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旅途

 小涧男溪YM 2014-11-06
    随意地与他人聊起人生,比如:房子、车子、孩子、票子,等等,人的一生经历到了一定阶段,也许才有人能够体会到“包袱一定会影响抱负”的辨证关系,这个认识还不简单地用年龄来划分有无,一些先进的欧美人士,六十岁之后,才开始真正的人生旅行,而国人中,似乎也只有年轻人对政治和民主义愤填膺。
    总体上,影响抱负的包袱,指的不是简单的包袱大小因素,是包袱的内在性质,比如说包袱内钞票性商品价值和生存生活性必需品价值的不同,洋人和本土人士比较起来,包袱中的钞票和现代化通讯设施数量,会存在着较大不同。
    由于时常出行的缘故,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自由出行和带辎重(车辆)出行的差别,一个可以随意随性而为,可以直接设定终极目标和前途方向,一个则是要不确定中还要寻找到可以盘旋回转的行程,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也是那么无助,简单的一日行走对于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但对于一个人生和一个社会,辎重包袱的拖累,远远没有自身体会的那么简单。
    国人很少有背包客进行跨国旅游的,但全国各地见到外来的背包客却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一个社会总体的客观反映,也注定了国人在包袱方面,钞票性消费品价值远远胜于生存性生活价值的表现,这种包袱意识,也充分体现在国人的储蓄观念上,西方经济学的投资拉动机制,到了特色社会国度,消费拉动,因为文化和意识的落后,依然因包袱沉重而严重滞后与正常的经济规律。
    包袱危害还不仅仅停留在社会影响方面,更重要的是,包袱对每一个人的抱负也存在着极大的心理顾忌,这种顾忌如果只是单一个体还不可怕,这种顾忌是根植于群体内心,任凭风吹浪打不能移动分里的,是长久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过来又再次作用于包袱现象,致使个体和群体,萌发更为坚固的包袱意识。
    现实的公报已然大白天下,感受到的不是清风明月,感受到的只是承重的包袱和阴霾的天空。看到被严重跨时代剪辑的《较量无声》,可笑也感受到了可怕,当一个民族以一种病态的中庸作为文化,当一个民族连质疑和质问都无法容忍的时候,你还指望自己能进化和统领世界吗?
    想到了老毛那句经典诗句:“不许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