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城 的九街十八巷

 开信有益 2014-11-06

在宣州市民王绍贵的家里,记者见到一个“八仙桌”般大小的精致沙盘,是微型的清末民初宣城“九街十八巷”立体街景。它让人们一览百年前老城区历史风貌。

俯看沙盘,标有路名的九条大街、十八小巷,纵横蜿蜒、四通八达;厚重城墙、五座城门,守护古邑,巍峨森严;城内,民房、市肆,鳞次栉比,古塔、牌坊,造型逼真;城外,宛溪河、护城河、道岔河三水护城,清澈明净;水上四桥横跨,如龙卧波,遥望敬亭,相映成趣。

目光徜徉沙盘,恍若时光倒流。脑中不觉幻化出人影憧憧、市井喧嚣情景,耳边仿佛响起百店骈阗、车马辚辚之音,还有那小贩吆喝、扁担“咯吱”,打铁“叮当”、酒肆嘈杂之声……

细说街巷古今名

今年65岁的王绍贵,十年前退休于宣城化肥厂保卫科长岗位,现兼任宣州区城北社区支部书记。

对着沙盘,他向记者细细叙说着“九街十八巷”的前世今生。

他说,那时的“九街”,名字和走向分别是,“阳德街”:今为民族路,济川桥西至老十字街百货公司(今民族商城);“福星街”,今锦城路的一段,老十字街至区工会;“锦城街”:今锦城路的一段,区工会至四小往南约150米处;“奉公街”:东至老宣中北大门,西至锦城街; “镇前街”:今叠嶂中路大部分;“元宝街”:今市一幼至宣城宾馆,现在的元宝街,只是它的其中一段;“迎恩街”:今民生路,北门城门口(拱极门)到老十字街;“木直街”,现名也为木直街,位置走向没变;“西直街”,今中山路,老西门口到老十字街。

他说,那时的十八巷是,孙家巷、瓦碴巷:皆为北起阳德街,南至木直街。瓦碴巷,又叫老鱼市巷;羊市巷:今为青年路;九曲巷:进口在老东门粮站后面,出口在羊市巷腰部;茶叶巷:进口在今中心医院北面,是个死胡同,到谢朓楼就不通了;豆粉巷:现误称为“豆腐巷”,位置和走向没变;低巷:进口在豆粉巷60米处,出口在沟沿头(今法制路);里仁巷:进口在老宝城居委会(豆腐巷进80米处),出口在沟沿头老日用化工厂南首;姚家巷:又叫西门老“女浴室巷”,进口在老十字街以西的西直街80米处,也是个死胡同,到远东饭店就不通了;萱花巷:进口在老五交化(现中医院巷口),出口在北门三眼井(民生路基督教堂斜对面)旁;魁星巷:北至西直街,南到现国购广场天主堂;朱衣巷:南至阳德街,北至北门“月城”,是城里最长的巷子;孝义巷:西至迎恩街,东至朱衣巷腰部;槐树巷:老人民电影院后墙巷;王家巷:东至迎恩街,西与槐树巷接壤;秀才巷:锦城街头至今旱桥下;鹿巷:老宣中西边门前至锦城街头;塔影巷:南起阳德街,北至老城关镇政府(现开元小区西出口处)门前。老城关镇政府所在地,清末还有个“太平池”,是古时的防火消防站。

在沙盘上,可见3条河流绕城而去:城墙东,是宛溪河;城墙西南,是护城河;西北边,是道岔河,它分成两支,一支在现市人民医院后面,另一支,从老花园村(现殷村水库)后面下来。

其中,宛溪河、护城河上,紧挨着5个城门的,是4座桥梁。

5个城门是:东面阳德门和泰和门、南面薰化门、北面拱极门、西面宝城门。拱极门是双层城墙,有两个城门,现名东头湾(古名称“月城”,意思是双层城墙,弯曲环状)。薰化门也是双城门,但不是双城墙。

4座桥梁为:阳德门前,济川桥,跨宛溪河;泰和门前,南惠桥,现叫凤凰桥,跨宛溪河;薰化门前,晏公桥,跨宛溪河一支流;宝城门前,石板桥,跨护城河。

五个城门中,数南门薰化门最大,进入城门后,沿着元宝街→镇前街→锦城街→“佑圣阁”(原址地现为区工会)到达木直街菜市场和豆腐巷柴火市场。

“佑圣阁”,是进城后,经过数条街,进入里街的又一个栅门。通过了它,就进入到城关核心区了。“佑圣阁上面住着打更的人,听老人们说:过去挑柴火、蔬菜的,想到内街市场去卖,必须经过佑圣阁这个门。清早要喊开这个门,很难,因为更夫夜里打更,早上要睡懒觉。而5个大城门,好进,很早就开了。”

沙盘上,还有9座样式各异的牌坊。老王说,老宣中“状元桥”旁,有两道牌坊,建于明朝,是城关最漂亮的牌坊,他小时候到那两牌坊下玩过,还在状元桥下掏过蟹子。城里最老的牌坊,在奉公街上,上千年了。

沙盘上,还能看到,城外有一里桥,城墙边有西林寺,有九同村、东河村,有鳌峰赤壁、响山赤壁、张果墓……

城内有沟沿头的观音庵,有外国人开的远东饭店,原址在现在的“广播大院”,有建于清朝的“府城牢房”,原址在现在的大坝塘,有建于抗战之前、后毁于战火的女子学府,原址在泰和门内“十八搭”旁。还有那太平天国驻军营房——小营盘(开元塔下)、古城隍庙的大雄宝殿(旧址地今为绿宝雅苑小区)、清朝旧县衙(旧址地在老十字街市一小)、民国时期迁至镇前街的旧县政府(旧址地今为“丽景国际”小区)、陵阳古戏台等。他说,过去城里多处有古戏台,如鳌峰公园里,府山头跑马场处,谢朓楼处,开元塔处都有。

城内外还有数座古塔,高高耸立……

踏访二十载,制作两沙盘

眼前这个沙盘,已是老王制作的第二个沙盘了。早在十年前退休之初,他就制作过一个,只是没现在的精致。

2004年,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曾在稿件中写道:“他不是一名考古工作者,却有着考古人员的韧劲和严谨:访街探巷,躬问翁妪,记录老城档案……他不是一名雕塑艺术家,却有着艺术家般的热情和干劲:倾注心血,制出模型,再现宣城古邑旧貌,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记忆。”

那时,他就对记者说,以后,我一定要做个更漂亮的沙盘,再来喊你看。

如今,他兑现了十年前的承诺:去年年初到今年9月,用15个月的时间,做成了这个新模型。做成之后,他便来到报社,高兴地邀请记者前去观看。

为了这两个老城沙盘,生长于宣城城关的他,整整准备了20年。

早在1992年还在化肥厂里上班的时候,王绍贵的心中就萌发了探访老街、勘定方位、制作“九街十八巷”模型的想法。

从此,他便跟随城市拆迁的脚步,记下被拆老街旧巷的名称和走向。

在拆迁“沟沿头”、民生路、元宝街旧街的时候,他又开始绘制老城草图,画下诸如“三眼井”等许多行将消失的古迹位置图。为日后制作模型做准备。

不仅如此,他还结合翻阅《宣城县志》,踏遍大街小巷,寻访了30多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现场察看核实古宣城“九街十八巷”、古鳌峰、古城隍庙、古牌坊、古桥、古城墙的历史位置。对有的被访老人,他更是“三顾茅庐”,反复查实。

他退休后,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核对制作,2004年,一个比例尺为1比3000的老宣城旧街木制模型呈现在人们面前。

他告诉记者:“十年前,你采访我的新闻见报后,一位县里老领导,很喜爱那个模型,三次代表单位来我家求要。见他心情恳切,我就把模型让他给运走了。”

对今年完工的新沙盘模型,老王说,15个月里,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夜里动手制作,有时,要做到鸡叫。因为白天事多,夜里安静。

沙盘上的二百多个小房子,取材杉树根子,硬而不泡。黑色的,是落龟小瓦房,有的,还带防火墙。黄色的,则是草屋。高大的城墙,和墙上的垛口,是他用铝合金慢慢地锉出来的。城墙内,还有上城楼的台阶,十分逼真。他小时候,宣城还有许多城墙残垣。他经常和兄弟姐妹们,到龙首塔边的城墙外河里,捞水草回家喂猪。

沙盘上的葱茏草木,是他把买来的一束束布花剪开后,用水泥和胶水粘插上的,很牢固。

身体硬朗的老王告诉记者,一生中,他不沾烟酒,也不打麻将。在厂里上班时,他喜欢早上跑跑步。如今在社区工作,也很充实。工作之余,除了为制作沙盘访街问巷,他还有两大喜好,一是放风筝。他能做十几种风筝,一到春天,就出门放风筝。年轻当兵时,每逢星期天,便到海边去放风筝。他的另一爱好,是骑摩托车旅游。近年来,他骑游过南昌、鹰潭、上饶、乌镇、周庄,骑车去看过钱江大潮。新沙盘完工后,他还骑车去巢湖绕了一圈,他还想骑到北方去玩玩。

他说,他的家风很好,下人孝顺,让他欣慰,过得很满足。“我对子女们说,以后我不在了,你们要把这个沙盘留着,多给别人看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老城区的过去。”

2004年,王绍贵在听雷越林老人讲老城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