、正压送风设备、安全吊带、安全钩、保险带、安全绳、强光照明灯、软梯、沙铲、十字镐、通信、担架等器材装备。

(四)调请公安部门实施警戒,调请医疗急救部门到场协同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询问人员落井时间、原因、人数、年龄、性别等情况,及时向井下喊话,试探是否有人回应。

2、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等方法,查明井口大小、井深、井壁是否有垮塌的危险、井下是否有积水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

3、利用生命探测仪、易燃易爆气体探测仪等装备,确定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检测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浓度。

4、向市政管理、事故单位等了解管道井布局、走向和结构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有他救接头的呼吸器,携带备用面罩、救生、通信和照明器材。

2、救援三角支架固定必须牢固,使用的绳索必须经过检测,

3、井口人员与下井救援人员保持联系,时时掌握情况。

4、如井下积水较深或在流动,下井队员应着救生衣或潜水服。

(三)救援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救援人员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备用面罩、安全绳、安全吊带、照明灯具等器材,做好下井救人的准备工作。

3、现场安全员检查氧气(空气)呼吸器压力、保险绳、保险带等器材装备,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做好记录。

4、用送风机或排烟机向井内送风。若井口太小,应尽量使用长管空气呼吸器或移动式供气源。

5、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四)处置措施

1、当落井人员未受伤或神智较清醒能够配合救援时,可用保险带、保险绳将其提升至地面。

2、当落井人员受伤或已昏迷,井壁又是混凝土结构,确定无垮塌危险的情况下,可由救援人员下井实施救援。

3、当井口和井内空间很小,只能一人垂直上下时,可采用倒置的方法,下井将被救者提升上来。

4、当井口已垮塌、人员被埋压时,应减少井口作业人员,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现场协助救援。

5、如井下有积水或易燃、有毒气体,通过送风机向井内输送空气,或先吊放氧气(空气)瓶下井,确保被困人员能够正常呼吸。

6、如城市管道井内发生问题,要针对不同的管道井特点,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7、对生还者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确定被救者已死亡后,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清理现场

1、在确定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后,方可清理现场。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的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在实施井下救援前,必须掌握井下的情况,井壁是否有发生垮塌的危险。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氧气(空气)呼吸器和安全绳后,方可下井救人。

(二)对情况不明的枯井不得冒然下井,必须在勘察清楚后方可开展救人行动。救援时,要准确掌握氧气(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和操作要求,防止时间过长或面罩刮掉及供气管线破损,而威胁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三)井口周围人员要少而精,防止踩塌井口或掉落物品,发生危险,井口外要组织好机动救援力量,做好救人准备。

 

第三章  高空事故处置

 

高空救人是指由于高空作业、企图自杀、精神不正常人员,主动或被动到较高建(构)筑物等处,生命受到威胁时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事发高空,人员立足点狭小薄弱,随时可能坠落。

(二)高空自杀方式容易给救援增加阻力,需要一边耐心做思想工作,一边做救援准备。

(三)救援行动危险性大,待救者一般滞留在高楼屋顶、高架铁塔、高塔顶部等危险场所,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围观群众多,社会影响大,新闻媒体聚集,情况复杂。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待救者所处的详细地址、人数、建筑物高度等情况。

(二)调派辖区中队,视情调出邻近中队或特勤中队增援。调集抢险救援、举高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吊袋、缓降器、保险绳、强光灯、高音话筒、救生气垫、横幅标语等器材装备。

(三)调请公安、医疗急救等部门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待救者所处的位置,判断险情现状。

2、询问知情人,了解待救者的姓名、年龄、职业、事故原因等情况。

3、查明登高救援的途径,被救者所处位置及其周边环境。了解待救者的附近建筑物等情况。

4、确定车辆停放和救生气垫摆放的位置。

(二)救援准备

1、及时通知被救者亲属、朋友、同事等到场,配合救援行动。

2、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医疗急救人员和心理专家做好急救和心理疏导的准备工作。

4、对所带器材装备进行检测,确定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选择最佳位置铺好救生气垫、架设举高车辆或消防梯。

5、设立警戒,疏散围观人群、疏导车辆和清理障碍物,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

(三)处置措施

1、遇自杀倾向、精神不正常或债务纠纷人员的高空救援,首先通知待救者的亲人和相关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协同救援人员,说服待救者放弃轻生的念头。对情绪激动者,要不断与之对话,稳定情绪,吸引注意力,配合救援行动。

2、对于在高空作业意外受困的待救者。救援人员应组织救援力量,快速到达作业点,实施救援。要在行动中不断地给待救者传递安全信息,稳定其情绪。

3、多个救援小组同时展开救援时,应做好协调配合。

4、救援任务完成后,由医疗急救人员对被救者进行检查,视请将其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治疗。

5、将待救者移交公安机关、待救者单位或其亲属。

(四)现场清理

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的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与待救者对话时,语气应尽量委婉、真诚。必要时可请心理学专家与待救者对话。

(二)救援人员在行动时必须系好安全绳,采用双保险,做好安全防护。

(三)救援人员在营救过程中应尽量隐蔽靠近待救者,掌握救人的最佳时机。

(四)救生气垫未充装完毕,不得采取行动。

(五)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到现场维持秩序,实施警戒。

 

第四章  电梯故障处置

 

电梯故障救人是指电梯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而使电梯停止或坠落,导致乘员被困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电梯内空间小,被困人员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

(二)电梯坠落时产生的离心力和底座的弹力,易使被困人员惊慌失措,情绪激动。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事故单位的名称、地址,电梯故障原因、被困人员数量等情况。

(二)及时通知电梯公司技术人员到场协助救援。

(三)调集辖区中队到达现场,视情调集特勤中队增援。

(四)调集抢险救援车以及破拆、照明、防护、救生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掌握故障电梯所处的位置、层数、高度及发生故障的原因。

2、电梯是否停电,是否发生过坠落,通信设备是否良好。

3、查明被困人员数量,有无生命危险等情况。

4、确定营救或破拆的途径。

(二)救援准备

1、设立警戒区,控制电梯间前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联系电梯公司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确定救援行动方案,准备器材装备,进行分工部署,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4、如果有人遇险或受伤,通知医疗急救部门到场救助。

(三)处置措施

1、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防止因过度紧张在电梯内盲目行动,发生意外事故。

2、在技术处理未果的情况下,可用液压扩张器等工具对电梯门进行扩张或破拆,采取合理的救助方法,将被困人员安全救出。

3、对被救人员视情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四)现场清理

1、将故障电梯移交使用单位进行维修。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检查有无受伤人员,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行动应在电梯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盲目破拆,以免造成突发情况和不必要的损失。

(二)若因停电造成电梯运行中断,应及时联系供电部门送电,恢复其正常运行;若因机械故障可能导致轿箱坠落时,应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防止轿箱坠落伤人。

 

第五章  沼气池事故处置

 

沼气池救人是指人员由于某种原因不慎掉入沼气池内,受到伤害或对其生命构成威胁而采取的一种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池内属易燃易爆和有毒场所。

(二)隐蔽性强,发现晚。沼气池往往建在较为隐蔽或远离人群的地方,一旦有人不幸落入其中,难以被及时发现。

(三)救援时间紧迫,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不当极易造成中毒、伤亡。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沼气池的位置、深度、池口大小、落池人员数量、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等情况。

(二)迅速调出辖区中队前往现场,视情调派其他中队和特勤中队增援。调集水罐、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照明、梯子、安全绳、防爆通信器材、担架、送(排)风机、长管呼吸器等器材装备。

(三)视情调集公安、医疗急救等部门参与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沼气池的形状、大小、深度等情况。

2、掌握落池的人员(被困人员)数量、时间、性别、年龄、身体状况。

3、检测沼气池的气体浓度,了解沼气池周围的地形、地貌、可用水源、用火用电等情况。

4、了解事故地点的天气、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情况。

5、了解沼气池周围人畜、车辆活动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二)救援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2、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

3、救援人员必须穿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防爆照明、通信工具。

4、准备救人或打捞尸体用的安全绳等器材。

5、调请医疗急救人员到场协助救援。

(三)处置措施

1、进入沼气池救人要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时缺乏呼吸保护装具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

2、加强安全保护,救援人员要系安全绳,池口要安排专人进行保护。指挥员要与救援人员保持联络,随时掌握有关情况。

3、对被救出的遇险人员,应由现场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急救,伤情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四)现场清理

1、检查沼气池,告知使用单位或个人安全注意事项,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观察沼气池池壁及周围的情况,防止垮塌伤人。

(二)当事故发生在能见度较低的气象或环境条件下,应及时调集照明车或移动照明灯具到场。在冬季,救援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痉挛。

(三)沼气有爆炸危险时,救援人员要采取防爆措施,使用喷雾水稀释驱散。

(四)救援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佩戴齐全防护装备。

(五)进入作业区的人员,严禁携带产生火花的器材和工具,防止引发沼气燃烧,导致二次事故。

 

第六章  山地事故处置

 

山地救人是指人员在山地作业、登山或旅游时,意外掉入山谷,被困于高山、悬崖峭壁等处,无法自行脱身,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事故地点一般都在没有通车道路,行人难以到达的险峻地点,救援行动危险性大,施救环境复杂、条件受限,救援时间长。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询问遇险者所处的地址、山体高度,周围地形地貌、有无明显标志性物件等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视情调出特勤中队、邻近中队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救援支架、救援吊袋、缓降器、牵引器、下降器、救生绳、驱体固定气囊、保险绳、安全钩、担架、移动照明、手提扩音等器材装备。

(三)视情报告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医疗急救、交通、登山协会等相关部门、单位到场协同处置。必要时,可调集直升机到场协助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遇险者所处位置,判断险情现状。

2、询问知情人,掌握遇险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情况。

3、查明遇险者所处位置至地面的空间有无障碍物,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有无救援器材固定的地点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疏散围观群众。

(三)救援准备

1、稳定被救者情绪,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2、检查救援器材,找好固定点。救援车辆应停放在便于救援、安全可靠的位置。

3、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提出行动要求。

4、通知医疗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5、确定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处置措施

1、稳定被救者情绪,要求被救者配合救助行动。

2、救援人员利用登高、攀岩等器材实施登高或下滑救援,救援人员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

3、如被救人数较多,采取辅助手段能够下移或上攀时,可以固定、架设保险绳索,让被救者利用保险绳进行自救。

4、被救者如受伤或不能行动,可使用多功能担架或驱体固定气囊先行固定,待救出后要立即交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处理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5、情况危急、救援难度大时,应及时向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调集直升飞机到场协助处置。

(五)现场清理

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与被救者对话时,语气尽量委婉,稳定其情绪,防止被救者争抢逃生发生意外。

(二)救援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并采用双保险措施。

(三)对一时难以营救的被救者,应向其提供必需的药品、饮食和御寒衣物。

(四)夜间行动应在现场架设照明灯具。

(五)救援中,要防止救援人员和围观群众被山体滑落物砸伤。

 

第七章  孤岛遇险事故处置

 

孤岛救人是指岛屿或礁石周围的水位突然上涨,岛上人员来不及返回或因其他原因被困时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四周无依靠,被湍流包围,孤立无援。

(二)环境危险、复杂,被救者心理压力大。

(三)舟船难以靠近,救援行动艰难。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孤岛所在江、海、湖泊名称、位置、离岸距离、水流情况、被困人数量等情况,保持与事故报警人的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视情调派其他中队和特勤中队进行增援。调集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绳、抛绳枪、安全钩、担架、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

(三)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当地公安、医疗急救部门到场协同救援。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孤岛离岸边的距离、被困人员数量、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岸边地形地貌等情况。

2、了解被困人员孤岛上固定安全绳和停靠舟船的条件。

3、了解岸边前往孤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二)安全防护

1、下水救援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身系安全绳,在岸上人员的保护下下水。

2、冲锋舟、橡皮艇下水必须用安全绳保护。

(三)救援准备

1、根据现场情况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对冲锋舟、橡皮艇实施充气安装,协助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或移动的路线。如距离在抛绳枪射程内,做好射绳准备。

4、现场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设立警戒,严禁无关人员和船舶进入救援区,确保救援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处置措施

1、用抛绳枪将引绳射到孤岛,建立救生通道。冲锋舟、橡皮艇沿救生通道到达孤岛实施救援。

2、如距离远、河水深、水流急,应使用较大船舶靠近孤岛,再施放冲锋舟救人。冲锋舟要用安全绳进行保护。

3、如距离远、河水不深、水流不急,冲锋舟无法使用,可采取徒手携绳游至孤岛,或使用橡皮艇沿架设的安全绳划到岛上救人。

4、被救者上岸后应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检查,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现场清理

1、清点人数,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

2、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救援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佩戴安全绳、保险绳。

(二)冬季救援时,应做好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

(三)利用安全绳建立救生通道时,绳子两端要固定牢靠。

(四)利用冲锋舟救人时,冲锋舟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第七类 群众求助救援

 

第一章  居民家中取钥匙求助

 

居民家中取钥匙求助是指居民出门忘了带钥匙或不注意门被关闭,家中有人被困、可燃气体泄漏、可燃物燃烧等紧急情况下,请求消防队员打开屋门、消除险情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群众求助,出警频繁。

(二)车辆难靠近,登高器材用不上。

(三)窗外攀爬危险性大,要求高。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街道地址、门牌号码、户主姓名、联络方式、事故原因等情况,调派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或者视情提供、联系专业开锁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援。调集的抢险救援班应携带救援吊带、保险绳、救助组合滑轮、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软梯、开门器、破拆工具等器材装备。

(二)要求求助人联系社区物业管理、辖区派出所到场。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询问求助人室内的情况及室内有无可能造成的险情。

2、了解求助人所在楼层的外围情况,包括楼层高度、室外有无防护栏、是否使用防盗门、邻居或上下层有无防护栏、有无可以直接攀登的途径等。

3、了解进入室内的途径和现场可利用的设施。

(二)安全防护

1、对救援人员要使用双安全绳进行保护。安全绳长度合适、不宜过长,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筑构件上,另一端由两名保护人员操作。绳索经过窗台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并派专人监护。

2、救援人员使用的安全绳、救助绳、消防梯、救援吊带、安全带等必须经过现场检查,确定无安全问题后方可使用。

(三)救援准备

1、核对求助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并通过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现场确认,如情况不符的不得给予救援。

2、拟定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检查所需救援器材。

3、疏散楼下围观群众,清理或固定可能坠落的物品。

(四)救助措施

1、确定进入室内的途径,选择安全绳的固定地点。

2、实施高层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救援吊带。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必须在固定点进行保险。

3、尽量避免破拆。必须破拆时,须经求助人的同意,并告之破拆的大致范围。

4、进入室内后,若能直接打开房门时,不宜替求助人寻找钥匙。若不能直接打开房门时,应取出钥匙交给求助人。

5、在作业条件不允许采用悬吊、由邻近房间进入或使用登高车等方法取钥匙,或采用这些方法存在极大危险,业主又不同意采用破拆门、窗等方法进入室内时,救援人员可暂停救助,并提供开锁公司服务信息。

(五)现场清理

1、救援任务完成后,做好现场记录,并请求助人、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高层救援要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落,造成伤亡。

(二)保护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检查和保护工作。

(三)处置前必须核对求助人身份,救援后应请求助人签字。

(四)尽量不要损坏求助人上下楼层居民放置在窗口、阳台的设施或物品。

(五)从居民楼顶施放安全绳进入求助人窗口、阳台时,要告知求助人楼上、安全绳垂下经过的住户,以免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

 

第二章 摘除蜂窝求助

 

摘除蜂窝求助是指在居民区、村庄或公共场所出现蜂窝,威胁附近人员安全,应群众求助前往摘除的救援行动。

一、事故特点

(一)蜂窝所处的位置不定,救援受到地形限制。

(二)摘除行动有一定难度,蜂警觉性高,攻击能力强,很难一次除尽。

(三)摘除人员防护不当易受到伤害。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详细询问蜂窝的地点、大小、蜂巢所依托的物体和蜂对周围人畜的危害等情况。

(二)调集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出警,携带保险绳、防蜂服(或隔热服)、手套、塑料袋、杀虫剂、专用工具等器材装备。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查明蜂窝的位置、所依存的物体、距地面的高度、窝径的大小、蜂群出入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情况。

2、查明蜂窝处附近的地形地貌、建(构)筑物、道路交通等情况。

3、了解蜂窝周围的人、畜活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变化。

4、确定停车位置、行动路线和方向。

(二)安全防护

1、摘取建筑物上的蜂窝时,绳索选择长度合适,不宜过长,采用双安全绳进行保险,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筑构件上,经过窗台时绳索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

2、所有救援人员都必须着防蜂服或隔热服,手脚要进行全封闭防护。

3、疏散围观人员,关闭好邻近房屋的门窗。

(三)救助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救援人员准备防蜂服或隔热服,佩戴好面罩或特制专用的头盔、厚型手套,携带通信工具,同时扎好衣领、袖口、裤腿。

3、准备好装蜂窝的口袋、扎捆口袋的铁丝或绳子,消灭散蜂的药剂。

4、准备好采用火攻法所用的烧蜂窝火把、汽油或采用水攻法所使用的水源,连接好冲击蜂窝的水枪。

5、设置警戒范围,实行交通管制。疏散周边的人、畜和车辆,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

(四)救援措施

由于蜂窝生长的位置不同、大小不一,可采取袋装法、火攻法、水攻法等方法进行处置。

1、袋装法

适用于阳台下、屋檐下、遮雨蓬下、开有天窗的屋内、墙角等处的单个蜂窝。摘取前先侦察,确定摘取路径,准备好比蜂窝大的布袋或塑料袋。摘取人要系牢保险绳、着防蜂服或隔热服等全封闭服装。靠近蜂窝后先用灭害灵从蜂窝的上风处喷洒,杀死外面的散蜂,再通过蜂窝出口向内喷药剂,用口袋由下至上套装蜂窝。之后,用尖刀切断蜂窝与物体粘合部,扎紧袋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处理。

2、火攻法

适用于不便于摘取但能使用明火的场所。一是生长在靠近建筑物,但无法摘取的单个或多个蜂窝,用火攻不会引起火灾的场所;二是多个蜂窝分布在比较密集的小树林,不会引起山林火灾;三是适用于桥洞下、钢架上的单个蜂窝。摘取时应先侦察选定火攻的途径,用竹竿或木棒将棉纱扎成火炬形,浸少量汽油。救援人员持点燃的火把,对准蜂窝出入口直至烧完为止。

3、水攻法

适用于既不能用袋装又不能用火烧的场所。一是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单个或多个蜂窝;二是用于生长在一棵树尖上的单个蜂窝。摘取时要选好水枪阵地,铺好水带干线,调整好射水角度。待消防车出水压力稳定后,救援人员持水枪对准蜂窝射击,直至击落为止。

(五)现场清理

1、清理蜂窝残留物和消灭散蜂,仔细查看现场操作的官兵身上有无附着的散蜂,并就地将取下的蜂窝用汽油烧毁或挖坑深埋。

2、清点人数,查看有无官兵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引导疏散围观的群众。特别是水攻法,必须确保围观群众撤出警戒区,操作时禁止无关人员跑动、喧哗、震动长有蜂窝的树或建(构)筑物,增大救援难度。

(二)摘取蜂窝危险性较大,必须有干部到场指挥。所有救援人员必须着防蜂服或隔热服,进行全身封闭防护,扎紧领口、袖口、裤口,防止蜂蜇。

(三)正确选择摘取蜂窝的方法。摘取下的蜂窝要采用火烧或掩埋的方法处理干净。

(四)要携带必要的解毒药品。一旦被蜂蜇伤迅速涂抹,如出现过敏等急性反应,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第三章   关闭居民水、气阀门求助

 

关闭自来水、燃气阀门求助是居民家中因某种原因致使水、气开关开启漏淌,若不及时关闭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并可能危及人员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而采取的救援求助。

一、事故类型

(一)因为片区停水(气),住户打开阀门忘记关掉而出行,造成漏水(气),或阀门老化造成漏水(气)。

(二)居民在烧、煮食物时外出,因锅沸溢使火苗熄灭造成漏气。

(三)精神失常者开启燃气自杀。

(四)犯罪嫌疑人为毁掉证据,伪造现场打开水、气阀门。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街道地址、门牌号码、户主姓名、联络方式等情况。

(二)调出辖区中队抢险救援班,携带空气呼吸器、救援吊带、保险绳、手套、安全带、安全钩、断电剪、液压扩张剪、强光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无火花工具、充气垫、担架等器材装备。

(三)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公司技术人员到场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实地侦察

1、核对求助人的身份。

2、查明漏水程度、漏气范围、泄漏阀门位置,并使用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检测气体浓度。

3、了解楼层高度、建筑结构、室外有无防护栏等情况。

4、了解水、气开关(阀门)位置及关闭方法。

(二)安全防护

1、进行楼层救援时,绳索选择合适、不宜过长,采用双保险进行保护。绳索的一端要固定在稳固的建(构)筑物构件上。绳索经过窗台要用墙角保护器或窗台保护垫进行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绳、救助绳、救援吊带、安全带等器材要经过现场检查,确认无安全问题后方可使用。

2、居民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救援人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无火花工具。

(三)救助准备

1、制订救援行动方案,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2、检查、测试救援所需器材装备。

3、事先关闭建筑水(气)总阀门。

4、疏散围观群众,清理或固定可能坠落的物品。

5、通知业主到场。若业主无法赶到现场时,救援人员应经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确认后方可实施救援。

(四)救助措施

1、进入高层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救援吊带。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必须在固定点实施保护。

2、若遇天然气泄漏,禁止开关电气设备,尽量避免破拆。

3、进入室内后救援人员应先打开住户门、窗后,关掉水(气)阀门。

4、室内有中毒者时,要立即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如发现有利用天然气作案的痕迹,要注意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安机关到场。

(五)现场清理

1、会同公安民警、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无危险后将其门、窗关好。

2、如业主无法达到现场,救援完毕后应请公安民警、单位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将现场移交上述人员。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在救援过程中,特别是高层救援时,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二)安全保护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检查和保险工作。

(三)如果是精神病人肇事,要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先制服精神病人,再实施关阀作业,防止精神病人情绪激动引爆泄漏燃气。

(四)有燃气泄漏的现场,要做好防爆工作。在关阀前必须要进行通风驱散燃气,不得打开电气开关。燃气泄漏量大、气味浓时,应使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掩护关阀。

(五)如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的痕迹,要注意保护现场,通知公安机关到场。

(六)救援中尽量不要损坏住户的设备设施。

 

第四章  锅炉事故处置

 

锅炉事故是指工业、民用锅炉因停水或其他原因,造成锅炉内部温度压力升高超过其工作压力,油品泄漏存在爆炸危险或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一、事故特点

(一)工业、民用锅炉因停水存在爆炸危险,严重影响工业、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爆炸威力大,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救助行动难度大、时间长。

二、接警调度

(一)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事故的地点、锅炉的类型、使用性质、容积、燃料等情况。

(二)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变化情况。

(三)视情调派辖区中队、相邻中队和特勤中队到场,并通知公安、医疗急救、供暖、供水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协同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询问知情人以及单位工作人员,检测燃油锅炉油品泄漏部位、流积位置和蒸气浓度,了解锅炉缺水程度、锅炉压力、温度等情况,并查明周围的单位、住宅、交通道路等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2、救援中,要注意观察锅炉的变化,一旦遇有危险征兆,要迅速、安全撤离。

(三)设置警戒

1、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严禁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

2、若发生爆炸,应扩大警戒范围。

(四)疏散救助

当确认锅炉或泄漏油蒸气存在爆炸危险时,要立即疏散靠近锅炉的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

(五)处置措施

1、及时切断燃料,扑灭地上、地下室(沟)火焰,停止锅炉加热。燃油锅炉或发生油品泄漏时,应采用泡沫灭火剂冷却灭火。

2、利用水炮、开花水枪或高压喷雾枪冷却锅炉、降低温度,并与锅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现场温度降低、爆炸危险排除后,利用水罐车给锅炉加水。

4、如现场发生爆炸、房屋垮塌,应按照建筑物垮塌事故处置程序进行处置。

(六)现场清理

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现场有爆炸危险时,救援人员要少而精,利用水流、泡沫对锅炉进行冷却灭火时,要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

(二)对锅炉冷却时,水炮要不停地摆动,使水流从上均匀冷却锅炉。严禁使用强水流直接冲击,防止骤冷导致锅炉发生爆炸。

(三)夜间救援时要做好现场照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